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裂

合肥之南的巢湖,吳軍歇腳之地。

爲了應對局勢變化,吳軍正進行新一輪分兵,要裁汰部分老弱之兵改爲專門的屯田兵。

芍陂在手,三萬屯田兵在此耕種兩年,可供應十萬大軍常年縱橫於兩淮、汝穎、泗水、睢水之間。

只是淮北的險惡軍情一個接着一個送來,這讓孫權又心生顧慮。

最近幾十年以來冬季越發寒冷,長江下游常有水面結冰現象。

冬季江面會結冰,夏季又有颱風,這兩個季節不利於江東用兵;而農耕普遍是春種秋收,用兵也是看農耕時節的。

這兩年孫權運氣不錯,江東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自然災害,也沒發生大規模瘟疫,所以農業生產穩定。

可江面冬季結冰卻不是偶然,現在若過巢湖,走濡須水進入長江,返回江東休養不存在障礙。

就怕江面結冰將吳軍困在南岸,那將失去幹擾中原戰場的能力。

孫權爲此躊躇之際,淮北的軍情陸續送抵。

先是夏曆元年十一月五日北府兵橫穿夏侯尚郾縣防區,夏侯尚閉營不敢出兵阻擊,就這種情況下,依舊有有一營遼西烏桓騎士破營而出,追隨北府兵向東揚長而去。

何止是夏侯尚部的魏軍震怖,吳軍上下也是震動不已。

八百烏桓騎士,田信什麼都沒做,這撥人就主動破營跟着走了,這可是八百匹騎士,最少配備近兩千匹馬。

何等龐大的一筆財富,就跟着田信走了。

六日,北府兵急行軍至邵陵,迫降駐守邵陵的兗州軍團,裁留兗州軍。

當夜北府兵又調頭向西,但夏侯尚部已經乘夜向北逃竄,險險躲過田信這致命的一擊。

七日午後,馬良率部入駐郾城,漢軍全面打通中原幹線樞紐,通過汝水、穎水、新挖的討虜渠,將爲馬超、田信提供源源不絕的糧秣、器械補充。

前後僅僅三日,中原漢魏攻防形勢大改,漢軍掌握主動。

也在七日,田信前鋒虎牙司馬謝旌急行軍搶佔陳郡,迫使曹植青徐軍團只能調頭撤歸下邳,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之後六天時間裡,曹植縮回兵力,馬超橫穿空虛的汝南,包圍譙縣;田信則破睢陽,全取樑郡,與馬超彼此呼應。

十三日,被田信裁退的兗州軍楊俊殘部五千人途徑山陽郡時,決定幹一票大的……搶奪山陽公劉協前往濟陰郡定陶復辟登基爲帝,兗州郡縣紛紛響應,擁立劉協,改黃初二年爲建安二十六年。

稍稍一愣神,自己又回到了建安年間?

孫權以爲自己聽錯,兗州士人真的擁立劉協復辟了?

國際形勢變化之快,孫權難以適應……可這是好事,正牌皇帝出來了,曹丕、劉備這兩個做皇帝的亂臣賊子難道就不羞愧麼?

“愛卿,這是一個機會。”

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孫權想要說服潘濬:“此劉備麾下吏士驚疑兩難之時,正是我軍用武之際!馬超生性涼薄,我軍投效大漢天子,以兵掩馬超歸路,漢天子許以厚祿……若能使馬超稱王,劉備焉能好受?”

“以馬超之矛,攻那人之盾,必有奇效!”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不用想了,可會攪亂中原青徐,將無解的三方爭霸,變成四方對峙,自己的機會就來了。

三方都是皇帝,在皇帝不共存的原則下……自己是最有利的!

兗州人幹得好,幹得妙,幹得呱呱叫!

孫權期望已久的格局就這麼突然出現在面前,不爭取一下,如何能心甘情願?

潘濬是左右爲難,兗州人立了個草臺皇帝,這個皇帝是前任皇帝,是當了三十一年的大漢皇帝,統治超過三十年的大漢皇帝又有幾個?

見他沉吟不語,銳氣逼人的諸葛恪在這個時候進言:“至尊,臣以爲彭城危在旦夕,曹子建、青徐士民惶恐震怖不知所措。此時我軍若首倡義舉匡扶漢室,以曹子建爲人不難說服。如此一來,兗豫青徐揚廣六州合一,何懼北虜、西賊?”

擁立劉協,立馬就有太多的好棋可以走。

己方擁護劉協,說服曹植擁護劉協,說服馬超擁護劉協……這局面,彷彿回到二十年前。

曹丕相當於關中聯軍與河北袁紹的聯合軍;劉備相當於劉璋、劉表聯合軍,而己方則是曹操、呂布、袁術、孫策聯合軍!

如果再說服田信擁立正統的漢室天子,那……何愁天下不定?

潘濬想了想冬季可能結冰的長江,想勸孫權剋制,可感受到周圍人的狂熱,有些說不出口。

樑郡,睢陽城。

這是個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時代,沒必要爭奪一城一地的得失。

所以北府兵全員集結在睢陽城一帶,十月冬衣料發放,全軍正縫製冬裝。

十天以來,北府兵先並兗州軍一萬六千人,後陸續接納兵員五千餘人,合計編成三十二個營。

這三十二個營從邵陵到陳縣,從陳縣到睢陽,並未參加過戰鬥,只是以輔兵的方式爲北府兵運輸糧秣、輜重。

到睢陽後,纔開始深入、強化訓練。

本打算在訓練期間,促成青徐反戈,以此壯大漢軍聲勢;再不濟也要促成曹植割據,削弱敵人,就是另類的壯大自己。

可還沒跟曹植接觸,楊俊這些人就在兗州做下了好大的事情。

重新擁立劉協,虧他們敢幹。

現在好了,南邊一個漢,東邊一個漢。

現在的形勢很微妙,曹植肯定不情願依附、從屬於己方;他不願意,青徐士人擁立大漢的心思並不如想象中熾烈。

除非擊潰中原魏軍主力,魏軍主力尚存,青徐士人不敢表現出太過濃厚的擁漢情緒。

可如果能輕易擊潰、蕩滅魏軍中原主力軍團,那誰在意你青徐士人的擁護?

怎麼形容現在的狀態?

應該是曹魏政體不穩,因穩定太差,產生大漢分離主義、大漢復國主義,魏國缺乏壓制的點數,結果裂了,將吞掉的東漢又吐了出來。

自己可沒資格向新生的東漢帝國宣戰,這是劉備也棘手的事情。

或許等一段時間,魏軍、吳軍會滅掉這個草臺班子。

自己也沒時間在這裡跟曹植虛耗,自五號離開宛口戰場,至今十二天,按照日程,也到了曹彰、曹真抵達雒陽的時間。

魏軍即將發動全面反攻,可現在張遼這顆釘子還牢牢紮在堯山,宛口決戰存在各種風險。

只要能促成曹植割據,不管曹植從屬於己方,還是歸順孫權,又或者自立,還是跟着劉協,總之能削弱魏軍整體就不算虧。

劉協只是個傀儡罷了,哪怕兗豫青徐都擁立劉協,劉協依舊是個傀儡,士族的傀儡。

這樣一來,己方宛口決戰……中原四州發生這麼大的動盪,曹丕還敢不敢發動宛口決戰?

如果自己促成曹植割據,曹丕還敢信任曹彰?

可曹植跑的太快,連彭城都不要了,直接駐守下邳,距離有些遠。

思索之際,虞忠闊步而來,遞來軍情:“公上,曹子建爲避我軍兵鋒,今日清晨傳檄青徐郡縣宣佈易幟,已然歸屬僞漢。”

“好事呀!這是好事!”

田信審閱這份謄抄的曹植檄文:“楊俊這些人倒也做了一件好事。”

北伐一戰打裂魏國,這是決定性的戰果!

深深地鬆一口氣,現在帶着軍隊撤回宛口,這仗就算圓滿謝幕。

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九十三章 畫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五百章 預估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七百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十八章 先登
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九十三章 畫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八百八十丈 議定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五百章 預估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七百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十八章 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