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

這個時代對於叛主之臣是非常苛責的。

呂布殺丁原,誅董卓,主觀上是呂布的慾望作祟,客觀上丁原、董卓勢不兩立,呂布只能擇其一從之。不管怎麼,呂布的名聲算是毀了,若不是武力出衆的話,早已泯於衆人,不作他想。

這個時代又時興“君要擇臣,臣亦擇君”這樣一種包容的觀念,一般各方勢力君侯、刺史,諸公在招攬部下的時候,不會像呂布這麼逼迫的,一般來說,若非是天縱奇才,類似諸葛孔明之輩,都會相見言歡,若有不諧,可投他人,皆不會勉強,這是在未認主的情況下。

若是像此刻陳翎不管如何,已經是在呂布麾下效力的臣子,再想去投入他人門下,就是背叛,是可恥的,是會鄙視的。

所以當陳翎牽着馬,帶着曹性上路之時,諸將以高順爲首,遞上儀呈送了一段路程,纔回去,準備去河北。

曹性之射,在三國中也可排進前十的人物,若非在射夏侯惇之時,力道稍微差了那麼一點,挺進前三,是非常有可能的。

這是一個射術高手!然則武力方面就差了許多,不然也不會被中了一箭的夏侯惇驅馬上前給直接了結掉。

這些都不必去管他,陳翎騎術非常不錯,曹性隨後跟着,也自愕然。

手中差了一把羽扇,陳翎催馬快步前行,摸摸包袱,銀兩不少,到了洛陽,看是否有街市,去買上一把。

陳翎攜曹性入得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兩人立於荊棘之中,黯然無語。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爲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

“此處不可留…”陳翎說完,驅馬打算穿城而過,心中暗歎一聲,漢室氣運之衰,無甚於此。

未及出城,於城門側頹牆壞壁之間,伏躺一人,身着青袍,貌似少年,髮髻凌亂。陳翎見之不忍,遂下馬,以指探息,還好,呼吸輕微,但至少還活着。

招手曹性下馬,扶此人並曹性一騎,於路餵食清水甜粥,三五天之後,方纔從昏迷中醒來,此時,已至長社。

自去歲,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爲東郡太守之後,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

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對此無能爲力之下迎曹操出任兗州牧。

此刻曹操和鮑信合軍正進攻黃巾餘孽,鮑信會陣沒於此役,而曹操會將青州黃巾軍擊敗。至冬,曹操將會獲得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的兗州。自此膨脹爲一方諸侯勢力,令天下側目。

心中過了一遍消息,以及將來發展趨勢,陳翎只能幹看,卻不能在其中得到好處,這樣的心情很矛盾,明明知道曹操就是以此爲根基,從而走上逐鹿天下的道路,卻不能阻擋,一絲一毫都干涉不了,心中極其失落。

失落的面容看在少年的眼中,憔悴的臉上帶着感恩的表情,向着陳翎施禮問道:“在下陳震字孝起,不知道恩人高姓大名?”

“哦”陳翎有些小驚喜,原來是他!

陳震,荊州南陽郡人,在劉備領荊州牧時期出任從事一職,于軍打仗什麼的可能不在行,可內政處理事務之上,卻是一把能手。這人曾官至蜀國尚書、衛尉之職,可見一斑。

心中帶着不能放過此人的想法,陳翎含笑回禮說道:“我乃呂布麾下門下督陳翎,字子儀,孝起,可喚我子儀!”

果然聽聞陳翎是在呂布軍中任事,陳震青澀的臉上泛起紅暈,尬尷起來。

按照這個時代的禮節來說,救命恩人,恩同再造,銜草結環,爲奴爲僕不至於,但總得表示一番的吧,可陳震沒有,僅僅有些侷促。曹操被陳宮放了,沒有送解給董卓,而是生死相隨從之。曹操對陳宮這人,不論其中真情假義什麼的,至死之時,曹操都得裝出一副,我欠了你好大人情,到死也還不了的模樣來,這是時代的道德標準所決定的。若不是這樣,別人會認爲曹操是個恩將仇報的人,是個沒有憐憫之心的人,是個僞君子!

事實上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他還不是得做作一些,得讓天下之人不那麼看他。

陳翎給陳震一個你寬心的表情,說道:“不知孝起爲何出現在洛陽?”

這個好回答,陳震謹立向陳翎解釋道:“在下於傢俬塾期間,聽聞董卓亂政,心中忿怒,故而…”

陳震沒有說完,只是羞怯的一笑,年紀小嘛,可以諒解,在大一些的話,再如此行事

,陳翎說不得要趕人了。

咳了兩聲,打斷陳震的表情,陳翎說道:“爲兄此行實則前往袁術之處,”說着同時,轉身站立起來,面向街道,看着人來人往的行人,端起酒杯,攏袖輕斟一口,放下酒杯,不理睬陳震有些莫名、默默就此承認陳翎是“爲兄”的這一事實行徑,繼續說道:“我主奉先公,心中有運籌,世人皆誤我主爲無恥之徒,實乃事出有因哉。”

陳翎說着也不解釋什麼原因,而是話題轉向袁術,接着道:“自幾日前,我主奉先公,不忍見皇城內生靈塗炭,自願撤出長安後,跋山涉水,一路艱辛,準備去投河北袁紹。”說道此處,陳翎輕嘆一聲,正言對着陳震說道:“袁紹不是明主,我料奉先公在彼處,必不會被重用。由此打算前往袁術處,爲我主尋覓駐軍修養之地。”

陳震唯唯諾諾,卻是不接話!

不接話就不接話,陳翎對此早有所料,笑顏說道:“孝起,年紀輕輕便已一表人才,爲兄見之也心喜痛快,若是無事,可願隨我同行?也算是遊歷一番,將來侍奉哪一位主公,心中應有準備纔是。”

陳震遲疑,迷茫中,心中暗忖,這個爲兄爲兄的兄臺,幹事不正經,陳震自詡頗有幾分說服之術,跟隨其後,爲之達成事宜,也算報了救命之恩。然後何去何從,只能待得事了之後再說罷了。遂拱手道:“願隨子儀同行。”

陳翎心下暗道,入我彀中,哪能讓你逃得了去?

含笑扶陳震臂彎道:“孝起明見千里,必有所教我,爲兄承情了!”

陳震暗自碎碎念道,明見萬里!非是明見千里,難道是說我學識不足,只能明見千里乎?不能反駁,心中卻埋下心思,看你這爲兄爲兄的,將來會爲我的所作所爲,驚訝道上一聲:孝起,明見萬里呵!

有了陳震的加入,陳翎不復之前與曹性一起兩人相對無語的模樣,一路說笑不停,陳震佩服陳翎見識廣博,什麼都能胡扯上一段;而陳翎則驚訝於陳震諸多文典古籍的通讀,強記博聞,十分了得。至於將這些書中東西,轉化爲學識、經驗,陳震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璞玉在前,陳翎心喜不已,跟了我的話,將來說不得,也是一位名震天下的好謀士、大軍師!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五百八十五回 臨戰前夕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三百七十四回 談天說地正文_第四百一十五回 世事難料正文_第六十四回 陳宮說曹正文_第七十四回 倒行逆施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八十回 草寇劫道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三百七十二回 代漢塗高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四百八十三回 無理取鬧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一百一十五回 經典太平正文_第一百三十一回 公孫勢滅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一百一十八回 出使兗州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八十二回 平壽之戰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七十八回 斬將奪城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回 死戰求生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
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五百八十五回 臨戰前夕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三百七十四回 談天說地正文_第四百一十五回 世事難料正文_第六十四回 陳宮說曹正文_第七十四回 倒行逆施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八十回 草寇劫道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三百七十二回 代漢塗高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四百八十三回 無理取鬧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一百一十五回 經典太平正文_第一百三十一回 公孫勢滅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一百一十八回 出使兗州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八十二回 平壽之戰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七十八回 斬將奪城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回 死戰求生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