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片段來認識歷史--宋朝的下館子

秦漢隋唐,歷來多少酒席似乎都是家宴。而且我們這個民族即便一直到盛唐都有宵禁呀,元宵節偶爾開禁三晚[隋煬帝的大業年間曾有一次開禁了半個月之多,傳爲佳話]。農業社會晚上有了活動一般幹什麼呢?就花在飲食上了,喝酒取樂看燈吧。

宵禁完全解除那還要到北宋初年。於是,餐飲業起了結構性地變化。

1)兩餐變爲三餐。

古時中國人基本上只有兩餐:晌午一餐,傍晚一餐;基本對應農耕的開工和收工的時間。如果軍人行軍麼,也是在兩頓飯之間的六七個小時內一口氣進行的。所以往往可以走很遠的路,日落了就安排崗哨休息了。但到了北宋初年,隨着宵禁的解除,城市居民的夜間生活一下就變成了課題。於是很多人養成了入夜後再吃一頓飯的習慣。

注意,那個時候的三餐時間仍然和現今的並不一致。我們現在的朝九晚五學的是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率先定出的標準,慢慢影響了世界各個地方。也有例外。

2)酒樓的出現

唐朝人如果夜遊就面臨着必須在外過夜的安排;宋朝的老百姓晚上吃完了飯仍舊可以從容回家,所以不需要在外過夜。夜間的餐飲業蓬勃發展了起來。

東京夢樑錄中記載:開封各處都有酒肆,門前扎着歡樓,換樓內走廊是妓女們等待召喚的地方,通常她們濃妝豔抹,隨時隨地等待爲赴酒席的賓客表演歌舞。酒樓上看去“彷彿神仙”。幾百年的私人宴會給了酒樓題材,看看那些官宦大家的家廚如何流落到社會上來的就知道了。可惜,很少有這方面的記載保留下來。廚師的來源不可考,總不會是新東方來的愛卿哈。

3)酒樓內的生意模式

把當時的酒樓對比現在的酒樓會發現好多地方不一致。首先,沒有外菜莫入這一說。實際上,大酒樓的老闆可能只是這個酒樓的房東。比如施恩,蔣門神。有無數的酒保、茶博士、經紀人穿插其間,兜售自己的點心、小菜。

樊樓就是非常貼近市井的一家,它出現在水滸傳和夢樑錄中。三言兩拍也沒有少了它的身影:有一則故事講了男女二人普通市民間的一次自由戀愛,那個男公民就是樊樓中的一個酒保,和哥哥一起在樊樓中兜售酒類的。

夢樑錄記載:到了宋朝,城市的小資們已經幾乎不開火倉了。吃飯基本都在外面搞定。而外面的小吃也確實好吃、品種豐富多樣。

4)酒樓生意經

酒樓是個奢華的地方,他們爭相使用奢華的器具。一般坐下後會上來筷碟,這些用具基本上都是銀器。再點幾道菜,也是銀盆端來。要酒麼?銀壺暖了上的。

要知道,宋朝我們還沒有開始普及白酒,大家基本上還在喝黃酒。宋人喜歡酒燙熱了上,上來的酒冷了怎麼辦?沒事,有幾個嫂嫂在那裡開

一個碳爐專管溫酒。這個碳爐就和馬路上新疆羊肉串的那個格局相彷彿。燙酒的嫂嫂有個專門的名稱“焌糟”。是當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個。

那些銀盤子的價格不菲。但是酒樓對顧客卻非常放心,給足面子。甚至你不想下館子,想在家裡請客,向酒樓定了酒菜,他們也一樣拿了銀器盛了菜式上門。到第二天才叫夥計上門收回。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俺家還有一個大盆子,是俺小店裡點的跺椒魚頭外賣的時候老闆娘送來的,幾個禮拜了也沒來催,說是下次點菜來取。頗有古風啊。

5)下酒的菜

喝的酒有了,下酒菜是啥呢?宋菜的菜譜太多了,抄不完的。往往一個酒席一個人會有機會吃到四十幾道菜。夢樑錄等書中就有幾則,包括高宗和秦檜的宴席的菜單。射鵰英雄傳中的鴛鴦五珍膾的大名也赫然在焉。看來金庸大概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借射鵰的洪七公偷偷跑去南宋皇宮偷吃解饞。

民間下酒用什麼呢?俺們去翻話本小說。可以發現許多,比如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秦賣油去花魁娘子家裡等花魁娘子回來,老鴇就擺酒款待他。

先是吃了一通果子按酒。注意,果子並非水果。這個詞彙在日本還用,就是一系列點心。比如銅鑼燒、麻薯這些。然後入夜又用暖鍋下酒。暖鍋就是小火鍋。估計就是個小沙鍋,用點木炭加熱放些肉菜,也可以按酒。

極端的例子來了。四川舉子俞某千里迢迢趕到杭州來考試,卻沒有中第。根本沒有錢回四川,於是準備吃一頓好的跳西湖自盡。於是關照小二管好的只管上。結果酒保將各色時鮮水果海鮮只管上來,他就從晌午一直吃到傍晚。結賬居然要五兩銀子,等值相當於一個人吃掉近兩千塊錢哈!佩服。

6)吃酒的人

那裡的百姓,尋常家裡都不開竈的。---夢樑錄。

作爲一個兩宋的都城的小市民,你會有一個綽號:籠袖驕民。是兩宋的用語,但是意思即便現在也是一望而知。

身爲兩宋的城市居民,簡直是人間一大幸事。颳風下雨政府大戶都有散發救濟,往往到了年底朝廷突然會免除你的房租。宋史裡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開封的皇宮想擴張,於是和皇宮北面的居民協商。但是那邊的居民都不願意搬走,於是北宋的開封就有了有史以來最小的皇宮。相當於當年節度使的府第而已。

幸福的小市民們幾百年地沉浸在他們的幸福中。所以反過來說,兩宋滅亡的時候口傳身述的民間文學也特別多吧。歷代彷彿都沒有和兩宋堪比的小市民比例,所以其他的朝代結束之前的流民起義也最多。一個被貧窮化了的社會對改朝換代似乎不覺得痛苦。兩宋不是。

扯遠了。幸福的小市民們不開火倉。兩餐三點都在外面解決。都市裡還有朝廷行政人員,國

家工廠(從來沒有人記載過開封皇宮正面是印鈔廠吧?那裡可以有幾百號員工),僧侶,生意人。小市民們混跡其間。看看清明上河圖,在熙熙攘攘的市口中,總有一些人悠閒自得,駐足觀看。他們就是城市的小市民,在觀看自己的家門口又出了什麼新鮮事。

7)東京小資的一天---早晨

五更時分你會聽到門外有人敲鐵牌或者木魚,這是城市裡早起的僧人在挨家挨戶地喚醒沉睡的城市。他們人數衆多,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地片,所以很快城市就醒來了。

星星點點地替代了繁星的,是蠟燭和火炬。許多鋪子已經開始營業了。有早點檔,供應灌肺炒肺,同粥飯點心每份20文。同時開鋪的還有賣洗面湯的?如果你沒心思自己點竈燒水就可以到這些攤檔上去做清潔工作。

煎茶湯和煎藥的攤位也出現了。然後就是屠宰攤(去年灑家在山西河南有幸見到了這些攤位,規模和作息時間有上千年的傳統了呢)將牲口當街宰殺批發出賣。水果、麪粉這時候都還是成捆成袋。它們作爲原料都被買走,成爲午餐和晚餐飯桌上的佳餚。最後上場的還會是款款的宵夜。

叫醒了東京的僧侶們也會在市場邊坐下開始化緣,這就是早晨。一個喧囂的一千年前的早晨。天在忙碌的氣氛裡放曉了,迎來了新的一天。

7)東京小資的一天---白天

24.05是浴佛節,香港同事居然可以享受放假的。羨慕。日本放棄了陰曆,現在用公曆了,就過陽曆的4月8號的。這一天對於佛教徒意義重大,大陸的同事享受不到。可是你,你這個宋朝的小資,即便你不是個佛教徒你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你先到大禪院去看浴佛齋會,拿寺院爲你準備的“浴佛水”---不是洗石佛的清潔用水,其實是用香料煎的糖水。灑家98年的4月8號在日本東京的街頭收到過一些佛教徒發的糖果,其古風東漸至今猶存啊。

天氣正是孟夏,氣序清和,柳花鶯燕。一切都讓你喜悅。而你知道,還有一個樂子在等着你。該去嘗新酒了吧?因爲今天,是在東京的七十二戶大酒家當年開賣煮酒的日子。

嚐嚐青杏,櫻桃[正巧今天老婆買了,剛還嚐了新:)]。實現的水果有桃子、李子、金杏、林檎(就是蘋果啦,日文裡還堅持用這個詞)。“浮瓜沉李”也是說的這個時候吧?現在西瓜也已經上市。不過那個時候西瓜剛剛從西域傳到遼國境內,還沒有流傳到宋國境內呢吧。蘋果也還沒有改良,應該是小個子,是那種今日我們叫做花紅果的小東西。

不過新上市了一味時鮮:茄瓠。這個東西被解釋成葫蘆,灑家不知是否,只是知道這東西在皇家專供市場東華門那裡行情火爆,被炒得價格極高,一對[葫蘆論對嗎?]值三五十千呢。這和人民幣也要好幾千了呢。佩服。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換人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二百零八章 偷得半點閒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會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九十七章 身份不同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第六十三章 賭約第二百一十七章 詩、經之辯第八十章 你是上邊的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六十二章 公職的誘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世迷幻鄉村集市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零三章 賭贏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九十四章 動盪的楚丘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六十章 調職的意動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二百零三章 賭贏了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賈如過江之鯽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從小片段來認識歷史--宋朝的下館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古代房價也很高!宋朝官員借租官舍第四十一章 臨行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八十六章 帶着鹽引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開辦高級娛樂會所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零八章 認親第二百零三章 多方阻難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三十一章 總得有身好裝扮第二百零三章 多方阻難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宋朝劃分鄉村五等戶的財產標準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十六章 轉機第六十二章 公職的誘惑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八十二章 動真格的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八十八章 司職正式被革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宋代關於商人的政策五代、宋的役法 五代役法第九十九章 你想怎地?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華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也得不了好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
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換人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二百零八章 偷得半點閒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會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九十七章 身份不同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第六十三章 賭約第二百一十七章 詩、經之辯第八十章 你是上邊的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六十二章 公職的誘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世迷幻鄉村集市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零三章 賭贏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九十四章 動盪的楚丘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六十章 調職的意動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二百零三章 賭贏了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賈如過江之鯽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從小片段來認識歷史--宋朝的下館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古代房價也很高!宋朝官員借租官舍第四十一章 臨行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八十六章 帶着鹽引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開辦高級娛樂會所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零八章 認親第二百零三章 多方阻難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三十一章 總得有身好裝扮第二百零三章 多方阻難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宋朝劃分鄉村五等戶的財產標準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十六章 轉機第六十二章 公職的誘惑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八十二章 動真格的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八十八章 司職正式被革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宋代關於商人的政策五代、宋的役法 五代役法第九十九章 你想怎地?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華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也得不了好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