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司馬出兵

實際上,諸葛亮的分析也正是和關平等人心中所想一般,縱然劉封再是神勇,又剛剛在荊州稱帝,但是兵力上巨大的劣勢,再加上對方的主將全部都是能征善戰之人,所以就連對劉封十分了解的諸葛亮也在心中對於這一次劉封的處境並不是十分的看好。

諸葛亮如此一說,衆人便知他多半是對於這一戰有了自己的計較,諸葛亮一般是不會輕易的出手的,但是他一旦出手,那麼也一定會撈到一些好,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從荊州那區區兩個郡中脫穎而出,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虎口拔牙,硬生生的將江東從孫權的手中奪過來。

“軍師有何想法,只管說來,如今孫權既然已經被嚇破了膽躲避到那鳥不拉屎的夷洲,我也不必在建業死守,只要軍師一句話,我便率領麾下精兵,不論是劉封還是曹植,都休想小覷了我江東的軍士!”

張飛這些時日在建業守護着諸葛亮和劉禪等人,許久未能經歷什麼戰事,心中早已經對戰場上殺敵的感覺十分渴望,此時終於發現有了一些機會,又怎能輕易放過,他知道,一旦諸葛亮決心參與進這一場大戰之中,那麼自己首當其衝。

諸葛亮對於張飛的性情自然是十分了解,當下微微一笑,擺了擺手,而後緩緩的言道:“劉封並非你想象的那般羸弱,這一次對於我等而言,乃是富貴險中求的一次機會,我等也是要做出兩手準備,劉封若是失去了荊州,自然也不能讓荊州全境都平白的落入到曹植的手中,但劉封若是當真又創造了一番奇蹟,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荊州守住,那麼我等也不能沒有任何的作爲,具體如何去做,諸公只管等候我的消息便可。”

諸葛亮說出了這麼一番含糊其辭的言語之後,將衆人全部都遣回了府中,只有張飛,關平以及諸葛瑾,還有少主劉禪被他留在了府中,至於他們商議的是什麼,旁人自然是不得而知了。

中原之地的三大勢力,終於在這一次即將齊齊的有所行動了,但從如今的形勢來看,主動權自然依舊是牢牢的掌控在曹植的手中,不論是劉封還是諸葛亮,都是因爲他的發兵而被動的做出的動作,所以這一次對於曹植而言,無疑是一個有可能順勢一統中原的良機,他的心中,也的確是這樣想來的。

此番出戰的主角司馬懿,並沒有因爲曹植心中有些急切的宏圖大志而選擇如同之前楊修一般的匆促並且大張旗鼓的出兵。

直到當初曹植在司馬懿府中和他所約定的半月之期都已經過了數日,司馬懿才率軍從鄴城的郊外出發,而耽擱的這些時日,在司馬懿對曹植的稟告之中,是因爲他要讓剛剛從邊境歸來的曹彰迅速的熟知魏國在中原軍士的作戰特點以及劉封這個對手的一些消息,這樣一來,曹植也只能在出兵時間上鬆開了口子。

這一次,因爲有了上一次的前車之鑑,並且司馬懿的身邊有曹氏的自己人曹彰監視輔佐,曹植並沒有前往洛陽,而且據司馬懿所言,他也並不想要從洛陽發兵直接前往宛城奪取南陽,所以出了鄴城之後,曹植也不清楚司馬懿的第一戰到底會發生在何處,爲了做到低調,司馬懿力勸曹植將在鄴城門外誓師的步驟都一併省去了,司馬懿和曹彰趁着夜色,在鄴城中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就將這一次出征所帶領的全部二十五萬大軍給帶走了。

司馬懿這樣謹慎的動作,也的確是起到了作用,因爲並沒有如同之前一樣大張旗鼓的誓師,又是在夜間發兵,等到潛伏在鄴城附近的黎闖得到消息的時候,距離發兵已經過了近乎一日的時間,並且二十五萬大軍到底當先去往了何處,影衛一時間也是並沒弄清楚。

意識到了司馬懿和曹彰的行動後,黎闖當機立斷,一面命麾下的一些影衛自鄴城出發,一路向南,打探司馬懿和曹彰率領大軍的去向,另一方面自己率領着數個精銳之人騎上快馬直接取小路向荊州狂奔而去,司馬懿和曹彰趁夜色出兵的消息,黎闖打定主意要第一時間讓劉封知曉,不然這第一仗要是就在劉封毫不知情的情況之下滾滾而來,之後的戰鬥可就更加的不好打了。

黎闖此時還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這個決定,讓劉封避免了在戰局的一開始就陷入被動,而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很難說是不是真正影響到了這場必將被載入史冊的戰鬥的進程和結局。

當面色晦暗,幾乎已經精疲力竭的黎闖出現到劉封面前的時候,已經是近三日之後了,這三日的時間,他們一路自小路狂奔,途中兩次換馬而行,纔在此時趕回了襄陽。

聽到黎闖幾乎是拼死和時間賽跑而帶回來的消息,劉封心中萬分激動,他知道這節省出來的時間對於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當下,他先將黎闖安排下去用餐並且歇息,之後迅速的將自己的智囊團全部都召至了府中商議對策。

由於早已經知道了曹軍的大體動向,得知此事之後的龐統與周瑜等人並沒有任何的慌亂之情,他們猜測的重點,自然就是司馬懿如此急切的從鄴城出兵,並且曹植十分看重的誓師都沒有做,其目的是什麼,到底哪裡會成爲他即將攻取的目標,不得不說,二十五萬大軍,數目實在是太過龐大,一旦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們兵臨城下的話,除了陽平關那樣的險要關隘,其他地方絕難倖免於難。

衆人足足商討了一兩個時辰,但最終並未得出什麼確切的結論,至少除了陽平關之外,上庸,南陽,甚至於江夏都有可能成爲曹軍的目標,得到此種結論,衆人皆是默默不語,顯然,這並非是他們樂於見到的結果,劉封的守軍一共只有八萬左右,而上庸和江夏守軍更是不多,若是貿然分兵,多半正中了司馬懿的下懷。

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43章 探虛實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9章 再得伊人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5章 奇緣如此第23章 山窮水盡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186章 戰策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517章 霹靂車第27章 使者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64章 一拍即合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25章 魏延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72章 暫且離去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71章 出使第30章 追擊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52章 辯駁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章 賜字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143章 入襄陽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248章 大力整頓第89章 再續前緣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72章 暫且離去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55章 奇緣如此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305章 捷報第51章 見於堂前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305章 捷報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6章 先鋒第277章 得與失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42章 江東來使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54章 功成第436章 動員第70章 連環之計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298章 密謀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132章 倒戈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章 賜字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24章 孤身入城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497章 要挾第157章 拒絕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94章 動之以情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197章 回信第157章 拒絕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智計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120章 硬捍立威
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43章 探虛實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9章 再得伊人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5章 奇緣如此第23章 山窮水盡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186章 戰策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517章 霹靂車第27章 使者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64章 一拍即合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25章 魏延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72章 暫且離去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71章 出使第30章 追擊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52章 辯駁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章 賜字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143章 入襄陽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248章 大力整頓第89章 再續前緣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72章 暫且離去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55章 奇緣如此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305章 捷報第51章 見於堂前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305章 捷報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6章 先鋒第277章 得與失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42章 江東來使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54章 功成第436章 動員第70章 連環之計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298章 密謀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132章 倒戈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章 賜字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24章 孤身入城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497章 要挾第157章 拒絕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94章 動之以情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197章 回信第157章 拒絕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智計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120章 硬捍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