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退卻

顏良文丑此時明白自己敗局已定,二人也沒有不信邪的繼續死戰,而是以自己爲箭頭,率領騎兵衝向軍中去解救那些被圍困在幽州鐵騎之中的騎兵。

說來也是可笑,兩倍於幽州鐵騎的燕軍居然被對方圍困住了。而且在這期間內,已然損失了七八千的兵力。而幽州鐵騎損失還不足兩千,其中有近半的損失都是他們二人或直接或間接斬殺的。同樣是騎兵,雙方的戰力差距當下可判,真是天差地別。當然,這也有公孫瓚本身的指揮能力卓越的原因存在。

在顏良文丑解救麾下鐵騎之時,公孫越和鄒丹也慢慢率軍圍了上來。

看着周圍包圍上來的步卒,文丑一咬牙,大喝道:“大哥,我們撤吧,再不撤就來不及了!”

顏良回頭看着身後不過五六千的士卒,以及遠處依然被幽州鐵騎困住屠戮的數千鐵騎,心中一橫,沉聲道:“撤!”

就這麼看着顏良文丑率軍撤離,公孫瓚並沒有率軍追擊,而是令步卒留下消滅殘敵,將騎兵重新整頓。

“陛下,我們不追擊嗎?”田豫問道。

公孫瓚毫不在意那逃離的數千鐵騎,望着遠處的主戰場沉聲道:“不過些許敗卒,何需在意。朕的十萬鐵騎纔是最重要的,只要將袁紹的中軍擊潰,餘下皆不足慮。”

言罷,公孫瓚輕喝一聲,直接率軍向着前方的戰場衝鋒而去。

位於袁紹中軍的審配看着公孫瓚這邊戰場的結局,心中輕嘆了一口氣:果然,想憑藉顏良文丑就將公孫瓚斬殺還是想多了啊!

不過審配此時心中卻並沒有太大的失望,本來他就沒指望顏良文丑這四萬鐵騎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畢竟論起騎兵,他們與公孫瓚的差距完全是天地之別。最直觀的來說,就算袁紹能夠戰勝公孫瓚,他卻根本無法如公孫瓚一般將北疆異族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若是讓袁紹代替公孫瓚進行當初的狼居胥之戰,結局恐怕就是一場慘敗。這並非是審配妄自菲薄,而是鐵一般的事實。

他能敵得過公孫瓚是因爲公孫瓚是個有節操有骨氣的漢人,而不是生性殘暴對待漢人不擇手段的異族。顏良文丑的這四萬鐵騎看起來是個樣子,拋開顏良文丑兩人來說,同等情況下能敵否得過一萬幽州鐵騎都兩說。

袁紹打一開始組建這四萬鐵騎就不是爲了與公孫瓚硬拼,而是本着和當初令淳于瓊組建水軍一樣的想法,希望其在關鍵的時候能令自己在公孫瓚的鐵騎之下還能有一張應對的牌,其定位就是炮灰,亦或者乘勝追擊之用。

十萬鐵騎衝鋒之威豈是那般容易應對?儘管有着玄武戰陣的加持,但審配依然不敢在公孫瓚這個白馬將軍面前賭,誰知這貨血性一爆發會出現什麼意外。所以審配一上來就直接將這四萬鐵騎派了出來,爲的就是將戰場分割,把公孫瓚這一部分大軍牽制在主戰場之外。

顏良文丑雖然戰敗了,但也完成了審配的任務。在公孫瓚與之糾纏的這短時間內,主戰場的局勢已然悄然出現了變化。

張郃的大戟士在周圍步卒的掩護之下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以大戟士爲核心佈下龜甲陣,愣是以千餘大戟士與五萬步卒正面抵擋住了幽州鐵騎的衝鋒。不過其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三千大戟士在經歷了與白馬義從的廝殺和數萬騎兵的衝鋒之後,已然只剩下不足千人,而且是人人帶傷。若不是靠着心中的一股悍勇之氣支持着,恐怕這羣殘存的大戟士要倒下大半。

但現在,面對着在數萬步卒包圍之下如鐵塔一般矗立於前軍中央的大戟士,幽州鐵騎也開始升起了畏懼之情,轉而開始從兩側向中軍發起進攻。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儘管幽州鐵騎也都是意志堅定之輩,不懼廝殺,但他們還是彷彿條件反射一般的選擇了避其鋒芒。

大戟士的存在雖然爲袁紹軍充當了一面盾牌擋住了迎面的進攻,但十萬鐵騎的衝鋒卻沒有停息。騎兵強就強在其機動性和靈活性,雖然鋒芒稍減,但十萬鐵騎卻依然從兩側和袁紹軍的間隙之中瘋狂的衝鋒着。

審配位於中軍之中看着局勢的變化不斷命令着士卒按照規律揮舞着陣旗,從而指揮着大軍。爲了對付公孫瓚這騎兵衝鋒,他可說是費勁了心思。

由張郃以五萬步卒加上大戟士呈龜甲陣位於前挫其銳氣,而兩側則由呂曠、呂翔率領的弓弩手上前以雁形陣狙擊衝鋒而來的士卒。率領十餘萬大軍坐鎮中軍的高覽則是率軍呈改良版的方圓陣,以巨盾兵爲牆,將陣中鏤空,驅使迎面衝鋒而來的騎兵進入設計好的陣中道路之中,轉直面衝鋒而來的敵軍爲橫向環形衝鋒,慢慢挫其銳氣。大軍外側,還有蔣義渠率軍呈玄襄陣迷惑敵軍,韓猛率軍呈偃月陣伺機出擊。

這一系列的佈置耗費了審配和逢紀二人無數的心血,數陣配合全都以對付鐵騎衝鋒爲核心。這種軍陣組合起來威力雖大,但卻有着追多缺陷,不但難以變陣和指揮,而且彼此之間鏈接配合還有諸多破綻。

總的看來這算是一座死陣,威力雖大,但若是對方有個精通軍陣之人,找到其弱點就可輕易將之擊破。不過應對公孫瓚麾下這羣莽漢已經足夠了,而且公孫瓚這種毫無花哨的迎面衝鋒卻是正中審配的下懷。

也就是對付一根筋的公孫瓚,審配可不敢以此陣對付其他諸侯,否則絕對會被破陣破的大軍亂成一團,還不如直接布個圓陣來的有效。

這陣勢再複雜一些估計就逼近八卦陣了,要是再度昇華,就是諸葛亮的八陣圖。但雙方的差距卻是雲泥之分,一個是充滿缺陷的死陣,一個是圓潤無缺的活陣。不過在此時,此陣所能發揮的威力卻不下於八卦陣,因爲面對的是公孫瓚的十萬鐵騎。

這十萬鐵騎之中只有四萬幽州鐵騎,剩下的都是烏桓和南匈奴的騎兵在兩翼和後方隨之衝鋒。審配所要對付的是前者,後者只是陪襯。

沒有公孫瓚指揮的幽州鐵騎多數都按照公孫瓚一開始的安排,毫不避退的直接撞入了高覽的改良版方圓陣之中,被高覽以十餘士卒收入其中。

面對周圍豎起的由無數巨盾組成的盾牆以及其中空出的道路,身爲人的幽州鐵騎出於人趨利避害的本能自然避開了盾牆,衝入其中的道路之中,但這正中了高覽的下懷。

衝鋒於盾牆之中的幽州鐵騎彷彿陷入了迷宮之中,不斷地按照高覽大軍安排好的道路衝鋒着,而兩側的士卒則是一邊不斷通過鉤鐮槍和長戟等武器不斷地襲殺於其,一邊變陣,將大陣真正化作一個沒有出口沒有盡頭的迷宮,將鐵騎困入其中。

但死陣畢竟是死陣,人心難測天數,審配也沒能料到白馬義從會以重騎的行事出現。原本近乎無缺的佈置在連人帶馬通體重鎧的白馬義從面前完全成了笑話。

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四十九章 分蛋糕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五百零八章 召見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九百一十七章 隱忍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六章 孫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五百六十八章 邊境關稅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六百七十一章 察覺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分五裂的世家大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代出場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三百六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七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一百零七章 鯤鵬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五百一十一章 焦灼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八百章 迷霧第八百八十四章 氣運vs意志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謀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敗家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九百六十一章 暗盟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
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四十九章 分蛋糕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第五百零八章 召見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九百一十七章 隱忍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六章 孫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象兵出戰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三百九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五百六十八章 邊境關稅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六百七十一章 察覺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八百三十八章 外強中乾第六百五十四章 僞裝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分五裂的世家大軍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代出場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三百六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七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一百零七章 鯤鵬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五百一十一章 焦灼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八百章 迷霧第八百八十四章 氣運vs意志第六百三十四章 論胡第九百四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八百一十一章 謀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敗家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九百六十一章 暗盟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