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

徑直回到寢宮,李嗣源進了德妃曹氏的門,兀自坐在大廳中黑着臉生悶氣,在曹氏滿面疑惑前來侍候的時候,李嗣源拍着小案大怒道:“這幫逆臣賊子,都吃了熊心豹子膽,簡單不當人子!讓此輩小人立於朝堂之上,是朕之恥辱!”

曹氏拉着李嗣源的手好生勸慰了半響,臨了問道:“眼看就要年關了,到底發生了何事,讓你如此惱怒?”

此時,文明殿的百官面對空蕩蕩的龍椅,各自心思不一。

安重誨與李琪站在一起,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複雜之色。另一邊,任圜面色難看,臉上肌肉似有抽動。再看趙王李從榮,低頭望着地面,不清楚是何神情,他旁邊的宋王李從厚,扯了扯他的衣袖,焦急的在跟他說些什麼。

安重誨也是歷經風浪之人,然而此時回想起今早朝堂上的風暴,依舊覺得後背發涼。一切都發生的太快,而且不可思議,此事要是放在半載前,安重誨是無論如何都不會信的。

宦海沉浮打磨出來的心性、認識,讓安重誨很快冷靜下來,他很快意識到今日之事並非毫無道理,端倪在前些時候便已顯現,這讓他不得不再度回想方纔停息的那場風暴,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

......

洛陽府尹孔循,毫無預兆上奏了秦王府西卜祭酒劉詢侵佔良田、釀成衝突、致人死亡的事件,而後道:“因事涉親王府,洛陽府衙不敢擅專,今啓陛下,以待詔令。”

安重誨記得自己當時詫異的望了孔循一眼,搞不懂對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自打天成元年安重誨與李從璟“爭權”的事發生後,孔循失了安重誨之信任,雖說地位不再如前重要,但因其女嫁與了趙王李從榮,故而恩寵也未見太衰,如今在朝堂上雖說不再舉足輕重,卻也不是尋常官吏可比。

秦王府官吏之事,觸動了朝廷律法,自當處理,安重誨不覺得奇怪。

他奇怪的是,這件事本不該拿到朝堂上處理。

也沒有必要拿到朝堂上處理。

否則,一旦此事鬧得人盡皆知,秦王臉面何在?

安重誨不解孔循何以敢如此觸犯秦王。

好在不用他多想,李嗣源即已下了指令,看得出他很不高興,因爲他的措辭並不客氣,“洛陽府衙何時連案子都不會辦了?此事雖然事涉親王,卻並無特異之處,洛陽府衙該如何查清事實,蒐羅證據,而後如何拿人、訊問、定案,此間細節難道還要朕來躬親?”

“臣謹遵聖命,必當秉公辦理,早日結案。”面對李嗣源的指摘,孔循不慌不忙應承下來。

堂中官吏有事先聽到風聲的,也有事先沒聽到風聲的,此時俱都不解的孔循此舉爲何意。但無論如何,此事至此已叫朝堂皆知,不用多想,不消多久便會傳遍洛陽。

“啓稟陛下,臣有本上奏。”就在衆官吏以爲此事已經落下帷幕時,一名官吏忽然持折出列,“臣彈劾河陽節鎮官吏貪贓枉法,欺壓百姓,使人家破人亡!”

此人一出,滿堂皆驚。

就算再遲鈍的人,也從今日的朝堂上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河陽節度使是誰?

河陽治州爲懷州,乃先前百戰軍駐紮之地,節度使正是李從璟!如今雖說百戰軍成了禁軍編制,但河陽節鎮仍在,藩鎮軍仍有,節度使也沒變。

衆人再看,出列的官吏不是別人,正是御史臺四名侍御史之一。

侍御史彈劾秦王?

自大唐天成元年以來,還無一名侍御史彈劾秦王,哪怕是向秦王屬官發難,也從未有過!

首先沉不住氣的是任圜,他轉而盯向李琪,眼中的質問之意顯而易見。被任圜怒目而視的李琪臉色陰沉,他身爲御史大夫,乃御史臺主官,卻對今日之事毫不知情。

況且,無論是彈劾官吏,還是上奏言事,雖然從理論上講可以直接在朝堂上提出來,但標準程序可不是這樣。正常情況下,官吏應該將奏本上交中書省,由中書省進行初閱、甄選後,上呈御前,再作議奪。

拿到朝堂上“商議”的事,其實基本都有了定論,至少皇帝與宰相們都已心中有譜,此時不過是公之於衆,或是集思廣益補充完善罷了。要不然百官鬧哄哄議論一件事,你一嘴我一嘴,連個方向都沒有,不僅沒有效率,更容易出亂子。

今日孔循、侍御史所奏之事,已經違背了這個規則。更何況此乃敏感之事,就更可見其中的貓膩,這就難怪百官們被驚動了。

不少人悄悄看向李嗣源與安重誨等人,心中暗暗猜想,難不成這些大佬們早已商量好,準備要對付秦王了?

然而皇帝與宰相們的神色反應,卻告訴這些官吏,這個猜想並不成立。

李嗣源沉着臉將侍御史的摺子看完,丟在御案上,冷哼道:“此事證據不足,容後再議。”

不是證據不足,而是李嗣源根本不想理會這件事情。

安重誨瞧了一眼李嗣源的臉色,哪能不知李嗣源心中所想。

秦王出征蜀中,三月而定兩川,功勞極大,也甚辛苦,如今秦王出征未歸,朝廷卻在背後調查他的節鎮官吏,這豈不讓人寒心?

於情於理,李嗣源當然不會這樣做。

“陛下!”面對李嗣源這樣的處理,百官們都已領會其意,但那名侍御史卻不肯放過,“此事人證物證俱在,怎能說證據不足?即便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其罪行,但人命已經發生,豈可不查?還請陛下明鑑!”

百官雖不知今日爲何會有人對秦王發難,但對這名官吏的鍥而不捨卻並不感到驚訝。首先,天成以來,帝國漸有政通人和之相,言路通暢自是不必多說,還從未有過因言獲罪的情況;其次,御史臺風聞奏報,本就在職權範圍之內,這本就是一羣特別的官吏,不彈劾官吏纔是不作爲,更何況如今頗有“證據”?

“朕已說了,此事容後再議!”李嗣源的語氣不容置疑,但這名侍御史卻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大有李嗣源不將他轟出去他就不罷休的架勢,唾沫飛濺跟李嗣源理論,爭得面紅耳赤,只差叫大堂中雞飛狗跳。

臨了,大怒的李嗣源一拍御案,連道三聲好,“將這份摺子交給懷州,讓河陽的人自己去處理!”盯着那名侍御史,“如此,你可滿意了?”

侍御史目瞪口呆。

朝廷不派官吏去查,讓河陽自行處理,這是什麼意思?

李嗣源的意思很明白:朕不管這事,你也別管,你不是要處理這件事嗎?可以,朕讓他們自己處理,申辯也好拖着也好內部處置也罷,隨他們便。

一句話,朕就是要包庇河陽,朕就是要包庇秦王!

面對這般蠻不講理的處理,侍御史啞了火。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今日朝堂風波就要結束的時候,波折再起。

這回說話的是戶部左侍郎。

如若說先前孔循、侍御史發難還是藏着掖着,不

明顯針對李從璟,那麼戶部左侍郎則是將冒頭直接對準了秦王,而且出口便是長篇大論,直言李從璟撫民不力,有瀆職之嫌。

“其一,討賊不力,致使孟知祥逃脫,遺禍無窮;其二,安定地方不力,致使二十一名官吏遇刺身亡,人人自危;其三,疏於政事,致使地方屢生事端,令軍政大計無以推行;其四,荒廢軍事,致使賊軍叩關入境,虎狼環飼;其五......”戶部左侍郎言辭鑿鑿,一連說了李從璟十大罪責,“有此十者,平添錢財消耗無數,而令朝廷失威,百姓離心,大軍難歸,後患無窮。其瀆職之甚,未有過者......”臨了,道:“臣啓陛下,當即召秦王歸朝,而另遣能吏赴蜀,以定兩川,利國利民......”

安重誨聽罷這番話,已是面色大變,心中直道惡毒。

惡毒之最,在召秦王歸朝。

若秦王此時歸朝,讓別的官吏替代了他的職責,那也就意味着朝廷認定秦王無法治理蜀中,不具備相應的能力。

屆時,平定兩川的秦王將不再是載譽歸來,而是攜恥而還。那是怎樣一番局面,會有何種惡果,已經不消多言。別的不說,僅是平定兩川的功績就將被抹去大半!

況且秦王是什麼人,軍政之才早已被證明,眼看凱旋之後就要入主東宮,此時被認爲軍政能力欠缺,這會引起怎樣的後果?

第一個忍不住反擊的,是任圜。

“一派胡言!”任圜出列,直接呵斥戶部左侍郎,而後才向李嗣源行禮,“秦王三月破賊,勞苦功高,震懾天下,乃不爭之事實,如今蜀中雖有賊人作亂,亦戰後難免之事,況且秦王已處理過半......”

不等任圜說完,戶部侍郎冷笑一聲,與他爭論起來,“破賊是事實,難道蜀中生亂便不是事實?況且......”

平和但嚴肅的朝堂,漸漸陷入混亂,到後來,以任圜爲首的官吏,和與戶部侍郎、侍御史爲首的官吏,當衆爭論起來。

面對多年來首次陷入混亂的朝堂,安重誨看到李嗣源的眼神漸漸被冰火充斥,他的心也一點點沉下去。

......

安重誨望着空空如也的御座,想起李嗣源佛袖而去的神態,心頭很不是滋味,他有很多疑惑,多到無法解釋。

以前朝堂上不是沒有人對秦王提出過意見,但大多不痛不癢,尤其是到了秦王底定荊南之後,這種意見已經許久不見。

而今日,這些人何以敢如此向秦王發難?更何況是如同事先商量好的一般,同時對秦王發難?這背後有沒有人在操控一切,操控一切的又是誰?他有着怎樣的目的?

安重誨一時想不透徹,但他知道,那個秦王統治整個朝堂,無人敢相與抗爭的局面,恐怕已經有了變化。

這個變化,發生在秦王離開朝堂近半載後,出人意料卻又並非不能解釋。安重誨敏銳的意識到,在帝國內部,恐怕正有一股新的力量在興起。

這股新的力量,只怕多半以那些不被秦王重視、開罪過秦王或是被秦王打壓過的人爲骨幹。

而在王朝權力的爭奪與更迭中,這樣的局面豈非理所應當?

尤其是在大唐這一朝!

如今,安重誨只想知道,當那位遠在蜀中、剛剛立下大功的秦王,知曉這件事的時候,他會是何種反應,又將如何應對?

從未在鬥爭中陷入敗局的年輕秦王,這回是否會一如既往扳回局勢,打倒他的對手?

(本章完)

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六十一 火攻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封推感言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三十一 君子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九 破軍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十二 襲營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四十四 忠誠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
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六十一 火攻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封推感言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三十一 君子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九 破軍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十二 襲營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四十四 忠誠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