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誰予恩賜

棉田,在田間的溝壟上,一株株綠色的棉苗盡顯着勃勃生機,而在遠處的田地間,還可以看到農民正在田間勞作着,他們正搶着時間把育成的棉苗稱栽到田間,對於這些農民來說,這些棉苗不僅僅意味着收穫,更意味着他們今年能不能置辦上幾畝田,從而讓家裡的日子過得好一些,而對於許多因無負承擔附加稅,而不再購田的農民來說,這棉花也許意味着一座新房、一輛飛人重載自行車、一臺縫紉機、甚至一臺戲匣子,總之,棉花對於農民而言,意味着希望,對未來的希望。

“哎……”

站在剛剛植上棉苗的棉田中,管明棠不由的發出一聲嘆息。此時他倒不是嘆息,倒不是爲今年小麥晚熟的豐收影響了棉花的稱栽,從而可能導致棉花減產,這總是無可避免的,而他之所以嘆息,卻是因爲在這豐收的同時,一柄柄無形的工業剪刀,正在不斷的“收割”着農民勞的財富。

工農業剪刀差,這是資本發展的必然,佔有先進生產技術的工業資本家在與生產技術落後的農民交換工農業產品時,擡高工業品價格,壓低農產品價格,利用剪刀差來剝削農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剪刀差還反映着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

不過那還是通過對市場操縱,還無法違背基本的市場供求原則,而在蘇聯那個國家控制一切的地方,市場的原則被改變了,國家爲加快積累工業化資金,人爲地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使得部分農民收入在工農業產品交換過程中轉入政府支持發展的工業部門,當時人們把農業和農民喪失的這部分收入稱爲“貢稅”或“超額稅”。

而在中國,在邯彰,這裡並不是一個由政府控制的市場,同樣也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而爲了積累工業建設的資金,管明棠同樣也選擇了“剪刀差”只不過那些剪刀更加隱性、更加巧妙,儘管爲外人所指責,但是他們卻看不到其中真正的“奧妙”

彎下腰身,管明棠只是用手輕輕撫了下棉苗,這種育苗移栽技術,是農業研究所去年研究獲得成功後,於今年推廣的新技術,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而棉纖維質量也有所提高,而這些棉花的種源,則來自於“希望高科”一家從事良種繁育、研發的公營公司,而這些棉種,儘管是由農業研究所繁育,但卻是由“希望高科”製成成品良種,通過合作社售給農民,價格高於普通棉種一倍有餘,但其和麥種一樣,都有着產量穩定,發芽率高的優點,也正因如此,其價格雖高,卻依然受到農民的歡迎。

而實際上,麥種來自於農民和農業研究所的育種田,棉種來自農民售出的優質棉,而“希望高科”只是將其進行“包衣處理”如此,便獲得了數倍的利潤。

可僅僅只是這樣,還是不夠的!

爲了儘可能的獲得剪刀差,管明棠還借鑑後世的經驗,經心設計了一個個形似連環套的“剪刀”此時,今天小麥的大豐收,在農民把糧食“賣”給合作社的時候,當他們選擇“糧券”的時候,他們就陷入了這個“連環剪”之中。

糧券是合作社四大發明之一,準確的來說是“四大剪刀”之一,剛開始實施時,是爲了避免小稱傷農一事,農民可以用其支付地租,這是有法律保障的,可在實施過程中,許多農民卻看到相比於家中儲糧千個一年損失l00餘個換“糧券”則再划算不過,紙片上的數量不會被老鼠啃食、不會招蟲子,同樣也不會被受潮黴變,把糧食交給合作社換成糧券,等於把“損失”交到了其它人手裡,如果需要可以隨時憑票前往糧店換糧,老百姓看似佔了便宜,似乎還是大便宜。

但是與此同時,邯彰專區農業合作社名下卻又成立了“邯彰麪粉公司”而其資本積累正是利用農民的“佔便宜心理”他們每年可以用近似無償的方式臨時借用數十億斤農民“存糧”從而迅速完成資本積累,每年上繳數百萬利潤。

而且還有許多農民被“慣懶”了,初時他們用“小麥券”換小米之類的雜糧,後來日子過好了,便直接用糧券換麪粉,以麥券8折的換麪粉券,這樣他們可以在各鄉糧店直接憑票取面,隨用隨取,既不佔自家的地方,還免去了推磨磨面的麻煩,因此存糧換面的人也越來越多,自然的“邯彰麪粉公司”這家公營企業的贏利也就越來越高。

而從去年藉助“奸商購進劣肥坑農……”實施了“化肥公營”而又以“便利農業”爲藉口實施“小麥換肥”而通過不對等交換,使政府擁有了大量的糧食,在一連串巧妙的政策下,資本市場範疇內有工農業剪刀差,在邯彰發揮到了極至,地利盈收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很大的一部分都轉向政府。

可是,單純如這些農民,他們又豈能想到其中的利害關係呢?

他們甚至還感恩的附出着,覺得現在他們所享有的一切——三級醫療、免費教育、社會保障等等,似乎就像報紙上說的那樣。

“他們之所以感恩,是因爲在中國第一次,有人真正的在乎他們……”可事實上呢?,事實上,政府的“在乎”是建立“得利”的基礎上,一方面,這些政策的背後是爭奪民心的用意,是基於“隱形稅”的鉅額收入上,現在的邯彰專區政府或許如外界所言“真正在乎他們”同樣的,這種在乎是基於人均稅的提高,即便是扣除工商業所得,僅從農業上直接、間接獲得的“收入”邯彰400萬農民平均每人每年的稅負,實際上早已十數倍於國內其它地區,但農民們依然面帶微笑的憧憬着美好的未來,他們見到自己的時候,總是會用一種感激的眼神注視着自己,而他們從未沒有想到自己所給予的“思賜”實際上正是他們的落在泥土上的滴汗所造就的恩賜。

這種恩賜是誰給予誰的呢?

沉默,在沉默良久之後,管明棠看着跟在自己身後,始終不曾言語的李直民,然後手指着在田間移栽着棉花的農民,輕聲說道。

“仲民,很多人說,這裡的一切都是奇蹟,可是……”

神情凝重的管明棠把手指放下。

“可是,他們並不知道,締造這些奇蹟的,實際上正是這些最平凡的普通人締造了這一切!”

“因爲他們有夢想!”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李直民更想說,是因爲我們給予了人們實現夢想的可能,因爲在這裡嗯,每個人都有機會,而對於許多人來說,所欠缺的正是那個公平實現夢想的機會

“先生,現在已經九點了,你上午不是要去51號區視察嗎?”

李直民的提醒,才讓管明棠想到今天自己還有其它的安排,去公司新區的51號區視察,51號區是公司設立的“科研區”。

或許是因爲公司新區不斷擴大中的逐步開放,曾經的新區中央區已經被新區管理委員會定性爲新的“商業中心”而相應的,位於其中的數十間研究所,在過去的一年間開始慢慢的遷出中央區,而公司爲了給“科學留下一片靜土……”特意將曾計劃用於新區四期工程用地用於建設研究區,或者說用於興建“科學城”而科學城又在公司新區的“區號”劃分中獲得了“51號”由此其就成爲衆人口中的“51區……”

不過設立這個區域,並不是管明棠的決策,對於北方公司而言,因爲需要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其從創辦之初,即極爲重視技術研發,而更是制定了“技術爲本”的基本信條,爲獲得智力資源其不僅如收割機一般,想盡一切辦法聚集國內的各個行業的專家學者,同時還聘請了上萬名外國專家學者,而其從強調應用研究的同時又逐步轉向注重基礎研究的方向,從技術模仿轉向技術創新,51區的創辦,就是整個計劃的一項重要措施。

公司創辦這座科學城的目標就是爲實現高水平的研究和教育建立一個基地,這個基地是從中央區遷來的公司投資創辦的各類研究所,同時還在北方高等專科學校之外,於51區創辦了北方理工學院,並且於此創造了一個適宜性的研究和教育機構發展的環境。

而每一次提及51區的時候,管明棠的腦海中總是會想起後世的那個有名的“51區”也正因如此,管明棠纔會對那裡充滿期待,期待着那裡在有朝一日,成爲中國的“51區”,最終引領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科學技術發展,對此,管明棠並不懷疑,畢竟與51區緊密相連的還有一座龐大的地下科學技術資料庫,那裡會同科技情報中心一起,給予51區一定的技術“支持”。

“嗯!走吧,仲民,我們去51區!”

說着,管明棠便離開了棉田,朝着停在公路邊的汽車走去。

九龍珠豪門奪愛:前妻太無恥都市花心高手再生邪神十八禁:總裁不要啊那個流氓吻過我的脣的序言失寵罪妃要翻身冰山總裁豪門妻屌絲日記重生王妃不吃素王子駕到之愛是唯一御集團:誤惹花心大少(全本)

第166章 北平第49章 中國決定世界第785章 太上皇第413章 密泄第78章 一日揚名今日窘第14章 怒吼驚起內心情第766章 試探第423章 老牌帝國主義者的決...第25章 進攻,東線!第444章 侍從官日記第282章 論教(下)第48章 選擇第299章 屬於戰車的時代第398章 心爲何用第143章 在邯彰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311章 尋求機遇第1104章 燃燒吧第391章 盛宴第37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清晨第40章 不列顛的選擇第53章 故友重見第21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58章 離開第33章 憑人識貨國寶入第274章 如此單純乎第269章 人的變化第447章 動員第135章 敵與我第1124章 選擇第1106章 燃燒東京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171章 近衛的煩憂第113章 第三艦隊第89章 戰場故地觀廠行第216章 南京之戰(五)第394章 傷別離第365章 藍天之夢第345章 商難第39章 “慈父”的憤怒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1059章 躍進第1120章 斯大林的決定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167章 正月未過徵兵忙第417章 中南風雲(上)第387章 條件第38章 最後元老的憂慮第240章 夏季攻勢(九)第167章 正月未過徵兵忙第202章 邯鄲之夜第80章 第一張多米諾第1204章 一個國家的臣服第1207章 中國的作用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787章 屏斷第1070章 疑惑第1157章 三巨頭第294章 決定未來第1061章 父與子第19章 試驗場內第19章 南京憂慮第236章 “乞丐”第122章 出征第1128章 治下之民第1211章 加法第8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024章 昭南市第333章 電子工業初步第273章 忠若明棠第86章 計算的科學第1093章 丘吉爾的憂慮第356章 捐納之爭第227章 反攻第435章 蔣汪擇第302章 叮囑第315章 邊境衝突第101章 外交風雲第7章 國弱人凌能如何第204章 南京城內第774章 出征第83章 莫斯科的冬天(上)第205章 戰雲瀰漫備戰忙第53章 擴張的腳步第321章 變革第1226章 施壓第104章 西南國際鐵路第11章 小夜曲第324章 商場與戰場第97章 奇襲珍珠港(下)第158章 “陷阱”第1068章 另一個戰場第775章 交給敵人決定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97章 下套坑人自前行第59章 知已臨門展顏笑第75章 裝甲兵的春天第238章 大師的要求第211章 決定
第166章 北平第49章 中國決定世界第785章 太上皇第413章 密泄第78章 一日揚名今日窘第14章 怒吼驚起內心情第766章 試探第423章 老牌帝國主義者的決...第25章 進攻,東線!第444章 侍從官日記第282章 論教(下)第48章 選擇第299章 屬於戰車的時代第398章 心爲何用第143章 在邯彰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311章 尋求機遇第1104章 燃燒吧第391章 盛宴第37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清晨第40章 不列顛的選擇第53章 故友重見第21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58章 離開第33章 憑人識貨國寶入第274章 如此單純乎第269章 人的變化第447章 動員第135章 敵與我第1124章 選擇第1106章 燃燒東京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171章 近衛的煩憂第113章 第三艦隊第89章 戰場故地觀廠行第216章 南京之戰(五)第394章 傷別離第365章 藍天之夢第345章 商難第39章 “慈父”的憤怒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1059章 躍進第1120章 斯大林的決定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167章 正月未過徵兵忙第417章 中南風雲(上)第387章 條件第38章 最後元老的憂慮第240章 夏季攻勢(九)第167章 正月未過徵兵忙第202章 邯鄲之夜第80章 第一張多米諾第1204章 一個國家的臣服第1207章 中國的作用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787章 屏斷第1070章 疑惑第1157章 三巨頭第294章 決定未來第1061章 父與子第19章 試驗場內第19章 南京憂慮第236章 “乞丐”第122章 出征第1128章 治下之民第1211章 加法第8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024章 昭南市第333章 電子工業初步第273章 忠若明棠第86章 計算的科學第1093章 丘吉爾的憂慮第356章 捐納之爭第227章 反攻第435章 蔣汪擇第302章 叮囑第315章 邊境衝突第101章 外交風雲第7章 國弱人凌能如何第204章 南京城內第774章 出征第83章 莫斯科的冬天(上)第205章 戰雲瀰漫備戰忙第53章 擴張的腳步第321章 變革第1226章 施壓第104章 西南國際鐵路第11章 小夜曲第324章 商場與戰場第97章 奇襲珍珠港(下)第158章 “陷阱”第1068章 另一個戰場第775章 交給敵人決定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97章 下套坑人自前行第59章 知已臨門展顏笑第75章 裝甲兵的春天第238章 大師的要求第211章 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