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破百濟

目送鮮卑使者延丕離去,司馬懿從大殿屏風後面繞了出來,衝欒奕拱手一拜,道:“陛下,您說高句麗人會不會答應帝國的條件。”

“當然不會!”欒奕帶着玩味的笑容,肯定地回答。

“那他們不怕我揮軍去攻打他們嗎?”

“據高句麗神盾細作傳回的情報顯示高句麗新國王(‘新國王’是高句麗的王號)是個自大的人。”欒奕得意的抿了口茶,“他雖然對帝國大軍懷有一定的畏懼,但是在他的眼裡長白山天塹是帝國大軍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他需把持住長白山各處山隘,帝國的大軍就很難打到高句麗本土去。”

“事實確實如此。”司馬懿點了點頭。

欒奕接着道:“更加重要的是,方纔我故意在不經意間透漏給他一條重要訊息。帝國出兵遼東不單單針對他高句麗,還有百濟、新羅、三韓。這就給他充足的理由讓百濟、新羅、三韓與他冰釋前嫌,同仇敵愾,聯起手來共同帝國的兵鋒。”

司馬懿是聰明人,立刻悟出了欒奕的意圖,“陛下這是想將他們一網打盡?”

“然也!”

“可是長白山易守難攻,僅高句麗一國駐防就很難突破,更何況他們四國聯合了。”司馬懿憂慮道。

“誰說打高句麗非要走長白山?”欒奕向司馬懿挑了挑,又道:“長白山只是個幌子,帝國主攻的真實方向並不在這裡。這也正解釋了草原諸事未定,我爲什麼早早將青州和徐州的八萬兵馬調回了帝國。”

“陛下是說?”司馬懿盯着欒奕身後那張彩繪《天下列國土》上的藍**域,頓時恍然大悟。

……

正如欒奕事先預想的那樣,高句麗新大王非但沒有接納他的國書,反倒把那件精緻的印刷品燒成了灰燼。

隨後,他派遣使節遊走於遼東各國,將神聖華夏帝國即將對半島用兵,攻打百濟、新羅、三韓的消息透露給各國。一時間半島各國人人自危,爲了抵禦即將而來的強大敵人,往日矛盾重重的他們團結了起來,集結七萬聯軍在長白山設下層層了營壘。

聖元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春耕後,欒奕依約發兵。此次出征帝國只派出了八萬帝國衛士,由欒奕親自掛帥御駕親征,呂布出任副帥,郭嘉、司馬懿及新近嶄露頭角的陸遜分任軍師,行軍主簿和軍司馬。大將張飛、黃忠、呂蒙、夏侯淵、許褚隨軍出征,蘆洲都督馬超攜兩萬蘆洲羌兵協同作戰。

大軍浩浩蕩蕩蝗蟲過境一般在草原上橫掃而過,目標直指長白山脈。

出乎高句麗等國意料的是,神聖華夏帝國龐大的軍隊來時氣勢洶洶,到了長白山山麓卻偃旗息鼓了。數萬大軍呆在營盤裡除了練軍陣就是練軍操,時不時還來上幾場熱鬧的蹴鞠,就是不主動攻擊。

山頭上,百濟主將欂櫨厥一臉鄙夷的看着山下的中原人,冷笑着說:“中原人不會看到咱們準備充分,害怕了吧?”

延丕翻個白眼,“我勸你多瞭解瞭解中原人的教皇再發表觀點吧!他十六歲就開始領兵作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連羌人、匈奴人和鮮卑人都不是他的對手,他怕過誰。”

“那你倒是說說,他爲什麼遲遲不攻?”

延丕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緣由。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事出反常必有妖,中原人肯定醞釀着什麼陰謀。“傳令各軍,打起精神來守好各處關隘。尤其要注意那些山澗、小路,千萬不能讓敵人繞到咱們身後去。”

他卻是不知,就算他堵住所有山澗、小路、河流也擋不住帝國大軍繞往他身後的進程。因爲帝國抄後路的途徑壓根不在深山,而是在茫茫的大海。

在欒奕御駕親征發兵高句麗的同時,于禁統帥的兩萬青州衛士於東萊登船,在太史慈兩萬北海艦隊水軍護送下藉着春日的季風一路北上,抵達百濟國南海岸。

面對一個沒有任何海防可言的小國——百濟,規模龐大的北海艦隊沒有遇到任何形式抵抗,兩萬青州衛士輕鬆登岸,在岸邊紮起了營盤。太史慈則將艦隊一份爲二,三十六艘寶船和八十一艘海行樓船繼續留在百濟海岸巡航,餘下的三百多艘運輸船卸下輜重後,掉頭返航,繼續向百濟輸送後續部隊。

臨海而居的百濟百姓很快發現了海邊的異常,在看到帝國巨大的戰艦和武裝齊全的衛士們後,他們嚇壞了,連忙將這則消息層層上報百濟國王。

百濟國王頓覺一陣頭暈眼花,一屁股摔在了地上。眼下,他把國內大部分軍隊都調去了長白山,意圖與新羅、高句麗一道抵禦北方入侵,哪裡想得到中原人能穿越大海直抵他的後方。

百濟都城慰禮城距離海岸不過百里,中間各處要塞兵馬皆被調走,幾乎成了空城……中原人的大軍用不了兩天就能打到京城這邊來,而在這麼短時間內,他根本來不及調集兵馬救援。

想通這些,他知道京城是守不住了,連夜帶着家眷逃往北方,向自家軍隊方向靠攏。

果如他預料的一般,登陸之後,于禁先爲後續部隊紮好營盤,樹立起糧草、輜重補給基地。隨後,留下五千人馬駐守大營,親帥一萬五千大軍直撲百濟國都。

沿途,在仇臺城遇到了零星抵抗。于禁也不浪費時間,直接讓工兵把土炮推了出來。**包出膛,落在仇臺的城牆上,爆炸聲此起彼伏,且不提強大爆破力量,僅爆炸的聲波就掀翻了城內不少百濟人殘破不堪的茅草房。

一輪爆炸過後,一節仇臺低矮的土牆消失在茫茫煙塵之中。仇臺城裡的百濟人看到這番景象,別說作戰,站都站不穩,紛紛跪地請降。

藉助仇臺一戰,帝國大軍威名大震,所過之處再無百濟人敢於抗衡,帝國大軍還沒到就早早的掛上了白旗。

兩日之後,一萬五千帝國衛士炸開了百濟都城慰禮城的城門涌入城中,戰事無比順利,帝國衛士幾乎沒費一兵一卒便將皇宮圍了起來。

唯一值得遺憾的是,百濟國王溜的很快也很堅決,連囤積在皇宮裡的財富都沒有帶,只拿了些便攜的財寶和衣物便領着妻兒家小和部分親隨逃到高句麗去了。

留在城裡沒來得及走脫的百濟貴族、富翁鄉紳以及百姓看着眼前包裹在鮮亮鎧甲內的侵入者。在此之前,他們聽說了中原人在草原上的殘暴行徑,幾十萬鮮卑人死於非命,致使整個鮮卑族羣險些被滅族。

他們害怕自己會步鮮卑人的後塵,怕世代祖先存留下的財富被侵入者掠走,更怕丟卻寶貴的性命。

然而,他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他們迅速發現,進城之後,中原人的兵馬非但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樣衝進家中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反倒主動維持起秩序,捕獲了不少想趁混亂打家劫舍的惡人。他們還取出軍資資助了不少城裡的窮苦百姓。

對於無人防守,囤積入山財寶的皇宮,他們亦是毫無覬覦之心。在中原將領指揮下,中原士卒在皇宮四門貼上了封條,並派遣專人看護,不得任何人闖入。

此外,每日清晨,中原人還會派出翻譯官四處喊話,告訴城中百濟百姓不要害怕,神聖華夏帝國的軍隊是善良的軍隊,是帶來和平的軍隊,只要不予帝國爲敵,帝國的衛士不會危及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有百濟人暗暗嘲諷,既是帶來和平與安定的軍隊那麼之前爲什麼要屠殺鮮卑人呢?

那位翻譯官似是聽到了他的心聲,解釋道:帝國不會濫殺無辜。之前,帝國大軍之所以給鮮卑人滅頂之災,是因爲鮮卑人屢屢與帝國爲敵,數十年來多次扣帝國邊關,屠戮、擄掠了十數萬帝國百姓。血債終要用血來償,帝國是爲了報仇雪恨,纔對鮮卑人採用血腥政策。與之相對的,百濟與帝國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帝國絕對不會像對待鮮卑那樣對待百濟。

聽到這番話,百濟百姓懸着的心放下了不少。再結合這幾日帝國衛士親善的舉動,部分膽大的百濟人開始敞開家門,與街上會說百濟話的帝國翻譯官有所交流。

透過翻譯官友善的、彬彬有禮的、親和的言語,他們愈發相信眼下這這中原大軍對他們而言是無害的,且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足夠的庇佑。

百濟百姓們的心終於徹底放了下來,越來越多的百姓走上街頭,如戰前一般做生意、採買食物,城內諸事井然有序的恢復了起來。

與于禁順利攻佔百濟截然相反的,徐晃攻打新羅的戰役受到了新羅百姓頑強抵抗。

他與于禁同時出海,只不過于禁是在東萊登船,乘坐北海艦隊的戰船,而徐晃則是在壽春出發,搭乘的則是文聘所轄長江水師的大船。

由於江船不似海船那麼堅固、耐浪,文聘的戰船便沒有深入大海,而是一路沿着海岸線將徐晃送到了新羅。

212合夥人3哥出門從不帶錢266何爲忠義202傷兵的笑容271雲中錦252石價百錢必遭責譴249所謂金融154求人不如求己229兗州刺史506蹴鞠大賽(一)302疑竇重重(1更)195內有乾坤502英名永存487稱帝前夕464襄陽之戰(十)126東萊太史慈421迷失252石價百錢必遭責譴89封神演義342南下計劃18建廠395征服488喜歡的事163黑幽靈168雲97黃巾音訊75聖田427大戰將至369官渡大捷486萬民請願467全面反攻(二)46聖母經我和天字組的袍澤們103疲兵之計165變態54禮拜日459襄陽之戰(五)153上錯牀218董卓之死387何爲大92兄弟情誼72書信266何爲忠義133英雄膽(下)232木秀於林392突襲32河東衛仲道415比文搶親196兵發函谷447紅色警戒127鮮血爲引71文姬何在106慶功酒88生命的起源261暗度陳倉238曹操攻宛120出征158曲線救國331以原富治原富425伏波將軍506蹴鞠大賽(一)533閱兵前夕39袁府壽宴61二美來訪13五官287衣帶詔383安平之戰(三)482肅米103疲兵之計34溝通360衆叛39袁府壽宴229兗州刺史298父親221後盾395征服351臨淄保衛戰(一)31納命來175樂歪了嘴176張讓之死314奧林匹斯山巔(第13更)287衣帶詔330如此安排417張榜157五五分賬234秘密任務92猛將齊聚476拼酒40緣來如此381安平之戰(一)503如此味道26天神降臨83太極98朱英來襲94神醫扁鵲78野戰與凋零450釋然84關二哥23連環套92猛將齊聚
212合夥人3哥出門從不帶錢266何爲忠義202傷兵的笑容271雲中錦252石價百錢必遭責譴249所謂金融154求人不如求己229兗州刺史506蹴鞠大賽(一)302疑竇重重(1更)195內有乾坤502英名永存487稱帝前夕464襄陽之戰(十)126東萊太史慈421迷失252石價百錢必遭責譴89封神演義342南下計劃18建廠395征服488喜歡的事163黑幽靈168雲97黃巾音訊75聖田427大戰將至369官渡大捷486萬民請願467全面反攻(二)46聖母經我和天字組的袍澤們103疲兵之計165變態54禮拜日459襄陽之戰(五)153上錯牀218董卓之死387何爲大92兄弟情誼72書信266何爲忠義133英雄膽(下)232木秀於林392突襲32河東衛仲道415比文搶親196兵發函谷447紅色警戒127鮮血爲引71文姬何在106慶功酒88生命的起源261暗度陳倉238曹操攻宛120出征158曲線救國331以原富治原富425伏波將軍506蹴鞠大賽(一)533閱兵前夕39袁府壽宴61二美來訪13五官287衣帶詔383安平之戰(三)482肅米103疲兵之計34溝通360衆叛39袁府壽宴229兗州刺史298父親221後盾395征服351臨淄保衛戰(一)31納命來175樂歪了嘴176張讓之死314奧林匹斯山巔(第13更)287衣帶詔330如此安排417張榜157五五分賬234秘密任務92猛將齊聚476拼酒40緣來如此381安平之戰(一)503如此味道26天神降臨83太極98朱英來襲94神醫扁鵲78野戰與凋零450釋然84關二哥23連環套92猛將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