137維穩

“陛下萬萬不可如此厚待欒奕。”

一言激起千層浪。文武百官齊刷刷向末位看去,議論紛紛,“這誰啊!”“不認得……”

“安靜!”張讓奇特的聲音又按壓住了殿內的嘈雜。

靈帝皺着眉頭問:“汝何人?”

“下官衛寧,字仲道,現任符節令。”

“衛寧?朕怎麼沒聽說過?”靈帝想了又想,依稀記得符節令不姓衛,姓什麼來着……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

衛寧恭恭敬敬道:“下官乃新任符節令。上任孫大人上月剛剛告老還鄉!”

“哦!”不得不承認“伴君如伴虎”真乃至理名言,在接連點了兩下頭後,靈帝的臉變得比翻書還快,剛纔還榮光滿面,在轉瞬之間烏雲密佈,怒氣橫生,扯着嗓子怒喝:“大膽衛寧!小小符節令也敢忤逆聖意?朕已經說了遷欒奕爲神勇中郎將,金口玉言,又豈能食言而肥。來人吶,把這微末小吏給朕轟出去。朕不想看見他。”

兩名金甲武士應喏入殿,氣勢洶洶走向衛寧。

衛寧連連挨呼,“陛下,寧並非無事生非,實乃內有隱情!陛下,容寧詳稟。否則必然禍患無窮啊,陛下……陛下!”

靈帝懶得理他,“快快拖走!再擾亂廟堂,朕定饒不了你!”

“陛下!”張讓走到靈帝身邊,小聲道:“咱家看此子非魯莽之人,今日如此急切上稟聖聽,定是有要事相告。陛下不妨讓他說來聽聽,說得有理則於國有利,無理再推出不遲。”

靈帝想想也對,“還是讓父想的周全。”他擺了擺胳膊,示意金甲衛士暫且退下。“看你能說出什麼天大的事。”

“陛下!”衛寧整了整起皺的黑袍,言辭鑿鑿道:“去歲春末,黃巾反賊舉衆造反,一時間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烽煙連燃,數十萬反賊衝入攻略城池,燒燬官府,致使民不聊生……”

一聽這話,靈帝當場就煩了,礙於張讓的面子纔沒有發作。他不耐煩地說:“汝到底想說甚。”

衛寧頓了頓,重新組織腹稿,慢條斯理的說:“寧想說,他張角如此猖狂有何憑障?”他又自問自答,“實乃黃天道之功也。張角此人,本爲山野村夫,號稱在山中偶遇南華仙人,得《太平要術》一書。並以此妖言惑衆。山野村夫多愚魯之輩,心智未開,受《太平要術》中言論蠱惑,多對其頗爲愛戴。其以此爲基建立太平道教,四處傳遞邪佞言論,致使數百萬大漢子民信教之後只知有他張角,不知有九五之尊。張角此人野心勃勃,借太平道教攏齊人心後,歹念日甚,竟逆天而行自稱天公將軍,撩撥百姓隨其造反,黃巾之亂由此而來,期間太平道教起到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說完了?”靈帝懶洋洋地問。“這跟欒子奇又有什麼關係?”

“啓稟陛下。世人皆道欒奕才華橫溢,將來會是大漢舉足輕重的忠臣、重臣。寧卻不這樣認爲。陛下難道不覺得這太平道跟欒奕一手創立的聖母教十分相像嗎?欒奕在濟南國周邊四處設置教堂,收攏信徒十數萬。若他是忠臣,只需做好自己的歷城縣令和徵東將軍便是,聚攏這麼多信徒做什麼?聚攏信徒還則罷了,還將信徒配以鎧甲刀劍,組織成了軍馬。這幾場勝仗,就是聖母教的兵馬打勝的。他要這麼多兵馬又要作甚?足可見其居心叵測啊。若是跟那張角一般,愚弄百姓,再振臂一揮……”

聽到這兒王允自知再讓衛寧這麼說下去,非出大事不可。趕忙出來出言喝止“夠了!休要血口噴人!”

話音剛落,卻聽靈帝道:“讓他說下去。”蔡邕藉機偷看一眼靈帝的面色,心裡咯噔一聲,暗叫不好。靈帝竟然皺起了眉毛,那就是代表靈帝對衛寧的話十分重視。這可如何是好?黃巾之亂就是靈帝最大的逆鱗,如今衛寧巧妙的運用了這一點,誣告欒奕。是可忍孰不可忍。

“逆徒,還不退下!”蔡邕怒不可赦,他正了正色,道:“陛下,此人原爲太學學子,臣之門徒。其對臣女昭姬十分仰慕,整日糾纏,然臣女昭姬不喜其人,與欒子奇兩情相悅,並定下終身。此子至今仍對昭姬念念不忘,遂將子奇心懷怨恨,這才無事生非誣告子奇,欲圖公報私仇,望陛下明斷!”

“哦?”靈帝哼了一聲算是疑問,轉看文寧。

衛甯戚戚然道:“陛下,臣確實曾對昭姬頗有好感。但那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事過經久,早已忘懷,怎會再因此事做那無恥之事。臣所云每字每句實爲天下計,爲社稷計,絕非爲滿一己私慾。陛下,欒奕在濟南、兗州、青州、冀州,每州每郡甚至每個縣裡都設有廟宇,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教堂,連洛陽城繁華地段都有一座。他勾結當地士紳,蠱惑他們無償給百姓贈衣送糧,還爲患者診病不收診金。他做這些圖了些什麼?”衛寧話鋒一轉,“百姓對他的愛戴達到了極致,甚至遠超陛下啊!”

“放肆!”這次換做張讓假模假樣喝止,“陛下九五之尊,真龍天子,豈是他可以逾越的?”

“臣下孟浪了!”衛寧連連告罪。

“陛下,衛寧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王允朗聲怒斥,又道:“子奇忠心天人可表……”一句話沒說完,卻被靈帝揮手勸止,“衛寧,接着說!”

“喏……”衛寧躬身行禮,“欒奕籠絡人心之術何止是高明,簡直就是無所不用其極。他以蠅頭小利誘使百姓信奉聖母教,再施以裝神弄鬼之法定其心,手段之高明張角亦是難望其項背。潁川八神官之單福、毛玠皆在其帳下效力,另有驍將數名,濟南國儼然成了朝外之朝啊!一旦時機成熟,欒奕舉臂一揮,其勢比黃巾反賊更甚千倍萬倍!”

“他敢!”靈帝一下子從龍椅上跳起來,在龍椅邊走來走去。心思轉個不停。黃巾起義以來,欒奕戰功赫赫,所過之處捷報連連,爲大漢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理應是大大的忠臣。可是,即是忠臣他爲什麼要建聖母教呢?爲什麼要籠絡士農工商呢?爲什麼……還要組建兵馬?他有所圖?靈帝不願相信欒奕這是在覬覦社稷,他也實在難以相信。他發自內心的喜愛這個大漢後起的俊傑,能文能武,指不定大漢的另一個霍去病。爲他統御下的大漢立下赫赫武功,讓他這個當皇帝的青史留名。

可是他又不得不懷疑,欒奕居心叵測。就算現在欒奕忠心耿耿,可是將來呢?人是會變的,更何況欒奕現在才16歲,16歲到30歲正是人不定性的時候,再加上年少身居高位,野心膨脹有了反心可怎麼辦?就算他沒有反心,手下將領唆使又怎麼辦?大漢的社稷不容許有任何潛在的威脅。任何……

他的思維越來越向對欒奕不利的方向靠攏。“傳朕旨意,即刻捉拿欒奕進京候審!”

“陛下不可啊!”蔡邕大急。

“朕說可就可!退下……”

“陛下三思!”王允跪倒便拜。店內數十名文武同時出列持笏跪地,應聲附和“陛下三思啊!”

漢靈帝怒氣衝衝大喝,“朕意已決,無需多言,爾等退下!”

滿朝威武見龍顏大怒,不敢再求,只得眼睜睜看着此事板上釘釘。

大朝後,漢靈帝返回長樂宮,坐在榻上一言不發。

張讓看出皇帝有心事,明知皇帝在想欒奕的事,卻明知故問道:“陛下,可有心事?”

靈帝沉思着道:“讓父,你說朕今天做得對不對?”

“陛下所指何事?”

“自是緝拿欒奕之事!”靈帝撩起眼簾,瞥一眼張讓。

“陛下說的這個啊!”張讓從匣子裡取出一碟點心放到靈帝面前,“陛下英明,從未出錯。今日之事自然也不會有錯!”

“哦?讓父又恭維朕。”靈帝勉強一笑。

“咱家說的都是實情。就拿今天之事來說,欒奕該抓,抓的對!”

“哦?讓父也這麼覺得?”靈帝從碟子裡取出點心,輕咬一口。這是他平日裡最愛吃的桂花糕,不知怎地,今天怎麼吃都覺得口感不如往常。“讓父,你怎麼看待此事?”

“那咱家便斗膽說上一說?”

“但說無妨!”

張讓稍微組織一下腹稿,道:“咱家斗膽問陛下,大漢立朝400餘年所依靠者何?”

“讓父好生狡猾,倒反問起朕來了!所依託者……”靈帝想了想,“無非是祖先英明,臣工用命罷了!”

“陛下所言甚是!”不得不承認,張讓這個十常侍之首的位子不是白來的。在多年侍候靈帝的過程中,他早就摸清了靈帝的心性。什麼時候想聽什麼,什麼時候想看什麼。只要靈帝咚咚手指頭,他就知道靈帝想幹什麼!說話更是懂得依照靈帝的心情來說,順着靈帝的性子來說。“除了陛下剛纔說的那些,咱家覺得還有一點對於大漢長盛不衰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什麼?”靈帝好奇的問。

“穩!”

453夜半襲營383安平之戰(三)22演戲234秘密任務172迎戰大力神62山雨欲來58傳播452全面總動員507蹴鞠大賽(二)180以三敵千503如此味道193趙子龍來也398重重有賞146朝堂對峙408期房87雞蛋37仙音渺渺182鄭式曲轅犁518七擒孟獲(四)144下棋371東萊太史慈372太史慈酣鬥小霸王64殺戮248聖券在握36五官其樂圖356臨淄保衛戰(六)416天160獨家代理367火攻故市27蓮花大錘396嚮導385郭圖之死381安平之戰(一)320《聖光報》514激將法288逼宮41袁公路162綁架276憨人84關二哥345破譯375不解之緣287衣帶詔37仙音渺渺137維穩54禮拜日430遊說(下)303直覺(2更)373張文遠威震逍遙津412入闈127鮮血爲引327龍洞踏青143獄友161潛規則481糧食問題67身陷重圍429遊說(中)459襄陽之戰(五)29大亂之後方有大治173幸不辱命161潛規則509蹴鞠大賽(四)354臨淄保衛戰(四)533閱兵前夕254以券治券342南下計劃368天吶375不解之緣29大亂之後方有大治3哥出門從不帶錢434神的眷顧276憨人487稱帝前夕171安息來使387何爲大522對倭之戰182鄭式曲轅犁303直覺(2更)443爲了面子473長江水戰(下)138寧殺錯不放過365聖教徵兵令190神將戰飛將(中)459襄陽之戰(五)33五步成詩211接頭62山雨欲來260真真假假506蹴鞠大賽(一)298父親407建城442打開國門494軻比能之死381安平之戰(一)222工宣隊292走漏風聲199命懸一線361八門金鎖78野戰與凋零127鮮血爲引
453夜半襲營383安平之戰(三)22演戲234秘密任務172迎戰大力神62山雨欲來58傳播452全面總動員507蹴鞠大賽(二)180以三敵千503如此味道193趙子龍來也398重重有賞146朝堂對峙408期房87雞蛋37仙音渺渺182鄭式曲轅犁518七擒孟獲(四)144下棋371東萊太史慈372太史慈酣鬥小霸王64殺戮248聖券在握36五官其樂圖356臨淄保衛戰(六)416天160獨家代理367火攻故市27蓮花大錘396嚮導385郭圖之死381安平之戰(一)320《聖光報》514激將法288逼宮41袁公路162綁架276憨人84關二哥345破譯375不解之緣287衣帶詔37仙音渺渺137維穩54禮拜日430遊說(下)303直覺(2更)373張文遠威震逍遙津412入闈127鮮血爲引327龍洞踏青143獄友161潛規則481糧食問題67身陷重圍429遊說(中)459襄陽之戰(五)29大亂之後方有大治173幸不辱命161潛規則509蹴鞠大賽(四)354臨淄保衛戰(四)533閱兵前夕254以券治券342南下計劃368天吶375不解之緣29大亂之後方有大治3哥出門從不帶錢434神的眷顧276憨人487稱帝前夕171安息來使387何爲大522對倭之戰182鄭式曲轅犁303直覺(2更)443爲了面子473長江水戰(下)138寧殺錯不放過365聖教徵兵令190神將戰飛將(中)459襄陽之戰(五)33五步成詩211接頭62山雨欲來260真真假假506蹴鞠大賽(一)298父親407建城442打開國門494軻比能之死381安平之戰(一)222工宣隊292走漏風聲199命懸一線361八門金鎖78野戰與凋零127鮮血爲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