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劉備和曹操所想,袁術如此作爲一方面是爲了削弱漢室的聲望,另一方面就是爲了圖謀益州。
暗害天子的罪名加上私造龍袍、龍椅等罪名,足夠袁術名正言順的出兵益州了。
而順手栽贓劉虞則是爲了掩人耳目,也可以攪渾局面。再往深一點思考,這樣還能方便公孫瓚的崛起,限制袁紹的發展。
這一切無疑都極大的有利於袁術的佈局。如果劉焉或公孫瓚腦子一抽稱帝了,那麼袁術就更爽了。
和原本袁術稱帝的情況不同,公孫瓚就是稱帝了對他來說影響也不大。
該怕他的還是怕他,該打他的還是打他。而且這個貨剛愎自用,本來就沒有多少人才願意投奔他,名聲什麼的影響也不大。
這貨根本就沒一個盟友,能夠打得到他的諸侯也就袁紹一個。曹操要是敢伸手,劉備順手就能收掉徐州。
這種各方制衡的情況下,公孫瓚稱帝的帶來的潛在危險很小。
而劉焉要是稱帝,袁術就更師出有名了。都不用袁術聯繫,劉焉麾下小半的手下和士卒估計都會倒戈相向。
而且只要有人稱帝,那麼袁術接下來行事就更加方便了。要知道,頂着荊州刺史名頭的劉表現在還在袁術手底下沒來及送出去呢!實在不行袁術就把這貨推出來當一個傀儡天子也行。
只要天下諸侯躁動起來,袁術就好渾水摸魚。否則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其他人發展壯大,而自己被困在南方。
雖說發展種田也很不錯,但是養虎爲患就不好了。有些能拿的地盤還是要拿,不拿的話敵人就要拿了。
消息傳到冀州,與中原諸侯冷靜的反應不同,袁紹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當即就放出話來。
“劉幽州乃賢德之人,定然不會做此人神共憤之事,這定然是公孫瓚所爲!”
袁紹現在是一個勁的往公孫瓚身上潑污水,當即就令麾下的二十萬大軍做好準備,隨時有可能兵發幽州。
老實說袁紹對於劉協的死除了有些小竊喜以外,沒有任何感覺。他現在就是一心想要拿下公孫瓚,一統河北。
當初的渤海一戰狠狠的扇了袁紹一個耳光。兵力三倍於對方的情況下,袁紹的大軍依然被公孫瓚輕鬆的擊敗。
眼睜睜的看着公孫瓚裹挾着自己渤海府庫裡的錢糧耀武揚威地離開,留下了一篇斷壁殘垣,袁紹當時心都在滴血。
公孫瓚明白自己和袁紹註定只有一方能夠活下去,而且自己守不住渤海,所以下手極狠。
原本挺富足的渤海郡現在變的餓殍遍野,袁紹虧損了無數的錢糧不說,還得咬着牙拿出剛剛拿下冀州得到的錢糧前去救援百姓。
這麼多流民,如果不加以治理,禍患無窮。黃巾之亂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
原本挺順利的冀州之戰,被公孫瓚這麼一偷襲,袁紹所得的錢糧瞬間少了一半。
即使是財大氣粗的袁紹也不免有些心疼。更何況公孫瓚還搶奪了大量的錢糧,更加強大了。
不過有得有失,公孫瓚如此作爲也引起了冀州百姓的不滿。而袁紹後來的賑濟行爲雖說不情願,但在公孫瓚的襯托之下頓時顯得仁德無比。
冀州的民心徹底被袁紹收攏,而且還有不少當地的士子投奔到其麾下。
最後得知消息的就是劉虞公孫瓚和劉焉了。
劉虞劉焉這倒黴的背鍋俠哥倆由於距離太遠,竟然是最後得知到消息的。
相較於劉虞的憤怒,劉焉卻是充滿了心虛和激動。
他確實是想要稱帝,劉協這麼一死,自己不就有機會了嗎?
益州有天子氣!
想想方士曾經告訴自己的這句話,劉焉頓時激動了。難道真是天命所歸嗎?昔日高祖崛起於巴蜀,今日我劉君郎也同樣立足於此!
劉焉現在十分激動,差點就想把自己藏起來的黃袍拿出來穿上出去逛逛。
不過好在劉焉雖然有些蠢,但並不算太傻。他知道自己現在要是跳出來,無異於找死。
長安的事還沒下定論,自己要是這麼快就跳出來,那就真是有口難辯了。到時候這個黑鍋自己恐怕就得背定了。
所以他連忙宣稱此事與他無關,甚至還暗中放出流言,說此事乃是劉虞和袁術所謀,那名大臣是袁術安排的。
不過他這屬於爲圖自保而作出的攀咬,而且說法極其離譜,根本沒有多少人相信。
不過誤打誤撞之下,劉焉還真說對了一半,那名大臣確實是袁術麾下的郭嘉暗中安排的。
不同於兩面三刀的劉焉,劉虞可是一身正氣。
漢末的劉姓宗親中,劉虞是少有的有能力、有身份而且有品格的。若是在太平盛世,他絕對是一代賢臣。
這貨從各個方面來說都無可挑剔,除了爲人太過單純善良、不善戰爭,基本沒有任何缺點。當然,只做一個能臣的話,這些都不算缺點。
從出身和地位來說,這貨可是正宗的漢室宗親,和劉備那樣“貼牌”的皇叔完全不一樣。而且曾經官至太傅、宗正,現在也是名正言順的幽州牧。
從聲望來說,這貨在幽州可是深得民心。有多得?黃巾之亂,就因爲這貨的名聲,上百萬的百姓從青州和徐州千里迢迢前來投奔。
就是北方的異族在劉虞統治之下的幽州,竟然也十分的乖巧,竟然還時常進貢。
最牛的就是這貨剛開始被調來幽州的時候。
因爲當時張純張舉夥同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還自稱天子。而且這羣貨戰鬥力挺猛,縱橫幽州冀州基本無人能擋,就是當年的公孫瓚都被這羣貨擊敗過。
後來沒辦法了,朝廷把劉虞派過來了。結果丘力居等人聽到劉虞的名字,當時就投降了。而劉虞只是下了個懸賞命令,張純張舉就一個被自己人所殺,一個竄逃塞外、杳無音信。
聽起來很神奇,但劉虞就是這麼牛掰,名聲大的嚇死人。什麼都不幹,往這一站,下個緝捕的命令,這場叛亂就被平定了!不費一兵一卒,順手還收了個丘力居。
這貨簡直就是河北的“人氣王”!無數的名士、百姓乃至異族都是他的腦殘粉。要不然公孫瓚也不會對這貨這麼無奈,屈居其下。
公孫瓚是怎麼打敗並且殺掉劉虞的?過程更是搞笑。
當時發現公孫瓚要造反,這貨隨隨便便就在幽州招來了十萬大軍。要知道這可是在幽州啊!人口稀少的幽州!要是換成冀州,這個數字起碼乘以三。
當時公孫瓚被嚇得只能堅守不出,心裡一直在琢磨怎麼逃跑,根本不敢想反擊的事。
結果卻沒有想到劉虞這個文官完全不會打仗,而且最關鍵的是心太軟了。
一開始就交代了麾下的將領,不要傷及無辜,只要捉拿公孫瓚一人就可以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人氣王”的威力太大,他麾下的將領士卒一個個的都化身腦殘粉,完全都忘記了怎麼打仗,真的選擇了圍而不攻,一直在喊着:“投降不殺。”
公孫瓚一看這個樣子頓時笑了,這不是找打嗎?當時率領着三百精騎趁勢縱火強攻。
要知道,當時公孫瓚麾下只有三百精騎願意跟隨他。至於爲什麼只剩這點人?因爲其他人都跑到劉虞這邊了。
這一羣腦殘粉看到公孫瓚麾下的大軍不投降,反而還打上來,也愣了。
不知道該反擊,還是不該反擊。劉虞的吩咐他們記得賊清楚,一個個都不敢還手,整整十萬大軍被三百多人追着打。然後公孫瓚就這麼神奇的贏了。
這就是劉虞,一個神奇的人!
袁紹之所以不把劉虞當作敵人就是因爲這貨太神奇了。萬一真打起來,自己整個冀州都造反了怎麼辦?
說不定自己率領二十萬大軍過去,到那裡就剩下兩萬了。剩下的十八萬都站到對面去了,這場仗該怎麼打?
而且這貨還殺不得,你想想公孫瓚殺掉劉虞後的結果就知道了。
就是十分懼怕公孫瓚的衆多異族也一個個的都衝上來要和他拼命,幽州的百姓更是離心離德。無數的義士作亂,爲公孫瓚添堵。
公孫瓚殺掉劉虞後就基本上敗局已定了,別說打贏袁紹,能掌控幽州就不錯了。
袁紹也從來沒有把劉虞當作個敵人看待。原本董卓把持朝政的時候,他就打算把劉虞推上天子的寶座。
因爲他看得很清楚,想劉虞這樣品德高尚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爲一方雄主,更別提與自己爲敵了。就算是有人看出袁紹有謀逆的心思,估計袁紹稍微認一下慫、說說好話就能糊弄過去。
身爲人主,乃至雄主,最關鍵的一個品質就是無恥。
品德高尚的人根本無法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主,因爲無恥的人有太多方法能夠搞死你了。
真正的雄主哪一個不是臉厚心黑?哪一個不是演技超人?
秦始皇算不算雄主?白起是怎麼死的?
劉邦算不算雄主?那麼多的諸侯王和功臣哪一個有好下場?其中最悲慘的就是韓信了。
再往後推,李世民算不算雄主?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說得多好聽!和魏徵的故事被傳爲佳話。結果呢?魏徵剛死墓碑就被李世民給砸了,而且整個家族都跟着倒黴。
剩下的朱元璋就更不用提了,殺功臣是出了名的。比劉邦做的絕多了,起碼劉邦還會找些理由藉口掩飾一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縱觀歷史你會發現,成大事的人基本上都不拘小節。
爲什麼?因爲爭霸天下這種事本身就是個齷齪的事。品德高尚、拘小節的那些人都幹不了,註定是失敗的命。
要是劉邦有品德,項羽要烹殺他父親的時候他就已經完了。
袁紹很清楚,劉虞對他來說根本構不成威脅,爲人太高尚無私了。公孫瓚纔是他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