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琮降曹

建安七年(202年),劉表的兒子劉琮在坐上了荊州牧的位子後,便隨後就宣佈了劉表已病逝的消息。劉琮今年也剛滿十歲,雖然年紀還很幼小,但此子倒也長得是聰明伶俐。

此刻的劉琮高坐在大堂之上,只見他看了看堂下的衆大臣後,就說道:“你們立我爲荊州之主,倘若我大哥和劉使君起兵前來責問,到時候我該如何對答他們呢?”

衆大臣們有些懼怕地看了蔡瑁和張允一眼後,便全都閉口不言了起來。而這時候做爲幕官的李珪卻站了出來說道:“公子說的很對,現在就可以把大公子請回來做這荊州之主,然後命劉備一同理事。這樣不僅能抵禦曹操的大軍,同時還能抗拒那孫權的江東軍了。”

李珪的話纔剛說完,就遭到了蔡瑁的斥責。而李珪根本不懼蔡瑁,反而是指着蔡瑁一頓大罵道:“蔡德珪,你假冒遺命、廢長立幼,這荊襄九郡遲早會斷送在你們蔡家的手中,到時候看你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劉荊州。”

聽到李珪的怒罵,蔡瑁頓時是大怒,立刻就讓侍衛將李珪是拖出去斬首。接着他又宣佈立劉琮爲主公,荊州的軍政大權全由蔡氏族人來掌控。並且還宣佈了劉備軍爲叛逆,勢必要將劉備軍趕出荊州的地盤。

就在劉琮坐上荊州牧的位子不久,就收到了曹操親率三十萬大軍來襲的消息。此時的劉琮頓時就慌了手腳,當他將蔡瑁與衆大臣找來商議時,就有人勸說劉琮將荊襄九郡是獻於曹操,這樣不僅能保全荊州的百姓,而且還能保住他自己的小命。

而劉琮在聽了這些人的建議後,頓時是惱怒地說道:“我纔剛剛繼承了這份基業,連坐都還沒有坐穩,你們就勸我放棄,到底你們是曹操的官員還是我荊州的官員?”

這時候就見一名身材矮小的人站了出來說道:“州牧大人,你自以爲比起曹操來如何?”劉琮想了想便答道:“我不如他。”而那人又繼續說道:“曹公兵強將勇,手下的謀士更是足智多謀,現在他大軍南下,我們又將如何抵抗,所以還不如投降的好,免得日後生出禍端來。”

說話的人名叫王粲,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人,曾經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而此刻的劉琮在聽了王粲的話後,不由得就有些遲疑了起來。就在劉琮舉棋不定之時,屏風後的蔡氏是忍不住地就走了出來說道:“既然大家都主張降曹,那就依大家的意見來吧。”

聽到母親大人的話後,劉琮不敢再有絲毫的遲疑,是連忙寫了一封降書就叫人偷偷送去了曹操的營地。當派去的宋忠趕到宛城時,是立馬拿出了降書就獻於了曹操。

而曹操在大喜之後,也重賞了宋忠並說道:“你回去轉告劉琮,當本將軍來到襄陽城時,他必須要親自出城來迎接於我,這樣本將軍才能派他爲荊州之主。”

宋忠在謝過了曹操之後,第二天就離開了宛城。可是當他準備渡江回襄陽時,忽然前方出現了一隊人馬,而領頭的人正是關羽關雲長。

當宋忠一見到關羽時,心裡頓時就有些着慌,正想躲避不讓關羽看到他時,沒想到關羽已經看見了他,並且還大聲喊起了他的名字來。

當關羽問他爲何出現在這裡時,宋忠支吾了半天也沒能說個明白出來,最後在關羽的一再逼問之下,宋忠纔不得不說出了實情來。

而關羽一聽完宋忠所說的話後,臉色頓時是大變。只見他命人將宋忠給抓起來後,就立馬率隊返回了新野。當劉備一聽到劉表去世的消息時,忍不住是放聲大哭了起來。而一旁的張飛更是氣呼呼地說道:“既然事情已到了這般地步,不如先殺了宋忠,然後立刻起兵攻打襄陽,等奪取了襄陽城後,再殺蔡氏一族及劉琮也不遲。”

劉備並沒有採納張飛的意見,反而讓他不要多嘴。接着劉備又斥責宋忠道:“你既然知道他們這樣做,爲什麼不早來報我,現在殺了你也無濟於事,你還是早些回襄陽去吧。”說完便命兵士將宋忠是趕了出去。

而就在劉備與孔明商量對策之時,忽然又接到劉琦派伊籍來新野的消息。而劉備爲了感謝伊籍以前曾救過他的性命,於是是親自出城來迎接了他。當幾人在房間裡坐下來後,伊籍這纔拿出了劉琦的書信,並請求劉備與他們一起出兵去責問劉琮。

當劉備在看完劉琦的書信後,忍不住就說道:“你們只知道劉琮瞞着我們做了荊州之主,恐怕還不知道他已經將荊襄九郡是獻於了曹操的事情吧。”說着劉備就把宋忠所說的話是告訴給了伊籍。

而伊籍聽後同樣是大驚失色,過了好一會兒伊籍才說道:“劉使君,不如你假借弔喪之際擒下那劉琮來,然後再除去蔡氏一族及其同黨,這樣荊州豈不就到手了嗎?”

當諸葛亮在聽了伊籍的計策後,也是連聲說好。而劉備稍稍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下來。就在幾人商量着如何奪取荊州之時,忽有探馬來報說曹軍已到了博望坡。劉備連忙將伊籍打發回江夏後,又立即與孔明商議起了拒敵的對策來。

看着劉備那一臉的焦慮,孔明指着桌上的地圖就說道:“前番一把火燒掉了夏侯惇大半的人馬,這次我依然讓他們討不了便宜。不過這新野咱們是待不下去了,還是儘早撤往樊城去吧。”

本來諸葛亮還想利用百姓遷往襄陽城的時候,讓劉備手下的精兵也趁機混進襄陽城去,到時候也好實施他們奪城的計劃。可惜劉表這一死算是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再加上大戰在即,也迫使他不得不臨時改變了新的對策來。

就在劉備差人四處張貼告示,並組織人手將新野城的百姓遷往樊城之時,孔明也在大堂上是調兵遣將,併發號施令。首先他讓簡雍調拔所有的船隻,並組織人手幫百姓們渡河。接着他又令關羽領兩千人馬去白河上游截斷水流,只等曹兵一到就開閘放水。

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勝而回第三百八十四章 銅牆鐵壁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廷兵變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丹陽精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雙星閃耀 (三)第七十四章 西峰嶺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贇娶親第二十一章 宦官張讓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九十四章 圍殲李文侯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二百七十章 雙星閃耀 (五)第二章 漢章帝之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二十五章 簡體字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三百六十八章 捉放曹 (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靈帝駕崩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卑三部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視各州郡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七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章 馬躍檀溪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三百二十章 穩定漢中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四百二十七章 生擒孟獲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下蔡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四百四十章 閉門思過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二百九十七章 折損戰將第六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第六十一章 對懟皇甫嵩第三百九十八章 劉備得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五十八章 兵出豫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五百一十三章 兵家至聖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二百三十四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終贈言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孫使者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渡瀘水 (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三道防線第二百零八章 生擒許攸第五百五十四章 張飛受傷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七章 建鹽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巫術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攻其不備第六十九章 掌教信物第五百三十五章 撤往西川 (上)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五百五十四章 張飛受傷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六百一十四章 悲催的曹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三十二章 鍛造師蒲元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涼錦馬超第九十四章 圍殲李文侯
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勝而回第三百八十四章 銅牆鐵壁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廷兵變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丹陽精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雙星閃耀 (三)第七十四章 西峰嶺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贇娶親第二十一章 宦官張讓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九十四章 圍殲李文侯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二百七十章 雙星閃耀 (五)第二章 漢章帝之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二十五章 簡體字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三百六十八章 捉放曹 (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軟刀子殺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靈帝駕崩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卑三部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視各州郡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七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章 馬躍檀溪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三百二十章 穩定漢中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四百二十七章 生擒孟獲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下蔡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四百四十章 閉門思過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二百九十七章 折損戰將第六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第六十一章 對懟皇甫嵩第三百九十八章 劉備得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五十八章 兵出豫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五百一十三章 兵家至聖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二百三十四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終贈言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孫使者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渡瀘水 (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三道防線第二百零八章 生擒許攸第五百五十四章 張飛受傷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七章 建鹽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巫術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攻其不備第六十九章 掌教信物第五百三十五章 撤往西川 (上)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五百五十四章 張飛受傷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六百一十四章 悲催的曹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三十二章 鍛造師蒲元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涼錦馬超第九十四章 圍殲李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