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

見到張婉兒那嬌媚而又帶着些許嬌媚的臉,範銘心中一陣恍惚,想想這說不明白的關係變化也不知道該如何打招呼纔好,反倒是香雪這丫頭利落的一邊招呼着下人往裡面搬着一箱箱東西,一邊安排張婉兒進房中歇息。

範銘這才緩過神來,湊到院子外一看,滿滿當當的竟然有兩大車,不由好奇問道:“咋這麼多東西,都是陳叔家的?”

“這都是咱留在清河的家當!”香雪一邊拾掇掉到地上的雜物,一邊回答道:“鋪子還沒弄起來,這宅子也是剛收拾好,往後要用的東西不少,這次接陳家女兒過來順便把這些傢什也運了過來,省的今後要重新置辦。”

“哦!”範銘驀然間有些惆悵,這婦人倒是真打定了主意要將自己綁在這裡,而自己卻也不好意思說一個不字,或許下一刻就是要真正的成家立業了,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宿命?

“都拾掇好了,快進去!”香雪的聲音將他從沉思中驚醒,也只能悻悻然的隨着往屋內走去。

整個晚上,範銘都在一陣惶恐與心虛中渡過,張婉兒在陳良家中過的日子明顯比以前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那本漂亮的臉蛋此時顯得愈發的明豔動人,而且氣質上也出落得如大家閨秀一般,張婉兒似乎也是感受到了範銘的尷尬,同樣是低着頭沒有說話,保持着那無言的默契,但雙方心裡都明白這遲早還是要面對,或許也就等待着名正言順那一刻的到來。

第二天一早,範銘吃過早食就起身前往縣學,也順便避開同張婉兒之間的尷尬,讓他感動的是香雪偷偷告訴他早食是張婉兒寅時就起來親自弄的,以她現如今的待嫁身份、而且是做客之人這些事情本完全不用插手,但僅僅是爲了自己的早課而放下了自己的矜持,這種無聲的關懷最是令人感動。

雖然要到後天才正式開學,但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比如到學監處領校規、課本、聯絡同學之誼等等,尤其是聯絡同學之誼這一項,歷代以來讀書士子的交際範圍都比較狹窄,往往同窗、同年等友誼成爲了一道最有力的交際憑藉,也爲今後官場上的進退結下了良好的基礎,同學同年之誼甚至僅次於拜恩府之情了。

順着街道,不一小會兒的功夫範銘就到了縣學,此時縣學雖還沒有正式開學,但已經聚集了不少錦團儒衫的學子,都在各自與自己相熟打着招呼,想來也是同樣的心思,範銘一時還不太適應這士子間的交流方式,只是抱拳含笑着朝各人點頭示意。

由門房領着直接去了掌諭的房中,領了校規及課業,同後世的入學手續一般,也是正常的走個流程,不過規矩更爲繁茂,而且因爲學生人數少,顯得有些一絲不苟。

辦完一些入學的手續,掌諭吩咐齋中僕役將他領往校舍中去,到校舍中時,發現早已有不少的新生學子在其中高

談闊論,顯得意氣風發,但明顯的分成了兩個團體,從衣着上看就知道是城裡鄉紳之子的一派和鄉下來的學子一派。

清河鄉的另外兩個學子也在其中,見範銘的到來,頗有興致的迎了上去,“範兄,你總算是來了,我和馮山正說你呢,昨日沒見到你,生怕你還沒有落實好住處!”說話的這個是鄰村的陳如實,生性活潑,年級也與範銘一樣,因此還算談得來。

範銘笑着點了點頭,“已經安排好了,你們可都領了校規了?”

“都領了,倒是你,你的束脩可都送妥當了?這錢可省不得,若是禮節不周的話,怕是這一年都要遭遇先生的冷遇,這都是我家中長輩同我說的。”陳如實對範銘頗爲關切,三人都是同鄉,對彼此的家境都比較熟悉,因此也沒有什麼可避諱的。

範銘苦笑了笑,束脩一事他只能是送了一套再普通不過的筆、墨,但這又能有什麼辦法,誰叫自己的家窮呢,總不能再去伸手跟香雪要,那也太不要臉面了,搖了搖頭,輕描淡寫的回答了一句隨即岔開話題道:“爲何今日縣學中之人如此之多,這縣學怕是不止上次甄選上來的三十多個吧?”

陳如實哈哈一笑,道:“當然,今年縣學共有三齋(也就是班),一個齋三十幾名學生,總共百名學子整。”

“一百名!”範銘有點驚訝了起來,“爲何這麼多?”

陳如實玩味的一笑,“你當真以爲縣尊大人興學全部是甄試而來麼,鄉紳商賈名流早預定好了名額,再加上往年的一些學子,一百人還算是少的呢!”

範銘恍然明悟,原來這是一次半公開的內部選拔啊,想想也正常,鄉紳商賈是納稅的大戶,王知縣初一上任便舉興學大事,這本就是一件能夠籠絡人心的手段,不趁着這個時候來‘討好’這些鄉紳大戶可就是愚笨了,或許興學的本意也就是用來做這個的,“你們是分到那個齋的?”

“咱們三個同是被分到了明學齋,其他還有慎思齋與審問齋。”

“哦,那感情好,今後咱們同鄉可要相互照應!”範銘同兩人親熱招呼了一陣,正準備轉身去別的地方轉轉好熟悉一下環境,驀然間聽到一陣高呼聲,聲音中充滿着激憤,仔細一聽好像是在罵着何人,範銘不由心中好奇,這開學之際在這麼多人的前面當街辱罵可謂是有辱斯文,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學子如此不懂禮節,同陳如實和馮山對視了一眼,一同湊了過去。

“破落戶,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縣城中可不是你那鄉下,可以隨意吐痰的麼,如此寒酸還有臉面讀書!”出聲的是一個衣着頗爲精緻的胖子,一看就知道是城中的富戶子弟,他的身旁還站了兩個同樣衣着華麗的學子,三人正對着一個幾個衣着頗爲寒酸的學子,看神態上卻是被那胖子三人壓得擡不起頭來。

範銘小聲的問了旁邊的兩個學子,才知道事情的始末,原來是其中一個衣着寒酸的學子不小心吐痰粘到了那胖子的衣襬,遂被幾人連番損落,卻又不好爭辯,聽着這三人的侮辱只能是低着頭憋在心中,漲得臉紅脖子粗。

陳如實輕嘆了一聲,望了望左右,放低了音量湊到範銘的耳邊說道:“此次縣學城中大戶子弟遠遠超於我鄉中甄選子弟,隱隱有相互抗衡之意,今後少不得有所‘切磋’。”陳如實在切磋的兩字上加重了語氣,臉上做了個頗爲玩味的表情。

正當範銘搖頭準備離開之際事情彷彿又有了新的變化,從人羣中出來一個皮膚稍黑、頭髮凌亂不修邊幅的學子,站到了那幾個寒酸學子的前面,指着那胖子三人道:“你們三人不分五穀,四體不勤,有何資格說道別人,滿口穢言,又有何資格在夫子的門下讀聖賢書!”

那胖子三人彷彿對這人頗爲忌憚,絲毫沒有了方纔的張狂,那胖子道:“沈文倫,咱家不屑同你理論,不過是一件衣服罷了,咱就當被狗咬了,走!”

範銘不由感到好奇,這不修邊幅的少年學子到底是什麼來頭,竟然這麼大‘魅力’,陳如實見範銘投向他的疑問的眼神,立即回答道:“此人名沈文倫,別號狂人,是應天府有名的狂士沈從之孫,學盡了其祖父之‘惡習’,狂傲不羈,爲人又好打抱不平,又偏偏有理有據,讓人奈何不得,聽說有一次更是生生的落了主簿大人的面子。”

範銘心中一笑,以前聽說過楚狂人,想不到還真有這種人,而且還是世襲的,或許也僅僅是少年意氣,在學業上或者其他事情上面爭風頭是常有的事,但與他何干,他內心早已經過了這熱血的年紀了,“別由他罷,咱只管將本身課業做好,將來金榜題名時能夠在京師大殿之上出頭纔是真的出頭了。”

“話雖如此,總歸也湊個趣不是。”陳如實顯得有些躍躍欲試,對於今後的縣學生涯充滿着興奮。

同兩人再聊了一陣閒話,範銘自行在校舍範圍內轉了一遍,將這稱作爲爐亭的教室參觀了一番,同後世的普及教育不一樣,能夠到縣學中的就代表着一種身份,也就意味着將來會進入統治階級的行列,自然教學環境算的上是很好的,可比作是後世中的貴族學校,一個齋即一個班也就是三十個人,教室大而亮堂,明窗淨几,衆學子據書幾圍繞夫子爲中心而坐,單論學習環境,算得上的是非常不錯,最重要的是鳥語花香,書卷之氣蕩然於這空氣之中。

將整個流程熟悉了一番之後,在午時初,孫學正例行給衆學子訓了一番話,無非是勉勵衆人勤奮讀書、孝奉聖賢之類的話,宣告後日正式開學之後,衆學子各自散去,各回家中。

(本章完)

宋代社會結構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一百六十章 調職的意動宋代社會結構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四十五章 好大的膽子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七十六章 強人所難第一百九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二百二十六章 年輕人的銳氣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入職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來做蟬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二百一十四章 上元開泰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第二百二十章 軍令狀第二百二十章 軍令狀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五十章 銷路問題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二百零四章 借雞生蛋第二十章 賬目有問題第三章 無奈的現狀第一百五十一章 汴京的大消息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七十三章 異佳人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一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惆悵宋代社會結構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二百零七章 這個價錢不夠啊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一百九十章 誰是黃雀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九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宋代社會結構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機遇也是挑戰宋朝劃分鄉村五等戶的財產標準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機遇也是挑戰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四章 曹府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
宋代社會結構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一百六十章 調職的意動宋代社會結構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四十五章 好大的膽子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七十六章 強人所難第一百九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二百二十六章 年輕人的銳氣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入職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來做蟬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二百一十四章 上元開泰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第二百二十章 軍令狀第二百二十章 軍令狀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五十章 銷路問題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二百零四章 借雞生蛋第二十章 賬目有問題第三章 無奈的現狀第一百五十一章 汴京的大消息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七十三章 異佳人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一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惆悵宋代社會結構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二百零七章 這個價錢不夠啊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一百九十章 誰是黃雀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九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宋代社會結構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機遇也是挑戰宋朝劃分鄉村五等戶的財產標準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機遇也是挑戰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四章 曹府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