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

府邸雖然沒有建起,但農場可以先行準備着做起來。

做這件事得考慮到現在百姓處境並不是很好這一問題,牛是不行的,普通百姓家到了耕種時節,一般都是以租借的形勢,向富戶付出一定的糧食,租借到牛後以直轅的方式耕田。

在春秋戰國前,是使用青銅爲主的農具,隨着技術的發展,鐵犁出現了。

到了現在,就是直轅犁,基本上是二牛擡扛式,耕地效率比較高。

這個效率是相對以前的鐵犁,顯得很是喜人,但見過曲轅犁的陳翎,琢磨着還是把曲轅犁這一先進的農具先做出來。

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

相比笨重的長直轅犁,迴轉困難,耕地費力,曲轅犁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等諸多特點顯得非常可貴,更兼由二頭牛變改成現在一頭牛,簡直就是質的飛躍。

奔着辦農場這一事去的,結果呂布收穫了一張來自陳翎描繪着曲轅犁的圖紙。

呂布只是一君上,呂布只是一名將,哪裡懂得這些,召來陳宮、諸葛瑾兩人,將圖紙遞給兩人觀看。

陳宮遂淪爲讚歎、品論客,諸葛瑾也差不多,驚訝於陳翎的奇思妙想,向呂布言道:“恭賀主公,有此物之後,我青州大治!”

呂布含着微笑,攢着圖紙,仔細看了又看,有些不敢相信,反覆詢問着兩人,“莫欺我!”

“就憑此物,青州就大治了?”似是不信,就在呂布將信將疑間,兩位高士指着圖紙,將其中的優點一一講來。呂布似懂非懂,按捺住性情,聽了一會之後,站起身來道:“既然如此,那麼就交付你倆辦理罷,待到春耕之時,便見分曉。”

陳宮、諸葛瑾齊聲稱“諾!”下去準備將此物製做出來,話雖說的漂亮,但還需實踐一下,才能真正讓人放心。

刨除牛之後,羊、雞、鴨這三種家畜便是最爲簡單的了。

放羊、放羊,只要有草地,就可以大規模養殖,不過唯一的缺陷是,羊少了。若是靠近邊塞,牛羊成羣,自然極其容易能夠買到幼崽,但在青州這塊地上,之前還是黃巾肆虐着,現在想找不少的羊來,不是容易之事。

之前,夏侯氏的嫁妝中牛羊不少,可差不多就剩下極少一部分,不夠圈養,陳翎只能放棄。

雞、鴨,就剩它倆了,陳翎暗忖着,每家每戶差不多都養一些的,不管是自己食用,還是拿出來賣,都非常方便。

但既然是辦農場,那就得成羣纔像話,沒有數千上萬只,如何能夠引起轟動?

在這之前,先得把飼料準備好,不然的話,有了幼崽,沒有食物,全部餓死,或者全部散養了,自己的臉望哪裡擱?

杞園中的全部奴僕整天沒事幹,追着雞鴨漫山遍野跑,像話嗎?

雞鴨飼料以玉米粉、麥麩、米糠、菜籽餅粉這四種原料混雜在一起之後,發酵爲最佳。比例如何,有待反覆餵食後,看其長勢如何,再作確認。

這都是以後的事情,先準備整齊這四種作物,再論其他。

而場地應該先行建立起來,覷着薛蘭人手足夠,陳翎令其圈起兩片場地,一片在下風處,一片在河岸邊上。

然後分別在這兩處建起一大片庫房,裡面分割成若干間,準備流水作業。

晴天、陰天,雞鴨可以除外散個步什麼的,下雨天趕回庫房中。

考慮深遠些,雞鴨糞可以充作農田肥料,便留出一條下道,引至積糞池中。

這樣一來,差不多就搞定,就差雞、鴨來到。

雞、鴨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也不難。

雞、鴨雖然是常見之物,但若想在短期內籌集數千上萬的量,還真不是陳翎個人就能辦到的。

加上缺乏玉米粉、麥麩、米糠、菜籽餅粉四種作物,因此,陳翎向北海提出請求。此事陳宮在管着,陳翎既然有此所求,陳宮遂召集北海城中諸多富商,向百姓購買,再逐一批次的送至杞園來。

本來陳翎可以自己孵化的,雞、鴨的孵化期都爲二十一天,不過溫控不好掌握,只能這麼先搞着,同時小批量的進行孵化,待到孵化技術成熟,那麼就可以自產自足了。

陳翎辦農場一事,牽動着整個青州全部臣佐的心,呂布與治中陳翎似是戲言的談話,已經傳至諸人耳中。爲此陳翎所需之物,衆人盡力儘量提供,以求陳翎辦出來的農場,的確是可行的,的確是可以通過此種手段提高百姓的收成。

分封制一啓,開始可能僅僅封賞一、二人,就像現在僅有高順、張遼兩人爲將軍,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管轄地域的擴大,隨着戰功的積累,主公呂布是會考慮封賞更多人,其中或有自己啊。

隨着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春耕之後,曹操軍勢動了。

曹操採用了陳翎的全盤策略,致書河內之張揚、上黨之張燕,

西涼馬騰、韓遂四人,共討郭汜、李傕二賊,迎天子東歸洛陽。

袁紹得報曹操兵進洛陽、宛城之後,隨即向幽州邊界聚集大軍,打算趁機一鼓作氣攻克幽州。

現在袁、曹雖然還處在結盟狀態,但凡稍有智慧之人便能通過分析局勢可知,曹操與袁紹兩人之間必有一戰!

袁紹若能擊敗公孫瓚,整個河北之地,就只剩下河內張揚、黑山軍張燕兩勢。如今局勢之下,張揚、張燕兩人都只能防禦作戰,更不必提將來袁紹沒有了幽州公孫瓚這一後顧之憂後,張揚、張燕兩人將何以御之?

中原之地的曹操能夠如此大膽的出兵洛陽,得青州陳翎所助良多。

陳翎至兗州陳留借糧,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都是呂布先行求和,再言解借糧的。在這個亂世中,雖然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反覆無常,沒有任何一絲道義可言,但在剛剛借完糧之後,就提兵相擊,那樣的事情,實在是太不顧臉面了罷?

就算要攻擊敵方,討伐曹操,那也得過了一年半載之後才行啊。那樣一來,至少別人談論起來的時候,能夠自我安慰着說道,溫侯也是無奈啊,夾在袁、曹兩大勢力之間,若不先發制人,難道要坐以待斃嗎?

青州這一心腹大患近期不會攻擊兗州,豫州、揚州的袁術,有劉備在那裡抵禦,反身顧盼間,曹操突然發現長安天子還在郭汜、李傕兩賊手中,將天子迎回舊都洛陽,無論是從忠君上來講,還是從私心作祟來說,都是一件爲國爲民的好事。

而當曹操駐兵洛陽之後,郭汜、李傕立刻放下兩人私人間的恩怨,再一次重新攜手起來,準備抵禦曹操的攻勢。

此時長安城中有一名士,仰天長嘆道:“郭汜、李傕兩人必敗,吾還是先離開爲妙!”

剛剛想混進人流遁走,突一將伸手扯住他的衣袖,說道:“文和,原來你在此,且隨我來。”

文和,賈詡是也,武威姑臧人,原爲董卓部將,後投靠郭汜、李傕兩人。

在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賈詡遂爲兩人所重用。然李傕、郭汜兩人一喚其“郭阿多”,另一誣對方爲“反賊”,相爭時來已久,各不相讓,如此窘境,饒是賈詡自詡乃是智謀過人之輩,也不能爲兩人分解仇怨。

馬騰、韓遂兩人攻長安時,李傕、郭汜兩人放下仇怨一致對敵;此刻曹操即將攻襲長安時,兩人又是如此,賈詡心有警戒,暗忖着,就算此次僥倖躲過去了,那麼將來又如何,還會不會依然是這樣?

伸手拉住賈詡的乃是張濟之侄張繡,張濟與李傕一同率軍攻破長安後,任中郎將。不久,升任鎮東將軍,封平陽侯,出屯弘農。

張繡卻沒有跟隨着去,而是留在了長安。

此時張繡以軍功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可見跟隨在天子身旁,升官加爵的確是快,比起跟隨叔父張濟前往弘農,張繡留在長安所獲更多。

張繡拉住賈詡不爲別的,就爲近日來謠言聲起,除去正面大敵曹操軍勢之外,相傳馬騰、韓遂兩將似有意聯合曹操,共討郭汜、李傕兩人。

如此一來,長安豈不危矣?

久在天子左右,郭汜、李傕所作所爲,皆非得民心之舉,朝中多有串聯,張繡心中忠漢之心雖淡,但也不會在此種狀況下,提醒郭汜、李傕兩人,一切皆因天子爲兩人把持,大漢即將面臨滅頂之災!

堂堂建忠將軍、宣威侯,豈能在如此時刻無兵無馬?

張繡他這是向賈詡求計來了,是向弘農而去,投奔叔父張濟,還是率部自立,張繡決斷不能。文和乃是高人名士,聽其言,必有所得。

其時,李傕自爲大司馬,郭汜自爲大將軍,橫行無忌,朝廷無人敢言。太尉楊彪、大司農朱儁聞得曹操有進軍長安之勢,乃暗奏獻帝曰:“今曹操擁兵二十餘萬,謀臣武將數十員,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黨,天下幸甚。”

獻帝泣曰:“朕被二賊欺凌久矣!若得誅之,誠爲大幸!”乃加曹操爲建德將軍、費亭侯,着朱儁遣人私出長安,傳詔曹操。

曹操得詔,大喜,笑對郭嘉言道:“某大義所至,必能所向披靡。”

祭酒郭嘉拱手賀之,曹操即傳令起馬步三軍十萬,一出宛、一出洛陽,向長安開拔而進。

曹操大軍牽一髮而動全身,河內太守張揚雖然沒有親自領軍前往,但派出部將楊醜率三千軍馬隨後跟進。

張揚雖出,張燕卻心慮鄴城袁紹,不敢遠離上黨,沒有派出軍勢。

何況他出兵要經過河內方能至洛陽、長安一線,兵卒是派出去了,將來如何回來卻很麻煩的。不能不考慮,曹操迎天子而回之後,斷了糧草、回戈一擊等陷軍於絕地的事項。

馬騰、韓遂兩人得報之後,自然大喜,各提己部大軍,麾軍殺向長安。

曹操能夠出兵準備迎駕東歸,實乃慶事。比起上一次,僅僅兩人兩軍攻襲長安來說,現在局勢更有利,雖說沙場上無必勝一

說,可僅以眼前此局勢來看,郭汜、李傕兩賊,必亡矣!

郭汜、李傕得報,心下驚慌,召人議事,時有李傕部將楊奉出而言道:“大司馬莫急,吾願提一軍前往潼關破曹!”

李傕見楊奉能夠自願前往破敵,心悅之,乃另撥萬餘部卒付與楊奉,言道:“興義將軍真乃勇烈之人,忠君愛國之士,雖然如此,但曹操勢大,若有不諧,可回長安,不可戀戰陷大軍而不顧。”此是李傕擔心楊奉不能破曹還則罷了,把兵卒全部陷了進去,於防守籠戰不利。

不提“公明何在”的楊奉如何,卻說轉眼間已經進入興平元年五月份,陳翎已經喬遷新居,住進了杞園。

喬遷之喜,自然得大擺筵席邀請同僚來賀一番,看着張遼、管亥等人皆在,惟有周泰、陳震兩人沒有來,陳翎問及陳宮道:“公臺,幼平、孝起,現在何處?”

陳宮前後左右一覷,見無人在旁,才小聲說道:“自周泰、陳震兩人年初回至青州,稟報海上所遇所見之後,主公已令兩人挾重甲之士前往倭國,開採礦銀去了。”

陳宮所說的“開採”兩字,很是着重,陳翎很是不解,陳宮遂解釋着道:“周泰、陳震兩人所言的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據此想來,倭國必是多銀之地。兼最近一段時日,船隻航行往返兩次之後,方得知倭國並無大國軍勢,部屬過千就敢稱雄稱霸。主公慮此,已經在琅邪製出大船二十幾艘,每船裝載五百餘士卒,將近萬餘軍士現正在倭國…”

陳翎一個踉蹌,當初構思琅邪海港時候,僅僅是爲了解決糧草、馬匹問題,聯繫江東、遼東兩地,以爲通商之用,想不到主公呂布大氣磅礴,竟然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了。

這還沒完,陳宮繼續接着說道:“倭國之銀用在遼東購買軍馬上,現在主公麾下騎軍已有五千衆,可惜船員實在有些少,當初子儀你應多將一些兵卒付與周泰、曹性兩人,不然現在也不會陷入左右爲難之境。船多,水師人手不足啊。”

陳翎默默含淚聽完,爲倭國百姓感到悲哀,就這麼着,主公呂布已經殖民日本了。

想着“石見銀”、“甲州金”,還有之後的佐渡金,陳翎心思飄向遠方,等等罷,等等罷,不急,真不着急。

這件事加上即將揭曉的農場一事,呂布可以說是相當興奮!

爲什麼呢?

興平元年六月,周泰、陳震回至青州,稟報道,倭國九州島已經全部在掌控下!

筑前、筑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是爲九州,雖然是倭國名稱中的九州,呂布對此,相當的激動,當即遷周泰爲蕩寇將軍,陳震爲“九州”令。

此刻倭國本來還沒有這些名稱的,但陳震記得陳翎似乎對倭國很熟悉,遂向他請教,之後才添加註明瞭這些名稱。

陳宮、諸葛瑾兩人看着增加出來勢力圖,用手比劃了一下青州與倭國“九州”的大小,無奈的承認,周泰、陳震兩人的確是應該給予如此厚賞。

此事本來處在機密中,軍中惟有陳宮、諸葛瑾、周泰、陳震四人得知,現在周泰被遷爲蕩寇將軍,看來呂布已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是不想隱瞞了。

果然在這之後不久,加上陳翎農場進行的有聲有色,的確比起個人養殖來,好上不是一丁半點,呂布遂聚集衆人,就是否實行分封制一事做出他的決斷。

一張新制的包含青州、遼東、三韓、倭國“九州”的海域圖被放在殿上,這圖是陳震所描繪,只能說大致正確,不能細緻到每一層、每一處,不過就算這樣,都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呂布開口言道:“今日爲何聚將,緣由之一爲分封;其二,汝等可觀此圖之後,再論不遲!”

呂布站於殿中,傲氣凌人,他的身姿彷如擎天巨靈神一般卓立在那,諸將無一敢直視者,皆拜服口稱道:“主公威武,主公英明!”

陳翎暗中咂舌,許久不來北海,想不到主公呂布威勢更重,諸將竟無一人可敢站立,直面之,陳翎乃隨勢而拜下。

陳翎此般想法,卻是曲解了諸人之意,現在這次議事之後,呂布或實行分封制,或不實行,都對將來會有一個深遠的影響。

若是遂了諸人之意,在此之前,拜上一拜主公,感恩戴德一番,也在情理之中。

可若是沒有實行分封制,那麼諸人心中或有委屈,或有坦然,或有些許遺憾,都只能通過跪拜來表達一下了。

委屈者,心底埋怨道,主公啊,我可是老臣了,跟隨你以來,從未後退半步,怎麼就這樣沒有了封賞,怎麼就不能受封一地?

遂跪下了。

坦然者,心中默默想道,主公啊,你如此行事,實在可喜可賀,值得爲此一拜!

遂也跪下了。

遺憾者,心中暗暗道,主公啊,分封諸人,當在可與不可間,沒有受封,不能光宗耀祖,確爲憾事矣!

遂跪倒在地,乞求呂布收回成命。

(本章完)

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五十四回 呂布出征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六百五十六回 一箭射來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二百四十五回 神秘莫測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五十八回 亂世之象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七回 一路走來正文_第六百零四回 戰鬥不止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回 探明底細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七十二回 偶遇華佗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
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五百一十三回 鐵騎衝陣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五十四回 呂布出征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六百五十六回 一箭射來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二百四十五回 神秘莫測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五十八回 亂世之象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七回 一路走來正文_第六百零四回 戰鬥不止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回 探明底細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七十二回 偶遇華佗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