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收歸賬下

劉備喊罷,便是策馬在城門之外等候城中消息,不多時,卻見那張允現身於城牆之上,向劉備大呼:“汝等速速離去,今丞相已然奉了天子之命,攜五十萬大軍來此剿滅汝等,我主念在舊情,不予計較,速速逃命去吧!”

劉備見開門已然無望,便目視劉封,劉封見狀登時便會意,策馬緩緩行至城牆中央處,將手指放於口中,忽地一聲刺耳之音便從劉封口中傳出,衆人正不解其意之時,劉封又是接連發出五次此音。

劉封哨音剛落,便聽得城中一片騷亂之聲,心知魏延已經得了暗號,開始動作,便將此事報與劉備,劉備聞言便教身後百姓徐徐向前,準備入城。

果然,陣陣喊殺聲過後,城後忽地開啓,劉封見狀,便吩咐十數名軍士於城外拉住城門,頃刻間便將城門大開。

只見魏延手持長刀,身後引着十數人,皆是渾身浴血,見劉封立在門外,便高聲言道:“魏延幸不辱命,已將城門打開!”

劉備見魏延如此英勇,忙回禮道:“真猛士也!”

城門已開,劉備便吩咐衆將將百姓引入城中,百姓見狀,皆是爭前恐後向城內涌去。

然而剛剛數千百姓進了城內,城內卻是傳來一片驚呼之聲,劉封望向城牆,卻見那張允竟指揮弓手對那進城百姓一番亂射,登時便射殺了百餘百姓。

正在門外想要入內的百姓見此狀況,紛紛想要向後退去,而城外百姓卻是不知城內情況,依然向城內涌去,一時間頗多百姓相互踐踏,又是死傷不少。

劉封見那張允竟是如此不堪之徒,一氣之下拿起身後弓箭,張弓搭箭便向張允怒射而去,而那張允卻是十分機警之人,聽得箭鋒呼嘯而至,竟直接便側身躲避,那一箭只是插在其肩膀之上,並未將其射殺,縱然如此,張允依舊栽倒在地,卻是更加憤怒,指揮麾下士卒又是一番齊射。

那城門已然被百姓封堵,劉備大軍縱使想與城內士卒交戰亦是有心無力,衆將皆呆立當場,不知如何是好。

劉備見此情形,心中不由萬分悲痛,索性咬牙高呼:“城外百姓莫要進城,且隨我等去往江陵罷了!”

言罷,便是一馬當先,往江陵方向奔去,衆將見此情形,也是跟隨劉備去了,城外百姓有聽劉備之言者,互相轉告,不多時,百姓便浩浩蕩蕩跟隨劉備而去,不再涌入襄陽城中。

魏延眼見劉備計策失敗,略一思索,也是招呼麾下那十數軍士,於城門處趁亂奪了馬匹,跟隨劉封往江陵方向去了。

“子威將軍,我等未能料到那張允竟是宵小之徒,早知如此,便於城牆之上將其斬殺,便也當是救了那許多百姓性命。”魏延跟上劉封,心知二人所約定打開城門之事雖是成功,卻未能幫上劉備分毫,反而折損了許多百姓性命,心下便是有些忐忑。

“無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我已盡了人事,其他便無可預知,我軍如今攜帶了這許多百姓,行動必然遲緩,如我所料不錯,未及趕到江夏便會遭遇曹軍主力,文長此時前來,豈不可惜?”劉封將劉備大軍情況告知魏延,便細細觀察,看其是否確有歸順之心。

“久聞皇叔高義,今日得見,果真如此,皇叔既如此體恤百姓,文長甘願承受這流亡之苦。”魏延略一咬牙,便下了決心。

“既如此,我便將文長引至父親面前,文長且隨我來!”劉封心下一動,眼見諸葛亮正行於劉備身側,便招呼一聲,帶領魏延前去拜會劉備。

“父親,文長乃是義陽人士,武藝高強,更兼膽識過人,今值此危機存亡之時,卻是依然要率衆來投,封感其高義,故引與父親,望父親定奪!”

劉封將魏延領至劉備身前,便高聲言道。劉備適才在城門處便見了魏延之勇,此時見其來投,自然是欣喜非常,剛要出言,不想諸葛亮卻是忽地從身側上前,搶先發聲。

“主公不可魯莽,吾頗通識人之術,觀此人腦後生有反骨,恐久後必反,還請主公三思。”

劉備本是滿面欣喜之色,忽地聽聞諸葛亮此言,面上便是陰晴不定起來,反觀魏延,眼見劉備十分感念其開門之舉,卻不料諸葛亮憑空殺出,心中甚爲惱怒,便出言道:“汝乃何人,爲何憑空詆譭於我?”

“此乃我軍軍師諸葛孔明,不得無禮!”劉備見魏延絲毫不敬諸葛亮,心中便更是不喜,怒斥一聲,便不再出言。

劉封冷眼旁觀,見局勢已然成了僵局,對劉備拱手一拜,出言道:“文長乃是封引領至此,且開冒死開襄陽城門有功,斷然不可因那反骨虛無縹緲之說便如此待之,封不才,請父親遣文長於封賬下效力,以觀後效,如何?”

劉備正不知如何應對此等尷尬局面,見劉封出言,忙迴應道:“就依了子威之言,且先充實於子威賬下,以觀後效,如若立功,便可封賞!”

魏延心知今日之事也只能如此,便低身拜謝了劉備,劉封同樣拜謝一聲,又微微輕瞥諸葛亮一眼,便帶領魏延回了其麾下陣中。

見了孟瑤黎闖,劉封便將魏延帶至二人身前,低聲言道:“此乃魏文長,武藝膽識,皆是在你二人之上,自今日起,便與黎闖共掌吾麾下騎兵,文長爲主,黎闖爲輔,黎闖如若心中不服,便可在此戰過後提出,到時一試身手便知,如何?”

“謹遵將軍號令!”黎闖對此雖有些不忿,卻也親眼見了魏延於城中搏殺之勇武,又因數日前劉封便已提及魏延之事,顯是對其十分推崇,況且劉封已是有言在先,待此戰過後便可一試身手,於是便應了下來。

“將軍,不可,延初來乍到,未有寸功,怎可執掌將軍麾下之軍?”魏延雖在諸葛亮手中憤懣非常,此時到了劉封軍中卻是冰火兩重天,當下又驚又喜,未敢領受。

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50章 萍水相逢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3章 父子相見第73章 論斷第97章 萬事俱備第69章 江中蛟龍第16章 先鋒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97章 要挾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246章 風起雲涌(一)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25章 魏延第90章 以誠相待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32章 倒戈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566章 大殺器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57章 仁心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46章 前路多艱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87章 真真假假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78章 脫離第13章 矛盾初現第44章 坦誠相見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57章 半日之緣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28章 一年之約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18章 戰後風波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94章 動之以情第60章 危情初現第15章 智計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33章 歸心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268章 對峙第44章 坦誠相見第135章 退敵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71章 捷足先登第436章 動員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26章 難阻頹勢第121章 逼降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376章 僵局
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50章 萍水相逢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3章 父子相見第73章 論斷第97章 萬事俱備第69章 江中蛟龍第16章 先鋒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97章 要挾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246章 風起雲涌(一)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25章 魏延第90章 以誠相待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32章 倒戈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566章 大殺器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57章 仁心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46章 前路多艱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87章 真真假假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78章 脫離第13章 矛盾初現第44章 坦誠相見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57章 半日之緣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28章 一年之約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18章 戰後風波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94章 動之以情第60章 危情初現第15章 智計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33章 歸心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268章 對峙第44章 坦誠相見第135章 退敵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71章 捷足先登第436章 動員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26章 難阻頹勢第121章 逼降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376章 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