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鮑信燭下勸離洛

是夜,鍾繇自回在京中的吏舍,荀貞等便住在了太傅府內。

鮑信荀貞、兩人雖是初見,但兩人皆是州郡豪傑,並且對董卓的態度也一樣,所以惺惺相惜,以是之故,鮑信儘管趕了幾百裡的路,很疲憊了,卻沒有馬上休息,而是來到了荀貞的住處。

“荀侯,今觀司隸,似無逐董之意。”

荀貞嘆道:“涼州兵強,董侯百戰餘生,可謂國家名將,司隸對他有所顧忌,亦是難免。”

董卓出身於武人之家,他的父親起於寒微,後官至潁川綸氏尉,“綸氏尉”,即綸氏縣的縣尉,這是個武官,而縱觀董卓的履歷,他亦純是以軍功起家,早年未入仕時便以“健俠”聞名西州,後歷仕涼州兵馬掾、羽林郎、軍司馬、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職,軍功積累,遂得爲二千石,曾經出任過河東太守,中平元年,又被拜爲東中郎將,代盧植擊冀州黃巾。——時至此時,董卓儼然已是可以獨當一面、能與皇甫嵩等並駕齊驅的一員國朝名將了。

相比董卓的久經沙場,袁紹未曾經歷過陣戰,加上手底下的兵馬又遠不及董卓麾下的兵馬精強,那麼對董卓存有畏懼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荀侯,我欲明日便離京返鄉,不知荀侯是何打算?”

“君明日便要返鄉?”

“董卓不除,京都必亂,司隸既無逐董之意,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與其坐等京都生變,不如及早離去。”

董卓現在是初到京都,立足未穩,正如鮑信、荀貞對袁紹所說的,如果現在逐他,那麼可能還會好辦點,如果現在不動手,假以時日,待他立足穩當了,再逐之恐就難上加難了。

是以,鮑信一見袁紹不敢對董卓下手,馬上就決定離開洛陽。

事實上,荀貞也是有這個心思的。

那麼說了,即便袁紹不敢動手逐董,可荀貞、鮑信手底下自有兵馬,他兩人卻爲何不聯兵一處,聲討董卓呢?卻是因爲洛陽乃帝國京城,沒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出來挑頭,只憑荀貞、鮑信二人,他兩人縱有逐董之意、手下雖各有精兵,這等大事卻也不是他兩人能發動得起的。

荀貞現爲左中郎將,鮑信現爲騎都尉,如果打個比方,放到後世來說的話,他兩人至多也就是個軍中的中、高級將領,洛陽是天子所在,權貴雲集,袞袞諸公無不爲天下之望,就憑他倆這點官職、資望,就算他倆敢擅自起兵逐董,他倆手底下的人恐怕也會拼死勸諫,不會讓他倆這麼幹的。

所以,儘管憂董,鮑信還是決定離開,而儘管十分不甘,非常不想看到董卓亂政、洛陽生民塗炭,可荀貞卻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見荀貞沉吟,鮑信說道:“荀侯,以君侯的眼光、見識,肯定不會看不出洛陽將要出現亂局,既然如此,何不與我一起離京?君侯文武兼資,世之英才,擊黃巾、殺張角,定趙魏、退黑山,威名赫赫,有君侯陳兵在外,一足可爲司隸之強援,二亦足能震懾董卓,使他不敢亂來。”

鮑信說得很有道理。

只要不除掉董卓,那麼京都亂局就是必然。在這種時候,留在亂局中、爲人所制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只能束縛自己的手腳,甚至可能會爲敵所趁,而若能抽身在外,則便如雄虎脫困、進止隨欲,不但對自己有好處,對袁紹也有好處,而至於對董卓,也確實能形成潛在的震懾。

曹操也在屋中。

荀貞先沒回答鮑信,而是轉對曹操說道:“孟德兄,以君之見,我當何爲?”

“貞之,我不瞞你,我要是能走,我也是要走的!”曹操長嘆了一聲,敲案說道,“只是此時此刻,我卻是走不得也!”

與鮑信、荀貞不同,曹操是袁黨的中堅,如果他在這個時候離開洛陽,勢必會影響他在這個小政治集團中的地位,所以,他雖然也不滿袁紹的“膽怯”,卻無法像鮑信、荀貞一樣能夠說走就走。

“如此,孟德兄也是贊成我離開洛陽的了?”

“我贊成你離開洛陽,不過不能就這樣離開洛陽。”

“此話何意?”

“卿如有意,我明日可面見本初,爲卿求一近京大郡。”

荀貞現爲左中郎將,左中郎將是朝官,不是州郡官,荀貞如想離開京都,就只能掛印綬而去,換言之,一旦離開了洛陽,荀貞就無官職在身了,雖然還是潁陰侯,可手中卻不再有任何的權力,這樣一來,所謂“爲袁紹強援”,所謂“震懾董卓”,都將成爲“水中之月”,不可能會實現,所以,曹操說:你如果同意,我可以請求袁紹爲你謀取一個近京大郡的太守之職。

至若爲何一定要是“近京大郡”,不必多說,自然是爲了“一旦有變,方便應召入京”。

曹操這句話可算是說到荀貞的心窩裡了。

荀貞與陪坐堂下的戲志纔對視了一眼,戲志才微微頷首。

荀貞沒有推辭,回答曹操說道:“那便拜託孟德兄了!”

送走了曹操、鮑信,掩上門戶,紅燭光中,荀貞揹着手在室內繞行,喟嘆連連。

戲志才說道:“君侯可是爲離京而嘆?”

“志才!我所以無詔而帶兵入京,所爲者,正是董卓!我本以爲以我部曲四千,加上京都駐軍,或能說動司隸起兵逐董,卻實在沒有想到……,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戲志才身份低,在袁紹屋中時,他沒有發言的機會,但卻趁機細細觀察了一遍當時的屋中諸人,這會兒聽了荀貞之嘆,他說道:“司隸雖公族子弟,名滿天下,固姿容弘雅,風度晏然,然以我觀之,論臨機決斷,卻似不如曹、鮑二君,……不過話說回來,司隸卻也有他的考量。”

“噢?以卿之見,司隸有何考量?”

“大將軍被害、中官被除,現今朝中當權者,是司隸的從父袁太傅。汝南袁氏,累世公族,宗族、姻親、門生、故舊遍及朝中和天下,一呼百應,袁太傅今又獨錄尚書事,董卓雖強,在洛陽畢竟是無根之木,或許在司隸看來,其人最多是一時之患,而非爲國家大害。”

荀貞因知董卓之害,故此只顧想着說動袁紹逐董,卻是沒有細想過袁紹的心態,此時聽了戲志才的分析,霍然醒悟,心道:“還真有可能如志才所說,袁本初沒準兒真是有這個想法,對董卓、對將要出現的朝局還存有僥倖心理。”

靈帝崩後,早前的朝局是:何太后臨朝,何進、袁隗共錄尚書事。朝權分別在何太后、何進、袁隗和宦官們的手中。現如今,何進死了,趙忠、張讓、段珪等宦官的頭領們也全都被除掉了,沒了何進和宦官,何太后亦等同是被架空了,也即是說,朝權已經完全落入以袁隗爲首的士人集團手中了,董卓雖然在這個時候突然躥了出來,可如論根基,他卻是完全不能和袁隗、袁紹等比的,在不知道董卓後來一系列“膽大包天”的舉動之前,袁紹難免對朝局還抱有一些幻想。

畢竟說到底,即使是荀貞,如果不知道歷史發展的軌跡,即便他看出了董卓是個禍害,可大概卻也是萬萬料想不到董卓後來居然敢做出那麼多“大逆不道”、“喪心病狂”的事來的。

不說荀貞,鮑信、曹操、戲志纔等“有識之士”其實也是如此,畢竟本朝還從沒有過武人擅權的前例,而且董卓雖然兵強,可陳列在京畿周邊的諸路兵馬亦非弱者,如扶風的皇甫嵩,他麾下三萬皆爲精兵,這麼個背景下,誰能猜想得到董卓竟然會有那麼大的膽量和野心,後來竟然會做出那麼多“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來?而事實上,即便是在董卓擅權洛陽後,如果皇甫嵩聽了蓋勳的建議,與蓋勳聯兵向洛陽,那麼在西有袁紹等諸侯聯兵的情況下,東西夾擊,董卓雖強,卻亦難免會早早地就敗亡掉了。

只能說,董卓後來之亂洛陽是在集合了各種的“巧合因素”之後,最終才形成出現的,拿句後世的話說:是歷史的偶然,不過從整體上分析,卻也是歷史的必然。

只是,身在局中,難免會出現“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情況,能夠撥開重重迷霧,卓有遠見地看出“歷史之必然”的人少之又少,——設想一下,如是袁紹能看出董卓後來居然敢擅權朝中,他又豈會猶豫不決,不同意荀貞、鮑信的進言?

時勢如此,荀貞空有扭轉歷史之心,到底因其現地位尚低、名望尚不夠大,只能徒呼奈何。

23 文聘(中)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2 琴心劍膽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62 賜字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46 盜馬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6 虎狼之威(上)29 許季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74 歸來有美迎於城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67 鳳集西鄉(上)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5 言而有信荀貞之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72 初見一龍(下)36 第三兄弟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3 路見白骨露於野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33 破敵(下)5 言而有信荀貞之31 唐兒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70 相見恨晚堂上歡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98 幸有螟蛉機變才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91 忽然聞得故人到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38 陰入縣寺持短長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4 陽城治吏(上)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5 風雪夜刺(下)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2 佳婦何人陳家女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8 誅滅沈家(上)5 大計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72 寧舍濟北取任城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85 威震陽翟(下)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4 鐵官見聞18 第一天(下)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43 縣尉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
23 文聘(中)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2 琴心劍膽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62 賜字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46 盜馬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6 虎狼之威(上)29 許季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74 歸來有美迎於城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67 鳳集西鄉(上)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5 言而有信荀貞之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72 初見一龍(下)36 第三兄弟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3 路見白骨露於野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33 破敵(下)5 言而有信荀貞之31 唐兒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70 相見恨晚堂上歡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98 幸有螟蛉機變才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91 忽然聞得故人到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38 陰入縣寺持短長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4 陽城治吏(上)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5 風雪夜刺(下)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2 佳婦何人陳家女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8 誅滅沈家(上)5 大計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72 寧舍濟北取任城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85 威震陽翟(下)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4 鐵官見聞18 第一天(下)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43 縣尉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