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

章武三年的大朝會完畢,對江都士戶、百姓來說最值得議論的不是宋國封地,也非鄧國改易,而是呂乂降職。

也就兩天後,正月十八日時,田信在橘林館舉行了招納小妻的簡略儀式,正式將龐飛燕納入家門。

關姬有孕在身,今年無法去湘州各處茶莊巡視,由田信、龐飛燕一同前往,也省的在橘林館晃盪,惹關姬不高興。

雖提議、推動這件事情,可事情真的發生,多少肯定有些不高興。

田信也就乘船送龐林至漢津,隨後前往飛虎山拜訪隱居此處的夏侯尚,以正式交割早年答應的茶莊。

夏侯尚蓄了半尺長鬍須,給田信的感覺是更瘦了。

兩人在水潭邊飲茶,夏侯尚不解詢問:“何不殺呂乂以正國法?”

“殺之無用。”

田信用茶勺輕輕攪動茶罐:“漢與魏不同,當年不殺來敏,今年陛下不殺黃元,皆因事端平息,無意追究。”

問題解決了,沒必要再殺人、把當初製造問題的人也解決。

想到這一點,田信做笑:“朝廷執政意在平息糾紛事端,而非殺人。這一點非曹魏能比,曹魏人心散亂,曹丕又得國不正,疑神疑鬼,非殺人不能平息事端。”

夏侯尚卻是皺眉:“就恐刑法荒馳,助長謀私亂法之徒。不過如此也好,殺呂乂雖能震懾一時,終不能解決根本。存留呂乂,今後若有舉動,公上也可從容應對。”

“是呀,此明刀易躲暗箭難防之理。”

田信見一側奉上果碟的夏侯姐妹離去,只留下一個夏侯玄,也就直說:“我有意勸阻朝廷,使休整三年,積蓄滿三年,士民殷實,府庫充盈後再興兵北伐,一戰定關隴。”

今年,明年,後年,以三年計較,北伐應該在後年,即彰武五年的秋日雨季之後發動。

夏侯尚沉吟分析,三年後,自己堂弟夏侯儒還能不能留在關中任職。

思索片刻,他回答:“吳質就任雍涼以來,我夏侯氏軍中威望日益消減,已大不如前。若待後年秋季,恐難接應。”

田信將烹好的茶湯沏入夏侯尚茶碗,隨後給自己沏茶,垂眉看新綠色茶湯:“我以爲吳質善用間,或許已有察覺,會設伏應對。今偃旗息鼓,可使令弟專心奉國,以全門戶。”

消滅書信證據,停止聯繫,不給吳質蒐羅證據的機會。

端起茶湯淺嗅,田信口吻慎重:“我恐計謀不成,反被吳質所算。待三年後,我以堂堂之陣,足以破滅吳質。”

如果將破敵的希望寄託於夏侯儒臨陣反戈,那麼消息泄露,漢軍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或陷入被動地步。

夏侯儒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保護好自己,努力留在雍涼軍團,勤勉奉公。

只要吳質擋不住漢軍最初的三板斧攻勢,夏侯儒再發動,不求達成致命一擊,只求加速平息關隴戰場動亂,儘可能保全關隴人力、物力,就是很大的功勳。

夏侯儒這條線由自己負責,現在不能北伐,理應保護好夏侯儒。

田信正常的考慮,在夏侯尚看來已是難得的仁慈……其實換個角度來說,漢軍應該漢中出疑兵,武關道出奇兵,宛口張飛出疑兵,以策動夏侯儒反正,瓦解、打擊吳質雍涼軍團的休養、訓練計劃。

夏侯儒是生是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打斷吳質整個軍團的休緩計劃。

以魏國、吳國的一貫作風來看,夏侯儒這種內應……似乎很難得到好下場。

夏侯尚飲茶,只覺得口齒留香,表態:“公上維護之心,某代舍弟謝過。不知北伐時,某可能隨公上左右?若是光復雒陽,某也好送曹子恆一程。”

“北伐啊……世事發展誰能預料?我若出陣雒陽,必邀伯仁同行。”

田信飲茶半杯,含在口裡細細品味,嚥下後又說:“我也想見見曹丕本人。近來與他書信聯繫,觀他字跡有變,恐是旁人代筆。又聽聞其一子夭亡,或許正值沮喪消沉,才字跡有變。”

對此夏侯尚只是笑笑,詢問:“今番吳國內附,十年內可能平定天下?”

“此必然之事。”

田信言辭確切:“今世人飽受兵戈荼毒,無不思定。陛下仁愛之名著於四海,這纔有我軍勢如破竹,百姓紛紛歸附之氣象。江東請降,就在於此。非孫權喪志,實乃衆人厭倦紛爭,欲求存於世爾。”

不難推測江東君臣的心思,對此夏侯尚聽了冷笑:“連戰連敗,是人皆會厭倦爭鬥,避之不及,怎又會親身涉險?”

“是啊,孫權擅惑人心,卻使江東十萬將士命隕疆場,忠勇之輩皆赴死,殘存者,又豈會與我死鬥?”

田信略爲感慨一聲,當世之人已經厭倦了戰爭。

吳國如此,魏國如此,漢國也是如此。

任何的用兵舉動,哪怕是爲了統一,徹底結束戰爭,也會招來厭倦、埋怨之聲。

大漢的軍民急需要休養,豪強也需要恢復生產積蓄財富。

對於戰爭,目前只有巴人、南中夷兵、湘軍是保持樂觀積極態度,再其他的軍隊都厭倦了。

哪怕招降吳國,徹底消化掉,依舊有濃厚的厭戰情緒。

最近幾年打的仗,動員規模實在是太大,官渡級別的戰役,從漢中之戰、襄樊之戰、東征、北伐、漢口、吳質河西決戰、孫權大敗於壽春,整整六=七場戰役規模與官渡相當。

北伐戰役的範圍、戰果幾乎是官渡決戰的兩倍,這種厭戰情緒是很強烈的。

即不願意發動對外戰爭,也不想捲入內戰。

這種普遍存在的厭戰情緒,延緩了漢軍的內鬥。

現在主力部隊都沒心思爭功,也就失去了爭鬥的條件。

與夏侯尚會面交流後,田信又順着漢水往下游而去,先是遊歷了漢口戰場,隨即渡江前往夏口,在此等待賀齊。

賀齊開春病重,究竟怎麼安置賀家,現在必須要給一個說法。

賀齊是陸議這邊聯繫、歸附的;具體怎麼處置賀齊,因爲漢口之敗的原因,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答覆。

等待期間,田信在江邊垂釣。

思索吳國投降後的經濟、物力運輸格局……從下游攻擊上游是很吃虧的。

孫權兩次出兵淮北,皆因後勤問題束手束腳。

現在中原已經打空,雖由己方控制……可針對河北的決戰,中原無法提供相應的物力。從長江一帶向黃河南岸運輸,這個損耗實在是太過驚悚。

長江流域的精兵可以調到黃河流域參戰,可物資運輸的損耗驚人,必須逐步恢復黃河南岸的生產,以積攢物力,投入河北決戰。

越想,越是頭疼。

勸劉備積蓄三年北伐關隴,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打贏關隴,如果又重新積蓄物力打河北決戰……實在是太難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八十四章 蛹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
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七百一十九章 梅花陣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八十四章 蛹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