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紹通過各種手段將此戰的經過傳遍幽州之後,無數幽州百姓和將士紛紛對此感到不可置信,整個幽州流言紛紛。然而,面對這種情況,公孫瓚卻沒有站出來闢謠,也沒有阻止此事的發生。
這早在袁紹的意料之內,以公孫瓚的高傲,做了就做了,怎麼可能會掩飾?這也是袁紹最爲欣喜的地方。做了這種冷血之事不可怕,只要你能找出說得過去的理由,再死不承認,結果也不會怎麼樣。曹操不就經常幹這種事嗎,結果不照樣是安然無恙。
但無語就無語在,公孫瓚這廝本就是以義氣發家不說,而且還極其高傲,就是田豫等人拼死勸阻,這貨也連句軟話都不肯說,絲毫沒有“闢謠”的意思,任由情況發展。
對於這種情況,袁紹可不得可勁的宣傳嗎?公孫瓚這麼任其宰割,如何不令袁紹欣喜。
在袁紹的不斷傳播之下,整個幽州都出現一種不安浮躁的氣氛,大燕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士卒百姓,皆是對公孫瓚心生不滿。
一個給人感官很壞的人幹些壞事不會令人有太大的感覺,但一個表面上極爲正派的人幹壞事,卻極易引起衆怒。這種包含了被欺騙的憤怒,如今傳遍了幽州上下。無數將士心中的信仰都隨之崩塌,再加上如今燕國這般衰弱的局面,在外還有強大的趙國虎視眈眈,軍中將士不少都有了異心。
而公孫瓚明知道麾下的將士暗中的轉變,卻絲毫不採取行動。儘管田豫等人每日勸諫,這廝卻只是飲酒習武、騎馬打獵,連朝事都絲毫不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幽州的情況很快爲天下諸侯所知,所有人都對公孫瓚這般行徑感到不屑。
你說你要麼就堅持着你的英雄形象,和袁紹硬剛死磕到底。這樣的話幽州的將士和百姓還能羣情憤涌、團結死戰,集整個幽州之力,支撐個一年半載肯定沒問題。最後就是敗了,你也是一個悲壯的英雄,至少能留下好名聲。
要麼,你就直接當個徹頭徹尾、不擇手段的壞人。只要表面功夫做足了,憑藉你一直以來的威望和形象,以及對幽州的掌控,瞞過這些愚昧的士卒和百姓還不是輕而易舉。大不了殺兩個替死鬼平息民怨,到時依然能混的開。
可你做了壞事,你還不當個壞人,這不是作死呢嗎?
軍心、民心皆失,手上不過四五萬能戰之軍,公孫瓚在天下諸侯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
......
南蠻南部,這裡是益州的邊緣地帶,與西南諸國接壤。
曾經的這裡,數百年來一直都是一塊不毛之地,山勢險陡、地勢複雜,荒無人煙。但是,隨着諸葛亮關於打通南蠻貿易路線的計劃被袁術通過後,這塊千百年來都沒有多少人踏足的區域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轉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袁術做的比曹操還要徹底。因爲他對於這些知名人物的性格和“事蹟”都有着一定的瞭解,再加上本身的君主天賦能夠辨明忠奸才能,對於南蠻貿易此事,袁術直接全權交給諸葛亮一人處理,任何人都無權插手。就連西南諸國的事,諸葛亮都擁有絕對的處理權,除了一些重大的決定需要向魯肅知乎一聲和上報一下之外,可以說諸葛亮已經是完全的一方大吏。
官職品級真論起來不過九品,卻掌控着不下於任何一州的地盤,袁術對其的厚愛已然是突破了天際。
諸葛亮的大筆一揮之下,一道道天塹被掏空打通,這片區域每日都被巨大的轟擊聲和爆炸聲充斥着。在這個世界,火藥用於戰鬥威力不咋地,但是開山裂石卻是絲毫不含糊。
在籌劃建設道路的同時,諸葛亮又在西南部此邊境上的一處山谷畫了一個圈,一座巨城由此拔地而起,名爲“安寧”,其意不言而喻。
西南諸國與其說是諸國,其實和瀛洲上的倭人差不多,佔個小縣城、有個幾千、幾萬人就能自稱爲國。而且其中還夾雜着諸多的部落,大大小小約有千百,被稱之爲百蠻。
大漢曾經征服過這些地方,嚴格來說這片地區其實是歸屬於大漢管理之下。
但是由於這片地區的當地之人絲毫未開化,比之匈奴和倭人甚至還要差上許多,基本依舊停留在野蠻時代,只有少部分還殘留着和漢人一脈相傳的上古語言,其他皆是有各自的不成熟的語言。文字更是幾乎沒有。因此,別說是教化了,由於語言太多,在當地就是想要溝通都極爲麻煩,基本都需要三譯。
對於這些在這種偏遠而又形勢複雜的地區,語言各異、文化不存的“土人”,教化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你總不能派人從小教這些當地之人一點一點的學說漢語吧。這麼多的人,得耗費大漢多少的資源,而且這地方又偏,沒什麼掌控價值,所以這片地區夾在貴霜和大漢之間這麼多年都沒人怎麼理睬過。
所以說,有時候太落後也是一種“幸運”,這片地方就沒人看在眼裡過,卻因此安安穩穩數千年。但是,歷史是不斷往前的,當身邊的大國國力發展到一定地步,自然會將目光放到這裡,就如如今的大楚一樣。
當初袁術的一聲令下,在夷洲、朱漄洲嚐到甜頭的世家們紛紛如聞到了鮮血的鯊魚一般,向着此地蜂擁而來。
形勢太複雜?有着大楚的大軍鎮着,明面上誰敢胡來?更何況真以爲世家是善茬啊!哪個世家沒有私兵,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上千,就算武器不算精良,但比之這些落後的部落那完全是碾壓姿態。世家們不強佔掠奪這些“國家”就不錯了,你們還敢動手?
國家太多、語言太多,難以管理?正好啊!本身世家們又不是鐵板一塊,大大小小加上各地豪強,數量比這些國家甚至還多,打底一家一個分也夠了。這些世家們愁的反而是地盤太小、國家太少,沒辦法,粥雖多,但僧更是多的不行。能隱隱掌控一個帝國的羣體,瓜分這片小地方,完全是大材小用,根本攤不開。若不是袁術壓着,這些世家說不定爲了爭地盤早就打起來了。畢竟像陸家、荀家這種大世家,一手掌控個十來個小國、部落都嫌少,胃口大的出奇。
文化太落後、太愚昧?不是問題。世家們多得是人才,被袁術剔除了那麼多的官員,本就閒着沒事,替家族做做貢獻他們是一百個樂意。本身對於他們來說世家的利益就是一切,遠遠大於國家。大不了多招些文士就好,造紙術和印刷術普及之後,大楚識字懂文的人一抓一大把。而這些人的愚昧也可被理解爲“純真”,什麼都不懂,就如一張白紙一般任由他們揮墨,完全是培養家底再合適不過了。稍加洗腦就是一羣死忠。
不想不知道,一細想,袁術真的覺得世家這些“毒瘤”完全是被放錯了位置的財寶啊!對外侵略、教化不要太厲害。
或者說世家的前身就是諸侯國,追溯到夏商時期,他們本就是爲了對外擴張、教化而生的,這就是他們的本職。不過是後來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之後,統治者爲了追求獨裁和國家的統一,讓這些世家“失業”了,這才從支柱緩緩的向蛀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