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條件

田豐代表袁紹,主動找曹性談判,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對於這件事情,曹性還真不能單獨決斷,他將這個事情告訴了正在上棠的所有人,無論大小官員,讓他們把他們的意見都寫上來。同時曹性還把法正賈詡等人全部招了過來。

曹性這可謂是集思廣益,最終在衆人的無數意見中,曹性拍板做下了決定,把他的條件提給了田豐,看見曹性的條件之時,田豐也是大吃一驚。

現在袁紹是想主動停戰,畢竟他後方還沒有穩定下來,所以說袁紹有求於曹性,曹性這邊佔據優勢,按照道理來說,曹性無論是什麼條件,只要不太過分,田酆都是沒辦法的,只能答應下來。

但是面對這種條件,田豐還是忍不住向曹性問道:“幷州牧,你可知你在做什麼!”

“哦,田豐先生難道對我所提出條件有什麼異義?既然如此的話,我也可以換一個,讓他袁本初拿黃金萬兩來,我就停戰!”

看到此種情況,田豐知道再勸下去也沒有什麼結果,於是乎不再多言,帶着曹性所提的條件,迅速的回到了鄴城的那邊,當袁紹聽到曹性的要求之時,整個人也是氣得暴跳如雷。

曹性既不要錢也不要糧,因爲無論是錢財還是糧食,他曹性的地頭都已足夠多。

曹性只是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嚴懲這次刻意發動戰爭的那些世家。

追根溯源,這場戰爭究竟是怎麼打起來的,也很簡單,曹性佔領了整個幷州之後,頒佈的一系列法令,迫使很多世家全部搬了出去,那些世家自然是心中不服。到了冀州之後立馬投靠了袁紹,袁紹對於世家的力量也非常的喜愛,所以自然是全盤接受。

不過既然那些世家已投靠於你,願意對你效忠,那你這個作爲主公的,是不是也應該向別人回報一點什麼東西?

而這些世家提出的要求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嚴懲曹性,天天在袁紹面前說曹性的壞話,久而久之袁紹也覺得,是該動一動曹性這個傢伙了,於是乎聯合曹操,一起對幷州發動了進攻。所以纔有朝歌之戰的形成。

如今朝歌之戰已經打完,曹操沒有時間來找曹性的麻煩,那麼曹性回頭就來找袁紹的晦氣。曹性要求袁紹把這些帶頭對他表示不滿的世家,全部拖出來殺了。

對於曹性的這個建議,袁紹表現的非常猶豫,他本來就是靠世家的支撐纔起來的,要他無緣無故的把這些世家之人全部殺了,今後誰還敢投靠於他。所以袁紹的第一個想法,那自然是否定的。

然而就是基於他這種態度,曹性也沒有跟他客氣,直接帶着兵馬再度進攻,敵退我進敵進我退,反正就是不斷的騷擾袁紹。不斷的殺傷袁紹的有生力量,讓袁紹不得安寧,甚至還派出錦衣衛,去什麼幽州青州不斷的進行騷擾。

本來局勢還沒穩定下來,曹性又來騷擾,所以使得袁紹這邊的形勢顯得更加的不妙。袁紹心中氣急,但對曹性也是無可奈何,最終也只能痛下決心。

不過讓他親手殺了那些世家,似乎是不大可能的,畢竟他可不想背上一個罵名,於是乎袁紹想了一個辦法,將那些當初討伐曹性的世家,全部集合在一個地方。

袁紹對這些世家說,如今冀州的土地已經太過於密集,沒有閒付的土地給予這些世家,這些世家要想立足,不如遷往幽州,在那裡人口還比較稀少,正適合發展,若是將幽州那片貧瘠的土地發展起來,那就是他袁紹這裡的頭號大功臣。

所以說就這樣,這些世家在一小對兵馬的護送下,不斷的向東遷移,結果在半路上突然遇到了無數黑人的追殺。

這些世家之人平時養尊處優,哪裡有什麼戰鬥力,他們身邊的兵馬也不夠,這羣黑衣人確實訓練有素,三下五除二的便將這一羣人全部斬殺。

當這件事傳開之時,可以說在冀州這一帶,震動不小。那些被斬殺之人說白了,都是世家的主要人物,上上下下加起來大約有三千餘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然而全部死於非命,兇手不用說大家都猜得出來,十有八九都是曹性派錦衣衛乾的。

畢竟誰都知道,曹性和世家的恩怨,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種事情曹性絕對幹得出來。並且這些世家,也全部都是當初支援討伐曹性的世家,所以說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

當即,天下震怒,有許多人都紛紛對曹性發出了討伐之言,雖說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這些人依舊把曹性罵的狗血淋頭,說曹性草菅人命,說曹性慘無人道,一時間輿論的聲音紛紛指責曹性。

而此刻曹性坐在自己的房間中,靜靜的看着這些罵他的書信。

要是說曹性心中一點氣都沒有,那絕對是假的,這些儒生罵人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花招,反正是罵的天花亂墜,曹性在他們的嘴中,彷彿已經成爲了一個十惡不赦,罄竹難書之人。

曹性也承認,那檔子事情的確是他乾的,曹性在此之前也是徵集了大家的意見,這個將那些煽動這場戰爭之人,全部抓起來殺了的建議,其實是由法正這個傢伙提出的。

法正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方案,其實也是基於了幾點理由,首先就是法正知道,曹性現在手中既不缺錢也不缺糧,其次,這場談何的主動權,雖說掌握在曹性的手中,但曹性也絕對不能玩的太過火,也就是不能提出一些超脫了袁紹能力範圍的要求,若是真把袁紹惹毛了,這場戰鬥繼續打下去,對於雙方來說就是沒有任何好處,畢竟曹性現在的勢力,還是不如袁紹,到最後,被拖垮的人說不好還是曹性。

最後法正也更清楚一點,這次的談判說白了也就是緩兵之計,大家各自撤軍回去休息一會兒,等哪天時機成熟了,雙方在兵戎相見。

所以法正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曹性提出的條件,必須是對袁紹不利的,要削弱袁紹的力量,所以法正最終就想出了,將那些煽動袁紹的世家,通通拉出來殺了。法正的這個建議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畢竟若是這樣乾的話,就實在是太解氣了,陳虎等人一致支援。

不過還有兩個人持反對態度,首先就是遠在上棠的奉雲,他向曹性寫了一封書信,陳明利弊,總的來說也就是世家的力量龐大,若是將天下的世家全部得罪死了,對曹性來說非常的不利呀。

聽到這封書信上面的內容,陳虎第一個擺了擺手,很不在意的說道,奉雲現在就是有些怕了,已經沒有當初的熱血了,殺了那些世家他們又能怎樣?

另外一個反對曹性這麼做的人,應該就是賈詡了,不過賈詡倒是沒有像奉雲那樣大張旗鼓的,像曹性成名利弊,他只是簡簡單單的說了一句話,三思而後行。

不過曹性最終還是採納了法正的建議,向袁紹提出了這個要求,最後來的結果也就是這樣了。

曹性將法正招了過來,將這些書信遞到了法正的手中,法正目光灼灼的盯着這些紙張,隨後淡然的將其放下,此刻他看向曹性的眼中依舊是古井無波。

“還請主公不要動氣,你真的認爲那些罵你的儒生,他們是真的想罵你嗎!”

一聽這話曹性,不由的眯起了眼睛,他心中的確有火氣,畢竟他曹性又不是曹操,喜歡被人罵。

不過在經過了法正的一番解釋之後,曹性那顆憤怒的心,也漸漸變得鬆弛了下來。

剛纔也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此刻一想,似乎也的確是這麼一回事。那些世家的確是在煽動袁紹,讓袁紹來打曹性,這一點已成事實,不可反駁。

所以曹性對那些世家的定義,定義爲戰犯,就是他們在那裡煽風點火,所以才引發了這場戰爭,對於戰犯自然該拿來處決。

天下之人都猜到了,那些世家絕對是曹性派人在半路暗殺的,但是那些罵曹性的人他們也應該猜到,其實這件事也並非曹性一人所爲,若袁紹極力的袒護那些世家,曹性總不可能派錦衣衛到鄴城去,一個個把那些世家抓來殺了吧。

所以說真正的起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袁紹默許了曹性的建議,直接將這些世家集中到一個地帶,隨後曹性在他們必經之路上埋伏好,然後再將這些世家通通殺了,所以說這件事情應該是曹性和袁紹合力完成的,袁紹爲了不讓曹性繼續騷擾他,也只能這樣做。

這些事明眼人隨便想一想便可得知,不過到頭來,這些所謂的讀書人沒有去罵袁紹,只是一個勁的在那裡罵曹性,說曹性不仁不義,說曹性嗜殺成癮。就是沒有人在那裡抨擊袁紹和曹性同流合汙,彷彿他們選擇性的將袁紹遺忘了。

想到這裡曹性,心中冷笑,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爲曹性不夠強大。

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入京(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席捲江東第一百二十章 營嘯第二百九十七章 穩固(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進(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進(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信第二百五十章 一戰成名(一)第三十五章 陰謀(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歷史提前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衛的制度第二百零四章 我也有虎癡惡來第十四章 武道(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衛的制度第一百八十七章 傻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書信(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十九路諸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誰的責任第六十七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六章 陷陣之志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七十四章 水戰激烈第二章 蒸餾第三百二十四章 執法如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淹下邳第二百二十二章 到手第十四章 武道(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曼第一百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霸王第三百四十七章 河北四挺柱第二百七十八章 復仇第二百四十八章 來犯(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淹下邳第六章 擴大(一)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十一章 寒天酒樓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四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三百七十二章 消失第七十二章 拼死不退第八十四章 訓練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一百七十七章 誰的責任第四十九章 天生殘疾第二百六十四章 價格戰第七十二章 拼死不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虛第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三十章 天下共睹(二)第三百零四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章 人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見呂布第三十九章 背景第五十七章 世家的反擊第六十三章 地動山搖第九十七章 軍功第三百五十八章 隕落與誕生第二百零七章 交易(三)第七十四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八十七章 司馬家族(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初戰告捷(二)第十二章 炒菜第一百三十六章 落實第二百四十三章 亂武(二)第四十二章 弓弩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第三章 起家(一)第十二章 炒菜第三百零九章 水戰(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進(四)第二百二十章 火燒洛陽第一百八十三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方動靜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服第二百六十九章 終身第二百二十三章 玉璽第六十六章 走?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二百六十三章 狂傲少年(二)第二百零三章 方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車下虎士第三百五十章 七雄再現第二百八十八章 界橋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百二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揚名第二百九十四章 民心(一)第二百零一章 站穩腳跟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六章 屈辱第三百五十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六十一章 資本(二)第四十三章 第一位名將
第一百四十三章 董卓入京(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席捲江東第一百二十章 營嘯第二百九十七章 穩固(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進(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進(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信第二百五十章 一戰成名(一)第三十五章 陰謀(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歷史提前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衛的制度第二百零四章 我也有虎癡惡來第十四章 武道(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衛的制度第一百八十七章 傻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書信(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十九路諸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誰的責任第六十七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六章 陷陣之志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七十四章 水戰激烈第二章 蒸餾第三百二十四章 執法如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淹下邳第二百二十二章 到手第十四章 武道(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曼第一百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霸王第三百四十七章 河北四挺柱第二百七十八章 復仇第二百四十八章 來犯(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淹下邳第六章 擴大(一)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十一章 寒天酒樓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四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三百七十二章 消失第七十二章 拼死不退第八十四章 訓練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一百七十七章 誰的責任第四十九章 天生殘疾第二百六十四章 價格戰第七十二章 拼死不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虛第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三十章 天下共睹(二)第三百零四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章 人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見呂布第三十九章 背景第五十七章 世家的反擊第六十三章 地動山搖第九十七章 軍功第三百五十八章 隕落與誕生第二百零七章 交易(三)第七十四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八十七章 司馬家族(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初戰告捷(二)第十二章 炒菜第一百三十六章 落實第二百四十三章 亂武(二)第四十二章 弓弩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第三章 起家(一)第十二章 炒菜第三百零九章 水戰(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進(四)第二百二十章 火燒洛陽第一百八十三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方動靜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服第二百六十九章 終身第二百二十三章 玉璽第六十六章 走?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二百六十三章 狂傲少年(二)第二百零三章 方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車下虎士第三百五十章 七雄再現第二百八十八章 界橋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百二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揚名第二百九十四章 民心(一)第二百零一章 站穩腳跟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六章 屈辱第三百五十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六十一章 資本(二)第四十三章 第一位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