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進擊的儒門

“儒法之爭?”雖然有心理準備,劉辯還是有些吃驚,這個問題可扯得有點大了。

“沒錯,儒法之爭。”荀攸伸手蘸了些酒水,幾下就在案上畫了一個大漢疆域的簡圖,他畫得非常熟練,可以看得出來,他平時沒少看地圖,對大局有着清晰的認識。“平王東遷,姬周分崩離析,春秋時諸侯心中尚有王室,只是爭霸,戰國時王室衰微,諸侯間弱肉強食,混戰數百年,最後只剩下七國,號稱七雄。”

劉辯點點頭,放下了酒杯,坐直了身子。

“天下板蕩,民不聊生。諸子百家,儒墨道法,無一不想統一天下,致天下太平。他們的目標一致,手段卻各不相同,以太行山爲界……”荀攸在中間劃了一條線,侃侃而談:“大致上山東尚儒,山西尚法,而征戰百年的結果是以法治國的秦國統一六國,征服了天下。”

“但是,秦二世而亡,漢興,鑑秦覆轍,乃用黃老之道,與民休息,三世而有文景之治。”荀攸頓了頓,問道:“陛下應該知道,接下來就是孝武帝獨尊儒術了。可是,既然黃老之道能致文景之治,武帝爲何卻要獨尊儒術?”

劉辯看着荀攸,不說話,卻聽得非常認真。漢武帝獨尊儒術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歷史研究中無法繞過去的一個問題。他聽過很多不同的看法,現在有機會親耳聽取當代的智者分析這個問題,卻是任何一個專家都難以奢望的機會。

他注意到,在荀攸之前。幾乎沒有人提到這個問題,大家似乎都認爲漢武帝做得對。甚至皇甫嵩、賈詡這樣的山西人也沒有異議。

“因爲黃老之道只能與民休息,卻不能實現太平。”荀攸鏗鏘有力的給出了答案。眼神發亮:“只有積極進取的儒門,才能真正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

劉辯糊塗了:“文景之治還不算太平?”

“當然不是。”荀攸反問道:“陛下可知當時南有百越,北有匈奴,大漢東不過遼河,西不過祁連,而國內則是諸侯林立,各行其法,天子以函谷爲鑰,潼關爲門。夙夜以興?”

劉辯想了想,彷彿醍醐灌頂,眼前豁然開朗。是啊,所謂的文景之治怎麼可能是太平盛世呢,當時朝廷能真正控制的地方不過是函谷關以西,景帝時還有七國之亂。而讓人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年年入侵,將漢人當作兩腳羊,任意勒索敲詐,予取予求。

“黃老之道……不能完成統一之舉。必須尊儒才行?”

“陛下,黃老之道尚清靜無爲,又豈能贊成朝廷大舉征伐?武帝徵南越趙佗,淮南王劉向就上書反對。即使後來取勝。天子亦不得不親自作書向劉向解釋,以示安撫。”荀攸笑了笑,“其實。當初用黃老之道治國就是不得已的選擇。文帝之時有賈誼,景帝之時有晁錯。他們都希望朝廷削藩改制,採用儒道來治國。可是。賈誼廢,晁錯死,爲何?功臣舊戚在,不欲天子權重也。”

“孔子云: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荀攸看着劉辯,一字一句的說道:“只有儒門才能尊王,才能致天下太平。也只有儒門才能助武帝內削諸侯,外逐匈奴,建立赫赫功業。可是,武帝利用儒門成就了功業,卻拋棄了儒門致太平的理念,外示儒術,內用黃老,霸王道雜用之。”

“儒門不肯罷休,抗爭百餘年,先有鹽鐵會議,石渠論經,後有元帝改制,太平更化,都被宦官和外戚所沮。百年努力,諸賢前仆後繼,而太平不可得,致有王莽之變。”

荀攸長長的吁了一口氣,神情激奮:“奈何王莽泥古不化,急於求成,不僅未能致太平,反而激起了民變,功歸一簣。劉氏宗室乘勢而起,興復漢室。”

“光武皇帝以河北爲基,逐鹿中原,而有天下。一旦成功,便轉而壓制山東。爲此甚至不惜取消都試舊制,只爲壓制山東儒門,不讓他們有掌兵的機會。其後諸帝爲確保皇室安全,重用外戚、宦官,又走上了前漢的舊路。”

“王莽敗,儒門臥薪嚐膽百餘年,而今有袁氏。袁氏之起,源於孝明帝時楚王英之亂。”

“致天下太平,是儒門奮鬥千年的目標。”

“袁氏反漢,代表的不僅僅是山東,而是儒門。”

“袁氏爲什麼能成爲儒門的領袖?因爲袁氏得到了一顆鳳卵。如今,袁紹即將孵化這顆鳳卵,鳳鳥即將臨世,聖人即將再現。陛下,你怎麼可能取勝?”

劉辯聽得冷汗涔涔。

荀攸的話給他打開了一扇門,將他的思路從簡單的山東、山西對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一直推到從春秋戰國就開始的儒法之爭。聽了荀攸的故事,他才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改朝換代的陰謀,儒門爲此已經處心積慮的謀劃了幾百年。

如果袁紹代表的是山東,他還可以憑藉山西人與之對抗。如果袁紹代表的是儒門,是天下讀書人,那他還拿什麼和袁紹對抗?打敗了袁紹就行?錯!打敗了袁紹,還有其他人。正如王莽敗了之後,儒門並沒有放棄反抗一樣,袁紹敗了,同樣有人會接過儒門的大旗繼續戰鬥。

因爲這幾百年來,儒門雖然沒有還沒有取得最終的目標,卻已經掌握了話語權,壟斷了主流文化,在知識傳承和積累上,有着毫無爭議的主導權,有着無比雄厚的資源和堅實的後備力量。

歷史上,袁紹敗於官渡,以法家面目出現的曹操取得了勝利。可是儒門並沒有放棄,曹魏立國之後就被迫取用了九品中正制,權力又轉移到儒門手中,四十年後,世家代表司馬懿建立晉朝。

儒門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至於唐宋以後,科舉盛行,那就更不用說了。

更何況袁紹手中還一顆鳳卵,即將孵化出傳說中的神鳥鳳凰。

這是一場沒有希望的戰爭?

大漢氣數已盡,必亡不可?(未完待續。。)

第380章 荀氏易第223章 白馬公孫瓚第189章 登高望遠第42章 斬丁原第80章 灌頂之咒第292章 觀者衆第361章 風雲變第13章 霸王戟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98章 虎皮第98章 挖牆角第450章 陰陽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223章 白馬公孫瓚第240章 空歡喜第24章 鳳儀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34章 鳳鳥將至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348章 騎虎難下第154章 龍淵第240章 空歡喜第128章 百年之局第262章 佛本是道第103章 人形弩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336章 鮮卑往事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285章 悔之莫及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410章 第三個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345章 燭龍第84章 曹操贈馬第190章 控火者第274章 迫降第301章 文武不均第163章 乳孃第144章 故事第104章 威逼利誘第163章 乳孃第156章 七星刀,血手印第95章 傳國玉璽第437章 被鄙視了第77章 荀曹會第190章 控火者第376章 始作俑者第447章 命運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179章 恩威並施第198章 殺俘第119章 棋子與棋手第327章 不速之客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376章 始作俑者第337章 底牌第79章 歪打正着第375章 無理可講第49章 大將之風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50章 勇者懼第121章 龍系血脈第391章 闖宮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282章 心思難猜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258章 巨鷹擒羊第193章 韓遂第350章 卡烏捷第25章 道與術第328章 雪夜殺戮第429章 根基與枝幹第165章 龍騎第5章 袁紹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31章 失落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16章 入營第225章 行獵彈汗山第181章 華佗第194章 長纓在手第134章 正大光明第245章 見機行事第96章 佛骨舍利第25章 道與術第356章 去從第70章 江東猛虎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231章 水火無情第452章 天機第282章 心思難猜第221章 駁獸第35章 朝會(上)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200章 內戰,外戰第211章 養虎爲患第438章 試陣第289章 誰家少年
第380章 荀氏易第223章 白馬公孫瓚第189章 登高望遠第42章 斬丁原第80章 灌頂之咒第292章 觀者衆第361章 風雲變第13章 霸王戟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98章 虎皮第98章 挖牆角第450章 陰陽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223章 白馬公孫瓚第240章 空歡喜第24章 鳳儀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34章 鳳鳥將至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348章 騎虎難下第154章 龍淵第240章 空歡喜第128章 百年之局第262章 佛本是道第103章 人形弩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336章 鮮卑往事第114章 推心置腹第285章 悔之莫及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410章 第三個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345章 燭龍第84章 曹操贈馬第190章 控火者第274章 迫降第301章 文武不均第163章 乳孃第144章 故事第104章 威逼利誘第163章 乳孃第156章 七星刀,血手印第95章 傳國玉璽第437章 被鄙視了第77章 荀曹會第190章 控火者第376章 始作俑者第447章 命運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179章 恩威並施第198章 殺俘第119章 棋子與棋手第327章 不速之客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376章 始作俑者第337章 底牌第79章 歪打正着第375章 無理可講第49章 大將之風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50章 勇者懼第121章 龍系血脈第391章 闖宮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282章 心思難猜第173章 老成謀國第258章 巨鷹擒羊第193章 韓遂第350章 卡烏捷第25章 道與術第328章 雪夜殺戮第429章 根基與枝幹第165章 龍騎第5章 袁紹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31章 失落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16章 入營第225章 行獵彈汗山第181章 華佗第194章 長纓在手第134章 正大光明第245章 見機行事第96章 佛骨舍利第25章 道與術第356章 去從第70章 江東猛虎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231章 水火無情第452章 天機第282章 心思難猜第221章 駁獸第35章 朝會(上)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200章 內戰,外戰第211章 養虎爲患第438章 試陣第289章 誰家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