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諸葛亮所料。
在擊潰wài wéi的蜀軍後,第二旅lián zhàn連捷,一連攻破了好幾個方陣,將太極陣拆了個七零八落。裴元慶也是越戰越勇,斬殺陣中數員上將,使得太極陣的指揮系統,陷入癱瘓。
“軍師有令,撤軍!”
太極陣再難以維持,全部退走。
裴元慶和王志的第二旅,趁勢追殺,直將蜀軍打回到陽平關內。
韓信扔掉令旗,喊道:“撤軍!”
戰罷後。
王志打掃戰場。
裴元慶哈哈笑着回來:“殺的痛快。”
“裴將軍之神勇,令韓信好生敬佩。如果沒有裴將軍在陣中衝殺,此陣難破矣。”韓信抱拳道。
“韓將軍言過了,沒有我裴元慶,一樣取勝。”
裴元慶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第二旅的裝備好,有能力取勝,並且在剛纔的戰鬥中,也表現出了超強的戰鬥力,他可不敢獨攬大功。
王志回來彙報戰果。
韓信說道:“王將軍指揮有方,我會上奏主公,晉升你爲師部參謀。”
“多謝將軍。”
王志抱拳道:“敵軍已經撤退,我第二旅全勝,將軍何不趁勢攻城,一舉拿下城關。”
“我們的攻城器械還沒有打造好,大型突火槍也沒有運到。且先忍耐兩天吧。再說了...諸葛亮多智,一定佈下了重兵守城。陽平關之戰,是一場硬戰啊,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
“是...。”
打掃完戰場,全軍撤回大營。
經此一仗,韓信和諸葛亮都彼此瞭解了對方。對於韓信來說,是建立大功最好的機會。因爲諸葛亮名震天下,他要是取勝了,不也名震天下了嗎。
可對於諸葛亮來說,卻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一個初出茅廬的韓信,率領萬餘士兵叩關,卻有真韓信的才智。他雖然手握十萬雄兵,卻也不敢小覷。甚至很擔憂,怕陽平關的城防,擋不住新軍的火炮。
七月中旬。
袁紹的大軍在徐州琳琅國境內,lián zhàn連捷,擊潰樊梨花、穆桂英十萬之衆。其先鋒袁譚所部,更是接連攻陷城池,立下赫赫戰功。
樊梨花不敵袁紹大軍,退往下邳城駐防。
第二戰區上將戚繼光,也放棄了固守的防線,退至下邳。擺出一副誓死抵抗袁軍的態勢。各郡縣百姓、官吏、士卒,紛紛遷移進城。
紙廠、銀行等,也全部關門。
至此,整個徐州就剩下邳城了。
袁紹很輕易的接收了所有的地盤,兵鋒所向,直至下邳。
甘寧在青州獲得消息,驚的好半天沒回過味來。他不敢相信,樊梨花的徐州軍會敗的那麼慘、那麼快。作爲呂布麾下的上將,深受呂布看重,甘寧決心要力挽狂瀾。他下令王方回交州,再調三萬軍前來。然後自己殺光所有的俘虜,集中四萬水軍主力,直奔樂安國治所臨濟。準備再打下一個郡,與之前的兩個郡,形成相互馳援之勢。
下邳。
郡守府。
樊梨花叫來衆將。
手持令符交給岳飛,道:“你是我執掌徐州六郡以來,得到最出色的將領。我現在把手中最精銳的八萬軍,全部交給你。再給你配三員上將,徐達、常遇春、戚繼光。我要你們四個守在下邳城,既要讓袁紹覺得,破城在即,又不能被攻破城池,待我引誘袁軍主力,到了建安郡,你們要擊退圍城的袁軍,到建安郡馳援。”
“末將遵命...。”
徐達、常遇春、戚繼光站了出來。
岳飛接過令符,鄭重的點點頭,道:“樊將軍放心,岳飛誓死完成任務。”
“嗯。”
將八萬精銳交給岳飛,樊梨花很放心。只是仗打到現在,已經是最關鍵的時候,樊梨花的心裡不免擔憂。如果袁紹不上當怎麼辦?
穆桂英也有此憂慮,說道:“袁紹得徐州六郡,理應休整再戰。我們逃往揚州,他會來追擊嗎?再有追兵的數量,也是個問題啊。”
“你是說...袁紹不會來追擊我們?”
“這要看天意了...。”
岳飛抱拳道:“末將認爲,袁紹必親率鐵騎追殺。因爲樊將軍和穆將軍的身份,非同一般。如能控制在手,便可要挾主公,揚州軍也會投鼠忌器。”
“嶽將軍說的沒錯...。”
徐達、常遇春附和。
“我們不要再瞎猜了。追與不追,一試便知。”樊梨花下令道:“明日午時,袁紹的大軍會到下邳城,我與穆將軍,率領六萬精銳「包括丹陽兵」,從東門殺出去。袁紹如果不追,我們就在郯縣駐紮,與下邳形成掎角之勢。與袁紹zhōu xuán,等待建安郡的援軍。如果追來,那就好辦了。”
“諾...。”
大計方針既已定下,不可能更改,即使功虧一簣,也得咬牙堅持。
各將領依計行事,等待着袁軍的到來。
袁譚作爲先鋒,屢戰屢勝,受到袁紹的誇獎。但他高興不起來,因爲屁股着火了,青州東萊、臨淄、臨濟,皆被鬧了個天翻地覆。眼看着青州六郡,就要落到甘寧的手裡。
袁譚到中軍營帳,向袁紹辭行:“父王...。”
“譚兒來了,快坐。”
袁紹很高興的招呼道:“來人,快給譚兒斟酒。”
袁譚自知有罪,不敢受賞,拱手說道:“稟父王,交州都督甘寧,沿江而上,襲擊我青州。雖然我守軍,拼死血戰,但還是丟了東萊郡。孩兒想領一支兵馬,回去擊退甘寧,希望父王准許。”
袁譚不敢說實話,只道丟了東萊郡。
“甘寧?來了多少人?”
“不多,就兩萬人而已。”
袁紹一聽,並未放在心上,說道:“東萊郡又非要道,丟了便丟了吧,等我佔領了徐州,再回救不遲。你在此戰中,表現極爲英勇,等擊退了樊梨花,我賞你五萬弩箭。”
“是...。”
袁譚心裡非常的矛盾。他清楚的知道袁紹的脾氣。如果說甘寧有五萬人,並且佔領了青州治所臨淄,那事情就鬧大了,袁紹必定責怪。
他纔不會管你敵軍勢衆,青州守將難敵。一切的罪責,都會算在他的頭上。
可要是不說實話,又沒辦法回援啊。
袁譚思來想去,繼續道:“稟父王,甘寧的水軍,雖然不足慮,但他畢竟在我們後方啊。如果斷了我們的糧道,那事情就頗爲麻煩了...。”
“孩兒願率軍回援,擊退甘寧。保障我大軍的糧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