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

載人航天終夢圓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神舟五號”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乘有一名航天員楊利偉,在軌運行21個小時。它的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之夢終成現實。

作爲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與前四艘“神舟”飛船一樣,都是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的。從外形看,唯一不同的是,前四艘飛船的頭部是半球體,而“神舟五號”飛船的頭部是圓柱體,並留有將來與空間實驗室對接的接口。

此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時間與前四艘“神舟”不盡相同。

航天發射需要確定一天中的某一個時間段作爲飛船發射的時機,這個時間段被稱爲“發射窗口”。此前,“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的發射窗口分別是在凌晨和子夜,“神舟三號”飛船的發射窗口則是北京時間22時15分。選擇在夜晚發射飛船,是便於飛船發射升空時,地面的光學跟蹤測量設備易於捕捉到跟蹤目標。而“神舟五號”的發射窗口卻定在了白天。之所以這樣安排,主要是爲航天員着想:白天溫度將利於發射人員工作,也易於在意外發生時充分保障宇航員的安全。

“神舟五號”首次飛天,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更特別的是,一封特殊的信函隨神舟飛船一同啓程。在飛船座艙內,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身後的支架上放着一個飛行文件夾,裡面除了各種飛行文件外,還有一封特殊的信函。信函裡密密麻麻地籤滿了500多個姓名,那是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參加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500多名同志,用溫暖的心和燃燒的情,給首飛航天員寫的壯行信——《致航天員的一封信》。信上說:

在這金秋時節,當您攜帶着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登上由我們中國人設計和製造的神舟飛船出征太空之際,請接受我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執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500餘名隊員,代表10萬航天員工,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

古往今來,遙望星空,炎黃子孫做了多少飛天夢。我們的祖先憑着豐富的想象力,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敦煌莫高窟,彙集着千年的飛天夢想;“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喚起了先輩探索宇宙的豪邁熱情;“萬戶飛天”的勇敢嘗試,揭開了人類征服太空的序幕。

人類探索宇宙、飛向太空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人類第一個航天員加加林終於掙脫了地球的引力,首次遨遊太空。中國作爲“飛天”的故鄉,一直致力於發展載人航天,因爲這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高科技實力的體現。黨中央英明決策,載人航天工程應運而出。我們研製了“神舟”和“神箭”,您光榮地成爲中國第一位遨遊太空的航天員。

從承擔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天起,我們就把神聖使命牢牢銘刻在心中,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十餘年來,在設計室,在車間,在發射場,我們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日日夜夜,做了無數次地面試驗,就是爲了火箭和飛船的萬無一失。

親愛的航天員同志,我們雖然崗位不同,職責不同,但我們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相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相同,爲共同圓一個古老的飛天夢想相同。

請您相信,500顆心與您心心相連,500顆心將伴隨您一同遨遊太空;請您放心,我們一定以實際行動實踐莊嚴的承諾:確保“神箭”準確入軌,確保神舟正常運行,確保您安全返回。

我們爲您祝福。當您安全返回祖國母親懷抱的時候,祖國人民一定會用最隆重的禮節歡迎您——載譽歸來的民族英雄!

這封由“神舟”、“神箭”打造者寫下的信函,被破例裝進了航天員隨身攜帶的飛行文件夾裡,讓航天員在飛船的座艙裡時刻感到:有許多顆心像和煦的陽光在照耀着他;在飛天的路上,有許多人在爲他指引航向;在緊張的歸途中,有許多雙有力的手在穩穩地爲他保駕護航。

10月15日凌晨5時2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在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舉行。當天,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來到這裡,親切會見了首飛梯隊的3名航天員。面對身着航天服,整裝待發的航天員,胡錦濤鄭重地說,“神舟五號”馬上就要發射了,這是你們盼望已久的莊嚴時刻,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莊嚴時刻。一會兒,楊利偉同志就要作爲我國第一個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負着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相信你一定會沉着冷靜,堅毅果敢,圓滿完成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使命。我們等待着你勝利歸來。

執行首飛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激動地說:“我會聚精會神地做好每一個動作,決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

秋日裡的酒泉因“神舟五號”的發射而格外熱鬧。5時40分,中國首飛航天員的車隊在5輛摩托車的護送下,穿過夾道歡迎的人羣,浩浩蕩蕩駛向發射場。

太陽未曾升起,載人航天發射場卻亮如白晝。5時58分,車隊在發射架下停住。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搭乘塔架防爆電梯直通火箭頂部——飛船。隨着一聲振奮人心的口令,“‘神舟’報告,飛船艙內準備完畢,‘神舟五號’可以進艙!”楊利偉微笑着向在場的工作人員揮手道別,並在輔助人員的幫助下熟練地鑽進軌道艙,然後進入返回艙,開始對飛船狀態進行確認。

8時20分,環抱着飛船的第三組平臺徐徐展開,白色的船箭塔組合體露出雄姿,飛船上鮮豔的五星紅旗圖案格外奪目。

8時50分,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來到試驗指揮樓平臺,現場觀看飛船發射。與此同時,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李長春、羅乾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發射進入倒計時,每過一段時間都會聽到令人緊張的提示口令。“15分鐘準備!”測發控制大廳內,火箭發射控制臺操作手迅速執行自動發射點火程序。“5分鐘準備!”航天員關上了面窗,時刻準備踏上飛天之旅。

發射前2分鐘,距發射架僅300米遠的瞄準間內,工程師唐建根據指令——“順時針調整,繼續,再調……”最後對火箭平臺瞄準精度進行了檢查後迅速撤離現場。

“1分鐘準備!”在場的所有人都加快了心跳。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10、9、8……”

“點火!”

“起飛!”

9時整,“長征二號F”型火箭騰空而起,烈焰升騰,大漠震顫。火箭的頂端,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與“神舟五號”飛船共同飛向無垠的太空。

9時11分,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

遊弋在浩瀚大洋的“遠望號”測量船隊,傳來了喜訊。位於日本海的“遠望一號”上發來了一連串的好消息:“發現目標!”“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

20分鐘後,停泊在南太平洋的“遠望二號”測量船報告:首次追蹤到飛船信息!9時34分,“神舟五號”飛船的艙內圖像清晰地顯示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楊利偉微笑着說:“我感覺良好!”

又過了12分鐘,“神舟五號”飛船按計劃進入預定軌道。隨即,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宣佈:“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頓時,指揮控制大廳內一片歡騰,有些人的眼角沁出了淚花。

“神舟五號”的蹤跡始終牽動着航天指揮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10時,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神舟五號”飛船進行環繞地球第一圈飛行。地面指揮人員報告艙內環境正常,楊利偉打開面罩。

30分鐘後,楊利偉摘下手套,並解開膝蓋下方的束縛帶。10時40分左右,飛船開始繞地球飛行第二圈,楊利偉由仰臥改爲坐姿。11時,午飯時間到了,楊利偉在太空中首次進餐。

下午15時54分,飛船啓動變軌程序。火焰從飛船的尾部噴出,迅速提升了飛船的飛行速度。整個過程中,航天員楊利偉始終神情鎮定,絲毫沒有置身於太空的異樣。這時,追蹤數據從南太平洋上的“遠望二號”測量船傳來,表明“神舟五號”飛船變軌圓滿成功。

17時30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曹剛川來到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揮大廳,與正在太空飛行的楊利偉進行實時通話。楊利偉的聲音從遙遠的太空傳來,竟是那樣清晰。

飛船在環繞地球飛行第七圈時,約18時40分,楊利偉拿起早已準備好的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從飛船上發出問候,他說:“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們問好,向祖國人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問好,感謝全國人民的關懷。”

那一刻,他在想:“爲着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19時58分,夜幕低垂。“神舟五號”飛船運行到第八圈時,楊利偉與坐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的妻子和兒子通話。在太空,與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通話,楊利偉充滿了感動。

夜漸漸深了,“神舟五號”從啓程到變軌,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海上的四艘“遠望號”24小時監控着飛船的一舉一動。

南大西洋時間10月15日21時04分(北京時間10月16日清晨5時04分)。

“遠望三號”自9月8日駛出長江,南下太平洋,跨越爪哇海,橫穿印度洋,搶渡好望角,挺進大西洋,全體參試人員與風暴和巨浪戰鬥了整整38天,到達了這裡。靜謐的海面包圍了一切,舷窗外漆黑一片。遠在2萬多公里的中國,十幾億華夏兒女都在期盼着“神舟五號”的平安歸來。

等待的時刻是如此的漫長,直到一聲長達25秒的鈴聲傳來,接着是準確的號令:“返回段工作段測控30分鐘準備,全船進入一級測量部署,人員按部署就位。”接到號令,全體船員開始各負其責,進行最後時刻的準備。

舉目望去,舷窗外的大洋漆黑一片,靜謐的天地間只能聽到海浪敲打船舷的沙沙聲。與此同時,在2萬多公里以外的祖國,太陽正要從地平線上升起,13億華夏兒女也正期待着1小時後中國航天員首次從太空返回的激動時刻。

歷史性的時刻就要來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已經進入繞地球飛行的第14圈——最後一圈。這就意味着,“神舟五號”準備回家了。當“神舟五號”飛船飛越南大西洋上空時,“遠望三號”必須完成對飛船的一系列高難度控制動作:“抓住”飛船並穩定跟蹤、發送進站鏈、第一次調姿、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分離、第二次調姿、變軌發動機點火、實施飛船制動控制並實時結束制動。而這一系列動作只有400秒的完成時間。

隨着“一分鐘準備”口令的響起,端坐在操作檯前的張旭東雙手緊握操縱桿,雙目緊盯示波器。剎那間,儀器上跳出一個亮點,天線主波束隨即牢牢將其套住。

“330發現目標”,“‘長江三號’USB發現目標”,監控臺前副測控長許寧迅速按下幾個按鈕,在不到5秒的時間內,完成了雙向捕獲。天與地之間的通信渠道由此建立起來。

1分鐘後,北京方面下達了“發送進站鏈”的指令。飛船的各種信息,包括飛船軌道、姿態和航天員話音等,通過船載衛星通信站,迅速發往北京指控中心。

“一次調姿開始……”,北京指控中心開始通過“遠望三號”船向“神舟五號”下達指令。經過一系列的聯通,數據顯示飛船一切正常。“‘長江三號’跟蹤結束”,隨着這聲通報響起,“遠望三號”圓滿完成了任務。

此時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距離地球越來越近,準備投入祖國的懷抱——向着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着陸場飛去。

16日凌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記錄下飛船返回艙迴歸的全過程:5時38分,飛船返回艙返回制動點火;5時44分,地面與航天員楊利偉通話,他說:“飛船工作一切正常”;6時06分,楊利偉表示感覺良好;6時11分返回艙彈傘;6時12分,楊利偉報告,身體狀況良好;6時14分回收場落點點火,地面控制中心命令楊利偉拋返回艙防熱大底;此後,地面控制中心一直保持着與楊利偉的對話。

主着陸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地勢平坦,視野開闊。16日凌晨6時07分,主着陸場收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返回信號。緊接着,遍佈在各地的測控站、測控船發出的一條條調度口令在着陸場搜救指揮車裡清晰響起。車內顯示屏上的數據表明,飛船已順利完成返回動作,開始進入中國境內。

測量站的雷達天線時刻追蹤着返回艙,“回收二號發現目標”。當返回艙距地面30多公里時,測量站操作員果斷地向飛船發出“回收主電源接通”的重要指令。

“主電源接通,回收着陸程序啓動。”主着陸場所有人員屏住呼吸,期待着返回艙的完美降落。緊接着,着陸場指揮長夏長法下達了命令:空中搜索開始。

隨即,5架直升機有序地出現在降落區的上空,

形成五點佈陣,迅速展開一張立體搜索網。突然,天空中迸發一聲驚雷,“拋傘艙蓋了!”只見返回艙已完成打開主降落傘、拉出天線,飛向地面。

此時搜救指揮車內的電子地圖上,代表5架直升機的五色曲線開始向落點匯聚。“看見了,我們看見飛船了!”直升機緩慢下降,停落在返回艙着陸點附近的開闊地上。搜索救援人員跳下直升機,箭一般衝向返回艙。

歷史性的一刻終於到來了!6時23分,返回艙帶着在穿越大氣層時的餘溫降落在指定地點。搜救隊員迅速架起處置平臺,熟練地打開艙門,只見身着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從返回艙中探出頭來,他把面罩向上一推,神采奕奕,微笑着向迎接他的人們揮手致意。那一刻,是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時刻,在中國載人航天曆史上留下了閃光的一筆。

6時54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宣佈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飛行的21個小時,創造了中國歷史上首次載人航天的完美旅程。

載人航天終夢圓。11月7日,慶祝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了重要講話:

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爲載人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全體科技工作者、航天員、廣大幹部職工和解放軍指戰員,向所有爲我國空間事業作出貢獻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向榮獲“航天英雄”榮譽稱號和“航天功勳獎章”的楊利偉同志,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力支持和熱情關心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全國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國際友人,表示真誠的謝意!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我國首位航天員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並安全返回,這一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活動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成爲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個偉大壯舉,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聳立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中取得的又一個輝煌成就,也是中國人民爲世界航天事業作出的又一個重要貢獻。這一偉大勝利,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全體中華兒女都爲我們偉大祖國取得的這一輝煌成就感到榮耀和自豪。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偉大創造力的民族,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我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實現飛天夢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美好夙願。自古以來,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等許多動人的傳說就在我國人民中間廣爲流傳。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自主研製的載人飛船和自己培養的航天員送上了太空,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發展航天事業,是黨和國家爲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而作出的一項強國興邦的戰略決策。40多年前,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內外大局的戰略高度出發,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凡的膽略,毅然決定研製“兩彈一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把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納入發展高技術的“863計劃”。上個世紀90年代初,面對世界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我國尖端科技事業的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並對工程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11年的實踐證明,這一重大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體現。這再一次說明,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就能不斷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更大勝利。

載人航天工程實施11年來,參加工程研製、建設和試驗的同志們始終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牢記重託、不辱使命,以國家需要爲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爲最高利益,視祖國的航天事業爲生命,以崇高的追求和執着的信念,頑強奮戰在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線;始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大力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戰勝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用滿腔熱血譜寫了共和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壯麗史詩;始終勤於探索、善於借鑑,勇於創造、敢於超越,瞄準當今世界航天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國際宇航界公認的尖端課題,掌握了一項又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展示了新時期航天工作者的創新能力和時代風采;始終依靠科學、加強管理,嚴慎細實、一絲不苟,堅持把質量建設作爲生命工程,把確保成功作爲最高原則,以現代科學管理謀求最大效益,初步走出了一條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低成本的航天發展道路。我國第一代航天員隊伍是一個英雄羣體,他們英勇無畏地選擇了航天飛行這一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總之,廣大航天工作者是祖國和人民的功臣,他們爲祖國、爲人民、爲民族創造的非凡業績將彪炳史冊。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長期的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學習。

……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啓了新的征程。航天戰線的全體同志要繼續團結奮鬥,努力在人類探索外層空間的偉大事業中有所創造、有所作爲。我們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持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的方向,不斷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首飛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本章完)

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二章 飛天之路_金字塔式的選拔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中國人的飛天夢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爲了“2.5毫米”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二章 飛天之路_奠基——“曙光計劃”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爲了“2.5毫米”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二章 飛天之路_“加加林”,我們來了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走跨越創新之路 圓千年飛天夢想——王永志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爲了“2.5毫米”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奠基——“曙光計劃”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第二章 飛天之路_金字塔式的選拔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金字塔式的選拔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競賽”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
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二章 飛天之路_金字塔式的選拔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中國人的飛天夢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爲了“2.5毫米”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二章 飛天之路_奠基——“曙光計劃”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九”問天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爲了“2.5毫米”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二章 飛天之路_“加加林”,我們來了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走跨越創新之路 圓千年飛天夢想——王永志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黃本誠爲“神舟”建“考場”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祖國送我上太空——楊利偉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第二章 飛天之路_千百次的錘鍊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爲了“2.5毫米”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奠基——“曙光計劃”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用最可靠的火箭送航天員入太空——荊木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雲霄萬里鑄天梯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第二章 飛天之路_金字塔式的選拔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歷史性的一步第二章 飛天之路_金字塔式的選拔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載人航天終夢圓第三章 “神舟”傲蒼穹_“神舟”號,航天路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工程“上馬”第一章 載人航天的舞臺_載人航天“競賽”第五章 “神舟”夢之隊_“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