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

“自今日起,你就留在我身側,作爲我主帥賬下的聯絡官使用,士載以爲如何?”

鄧艾眼中的渴望,劉封當然能夠讀懂,通過前世所知,加之這數年來對鄧艾的觀察,劉封越發覺得他當真是一個可塑之才,如今的這一戰,並不是所有的青年才俊都有機會全程參與到核心的謀略之中的,但今日,劉封決定給鄧艾這樣一個機會。

“艾定不負陛下所託,爲此戰傾盡全力!”這句話,並不是模式化的表決心,而是鄧艾此時心中真正所想,他明白,有劉封的這一句話,若是劉封當真能夠最終在與曹植的爭鬥中取得最後的勝利,那麼他的一生都會改變。

接下來,劉封將自己的想法與鄧艾深入的解釋了一番,而後立即修書兩封,分別派遣了兩隊影衛之中最爲精銳之人將書信送到周瑜和龐統手中,劉封既然探知了司馬懿的一些想法,那麼他就要讓自己最爲倚重的兩人獲知自己心中所想,唯有如此,才能夠做到同進同退。

消息送出之後,這一日又是已經過去,各方都沒有任何的消息傳來,這彷彿更加進一步的肯定了劉封的猜測,司馬懿之所以還沒有舉兵開始攻擊某一處城池,正是因爲他所設置將要佯攻的疑兵並沒有完全到位。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能夠完美的論證劉封所提出的理論,那便是若想要用兩三萬人馬掩人耳目,讓守城之人以爲是二三十萬大軍來襲,那就必須要將佯攻的時間定在夜晚,只有這樣,才能讓被進攻的城池將消息倉促間送到襄陽的劉封處,進而將劉封的機動部隊引到佯攻的地方,若是這第一次佯攻守城之人或是劉封並沒有上當,那麼第二次的攻擊依舊有可能是佯攻,不得不說,司馬懿這連環計策若是當真如此端的是十分的完美,但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想到,劉封乃是自兩千年後來此之人,他腦中的智慧,實在是多了些……

而劉封此時,心中也並不十分平靜,司馬懿既然能夠將計策設置的如此複雜,那麼其中難保有一些變化是劉封所沒能想到的,並且不論如何,手握三十萬大軍纔是司馬懿真正的優勢,以司馬懿的頭腦,是一定會將這個優勢最大化的發揮出來的,而到了那個時候,則需要劉封手中的這些人馬以悍不畏死的精神去和魏軍拼殺了。

在劉封心中忐忑的等待着不知何處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一個幽暗的營寨之中,司馬懿正端坐于帥位之上,上首坐着一人,赤發黃須,身材魁梧,正是曹植的親兄曹彰,下首所坐之人,乃是張遼,除了這三人之外,一同出征的魏軍將領皆是不在此間,顯然,這三人就是這一次出征的核心力量。

三人的面前,站着一個風塵僕僕的魏國軍士,顯然正是因爲他的到來,方纔讓三人聚在了一處,不用說,此人所帶來的消息,對於他們來說是極爲重要的。

“稟諸位將軍,公明將軍所率之軍已經安全抵達指定之地,期間一直隱藏行跡緩緩而行,並未引起荊州守軍的注意,明日入夜後,公明將軍定會依照計劃展開進攻。”

司馬懿聞言後點了點頭,將送信之人遣出了帥帳後,對曹彰和張遼低聲言道:“如此,我軍的準備都已經做好,只等約定的時間便可以行動,明日一日的時間,定要讓軍士們休息妥當,一旦劉封中計,我等便長驅直入,此一戰,看看能否將襄陽直接攻取!”

司馬懿的這句話,透着強烈的自信,並且他身側的曹彰和張遼聞言之後皆是連連點頭,顯然,司馬懿的計策已經先行取得了他們二人的同意,這已經足以說明司馬懿的能耐,曹彰和張遼皆是貨真價實的通曉古今戰法之人,司馬懿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將二人的思想統一,已經是十分難得。

當夜,三人並未再商議其他事宜,便各自散去了,顯然,這計策之事,三人心中已經有數。

如此又過了一日,在劉封得到鄧艾消息的第四日,終於,有消息傳來,而傳來消息的方向,正是周瑜所在的夏口,夏口到襄陽,因爲有水路的關係,消息傳遞得十分之快,周瑜所遣之人並無任何慌亂之色,只是給了劉封一封周瑜所書的書信,劉封看罷,便將此人遣了回去,並未採取任何行動……

次日天明之時,司馬懿在營寨之中又是收到了來自江夏的消息,這一次,他面上的神色由之前的自信變爲了凝重,而後將曹彰與張遼再次召至了自己的帥帳之中。

“昨夜江夏之戰,劉封並未中計,且早已經將周瑜派遣到了江夏鎮守,周瑜多半是看出了我等所遣之兵乃是佯攻,竟然並未向劉封求援,只是利用江夏現有的守軍在城中固守。”

曹彰和張遼到了之後,司馬懿並未隱瞞,而是將發生下江夏的情形和二人說了一遍。

“仲達所出的計策乃是連環計,之前定計之時你便有言在先,對劉封及其麾下的周瑜,龐統等人十分推崇,也正因如此方纔絞盡腦汁想出了這連環計,既然如此,想必仲達對於劉封不會立即中計心中已經有所準備,既然如此,直接等待另一地點的佯攻便可,何必憂心?”

率先出言的乃是曹彰,顯然,曹彰對於這一次劉封未能中計也並不十分掛懷,原本在司馬懿定計之前,曹彰便建議集中器優勢兵力先將上庸或是宛城攻下,再言其他,他在面對烏桓之時,所憑藉的正是兵力的優勢以及悍勇的作風,他相信此戰也是如此,司馬懿之所以說服了曹彰,只不過是因爲佯攻之兵不過五萬之數,對於曹彰所想的強攻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69章 江中蛟龍第90章 以誠相待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102章 戰況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104章 設伏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57章 解惑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380章 幕僚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7章 使者第305章 捷報第73章 論斷第277章 得與失第13章 矛盾初現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71章 捷足先登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80章 龍潭虎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360章 抱佛腳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52章 辯駁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51章 見於堂前第279章 服衆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92章 緊鑼密鼓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268章 對峙第407章 渾水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317章 風暴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43章 探虛實第17章 誘敵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172章 三計出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88章 再相見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10章 終有一別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317章 風暴第52章 辯駁第305章 捷報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134章 巧取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85章 尚有一事第279章 服衆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37章 後手第82章 不可貌相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93章 貪念第277章 得與失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77章 終親往第273章 夜會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49章 救美第104章 設伏第49章 救美第158章 獻圖第197章 回信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78章 脫離
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69章 江中蛟龍第90章 以誠相待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102章 戰況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104章 設伏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57章 解惑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380章 幕僚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7章 使者第305章 捷報第73章 論斷第277章 得與失第13章 矛盾初現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71章 捷足先登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80章 龍潭虎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360章 抱佛腳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52章 辯駁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51章 見於堂前第279章 服衆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92章 緊鑼密鼓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268章 對峙第407章 渾水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317章 風暴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43章 探虛實第17章 誘敵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172章 三計出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88章 再相見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10章 終有一別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317章 風暴第52章 辯駁第305章 捷報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134章 巧取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85章 尚有一事第279章 服衆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37章 後手第82章 不可貌相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93章 貪念第277章 得與失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77章 終親往第273章 夜會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49章 救美第104章 設伏第49章 救美第158章 獻圖第197章 回信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78章 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