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發難

半個時辰之後,在甄氏的微笑注視之下,曹植就如同往日一般儀表堂堂的走出了甄氏的房門,昨夜那後花園之中發生的事情,甄氏又怎能不知,但她同時也深深的知道,她只能作爲曹植的賢內助,而不能因爲婦人之仁而前去勸說。

這稱王稱霸的路上,又如何能容得下一絲的憐憫?從最早的袁熙到之前的曹丕,甄氏深深的知道這一點,所以,不論曹植做了什麼,只要是爲了魏國,爲了他們的將來,甄氏都不會有任何反對之意的,雖然她的內心之中是一個柔弱而感傷的女子。

曹植手中緊緊的握着自己昨夜一夜未眠而得到的心血,面上的神采奕奕,但細看之下就會發覺,曹植的雙眼之中佈滿了血絲,顯然,此時的他只不過是在勉力堅持,他知道,在稍後的朝堂之上,除了楊修以及少量的朝臣之外,大概不會有人和他站在同一條戰線之上,因爲這一下潁川的行動,讓他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潁川的勢力被曹植絞殺最爲直接的結果就是不少朝臣失去了自己的一道保險,在他們心中,這簡直與殺了他們無異。

和往日一樣,不少朝臣已經早早的來到了朝堂之中,由於時辰還未到,曹植變在帷幕的後面歇息,今日他特地讓自己的侍衛輕聲一些,以免讓那些已經到了的朝臣發覺自己的蹤跡,他知道,若是自己的潁川的行動走漏了風聲,此時這些人怕是絕難如此談笑風生,而措手不及,才能讓曹植佔到一定的優勢。

很快,朝臣們一個接着一個進入了朝堂之中,曹植冷眼旁觀之下,已然是發現了兩個面色鐵青一言不發之人,而這兩個人的名字,自然也在他手中緊握着的竹簡之上,反倒是司馬懿,依舊是如同往常一樣,淡然的站在隊列的前頭,面對楊修時不時掃向他的目光依舊是十分的自在,就彷彿一塊堅硬的石頭一般,讓人找不到一絲空隙。

冷眼旁觀了一番後,曹植緩步走上了那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坐在上面之後,他更加更夠看清自己面前每一個人的神情,舉止,掃視了一番之後,曹植開始說出了一些朝堂之中討論已久的問題,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要看一看,到底有幾個人已經開始沉不住氣了。

司馬懿依舊是那樣的淡然,和以往一樣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容不得他人反駁的餘地,而之前面前鐵青的兩位老臣,卻是幾乎一言不發,曹植有意問道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是三言兩語變敷衍了事,顯然他們的心思並不在這裡,至於在哪裡,曹植自然是心中有數。

很快,例行的朝堂之事已然結束了,按照以往的規矩,此時曹植便應當宣佈衆人散去,不少老臣依舊是將自己準備的奏摺放進了袖子之中,準備離去了,而楊修也是暗中看向曹植,意在詢問是自己開這個頭,還是由曹植親自來,就在此時,曹植有意的清了清他因爲勞累而有些沙啞的嗓音,說出了一句讓衆人立即停下了自己手頭之事的話。

“我魏國朝堂之中,已然是許久未有大事發生,但今日,想來要發生一件大事了。”

正當衆人對於曹植的這句沒頭沒腦之言頗有些不明所以之時,曹植從袖中拿出了那一卷精悍的竹簡,看向站在頭前的楊修,沉聲言道:“德祖,你來念給諸公,讓諸公聽一聽這就在我魏國腹地所發生之事!”

楊修此時自然是毫不遲疑,上前數步就接過了曹植手中的竹簡,在不少朝臣依舊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念那竹簡上的字了。

“近日,我魏國虎豹騎在潁川之地發覺不少可疑之人,跟蹤數日後,昨日終於將其剿滅,但卻發覺其中……”

楊修聲音高亢的念着那竹簡之中的信息,很快,不少原本面色輕鬆的站在朝堂之中的人額頭上微微見了不少汗珠,有些人甚至於直接在那其中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已經是有些站不住了。

私自在魏國的腹地豢養死士,這樣的罪名,想來也是不會小了的,更何況如今的魏國依舊是掌控在曹氏的手中,而曹操的家族,自然也就逃不脫多疑這兩個字,而這兩個字出現在爲君者的身上,對於朝臣來說絕非是好事。

楊修唸到了最後,面色卻是有些凝重的起來,因爲他在這份竹簡之中,唯獨沒有發覺司馬懿的名字,也沒有庚氏這兩個字,這讓楊修心中十分疑惑,他並不相信曹植能將其他與那些勢力有關聯者全部都書寫進了這份竹簡之中而單單準備放過司馬懿,那樣的話司馬懿一家獨大之勢無疑將會更加難以避免。更何況按照自己所保留的那些俘虜,曹植理應將司馬懿與庚氏之間的勾當盡皆審問出來。

一面猜測着曹植心中所想,楊修最後的這一段話念得也開始心不在焉,直到曹植輕咳了一聲之後,楊修這才又收斂心神,將那竹簡之上的內容盡皆讀完。

等楊修讀完了曹植所攜帶那竹簡之上的內容,曹植在舉頭看下之時,只見已然有數人正在瑟瑟發抖,顯然,此番坐實了他們與那潁川之地的勢力之間的聯繫,讓他們心中已經恐懼的到了盡頭,這自然就是曹植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正是因爲此番出其不意,讓他們沒有絲毫的準備,直接被曹植公佈出來,實在是沒有辦法再洗掉自己身上的嫌疑。

冷眼掃視了一番朝堂上的衆人,感受到了他們心中十分之大的壓力的曹植終於開了口:“此事乃是我繼承魏國以來,最爲震驚之事,我魏國腹地潁川,竟然有如此之衆的民間兵力隱藏在暗處,更爲甚者,這些兵力竟然與我朝堂之上的重臣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真是觸目驚心,今日最爲重要之事,便是要商討出這些重臣該當如何處置,仲達,此事你有何意見?”

第376章 僵局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46章 前路多艱第7章 收編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1章 千人守城第299章 行動第277章 得與失第554章 時間差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412章 發難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99章 出逃第57章 半日之緣第15章 智計第176章 拔寨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47章 橫生枝節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72章 暫且離去第78章 脫離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167章 痛處第62章 宴無好宴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153章 詔命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197章 回信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83章 促膝長談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57章 解惑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517章 霹靂車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244章 折服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13章 矛盾初現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171章 出使第174章 取關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71章 捷足先登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497章 要挾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170章 退張魯第299章 行動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80章 龍潭虎穴第50章 萍水相逢
第376章 僵局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46章 前路多艱第7章 收編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1章 千人守城第299章 行動第277章 得與失第554章 時間差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412章 發難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99章 出逃第57章 半日之緣第15章 智計第176章 拔寨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47章 橫生枝節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72章 暫且離去第78章 脫離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167章 痛處第62章 宴無好宴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153章 詔命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197章 回信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83章 促膝長談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57章 解惑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517章 霹靂車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244章 折服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13章 矛盾初現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171章 出使第174章 取關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71章 捷足先登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497章 要挾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170章 退張魯第299章 行動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80章 龍潭虎穴第50章 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