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

“新來的通判名喚錢兆瑞,據說是帝京皇城裡放出來的老司官”,李通判頓了頓,“我也是隱隱約約得來的消息,知道地就這麼多,至於這位錢大人脾性喜好又如何,卻是不得而知了”。

“錢兆瑞”,範銘低聲將這個名字唸了幾遍。

見範銘這樣子,李通判笑了笑,“聽來的消息裡雖沒說到他的脾性。但既然是在皇城裡混跡了大半輩子的老司官。有一點想來總是不錯地”。

“多謝大人提點”。

“目的或者還不好說。但這一點斷然是跑不了的。東京各部寺監八作,這就是個通病”,李通判看着範銘似笑非笑的搖了搖頭,“這樣的上官可是不好伺候啊!”。

兩人說到這裡,有下人來報,言說飯食已經備好。

在通判府吃過中飯後兩人告辭,一路上,莫惜容初時見範銘一直在低頭想着什麼,因也就沒說話打擾,走了一陣兒之後卻是忍不住了,“官人,你在想什麼?”。

“功名啊,功名!”,原本很正常的一句話,卻讓此時的範銘說的惡狠狠的,“沒有功名,等於是個屁啊!”。

自打來到這世界以來,直到上個月,範銘更多地都是在爲生存奔波,種地,進村學,到縣學,進縣衙,然後是到州衙,他這段歷程的起點就是爲了一個最基本的想法,那就是不再爲生計擔憂,然而一直到上個月,自打他在楚老夫人壽辰之日送出那份厚禮之後,他又重新回到了溫飽線以下。

還是一個錢和權鬧得!

過去的那幾天,除夕年下里,一家人和和睦睦,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看看房子,想想身家,以及州衙裡那個主事地位子,不僅家人對範銘的現狀十分滿意,就連範銘自己也覺得甚是不錯,自己這一年多來奮鬥了,流汗了,而今也能照顧着家人都吃上飽飯,吃上好飯了。嘴上雖然沒說,他心裡其實也頗有幾分自得。

因着這個,對於未來,對於自身的規劃範銘就沒想得太大,只顧低頭拉車,卻忘了擡頭看路。今天還是李通判一番直白的話點醒了他,是啊,他總不能就此滿足現狀,就此沉迷於流外的吏員。

即便他願意,即便他覺得像州衙裡其他同僚一樣平凡的生活也很好,而今也是不成了,有馮正言在,就註定了他至少是在現在,是沒法子過這種平凡安閒生活的。馮正言別的都沒什麼,但他就是官大,範銘只要還在應天府衙門裡混,就得被他捏着,被人捏着的感覺地確不爽,很他媽不爽。

這是從眼前來說,從長遠而言,這份工作並沒有保障,沒有功名根本就是個屁,別人想怎麼捏你就怎麼捏你。

不管是從不願再被人捏着,自己和家人都能活得更安心,更安全的小處來說,還是從大處地理想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取功名,做流內官,而且必須是做流內的主官!

唯其如此,纔不會再像現在這樣,隨便一個人就能把他給捏住;也唯有如此,理想纔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說吃飽飯是範銘穿越來後的第一個目標的話,現今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在範銘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個月,心裡甚至有了幾分自得的情緒後。經過李通判這番直白的話,點醒範銘又豎立起了新的目標。

點醒是點醒,其實這個想法範銘一直都有,比如他用功課業,再比如他在衙門中不斷的學習,反思,這都是這一想法的直觀體現。但是此前的一切都是不清晰,也算不上太積極的。而到了今天,曾經那個朦朧的想法終於清晰無比的展現了出來。

是時候爲功名出身奮鬥了,窩在一個小州衙始終是個只是個吏員而已!

“考取功名,做主官!”,範銘惡狠狠說出的這句話就如同一個宣言,宣告着他人生新目標的確立,也宣告着他將爲了這個目標不惜流更多的汗!吐出這句話的同時,範銘恍然之間似乎也覺得身上憑空的生

出一股子勁兒來!

上午從李通判家回來後,範銘又去了一些同僚家中拜訪,以及應天府書院各學政家中拜訪了一番,自打近了應天書院之後,他還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幾天課,若不是早就通過沈大人早就打點好了關係,說不得早就被驅逐出書院了,這必要的禮數是必定不可少的。

初三一過,範銘及莫惜容兩人一點都沒耽擱的坐上了馬車,直奔宋州孃家而去,順便回楚丘見見洪德善及王玉川等人,由於守順和陸白良家裡早已經是來的時候就安頓好了,因此也就不需要再回去了,而範銘則這是兩人成親後的第一個除夕新年,莫惜容必定得回孃家。

自打那年跑商的時候在莫家鬧過一陣之後,除了迎親那天不得不來之外,範銘還真沒再踏進過莫家的門。

人還是那麼個人,但這次範銘再陪着莫惜容回來時,跟那次比起來,所享受到的待遇好得太多,莫家的人也畢竟是大戶人家,再加上有莫登閒這個老而彌堅的家長坐鎮,這禮數還是頗爲周全,着實讓他享受了一回正經姑爺該享受的待遇。

莫惜容父母倒還好些,在聽範銘說如今坐到了市易務主事的位置時,莫寶明及其的渾家四人的態度熱情得有些過分,一口一個賢妹婿的,直讓範銘聽得全身直起雞皮疙瘩。

他們越是如此,範銘越是覺得假。心裡總是忍不住想着一個問題,這要是我萬一將來倒黴了,這莫家會如何對他,以及又如何對待莫惜容這個出嫁的女兒?說起來這也算至親親戚了,跟外人要裝假,要言不由衷,但至親的親戚之間也成了這個樣子,那真是一丁點兒意思都沒有了。

因是在這兒呆着彆扭,在宋州呆了一天之後,範銘便就動身回了楚丘,在進入楚丘縣城的那一刻,範銘還真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一別大半年下來,實話說對於這些人,範銘還真有些挺想的,跟現在州衙裡的環境比起來,以前在楚丘縣衙時真是舒服的太多了。

腳步釘地,範銘趕着車直接進了洪德善的家中,洪德善驚喜之餘還有些激動,忙叫了一家大小出來見禮,兩個兒媳婦將莫惜容拉到內屋去說些婦人家的閒話,洪德善則是拉着範銘進了房間,把酒言歡。

燒得紅火的火籠,一壺滋滋有響的燙酒,就着燙酒再來幾盞下酒的小菜兒,兩人在榻上隨意趺坐。喝着說着,邊看着外邊突然而起的紛揚雪花,這樣地日子那才叫一個舒坦。

“李通判要去南方江寧府?”,聽完範銘的話後,在榻上盤膝而坐的洪德善笑着搖了搖頭道:“咱們這位通判大人還真是不倒翁啊,前些日子得了從東京傳回來的消息,知道李通判跟王相公牽扯過甚,王玉川還說通判大人這次只怕要遭,能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誰知道就在前個兒。就有了新消息,這回可算是大大的露了個臉了,江寧府!嗯,若我所料不差的話,這也不過就是過個棧而已。一等朝廷將流民的事處理得差不多了,他立馬兒就得跟王相公返京了”。

“有這事!”,範銘提着酒甌給洪德善續滿了,“是啥新消息?”。

“你不知道?”。洪德善端着酒盞吸了一口。咂着嘴道:“還不是爲你折騰地那件事兒,據說走馬承受秦大人年前就將摺子遞到了官家的御書房裡,陛下看完之後只說了一句話,新政當嚴,李郎可用!”。

拈了一塊炙羊腿丟進嘴裡。再就上一口滾酒。洪德善邊吃邊接着道:“這個案子雖然牽扯到新政,但總歸是都是下面吏員在渾水摸魚,牽扯進來最高地也只不過就是個錄事參軍。可大可小,但卻因連着王相公罷相的關口,官家也就看得仔細了些,加上這次李通判辦事也果決,因此也就給官家留下了這麼個好印象,算是撞了大機緣了。新政纔開始,監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你說李通判會會起來?”。

言至此處。洪德善放下手中地酒盞,幽幽道:“能讓官家

下金口評價的官員可不多,李郎可用,嘖嘖,這四個字可是用什麼都換不來的,比吏部五次卓異考功還要金貴!這四個字是啥?就是超卓提拔地風向,再說聽說他又走通了內務府的關係,咱們這位大人也才四十多歲吧,憑這,前途也不可限量啊!”。

洪德善這番話直讓範銘跟聽故事一樣,沒想到李通判居然真的翻手爲雲了,一件應天府州衙地弊案,將本該貶諦的他一下翻了過來,推動地是他,最後得益最多地卻是李通判。

這還真是個戲法啊!

連洪德善這麼精明地人都以爲李通判只是撞上了大運。範銘卻清清楚楚地知道這是老李刻意爲之地結果。

於至壞地結果中尋求最大地利益。對於範銘而言。已經是落架鳳凰地李通判玩兒出地這一手兒。簡直就是個活生生地案例,混衙門地人誰敢保證自己不會倒黴?死中求活。這簡直就是絕招!

一邊呷着燙酒,一邊將整個事情再次回想一遍,範銘對於李通判當日的反應速度之快,決斷之後的行事之果決,益發有了新的認識。

隨後兩人又說了一些楚丘縣衙裡的事兒,對於範銘的問話,洪德善笑着道:“王玉川馬上就要回京了,這次吏部考課王玉川得了個優,鐵定升遷了,他今年才三十多歲,我多大了!坐穩這個位置安安穩穩到老,你那鋪子這讓我賺了不少,我致仕之後也算是吃穿不愁了,放心吧,你叔我老是老了,但人可沒糊塗”。

範銘點了點頭,他也曾特意瞭解過吏部考課制度,縣一級的主要考課內容是“戶口墾田、錢穀出入、盜賊多少”,以及“嚴課農桑,罔令遊墮,揆景肆力,必窮地利,固修堤防”,以此作爲衡量縣級官吏是否稱職的主要標準,這些年楚丘民生安定,戶口穩重有增,最主要的是錢賦大幅度增加,這考課爲優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叔你纔多大年紀,就說這話?那廉頗年過七十還能統軍作戰的,你這那兒跟那兒啊”,範銘笑着給洪德善添酒。他能有這麼個想法,範銘地心思也就算徹底放下來了,李通判一走,上面靠不住之後要想借力就只能從下邊兒來,這楚丘縣於他而言就是個大本營了,萬一真倒黴了還得回來有個退路。

在洪德善這裡範銘也沒說太多地話,很多話也無需多說,有些忘年交的意思,更有利益糾葛在裡邊兒,但凡他需要幫忙地時候,洪德善肯定是靠得住的。有些話在至親的人面前說出來,反倒顯得生份了。

見過洪德善之後,範銘第二天就去拜訪了王玉川及孫學正,見面之後都甚是親熱,與他們說話時範銘倒沒瞞着,其實他跟馮正言的事情也沒什麼好瞞的,卜學卿的事兒王玉川與孫學正本來就是參與者和最主要的受益人。至於最初的那次文會之爭,更是早就傳遍應天府各縣了。一般地老百姓或許不知道既是官兒,又是本地士林領袖,他們斷沒有不知道的道理。

吃酒敘話之中,範銘委婉的透露出了以後若要借力時,還請兩位師長多多照拂的意思,王玉川要赴京,他來年也鐵定要赴京應考,這個關係可要抓牢了。

酒宴罷散,王玉川送範銘出來時,帶着微醺的酒意拍着他的肩膀道:“這兩年在衙門你也磨練的差不多了,來年將心思多放在功課上,若是實在不行,就還來跟着我,雖然不能保你富貴,護着你還是可以的”。

比之洪德善,王玉川顯得更爲坦誠,但他更讀書人。對於此話,範銘真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多謝恩府”。

隨後就是拜訪一連串兒的人,王稼軒一家、以前的同僚,這時間還抽空回了趟清河鄉,老陳叔的樣子老了不少,見到如今英姿綽約的範銘有些激動的手發顫,直說清河鄉的風水顯靈了。

這一圈兒走完,十天就過去了,眼瞅着衙門裡即將開衙,範銘也就沒再耽擱,與王稼軒一起結伴兒回了應天府。

(本章完)

第八十七章 潛藏的危機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六十三章 賭約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二百零六章 悠然上行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七十二章 行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一百零八章 認親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二百零七章 這個價錢不夠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二百一十章 亂了方寸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婚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五十三章 天下爲公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丘來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借勢第一百三十七章 雙鳳來朝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換人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一百二十章 引蛇出洞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和諧因素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七十一章 要見見大世面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七章 一個進階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二百一十章 亂了方寸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我不是兔子但會咬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來做蟬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十五章 新任知縣的甄試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七十章 歌聲魅影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二百三十八章 人生無常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一十九章 按兵不動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流彙集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大命案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三十一章 總得有身好裝扮第一百四十一章 他鄉遇故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八十八章 司職正式被革了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二章 活着就是一種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六十三章 賭約第十章 匠師初任
第八十七章 潛藏的危機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六十三章 賭約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二百零六章 悠然上行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七十二章 行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一百零八章 認親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二百零七章 這個價錢不夠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二百一十章 亂了方寸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婚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五十三章 天下爲公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丘來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借勢第一百三十七章 雙鳳來朝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換人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一百二十章 引蛇出洞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和諧因素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七十一章 要見見大世面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七章 一個進階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二百一十章 亂了方寸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我不是兔子但會咬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來做蟬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十五章 新任知縣的甄試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七十章 歌聲魅影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二百三十八章 人生無常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一十九章 按兵不動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六十七章 商行大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流彙集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大命案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三十一章 總得有身好裝扮第一百四十一章 他鄉遇故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八十八章 司職正式被革了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二章 活着就是一種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六十三章 賭約第十章 匠師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