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

在劉封的朝堂散去之後,這篇檄文從襄陽發出,發往了劉封所轄的所有郡縣,甚至通過各種渠道向魏國的境內滲透而去。

在劉封宣佈即將對魏國用兵宣戰並且發佈檄文之後,劉封除了將這篇檄文在中原大地上廣而告之之外,並沒有在明面上採取什麼行動。

數日之後,劉封發佈的檄文原封不動的傳到了曹植的朝堂之上,面對着這樣一篇長篇大論,從漢末就開始歷數曹操罪行的檄文,曹植幾乎是氣得連話都沒能說出來,曹操在魏國,那是圖騰一樣的存在,絕對是不容得任何詆譭和褻瀆的,如今劉封竟然將曹操早年所爲之事說得一文不名,這如何不讓魏國的朝臣們震怒?

但是,震怒歸震怒,當他們細細看起來的時候,劉封的這篇檄文所寫之事又皆是真實存在之事,曹操早年的確是因爲佔據了將劉協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優勢這才一點點發跡起來,並且在完全掌控了權柄之後,曹操的行爲又的確是有些乖張,完全不將彼時還是名義上大漢帝皇的劉協放在眼中,殺死劉協的皇后一族,也是在衆目睽睽之下,完全沒有任何避諱世人的意思。

若是按照之前的形勢,曹操的做法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爲曹操已經成爲了中原大地上一家獨大的勢力,當曹操滅掉了實力比自己更加強悍的袁紹之後,在中原上已經沒有任何能夠和自己抗衡的勢力了,不論是當時的劉備還是孫權,劉璋還是張魯,都是完全不能對曹操形成任何威脅的。

在當時曹操的心中,這中原大地早晚都會是他們曹氏一族的,餘下的小勢力,早晚都會在曹氏一族大軍的鐵蹄之下灰飛煙滅,曹操完全不會想到他死後的數年之後,區區一個劉備的繼子就會在中原大地上掀起這樣的一股風暴,這個風暴的強度甚至已經讓他費勁半生心力所創建的魏國政權有了實實在在的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曹植就算是想要寫一篇檄文來反駁劉封之言都是及其困難的,他無法不承認那些自己父親所做出的事情,因爲這些事已經在當朝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他更無法不承認劉封從劉協手中繼承的帝皇之位,因爲劉協此時還被劉封好生的供養在襄陽城中。

對於曹植來說,此時最好的做法自然就是出兵荊州或是益州,像曹操一樣,用武力去征服,但是顯然,他纔剛剛這樣嘗試了兩次,並且都以失敗告終,他沒有勇氣再去嘗試第三次對劉封的討伐,倒不是因爲他無法再聚攏其二三十萬大軍,而是因爲就算他能夠再次率數十萬大軍開往荊州,那麼再一次失敗的後果是他所不能承擔的,他知道,一旦再一次失敗的話,劉封的大軍很可能一路乘勝追擊到魏國的境內,那樣一來,自己也就完全成爲了弱勢的一方。

最終,在魏國這些青黃不接的朝臣的建議下,曹植不得不對此事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他們期待着等到一段時間過後,不論是百姓還是魏國的官員就都會忘記這個無關痛癢的檄文的出現,到那時,魏國的士氣也恢復得差不多了,之前損失的兵力也會補充上來,到時候他們再重整旗鼓,也未可知。

但是顯然他們低估了劉封的策略,也低估了這封檄文在百姓之中所起到的作用,這個時代的統治者雖然也知道民心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卻往往不會重視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百姓的輿論導向。

當這封檄文大範圍的出現在百姓中的時候,首先所傳遞出的消息就是,此時中原大地上唯一的帝皇,受命於天的帝皇只有劉封,而曹植只不過是因爲其父的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才暫時獲取了中原北部的大片土地,劉封是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長久的存在下去的,所以在百姓中流傳起來的言論就是,劉封的大軍不日便會攻擊魏國,將這個最後的敵人消滅,然後恢復之前大漢的統治。

而這樣的願景顯然是百姓們心中所想,自桓靈二帝以來數十年的戰亂讓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們對於統一是極度的渴望,而此時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了最後的兩個勢力,這是幾十年中都沒有過的情況,距離統一顯然已經越來越近,而劉封的這一手,讓這天下大多數百姓心中都不自覺的期盼起了他能最終統一天下,而不是曹植。

此事經過了兩個月的發酵,雖然劉封並沒有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但是魏國的變化卻是顯而易見的,如同曹植和他的朝臣們所期盼着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出現的情況是魏國的賦稅越來越難以收繳,徵兵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場魏國內部的危機正在漸漸的出現,而當曹植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顯然他已經失去了補救的最佳時機。

炎熱的夏季已經漸漸過去,中原的氣候已經漸漸好轉,而對於劉封來說,這樣的天氣也是他一直在等待着的,因爲這樣的氣候,是最爲適合用兵的……

“子龍,大漢的機動部隊如今集結得如何?”

這一日,站在劉封面前的是風塵僕僕的趙雲,顯然,趙雲是剛剛經過了長途跋涉方纔回到襄陽,這樣的狀態顯示出這段時間襄陽的衆臣顯然並沒有在休養生息,而是不知在暗中佈置着什麼,並且不論他們在暗中佈置着什麼,都和數月之前劉封提出的稱霸之言不無關係。

“如今我等已然暗中將大股軍士集中到了漢中陽平關,因陽平關之前便又不少守軍,故而這一次的轉移並沒有走漏什麼風聲,如今陽平關內,加上之前的守軍共有精兵十五萬之多,孟起將軍已然在陽平關待命,主公一旦下令,便可兵出陽平關!”

顯然,劉封利用這數個月的時間,竟然將原本在荊州囤聚的重兵轉移到了陽平關內,若是此事傳到曹植和司馬懿的耳中,他們是一定會大吃一驚的,但是顯然,他們不會知道。

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305章 捷報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59章 再得伊人第137章 凱旋第299章 行動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13章 矛盾初現第121章 逼降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298章 密謀第59章 再得伊人第170章 退張魯第132章 倒戈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92章 緊鑼密鼓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4章 賜字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73章 智取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12章 初見孔明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91章 孫權之謀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517章 霹靂車第416章 野心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35章 戰許褚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97章 萬事俱備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16章 野心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27章 使者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22章 大軍壓境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45章 出使江東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79章 服衆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33章 歸心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84章 志趣相投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73章 論斷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9章 策馬送計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567章 拿下第527章 論江東第63章 探虛實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345章 識破第520章 襲魏營
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305章 捷報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59章 再得伊人第137章 凱旋第299章 行動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13章 矛盾初現第121章 逼降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298章 密謀第59章 再得伊人第170章 退張魯第132章 倒戈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92章 緊鑼密鼓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4章 賜字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73章 智取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12章 初見孔明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91章 孫權之謀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517章 霹靂車第416章 野心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35章 戰許褚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97章 萬事俱備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16章 野心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27章 使者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22章 大軍壓境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45章 出使江東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79章 服衆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33章 歸心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84章 志趣相投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73章 論斷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9章 策馬送計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567章 拿下第527章 論江東第63章 探虛實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345章 識破第520章 襲魏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