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已經開始敗退的賊軍,自漢軍的重騎兵加入後,再次開始敗逃。整個戰場分爲兩撥,一撥是以漢軍的重騎兵爲主,步卒爲輔,相繼追趕着賊軍。
另一撥是以正同兩萬精銳賊軍交戰的趙雲所部。
張燕見大勢已去,自己的大軍已在戰場上到處逃命,而漢軍正肆無忌憚的屠殺。
夕陽未下,太陽高照,那橫屍遍野的戰場上,此刻早已血流成河,到處可見那頭部果着黃布的賊軍屍體,還有那嚎叫不停的悽慘聲,在戰場上飄過。
“傳令,撤軍。”
張燕知道這一戰他敗了,哀聲下令道。
看着戰場上血肉橫飛的屠殺場面,劉鵬臉上神色緩了下來,此戰必勝無疑了。
賊軍的敗退,使漢軍的屠殺更爲彪悍,戰場四處瀰漫着硝煙,空氣中的血腥味傳至百里。
張燕下了撤軍令後,賊軍如一窩蜂似的四散而逃。與趙雲部僵持着的兩萬精銳賊軍,亦開始撤退。
敗軍逃回到賊營中的所剩無幾。大多數賊軍亦在爭相逃命之時,被漢軍鐵騎追上屠殺而死。賊軍一戰而敗,伏屍數萬。整個戰場如同染上一層紅漆,到處可見鮮血流淌。
漢軍經此一戰,俘虜賊軍近三萬,屠殺賊軍近五萬之多。
四萬漢軍損失過萬,馬匹戰甲亦損壞頗多。
殘陽如血,等戰場上未撤退的賊軍全部投降後。劉鵬立刻下令:“全軍帶上俘虜、輜重撤兵。”
張燕雖敗,然其在大營中應該還有幾萬人馬,此時若反戈一擊,未列成陣的漢軍立刻就會崩潰。所以他不得不撤軍回營。
回營後,立即將戰死士卒的數目清點出來,得出的結果嚇劉鵬一跳。漢軍四萬步騎傷亡近一萬兩千人,還不算身上帶有輕傷的士卒。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將俘虜的三萬賊軍,抽調了兩千精壯編入步卒之中,其餘的全部關在大營中。
三日後,張燕派出信使拜見劉鵬,稱他自知不敵朝廷大軍,願率衆投降。
對於張燕這個人,劉鵬還是很瞭解。知其損失了十萬士卒,肯定會投降的,因此他連續三天並沒有前去叫陣,也未商議再次出兵之事,等的就是他自願率人來降。
張燕一方面派人請降,一面又派人攜重金前往洛陽拜見十常侍趙忠,以重禮賄賂其在漢帝面前爲自己說好話,請求率衆歸降朝廷。漢帝此時沉迷於酒色,對這些事情早已不關心,因此也就將這些事情交給張讓、趙忠等人處理。
劉鵬沒想到張燕會派人進京,若他在出兵攻打張燕,必會讓漢帝大怒。因此滿肚子怨氣的劉鵬,又上急奏於天子,請求率領兵馬一舉蕩平張燕此賊。
黑山平原之地,漢軍大營中,劉鵬暗自焦急道:“天子聖旨爲何還未到,難道朝廷真的同意張燕的請降。”
本以爲張燕就是案板上的肉,除了投降於他,再無更好出路。沒想到此人兩面三刀,表面上派人向自己請降,暗中卻又向朝廷獻媚。實屬小人一個。
不是每個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之人,就一定不會是小人。他被張燕所誤導,耽擱了六七日,才知道此賊早已派人進京。向朝廷請降了。被戲耍了的劉鵬,原準備立刻出兵將張燕一舉剿滅,誰料想張燕竟率軍進了太行山脈,行蹤不定。
等他派哨騎進入太行山脈,查探賊軍盤踞之地時,大軍已出征近半月有餘,營中本有一月之糧,自有了俘虜的賊軍後,糧食日益消耗,已不足堅持一月。本來每日都會給俘虜兩餐溫飽,自張燕率領賊軍進山之後,劉鵬大軍糧食缺乏,改成俘虜每人一日一餐,就這樣,他所帶的糧草也所剩無幾。
將張燕恨在心裡,暗自發狠,只要他日有了時機,定要將此人扒皮抽筋,以泄心中之恨。
又等了兩日,既不見劉宏的聖旨,也不見哨騎的探報。無奈下的劉鵬只好傳令撤軍。
經過這件事情,劉鵬暗自道:“這大好江山,內有賊寇,外有強敵環繞。看來要安心發展勢力了,朝廷之事不再去管,也不再爲這個昏君征戰沙場,這大漢天下隨他去吧。”
自此之事後,劉鵬率領大軍返回了幽州,再次裝病不理政事。暗地中,卻操控着上谷、代郡、涿郡、廣陽四地的軍政。
就在他率領大軍回到幽州不到十日,漢帝的聖旨到了張燕手中,升張燕爲平難中郎將,所部皆屬其統領。而對於率軍浴血征戰的劉鵬,漢帝並沒有下旨賞賜。
雖然張燕投降了朝廷,並沒有被劉鵬剿滅,但張讓還是履行先前的承諾,暗地裡派心腹來幽州,將兩張蓋了皇帝大印的聖旨交到劉鵬手中。
聖旨上只蓋了大印,並沒有寫清任命誰爲太守。
經過與賈詡的再三商議,決定將右北平太守交到黃忠手中,至於漁陽太守交到陳到手裡。這兩人不僅在軍中威望甚高,而且爲人都很忠心,也能處理政事,是最合適的人選。
決定了之後,劉鵬便在聖旨上,將黃、陳兩人的名字寫下,以黃忠爲右北平太守、陳到爲漁陽太守。兩人去上任時可帶五千士卒。因爲這兩地並不是無主之地,現今都有太守。而以黃、陳兩人的本事,以五千士卒定能平安上任。
黃忠升右北平太守後,劉鵬便留下趙雲的一萬鐵甲連環兵,準其帶領五百部曲前望廣陽接任黃忠之位。而高覽雖上次兵敗於張燕,經過再三考慮後,他還是以高覽駐守涿郡,協助沮授處理日常事情。
陳到走後,上谷的城防等事,劉鵬就交給了太史慈處理。
轉眼已過一月有餘,在過二十天就是十二月末,也就是大年之時。
上谷太守府中,一身白袍的劉鵬,劍眉醒目、丰神如玉;此刻靜站在後院中,眼睛盯着從天上飄下來的雪來,輕嘆道:“又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