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全軍出擊

因爲劉封的這個時間差,當司馬懿在錫縣城中研究着如何破解城外幾乎日日侵擾讓他們幾乎無法在城頭上觀望的投石車之時,劉封已經快速的奔向了陽平關。

當劉封和一萬大軍進入益州境內之時,他果斷下令讓那一萬大軍在後方慢慢行動,而自己與影衛以及少部分騎兵則是取小路向陽平關一路狂奔而去。

尋常需要至少五日的路程,劉封僅僅用了一半的時間就趕到了陽平關。

此時陽平關中的景象,就算是劉封趕到之後也是爲之一震,關外是魏國的領土,但關內的將士們卻早已經飢渴難耐,他們早已經做好了出兵陽平關攻取魏國的準備,如今所差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帝皇劉封尚未到來。

按照之前龐統,周瑜二人和劉封商議出的計策,這次攻擊時一定要在劉封的親自指揮之下完成的,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劉封麾下將士們的士氣提升到一個頂點,輔以人數上的優勢,不日即可將雍州和涼州之地拿下,再者說,敵軍將領此時經過了這數日的時間也一定已經聽說了劉封出現在魏興郡中,不用說,這樣的消息會讓其他地方的敵軍將領產生一定的鬆懈,他們會將目光集中魏興郡中,而後想當然的認爲劉封不會在出現在其他地方,而這樣的狀況,無疑正是劉封密謀了這半年多的時間所想要得到的結果。

自漢中而出,便是涼州和雍州的交界之處,雖然直接攻取雍州在劉封眼中也是可以將其拿下的,但是龐統和馬超二人根據這些時日劉封未到之時派斥候催周邊之地的查探,建議劉封先派出一隊人馬去攻擊涼州的天水郡,若策略得當,當可以將雍州的守軍也吸引到涼州區救援,等到這個時候,劉封在率重兵前去攻取雍州的重地扶風郡,幾乎就是手到擒來之局,等到鄴城的曹植甚至是魏興郡之中的司馬懿得知此事,怕是劉封已經完成了之前馬超未能完成的壯舉,攻入潼關。

定下策略之後,劉封拒絕了衆將士建議他休息一日的想法,他知道,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取道上庸趕到了此地就是爲了能夠直接發動對魏國的進攻,按照如今的形勢,每耽擱一日,司馬懿和曹植就會早一日得知劉封已然不在魏興郡中,這樣的消息一旦傳遞到了各個魏國邊境重地,這些地方的守將就再不會有像現在這樣放鬆的情況出現了。

在劉封來到陽平關內的不到兩個時辰後,一隊由關平與關興兄弟二人率領着的軍士開往了涼州天水郡,這是一隊騎兵,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天水,而後給予天水郡致命一擊,由於龐統早已經探得了天水郡的守將不過是魏國的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將領,所以派出關平與關興這實力不俗的兩兄弟,就足以完成劉封佈置給他們的任務了。

事實正是如同龐統等人之前預料的那樣,當關平兄弟所率領的騎兵開到了天水郡中之時,天水郡中的守軍登時就亂了方寸,處在魏國幾乎最爲偏遠,除了毗鄰的益州又沒有什麼其他威脅的天水郡從來就不是什麼重地,並且郡中的守軍也並不是很多。

當關平和關興率軍到了天水郡中的時候,那守將還尚且在睡夢之中,當他聽聞有大批益州騎兵到了城下,二話不說,直接先派出一名自己的副將向距離自己最近的雍州求援去了。

派出副將之後,天水郡的守將直接在城中堅守不出,只是做好了被動防守的準備,完全沒有和益州軍士拼殺一番的勇氣和決心。

而劉封和龐統則是關注着雍州的態勢,按照他們之前的計劃,給關平兄弟的時間只有一天,一旦一天之內雍州守軍沒有動向,那麼劉封和龐統便會按照之前的計劃率軍直取扶風郡郡治之所在槐裡縣。

此時在扶風郡中鎮守的將領,乃是魏國有數的大將張郃以及郭淮,之前數次和劉封的交手中,這二人因爲在潼關附近鎮守,全部都沒有參與到和劉封的交戰之中,所以對這二人,劉封也並不是十分了解,加上時間實在是有些緊迫,所以才定下了這一日之期限。

話說分頭,在涼州副將的一通快馬之下,涼州告急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雍州,張郃與郭淮二人得知此事之後,簡單商議了一番後,因爲得知攻取涼州的不過是兩位小將而已,若是如此的情況之下還見死不救,日後曹植問下來他們多半會有些說不過去。

於是,二人商議之下,由郭淮率兩萬雍州守軍即刻趕往涼州救援,而鎮守雍州以及潼關的大任,無疑就落在了張郃一人的身上,當然,他們輕易就做出了這些決定,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是劉封此時理應在魏興郡之中和司馬懿之間進行着對峙,雍州暫時不會有什麼大的危機。

槐裡的動向瞞不過已經在雍州各地布好了眼線的劉封,當郭淮走出雍州的那一刻,劉封就已經得知了自己的計策無疑取得了成功。

又一個夜深人靜之時,關平兄弟二人對涼州的攻擊還在繼續,但是在陽平關內,雖然並沒有燈火通明,但卻是人頭攢動。

至此,劉封在此地已然聚集了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已然是足足在此地修整了多時,早已經是精神飽滿,鬥志昂揚,這些年來的實踐早已經讓他們在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跟隨着劉封,他們幾乎是戰無不勝的,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劉封的策略會讓他們以最小的傷亡獲得最大的勝利,而他們要做的,就是當敵人出現在自己的攻擊範圍之內時,用盡自己所知的一切方式將敵人斬殺。

更何況,這十萬大軍的裝備,吃食,全部都是劉封精心安排的,發展到如今,就算是魏國的虎豹騎,也難以在這些後勤保障方面跟得上劉封麾下的軍士,毫不誇張的說,有些魏軍中的偏將,兵器裝備可能還不如如今陽平關中十萬大軍的普通軍士。

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416章 野心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412章 發難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52章 說客第38章 江夏第75章 夜談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章 父子相見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305章 捷報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68章 江上交鋒第482章 人盡其用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176章 拔寨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79章 再至柴桑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506章 城破之際後記第244章 折服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167章 痛處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92章 緊鑼密鼓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76章 拔寨第136章 四郡定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6章 難阻頹勢第58章 返程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95章 金口玉言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67章 點將出徵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17章 誘敵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121章 逼降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30章 追擊第153章 詔命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560章 兵臨潼關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47章 橫生枝節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253章 觀虎鬥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
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416章 野心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412章 發難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52章 說客第38章 江夏第75章 夜談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章 父子相見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305章 捷報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68章 江上交鋒第482章 人盡其用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176章 拔寨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79章 再至柴桑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506章 城破之際後記第244章 折服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167章 痛處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92章 緊鑼密鼓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76章 拔寨第136章 四郡定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6章 難阻頹勢第58章 返程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95章 金口玉言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67章 點將出徵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17章 誘敵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121章 逼降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30章 追擊第153章 詔命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560章 兵臨潼關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47章 橫生枝節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253章 觀虎鬥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