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高陽初升!
通往勃海郡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的燕軍正快速行軍,走在大軍最前的黃忠所部,其鐵騎踏過東光,直往南皮而去。
東光距南皮只有不到兩百里的路程,依黃忠麾下鐵騎的行軍速度,不出半日就可兵臨南皮城下。
此次討伐袁紹,劉鵬依然帶着荀攸,其仍爲軍師,負責出謀畫策、與臨陣對敵。就連後勤供給也由其一手統領。
荀攸熟讀兵法,對上古陣法頗有研究,一生所學盡歸兵法二字。
說到兵法,劉鵬自認爲他應該不輸於任何人,可若與荀攸相比,他還是差上許多。這也給他當頭一棒,歷史上,三國中擅長陣法的就屬曹操、郭嘉、諸葛亮、龐統、荀攸、徐庶等寥寥幾人。
其中鬼才郭嘉被後世傳誦千年,其一生對兵家陣法研究甚深,就連曹操這個陣法大家還得需其出謀,可見郭嘉懂的陣法並不比曹操差。
曹操一生最著名的陣法就是八門金鎖陣,其陣法施展看來,猶如烈日高照,威勢大增。
這件事讓劉鵬聯想到,若是日後對上曹操,他可有法破掉其的八門金瑣陣? “公達,汝可知八門金瑣陣?”
行軍路上,劉鵬坐在戰車上,口中低聲問道。
在戰車左側旁邊,一身文士長衫的荀攸騎着駿馬,聽聞劉鵬之言,稍一思索回道:“在下早年曾聽人言,張角曾拜左慈爲師,其中就學有八門金鎖陣法。只是張角死後。這套陣法也就不知去向。”
前世的時候。劉鵬曾玩大話西遊二,那部風靡網絡的遊戲上就有八門金鎖陣,其中八門是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
八門金鎖陣分迷魂陣、絕殺陣。
迷魂陣,除了那一條順序連接八個部位的生路外,其他的所有通路全都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六十四門的大迷宮,如果不知道佈陣的規律是很難找出那條生路的。戰爭中通常使用這個陣來困住敵人。從而達到拖延時間的效果
絕殺陣,在這些陣中,只有一條通道可以將它們的順序連接起來。在戰爭中,這條甬道是用來爲各個部位輸送兵力的,而其他的每一條甬道都會佈置非常狠毒的陷阱,只要進到陣裡就別想活着出來。 這個八門金鎖陣在歷史上,乃是曹操的拿手陣法,至於這個陣法是怎麼到的曹操手中,歷史中也沒記載!劉鵬也就不得而知,不過據他猜測。當初曹操跟着皇甫嵩討伐黃巾,在剿滅黃疆戰中。其所得這部陣法也是大有可能的。
“公達,這世間可有殺人於無形的陣法?”
劉鵬思慮了一會兒,出聲問道。
知道自家這位主公對陣法也是很有研究,但這殺人於無形的陣法,他還真是不知,遂回道:“在下愚鈍,並未得知這世間有殺人於無形的陣法。”
荀攸的回答,算是爲劉鵬解開了一點疑惑。
這些年中,他苦心鑽研戰國時孫臏的陣法,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爲十陣。這“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行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等。
水陣和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不是單純的戰鬥隊形,所以孫臏十陣實際上只有八種基本的戰鬥隊形。
這些陣法他已能倒背如流,加上常年征戰,對陣法的領悟加深,劉鵬越來越覺的古人思想太過睿智,即使是他這個穿越人士,在有的地方都感嘆不已。
“公達,此次討伐袁紹,本將欲擺一陣,你認爲何種陣法才能制勝?”
劉鵬心血來潮,突發此問道。
早年學兵法的時候,荀攸就夢想有一天他所學的兵法,可以在陣戰之上揚名立萬。跟着劉鵬東征西討的這些年中,他所能用的陣法不外乎孫臏的方陣、圓陣、錐形陣,等寥寥幾種進攻陣法。
此時恰叫劉鵬問起,荀攸臉上涌出喜色,忙在心中將所學兵法過濾一遍,回道:“南皮城經袁紹修築,已是一座堅城,因此在下建議主公先不急於攻城,待到南皮城外,在下願擺下天地三才陣,誘袁紹破陣。”
此陣劉鵬也早有聽說,但其之威力如何,他還是不得而知!不過荀攸既然願意擺出此陣,那就證明其對這個天地三才陣是非常的熟悉,不然也不會有如此自信。
坐在戰車上緩緩行使着,不大點功夫,劉鵬微微一笑,說道:“公達,本將先前問你關於八門金鎖陣的事,就是想看看此陣的威力。正好本將對此陣也有一些瞭解,不若到得南皮城外,本將將此陣傳與你,由你來完善此陣,並佈置開來。”
戰陣之事,非同兒戲!
荀攸在吃驚之下,忙問道:“主公知道這套陣法?”
“本將確實知道一些,但還有不精之處,正好你也頗懂陣法,就與本將一起研究此陣。”
其實劉鵬對八門金鎖陣,知道的僅僅是一些皮毛,但大致的陣形與陣中佈置還是清楚的。歷史上,曹魏大將曹仁也曾擺過八門金鎖陣,只不過被當時學有所成的徐庶所破解。
“諾”!
既然劉鵬懂的此陣,只是不精,那荀攸就放下心,連忙回道。
藉着行軍途中的時間,劉鵬將八門金瑣陣的方位告訴荀攸,又將此陣的威力及陣眼一些情況全部說出。
當荀攸聽完劉鵬說言後,天色已降下夜幕。
大將高順早派人在前方搭建好營寨,就等大軍入內休息。
當大軍進入營寨之後,荀攸連飯都未曾用,連忙找筆墨去繪製他存在腦海中的八門金鎖陣。
而劉鵬卻是不同,他將此陣告訴荀攸,在將腦海中要說的要點全部道出去後,便在大帳中早早安息。
一夜的時間恍然過去,軍師荀攸的大帳燈火徹夜明亮,在早上行軍之時。一臉疲憊的荀攸纔出現在衆人眼前,令人苦笑的是,荀攸臉色疲憊也就罷了,其走起路來,兩條腿像是在風中搖擺一樣,左一踉蹌,右一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