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

“荀彧如今在朕麾下擔任大司農一職,文若早就數次問朕要些人來幫他,正好你來了就去幫他吧。”劉辯笑道。

大司農是漢朝廷管理國家財政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長,秦及漢初,設治粟內使管理國家財政,漢景帝改治粟內使爲大農令,武帝又改爲大司農,一直沿用至今,而劉辯原本是想改大司農爲戶部尚書,但考慮到羣臣反應後決定徐徐而行,免得朝上一些腐儒反抗自己。

大司農下轄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分別負責掌理糧食庫藏,物資供應,物價調節,國庫出納,皇帝親耕田等事務。 此外鹽鐵專賣業務亦屬大司農主管,所以若是隻靠荀彧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更何況等改三公九卿製爲三省六部制後,荀彧還有更重要的職位要擔任,而面前這狄仁傑就是戶部尚書的最好人選,自然是要他在荀彧手下好好歷練一番。

“微臣遵旨。”狄仁傑對着劉辯恭敬的行禮,他知道這個位置也是位高權重,也聽出了劉辯是有意想培養自己的意思,這讓狄仁傑很是興奮,沒想到自己只是第一次跟這位皇帝見面就委以重任。

“恭喜宿主獲得狄仁傑文臣點9點,當前文臣點19點,武將點6點,可查看狄仁傑能力值。”系統在劉辯腦海中說道。

“查看。”

“當前發現一流文臣狄仁傑——武力47,統率70,智力94,政治95。”

“不錯。”劉辯點了點頭。

說起狄仁傑,受限於前世對電視劇的瞭解,劉辯下意識以爲他是個斷案入神的神探,但就像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加工一樣,狄仁傑被刻畫爲斷案如神的神探人物。但狄仁傑首先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其政治貢獻並不存在被拔高的地方。

他先後舉薦張柬之、姚崇、桓彥範、敬暉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爲唐代名臣,曾有人對狄仁傑道:“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門下啊。”狄仁傑卻道:“舉薦賢才是爲國家着想,並不是爲我個人打算。

由此可見狄仁傑雖心中懷着理想,卻不莽撞行事,而是隱忍自保,靈活策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保全了自己,

狄仁傑一生爲官,一生清廉。他爲民請命,剿匪除惡,兩次做到宰相,輔助武則天建立起盛唐大業,文可拜相,武能帶兵,狄仁傑是武周時期唯一的文武雙全。

“懷英快請起,如今我江東四面皆敵,關於國庫財政這裡,還要懷英多多費心了。”劉辯說道。

“請陛下放心,微臣與荀大人定然通力合作,傾盡全力充實國庫,請陛下放心。”狄仁傑恭敬的說道。

“那就要多多仰仗兩位愛卿了。”劉辯滿意的說道。

“對了陛下,微臣想向陛下舉薦一人。”狄仁傑趕忙說道。

“不知懷英想要舉薦的是何人呀?若是當真有才能,朕也不吝惜一個官位。”劉辯笑着說道。

“此人就是我身邊的這位李元芳,他也是幷州人氏,曾經也在幷州丁原麾下做到了校尉,而且他武藝高強,若非有他護佑微臣,恐怕微臣來不到江東。”狄仁傑指着他身後的李元芳說道。

劉辯點點頭,示意狄仁傑繼續往下說。

“而且元芳曾經跟陛下麾下的那位平東將軍秦瓊大戰數十回合不相上下,所以陛下絕對不可放過這位人才。”說到最後,狄仁傑壓低了聲音說道。

劉辯看了一眼狄仁傑身後的李元芳,李元芳此人只是影視劇裡虛構的角色,就連演義小說裡也沒有描寫過此人,他只是中國古代衆多英雄與捕頭的集合體。

“元芳,朕聽說你武藝高強,尤其擅長輕功,手中一刀一劍可謂獨步天下,朕麾下有一錦衣衛,不知你可有聽說過?”劉辯開口道,其實李元芳一出現,劉辯就已經思考好了他的去處,那就是錦衣衛。

李元芳茫然的搖了搖頭,初到江東的他確實不知道錦衣衛的名號。

“錦衣衛乃是朕設立的情報部門,直屬於朕,爲朕查探天下各大諸侯情報,也要負責刺殺工作,不知道元芳可否願意入錦衣衛?”劉辯將錦衣衛的職責粗略講了一遍後,目光直視李元芳道。

李元芳思考了片刻後,再加上狄仁傑不斷的使眼色讓他同意這一差事,只見李元芳開口道:“陛下,末將遵旨。”

“哈哈哈哈,元芳入錦衣衛,當真是如虎添翼,朕修書一封,你帶着去給錦衣衛李統領吧,從今以後你就是錦衣衛的副統領。”劉辯大笑道。

李元芳的武力和輕功比之白玉堂和展昭更勝一籌,正好李儒身邊也沒有幫手,現在李元芳來了,就讓他擔任李儒的副手。

原本李元芳的打算是想入軍中爭一個封侯拜相的功勞,對於錦衣衛並不是很感興趣,只是礙於劉辯親自邀請纔不得已同意,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劉辯竟然直接封他做了錦衣衛的副統領,這讓李元芳很是興奮。

“恭喜宿主獲得李元芳武將點9點,當前剩餘文臣點19點,武將點16點。”

收穫了程咬金、李元芳兩個武將,又有狄仁傑這種一流文臣來投,就連張仲景也歸到了劉辯麾下,這讓劉辯產生了一種捨我其誰的態度。

將狄仁傑和李元芳送走後,劉辯一個人來到了尚書房,既然該得到的都得到了,那現在就要面對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張仲景爆表出來的三個人。

“系統呀,你說你沒有爆表這個功能該多好,我分分鐘就可以統一大漢了。”將系統喚出來後,劉辯對着系統發牢騷道。

系統沉默了一會後開口道:“宿主畢竟活了兩世,對三國曆史又倒背如流,再加上有系統的輔助,只需要佔據一州都可以統一天下,所以爲了提高難度,系統才特地設置了爆表功能,還請宿主繼續努力,早日統一大漢。”

第55章 長安之圍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53章 錦衣衛第182章 周公瑾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9章 攻心爲上第151章 泄密第223章 歷數宦官第87章 針鋒相對第18章 太守難產第138章 敗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182章 周公瑾第218章 招賢館第209章 比試第217章 鴻臚寺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79章 商議第131章 雙美獎勵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27章 突襲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32章 曹操遇伏第66章 爭奪第186章 議事第98章 討伐三國第163章 知曉第221章 升官第186章 議事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53章 錦衣衛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99章 受封第14章 收服第13章 渡江第85章 定計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68章 刑法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43章 漏洞第2章 系統妙用第226章 封妃第208章 舉薦第55章 長安之圍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22章 荊州議事第171章 使臣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132章 東林黨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55章 長安之圍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21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第98章 討伐三國第187章 轉盤第210章 孫邵品行第132章 東林黨第138章 敗第73章 御貓第147章 招攬第205章 豈不知蒙恬之死?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59章 老將戰死第42章 收復朔方第156章 劫殺姚廣孝第149章 抉擇第195章 大義與小義第81章 一線生機第209章 比試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97章 有喜第189章 安排第139章 點數上漲第48章 董卓上鉤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118章 商議第170章 徐晃第60章 利瑪竇第95章 現身第158章 交鋒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75章 斬祖茂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117章 高武將領第162章 回馬槍第69章 真相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63章 長安城破第55章 長安之圍第208章 舉薦第99章 一直召喚一直爽第23章 虓虎之勇
第55章 長安之圍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53章 錦衣衛第182章 周公瑾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9章 攻心爲上第151章 泄密第223章 歷數宦官第87章 針鋒相對第18章 太守難產第138章 敗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182章 周公瑾第218章 招賢館第209章 比試第217章 鴻臚寺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79章 商議第131章 雙美獎勵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27章 突襲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32章 曹操遇伏第66章 爭奪第186章 議事第98章 討伐三國第163章 知曉第221章 升官第186章 議事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53章 錦衣衛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99章 受封第14章 收服第13章 渡江第85章 定計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68章 刑法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43章 漏洞第2章 系統妙用第226章 封妃第208章 舉薦第55章 長安之圍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22章 荊州議事第171章 使臣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132章 東林黨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55章 長安之圍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21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第98章 討伐三國第187章 轉盤第210章 孫邵品行第132章 東林黨第138章 敗第73章 御貓第147章 招攬第205章 豈不知蒙恬之死?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59章 老將戰死第42章 收復朔方第156章 劫殺姚廣孝第149章 抉擇第195章 大義與小義第81章 一線生機第209章 比試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97章 有喜第189章 安排第139章 點數上漲第48章 董卓上鉤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118章 商議第170章 徐晃第60章 利瑪竇第95章 現身第158章 交鋒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75章 斬祖茂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117章 高武將領第162章 回馬槍第69章 真相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63章 長安城破第55章 長安之圍第208章 舉薦第99章 一直召喚一直爽第23章 虓虎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