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

可不退兵也不行了。

其一,不論高順是生是死,他麾下的兵卒還在抵禦着攻擊;其二,就像陳宮、沮授兩人所意料的那般,圍困呂布、高順兩人所用到的兵勢就佔去了曹操麾下大部分將卒,已經是無力再與陳宮、沮授兩人所帥的軍勢進行正面決戰了。

除非能夠在陳宮、沮授兩人帥大軍殲滅阻擋的己方兵勢之前,率先將呂布、高順兩人攻滅,但這一點,曹操以及帳下的文武大臣,對此都沒有把握、信心,在陳宮、沮授兩人帥軍攻擊間,無餘兵增援之下,以呂布個人的勇武,高順一軍的堅毅,是很難被攻克的。

郭嘉暗暗太息,料錯一步,滿盤皆輸。

原以爲在兩倍兵力之下,高順一軍就算再頑強,亦不能擋典韋、夏侯淵兩將帥軍猛攻;原以爲經由一夜戰鬥,掃滅了高順一軍之後,就可全軍相向呂布主力軍勢,在此阻擊其進入泰山郡,這一切都在高順一軍堅毅不拔的抵禦中,徹底煙消雲散了。

聽着主公曹操向諸將下達撤軍的命令,郭嘉心中滿是苦澀之意,暗暗道着,捲土重來孰未知,待爾等進軍奉高之時,我再與汝等戰!

戰事千變萬化,陳宮、沮授兩人亦算見多識廣之名士,但曹操急驟退去之勢,實在太多突兀,令他倆錯愕不已,吃驚萬分。

南征北戰,東討西伐,一支數十萬的軍勢從出征開始,籌措糧草輜重,耗費無數時日,才得以成行,繼而出兵征討諸方,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小。但曹操此人,的確有韓、平之能,當機立斷,在眼見不能阻擋兩人攻入其中,援到高順一軍,救出呂布之時,突然退卻,實在令人佩服。

這樣一來,曹操無須爲戰鬥突變的局勢而發愁,曹操他不必爲或將可能中的呂布、陳宮、沮授三人裡應外合破其軍而擔憂,一走了之,敦是無上兵法韜略。

隨着曹操大軍退回奉高,呂布得以佔據贏縣。

高順在陳羣的悉心照顧之下,被送回青州北海,求華佗救治去了。

而呂玲綺負傷而回,短時間內不能上沙場參戰,亦一同在宜霜、孫翊、馬雲祿三人的照料之下,被送回北海去了。

呂布在贏縣整列軍勢,休養三日之後,便提兵向泰山郡治所奉高城進發。

此次戰鬥,雖說是爲了支援平原陳翎討伐鄴城而戰,但在贏縣這一戰中,呂布看到了戰勝曹操的希望。

在高順、其女呂玲綺負傷退回北海之後,呂布決意要與曹操一決勝負,意欲就此擊敗曹軍,攻入兗州,截斷鄴城于禁等人的退路,爲陳翎攻下鄴城,爲將來再與曹操相爭兗州做好必要的部署。

如何做到這些,攻下奉高城,將曹操逐出泰山郡是這一謀劃的第一步。

吸取了高順孤軍深入的教訓,呂布這一次進兵沒有派遣出前軍兵勢,而是令哨探遠巡至奉高左右,掌握一切有關曹操兵勢動向消息之後,呂布以步卒在前,騎軍居中,

這樣的軍勢緩緩向奉高而進。

七萬餘的兵勢鋪陳在大地上,沿着官道而行。

贏縣至奉高只有一日不到的路程,五更出發,旁晚時分奉高城池已經歷歷在目了。

看着這座城池,呂布心生感慨,對着陳宮言道:“公臺,上一次功敗垂成,沒有守住此城,今日某帥大軍而來,曹操已無前者兵勢強盛之感,某料之,此戰必勝!”

陳宮聽得呂布話語,心中苦笑不已,曹操能在快要殲滅高順一軍的大好前景之下,突然撤軍而走,非是畏懼不能敵自家兵勢,而是爲了保住實力,以待後戰纔會如此行事。

而現在自家主公呂布呂奉先,竟然以爲挾近十萬兵勢的曹操非是己之敵手,這不免有些自誇自大了罷。

在衆將安排人手安營紮寨之時,陳宮向呂布進諫道:“曹操曹孟德元氣尚存,主公毋必小心在意,不能因之前一戰,便小覷於他。”

呂布頷首點頭,言道:“自然,曹操是某生平最大敵手,我豈會掉以輕心哉?”呂布說着,緩緩步前,綽戟在手,擎舉起來指向奉高城頭,接着言道:“某亦曾站在此城樓上,那時因天時、袁紹之故,這纔沒有進兵攻入濟北、魯等郡國之中。”回過頭來看着陳宮,呂布露出欣慰的笑容來,接着說道:“公臺,正是有汝等相助,才能令某現在掌三州之地,再毋需憂慮其他繁瑣之事。”

“孫堅之子崛起於江東,長安又有與某交善的馬騰,曹操舉手投足間,皆不能如意,其勢攻守易也。現今,某呂布當能掌此泰山一郡!”呂布說着,哈哈大笑起來。

聽得主公呂布如此話語,陳宮心中雖有謹慎之意,但還是拱手賀言道:“主公之論,確是實情,過了今日,泰山郡便不爲曹操所有了。”陳宮說罷,與呂布相視而笑。

一時間,君臣頗爲相得,令旁觀將佐羨慕不已。

一宿無話,曹操未曾派遣將卒前來夜襲營,這讓憂慮中的陳宮、沮授兩人在寬心之間,亦感迷惑不解。

無論如何來看,呂布雖然佔據過一陣奉高城池,但與曹操衆人相較,此處的地利形勢,瞭解更爲清楚的乃是曹操等將臣人等。若是夜晚出城襲營,至少能夠挫動呂布軍勢的銳氣,比之讓呂布一軍安穩睡眠一宿來說,顯得更加有利些。

五更時分,呂布軍中開始埋鍋造飯,至天明,飽餐一頓的衆將士一一出營,向着奉高城下而去,準備排兵列陣了。

陽光背對着呂布一軍,相比奉高城中的曹軍來說,更爲有利一些,因此,奉高城池的東門爲呂布視作是主攻一門。

由於高順、呂玲綺數人回北海養傷去了,現在呂布帳下文武臣佐有沮授、陳宮、許褚、徐盛、廖化、侯成、呂岱、臧霸、孫觀、郝萌、管亥、牽招、辛評等。

就依前例,沮授轄下依然是臧霸、孫觀、牽招、辛評四人,而管亥爲呂布近衛一軍,在呂布在時,陳宮無權指派,因此

陳宮所能號令之將有許褚、徐盛、廖化、侯成、呂岱、郝萌六人。

不過在呂布將此戰指揮之權交付給陳宮之後,陳宮就能夠號令在此的所有將帥,就算是呂布,亦在此列中。

這樣的權勢,這樣的厚待,令陳宮心中感激萬分,鄭重接過呂布所賜予的佩劍,陳宮雙手奉着,就在呂布的期待中,陳宮轉身過來,面對衆將言道:“此戰不勝不歸,此戰誓取奉高城!”

在階下衆將卒的歡呼聲中,陳宮深感此任艱鉅,不敢輕心大意,當即派兵遣將,部署攻城一事。

中軍處,只需管亥一人在此就足夠,無須其他人等協防,亦能抵禦曹軍的偷襲,何況憑着溫侯呂布的威名,就算有大將直接來攻擊此處,也不知是敵將來取這裡將帥的首級,還是呂布畫戟揮斬處,留下敵將的頭顱來。

奉高是大城,看覷並無曹軍出城排兵列陣,陳宮據此派遣出三將攻擊三門,籠城戰中,圍三闕一,虛留生路,是惟一不變的法門。

現在曹軍兵勢與己相差無幾,強攻之下,也不知要耗掉多少兵卒的性命,本應聚衆兵勢強攻一門,不過因患攻戰中,曹軍或從其餘三門中突襲出來,讓己方有措手不及之惑,陳宮方纔如此爲之。

再者此次作戰是爲逼迫曹軍從泰山郡中退出去,而非是爲全殲其一軍,何必將奉高城池圍得水泄不通,激起曹軍兵卒同仇敵愾之情?

最後一點原因就是,陳宮、沮授兩人心中都有的疑惑,三日前,在贏縣城下,曹操並非不能戰,緣何退兵回奉高,這其中似有詐啊。

爲了預防在魏縣那時,被突然而至的曹操埋伏之軍偷襲、所潰敗,陳宮、沮授兩人早早派遣出了大隊的哨探遠遠巡視過去,都未曾見到敵影,這纔在主公呂布的強行中,開始準備攻城事宜。

臧霸、孫觀兩將所部,爲陳宮指派在東門攻擊隊列最前端,由他們倆人率軍攻城開始,齊頭並舉的有南門徐盛,北門廖化兩將。

在臧霸、孫觀兩人之後,則是侯成、郝萌兩員主公呂布的舊將臣子,最後是許褚、呂岱兩將,這樣分爲三撥人馬,日夜不息攻擊奉高城池,曹操在此攻擊之下,若能擋住,陳宮亦也無法可想了。

其餘人者,牽招、辛評兩人則隨侍在陳宮左右,以爲後備之軍,或援或救,不一是處。

而主公呂布一騎軍,則橫呈在攻擊大軍邊緣地帶,以防不測。

看着還有近七千的騎軍將校士卒,陳宮心中若有所思,難道曹操是因主公騎軍在這平原開闊地勢,馳騁縱馬而戰不能敵之,方纔緊縮回城池之中,想據城而戰,退己兵馬不成?

念及此,陳宮心中大定,暗忖着,就算不能攻下此奉高城池,但吾等退兵無憂,成敗在此一舉,無需多慮。

而曹操畏戰如虎,不復英雄本色,這實在有種令人開懷大笑之感。

“曹操,汝也有今日!”陳宮如此想道。

(本章完)

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六百六十九回 死戰不退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回 首登之將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一百回 糧草不濟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六百八十回 孫翊問策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二百四十回 巡視聊城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一百六十九回 袁紹敗績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三百一十一回 開戰啓始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六百二十一回 坐而論事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回 攻伐之道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
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六百六十九回 死戰不退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回 首登之將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一百回 糧草不濟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六百八十回 孫翊問策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二百四十回 巡視聊城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一百六十九回 袁紹敗績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三百一十一回 開戰啓始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六百二十一回 坐而論事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回 攻伐之道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