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

李亨聽聞後臉色也是一變,沒想到他賠上自己最寵愛的貌美冠絕長安的第八女永和公主,嫁給的竟然是李嗣業的養子!全無血緣關係的養子,這樁買賣無論怎麼看,自己都賠大發了。

“怎麼可能?”李亨伸手扶着案几連連搖頭:“他怎麼會給一個養子賠出三千人的龍驤軍,又怎麼會奉獻幾大車的財物?”

李輔國連連咂舌表示費解:“奴婢也不大明白,這都是奴婢的罪過,當初時值叛亂,長安陷落在即,奴婢沒有派人查探清楚便貿然牽線,實在該死!”說罷他狠狠地扇了自己兩個耳光。

“可能是李嗣業故意行此舉來迷惑我們,如此說來他就是欺君的大罪!”

李亨擡頭睨了他一眼,眼眸中蘊含着不滿,他扶着案几說道:“也不盡然,可能是他的真的寵愛這個養子吧,如今事已至此,只能將錯就錯,李崇雲接着加封官位,仍然執掌龍驤軍。”

“大家,”李輔國突然跪在地上叉手道:“李嗣業父子二人,一個執掌宮內龍驤禁軍,一個在外統帥十幾萬藩鎮強兵,若他生出異心,則社稷堪危。昔日太上皇在位之時,他與安祿山便已經勢大難制,更以胡椒重金賄賂滿朝上下。如今安祿山業已反叛,李嗣業再不加以遏制,局勢將無法控制。舊朝宇文泰以周代魏,楊堅以隋代周便是警示。”

李亨連忙起身將他攙扶起來,長嘆了口氣說道:“朕豈不知道李嗣業權柄過重危及社稷,只是他新近才收復長安立下如此功勳,東都洛陽、河南、河北都還掌握在叛軍手中,我還需要仰仗他平定叛亂,如何能削他兵權?”

李輔國又跪在了李亨面前相勸道:“等他將來收復洛陽,平定河南河北,其威望也會達到頂峰,大家還能夠制住他嗎?況且大家手中只要有兵,派誰去不能收復洛陽?派誰去不能平定叛亂,何必非要一個李嗣業?”

李亨點了點頭,誠心相問道:“輔國,以你之見,我該如何行事?”

李輔國這才從地上站起來,湊到皇帝耳邊說道:“以封賞的名義迅速召郭子儀、王思禮和李嗣業回長安,這樣做是爲了不使他產生疑心,然後再加封他三公之位,將其三子一女乃至所有家眷全部封以高官,以顯示出陛下的厚恩。取掉他的三鎮行營節度使之位,而冠以一個天下兵馬兵馬副元帥的虛職。將他麾下的兵馬重新劃分爲河西、北庭、安西三個行營節度使,節度使和節度監軍的人選當然由大家您來定。”

趁着李亨還在沉思之際,李輔國又加緊說道:“關於節度使的人選,奴婢倒是有三個人才要舉薦給陛下您。”

李亨猶豫着擺擺手說道:“這樣做是不是太急了,李嗣業可不同郭子儀和李光弼,他二人均是叛亂之後纔得到提拔,根基還不算穩固。要知道李嗣業之前已經做了十年的北庭節度使,兼任了七年的安西節度使,又兼任四年的河西節度使,麾下諸軍的押官和中郎將均是其親手提拔。若是做得太明顯,反會受其反制,如今局勢如此緊張,朕不能不瞻前顧後。”

李亨又接着說道:“我相信李嗣業並無異心,但他兵權過重終究還是不好,萬一他手下那些人有別的想法,或者境遇變遷會讓他產生別的想法,所以及早削弱他的權柄,對他對朕都有好處。只是……“

李輔國上前兩步,豎起手掌狠狠地說道:“若是如此,倒不如來的乾脆一些?”

李亨的臉色瞬間白了幾分,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不到萬不得已之時,絕對不能這樣做。還是先把他們召進長安來,我先試探一下李嗣業的態度再說,但此事不可提前泄露出去。”

主奴二人在內殿中商議了半天,也最終沒有達成一個明確的結果,李輔國心中乾着急,皇帝太過於優柔寡斷了,若換做他就算是除掉李嗣業又何妨?

他向李亨拜別之後,搖擺着身體往殿外走去,碰到了正準備進宮面聖的廣平王李豫,低頭叉手道:“老奴參見廣平王殿下。”

李豫連忙對李輔國行拱手禮,對於眼前的這個太監,他可不敢如一般的宮人來對待。父皇過分倚重於他,不但加了國公之位,還封官開府儀同三司,風頭已經遠遠超過了祖父昔日的內宦高力士,宗室皆敬稱其爲“五郎”。

他兩人執禮離開後,李輔國突然轉身叫住了李豫:“殿下?”

李豫回頭問道:“不知五郎有何事?”

李輔國緩步來到李豫面前問道:“老奴曾聽說,李嗣業沒有通過你便暗中派兵從鳳翔奔襲奪取了潼關。而且他擬定出關門打狗,殲敵於關中這樣的全盤謀略,也沒有事先知會殿下,更沒有稟報陛下,是不是這樣?”

李豫愣了一下,才點點頭說道:“確實是如此,不過父皇給我們下敇命收復長安,特地聲明瞭所有決策都無需上報,這也是合理的吧。”

“陛下他是說你的決策無需上報,但是李嗣業……他不報給陛下也就算了,如何連殿下你也瞞着,此人掌控軍權將你架空,其心定然不正,殿下以後可要多多提防!”

李輔國說罷之後便往殿外走去,走出幾步又轉過身來叮囑一遍:“要多多提防!”

廣平王站在原地皺眉沉思,才又低頭踱步去見李亨。

……

李嗣業率兵從武關回撤到了上洛郡,拒絕了王思禮結伴回長安的邀請,藉口說是要先整頓駐守在灞上的兵馬。

送走王思禮後,李嗣業還處在將信將疑的狀態,但是對於戴望的推算,他已經相信了八九成。李亨積弱而多疑,這是他從太子位子上帶來的病根,登基爲帝后這病就加重了。

他認爲李亨還沒有與他徹底決裂,或者他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膽量,但是皇帝的身邊不乏狠人,願意代天子行非常之事的傢伙大有人在,這讓他又不得不提防。

他將行轅紮在上洛郡城的大戶人家的府邸中,只把身邊最信任的四人叫到跟前,分別是戴望、田珍、燕小四和段秀實。

“某對皇帝父子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他逃難至靈武,身邊只有太子六率殘部,也沒有錢財支持朝廷運作,是我給他派去了龍驤軍和幾大車財物,他才能夠迅速在靈武站穩腳跟。此番收復長安,我也只派馬磷與他兒子廣平王共同入城,讓他一人獨得長安人心,獲得莫大殊榮。”

戴望立在下方,檀木面具無喜無悲,聲音也聽不出感情起伏:“在皇帝眼裡,臣子做什麼都應該的,不存在仁不仁的問題。主公,你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和帝王平等相看,這是不對的。”

李嗣業摸着鼻子點了點頭,轉身問他們四人:“以你們之見,某應該如何應對。”

戴望又上前說道:“我有三策,可供主公選擇。”

“哦,可是哪三策?快快說來。”

“朝廷所掌控兵馬九月初已經被房琯在陳濤斜一役中敗光,只剩如今王思禮所率的一萬人,今又在堅守武關中折損不少,只剩下七八千人。郭子儀此次從朔方南下關中帶了兩萬人,但在蒲津渡口攔截安守忠所率曳落河,折損了近三成,他們加起來纔不過兩萬人。關中其餘兵馬如葛邏祿和拔汗那都不足爲慮。”

“反觀主公手中有兩萬三千飛虎騎,瀚海軍騎兵一萬三千人,其餘各步兵軍和炮營總計四萬五千餘人,再加上投降的叛軍一萬五千人,已經接近十萬。如今馬磷率軍在長安城中,皇帝的親衛龍驤軍也是您的長子李崇雲所執掌。如今整個關中,還有長安城對您來說,完全等於不設防。你只要起大軍直入長安,控制朝廷上下,進可代唐登基爲帝,退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便是我說的上策。”

“萬萬不可,”段秀實臉色驚變,慌忙上前叉手道:“如今叛軍雖然作亂,但人心猶在大唐,大夫萬萬不可行此險招。我們從河西入關平叛不止是爲皇家,更是爲救萬民於倒懸。如今河北有河南有安祿山叛軍,朔方有郭子儀,河東有李光弼,蜀中有老上皇。江淮節度使爲李璘,淮南節度使爲高適,江東節度使有韋陟,大夫一旦行此舉,會使得天下重現兩晉南北朝那樣的禍亂,藩鎮四方攻伐,中原從此積弱,致使胡人再度南下,大夫也將成爲天下之罪人。”

李嗣業嚴肅地看了他一眼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不消你說,我也不會取用此策。”

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
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