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

即便拋開豆娘這層關係,李從璟與夏魯奇也算得上是忘年之交,當然實際上夏魯奇正值春秋鼎盛之年,正是該大有作爲的時候,有這樣一位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且品性堪爲衆臣表率的岳父,對李從璟而言也是莫大幸事。

無論是李嗣源還是李從璟,皆有意對夏魯奇加以重用,在李嗣源和李從璟這個大唐軍政集團領頭者心中,很多重要位置的往後的人選都是有候選、培養目標的,朝廷上下表現搶眼的人才日後會往哪個位置提拔,心中也是大致有數,這種類似於內定的人才提拔策略,其實是一個集團對人才選用的常見手段,重要位置不能後繼無人,所以得未雨綢繆。

例如說在滁州大放異彩、成長迅速的和泥刺史朱長志,李從璟就有意將他往宰相的位置上培養提拔,當然這種事不能完全肯定,還要看朱長志日後的表現是否能夠勝任,但至少這說明朱長志已是十年後宰相的儲備人選,既然是宰相儲備人選,日後朱長志的仕途之路就註定不會平庸,調往幽州這種重要邊鎮任職,在朝廷六部中數部任職,甚至派他去政事不振的州縣救火,都是必定會有的過程。

而夏魯奇在李嗣源與李從璟心目中,日後再不濟也是樞密使,而且還是在不久之後就能上任的,這甚至都不需要夏魯奇有太多驚豔表現,只需要不出大的過失就可,這就是夏魯奇過往資歷累積出來的成果。

李從璟與夏魯奇言談之時,說及江淮與楚地戰場,夏魯奇也說了一些自己的意見,李從璟便問他有無去楚地的意向,對此夏魯奇自然沒有不願的道理,李從璟這便打定主意,約定明日再去宮中找李嗣源商談。

夏魯奇走後,孟松柏笑容曖昧的湊過來,正在李從璟好奇這廝今日是不是發情的時候,孟松柏塞給李從璟一個香囊,擠眉弄眼半響,說話的時候偏偏一本正經:“殿下,方纔卑職招待夏節使的隨從時,他們交給我這個香囊,說是太子妃給殿下的。”

李從璟接過那個香囊,帶着一股淡淡清香,讓李從璟想起那個在桃花樹下舉傘獨自靜立的女子,淡綠色的香囊,繡的不是最常見的荷花,而是飛燕,兩隻小燕子栩栩如生,含義不言自明,做工極是精緻,李從璟雖然不懂得女紅,但也能看出必是費了極大心思的,腦海中浮現小妮子坐在窗前刺繡,既是愉悅又是嬌羞的模樣,嘴角不禁露出一絲笑意,想不到這小妮子小小年紀不僅懂得書畫,還會得這樣一手精湛的女紅,當真是難得,回想起當日在太原節度使府上,小妮子慌慌張張拉着自己做賊一般奔逃,事後發現書生就是秦王,無地自容掩面逃開時羞惱無限,李從璟心情也跟着愉快起來。

在孟松柏傾羨的目光中收好香囊,李從璟吹着口哨去看李政讀書。

在院子裡遠遠見到屋中的李政時,這熊孩子正耷拉着腦袋在被先生訓斥,這教書的老先生也是古板驕傲得緊,從不因爲李政的身份就對他假以辭色,將一名嚴師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當然這也有任婉如的“功勞”。

因爲時辰已晚,李政挨完訓,今日的課業就結束了,老先生是一名翰林學士,見到李從璟不慌不忙行禮,見禮完還不忘語重心長的“教訓”李從璟,“殿下政務繁忙老朽也知,卻也不可鬆懈對皇長孫的教導,老朽等這些先生雖不會偷懶,但也只能教一部分,要全面教導皇長孫,殿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教育本身就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組成的,這個道理李從璟自然知曉,當即表示責無旁貸,老翰林這才滿意的點頭,很有爲人師表風範的撫須離開。

李從璟忽然叫住他,“沈老可願到學院教授學生?”

爲學院先生的事,這些時日李從璟費盡了心思,眼下是但凡見到有學識的,都恨不得拉進學院去,能在東宮教授皇長孫學問的先生,品性才學都毋庸置疑,李從璟哪裡肯放過?

沈老本來不大樂意,聽罷李從璟的解釋,頓時有了幾分興趣,答應到時候去看看,李從璟客客氣氣將其禮送出院,很有尊老尊賢的覺悟,這個細節讓平日以恃才傲物著稱的老學究,走路的時候腳步都輕飄飄了幾分。

“父親。”李政苦着臉走過來見禮。

李從璟在李政面前蹲下來,他方纔雖然受了沈老的“訓”,但此時面對李政卻無半分遷怒之色,摸着他的腦袋,微笑着問:“如何惹來先生的教訓了?”

李政低着小腦袋自責道:“昨日的課業,寫錯了一個字。”

“那你眼下可會寫了?”李從璟問。

李政肯定的使勁點頭,“絕對不會再寫錯了!”

“這就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沒有讓我失望。”李從璟站起身,拉着一臉驚喜李政走出院子,這孩子想象中的訓斥並沒有來臨,讓他有些不可置信,“學了一日,也該累了,我

帶你去蹋球。”

“蹋球,真的嗎?”李政一臉雀躍,小眼睛裡滿是驚喜,但沒走出兩步,又苦下小臉來,“可是母親說這時候該回去溫習今日所學。”

“無妨,你母親不敢頂撞我。”李從璟哈哈大笑,索性將李政抱起來,“勞逸結合方是長久之道,再說蹋球也可鍛鍊體魄嘛。”

李政一臉遲疑,“可是先生罰我將寫錯的那片文章謄抄十遍......”

“先生的話,卻是不能不聽。”李從璟立即感到很爲難,哪裡有半分大唐太子的威嚴,完全就是一個尋常父親,他轉念做出一個我有好主意的神情,“這樣,待會兒你將那篇文章寫給我看,若是果真沒有差錯,我就帶你去蹋球。”

李政高興的歡呼起來。

黃昏時,任婉如來檢查李政學業的時候,看到李從璟和李政父子倆在院子裡蹋球,一大一小玩得不亦樂乎,那個在外殺伐果斷無人膽敢觸其威嚴的太子,竟然爲攔個球不顧撲倒在地上,在李政踢出好球的時,這個男人毫無風度可言的坐在地上,將笑得歡快的孩子高高舉起,爲他喝彩。

任婉如站在月門前,笑容比夕陽更美。

夜裡躺在榻上的時候,李從璟對任婉如教育兒子的方針,進行了一番很嚴肅的指導,重點強調的無非是該學的不能打折扣,但也要講究方法不能讓孩子太過沉悶。

李從璟爲培養王朝的人才費盡心思,又怎會忽略自己嫡長子的教育?嫡長子是否心性健康才能卓越,說有半壁江山的分量都不爲過。不能爲王朝培養一個合格接班人的皇帝,即便功勳再如何卓著,都不能稱之爲一個優秀的君王。

翌日李從璟進宮,與李嗣源、夏魯奇商議湖南戰局,並及夏魯奇出征楚地的事。最後三人議定,若是短期內楚地戰局沒有大的突破,年節過後就讓夏魯奇出征。

“今歲朝廷新募將士三萬有餘,都是各地出類拔萃的健兒,如今訓練亦有數月,明年就能開赴戰場。”李嗣源說這話的時候,眼中都是進取之色,如今新政經過優化,朝廷財賦年復一年充足,糧倉也逐漸充盈,朝廷能蓄養的軍隊自然更多。

如今王朝禁軍加起來不過十一萬,實在算不得多,李從璟依稀記得,趙匡胤基本平定天下時候,手裡握有精兵二十餘萬。

臨了的時候,李嗣源跟李從璟說起一事,“吳越王的使者快要進京了,領頭的是錢謬之子錢元瓘,這回他們進京,一是賀我大唐得封太子,另外,錢謬身子骨不大好了,讓錢元瓘進京,也有讓錢元瓘得到朝廷承認,日後承襲王位的意思。”

吳越王錢謬雖然行割據之實,但一直都奉中原王朝爲正統,以臣子自居,所謂吳越王,吳地越地之王,不過實際上錢謬只是據有越地,吳地在吳國手裡,吳越王與吳國向來都有爭端,從楊行密時期到徐溫時期,大小戰事時有發生。

在原本歷史上,南唐攻滅閩國之後,吳越趁機出兵南下,搶佔了南唐勝利果實,結果是南唐軍隊被趕出閩地,閩地基本劃入了吳越的版圖,後來趙匡胤平定江南,吳越王沒有據土抵抗,將奉行中原爲正統的政策執行到底,直接降了,算是十國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王國。

錢元瓘進京,李嗣源讓李從璟主持接待事宜,以前者的意思,如今江淮戰事正在僵持,若能讓吳越發兵大舉進攻吳國,無疑對江淮戰事大有裨益,但李從璟對此持保守態度,吳越對戰吳國,少有得勝的時候,要讓吳越攻打吳國取得實質戰果,恐怕不太容易,不過對江淮戰場而言,只要吳越王出兵,對局勢都是有益的,莫離得到吳越聲援,趁機奪下揚州也不是不無可能。

......

一隊旗幟鮮明、多達百餘人的人馬,從官道東邊行來,不急不緩行向洛陽,這支隊伍很有派頭,正是吳越王的使者,爲首一人器宇軒昂,眉眼間頗有幾分傲氣,便是錢元瓘。

眼看洛陽將至,錢元瓘一路上那不曾舒展的眉頭,又在不知不覺間緊了起來,身爲錢謬最看重的繼承人,錢元瓘打小就有神童之名,天資聰慧無人能及,乃是越地的天之驕子,在越地受盡吹捧與奉承。

十年前,吳軍與越軍開戰,兩軍水師於長江下游狼山一帶(南通)惡鬥,吳越王錢謬以錢元瓘爲水軍統領,帶兵攻打吳軍水師,錢元瓘利用吳軍水師順風疾馳和長江水面寬闊的特點,讓過中間行道,採用兩翼迂迴的方式,兩面夾擊,繞到吳軍水師背後的越軍,順風拋灑石灰、豆子、沙粒等物,讓吳軍既不能視物又無法站穩,遂大敗吳軍,此役之後錢元瓘聲名大振。

有如此家世才能,錢元瓘也是心高氣傲之輩,未嘗服過誰,加之越地偏居一隅,被吳國與閩國封鎖住北上西進南下通道,徒有錢塘魚米之富,而不能大爭於天下,錢元瓘不免又覺得憋氣,這回到洛

陽來,名義上雖然是恭賀朝廷冊封太子,實際上卻帶着有求於人的味道,這就使得錢元瓘心裡分外不是滋味。

隨行的吳越官員見錢元瓘眉頭不展,便寬慰他道:“如今中原強盛,北越長城威服契丹,西征巴蜀平定兩川,出兵江淮旬月,而江淮州縣半入囊中,李嗣源李從璟父子都是人中龍鳳,眼裡揉不得沙子,公還是莫要一直皺着眉頭得好。”

說話的是族人錢鏵,錢元瓘也沒太多顧忌,寒聲道:“如今乃是大爭之世,北國雖然被李嗣源父子佔據,但江南仍是割據之局,我越地軍民奮戰而得錢塘,勵精圖治自成諸侯,爲何偏要聽從中原號令?朝廷不給吳越王,還能連越王也不給?便縱不給,難道我錢家就不是錢塘之王了?”

錢鏵是個溫和性子,搖頭嘆息道:“公切莫有如此念頭,錢塘地狹民寡,莫說與中原相爭,便是比之楊吳也大爲不如,你當殿下爲何歷來都要奉中原爲正統?還不是因爲錢塘三路通道皆被阻隔,施展不得拳腳?那楊吳與我錢塘爭鬥數十年,未曾一日失去亡我之心,若不是有中原可供依靠,楊吳大舉來攻誰能相助?”

先前吳國掩有江淮,可以說將越地夾在腋窩裡,無論從哪方面說,越地都無法戰勝吳國。

錢元瓘也知這是事實,仍是不服氣,“那也不必將中原捧得太高,李存勖入主中原時,氣焰何等不可一世,也曾迅速攻佔蜀國,但還不是賜我玉冊、金印?”

金印、玉冊只有帝王才能用,錢鏐得李存勖此賜,遂建吳越國,雖未稱帝,實際諸多禮儀都循帝制。

錢鏵見他不服,唯恐他到了洛陽鬧出甚麼亂子,語重心長道:“此番從大江北上,途徑江淮,進入中原又走了許多時日,一路所見所聞如何,公心中難道沒有評判?”

聞言,錢元瓘眼神黯然,江淮被大唐攻佔的州縣,除卻正在交戰的地方,都被治理的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完全沒有他想象中的兵禍亂象,倒像是不曾發生過戰爭一般,而到了大唐境內,則又是另一番繁榮和諧之象,農耕興盛,水利發達,治安良好,商賈絡繹,城池興旺繁華,鄉間雞犬相聞,特別是到了洛陽京畿之地,更是一派百業俱興的景象,連草原與西域的異族都見了不少,讓人如同夢迴貞觀。

錢元瓘雖然心高氣傲,此番心裡憋着一口氣,但也不能罔顧事實,雖然自尊心仍在作祟,但理智卻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他們正身處一個強大的帝國。

錢鏵見錢元瓘有些服氣了,又嘆息道:“李存勖入主中原後,雖然氣焰滔天,羣雄俯首,但實際哪能跟眼下相比?李嗣源簡樸治國,不事享樂,勵精圖治,所以糧倉充實,將士敢戰,百姓順服,更可畏的是如今的太子李從璟,賢能猶有勝過李嗣源之象,這說明甚麼?”

錢元瓘不願承認,沉默了好半響,最終還是有些無力道:“說明中原後繼有人。”

錢鏵點點頭,擡頭仰望蒼天,“李存勖入主中原時,可以稱之爲時來天地皆同力,舉天下豪傑莫能與之爭,但如今的中原,公可想過該如何評價?”

錢元瓘苦笑一聲,示意錢鏵但說無妨。

錢鏵看向洛陽,眼中竟有幾分神往之色,“勢來天地皆同力!”

錢元瓘怔了怔。

錢鏵喃喃道:“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啊!”

在洛陽城東三十里,有洛陽官員前來相迎。

洛陽官員彬彬有禮,但錢元瓘還是感受到了對方身上那股自信,非屬刻意爲之,實乃大國之臣固有之底氣。

一路上,這位名叫蘇逢吉的官員,與錢鏵相談甚歡,錢鏵那隱隱的巴結奉承姿態,落在錢元瓘眼裡,就讓他心底暗暗不舒服。

忍受了一路,到得洛陽,錢元瓘在城門前微微晃了晃神。

望着洛陽城,錢元瓘腦海中迴盪着一句話:神都洛陽,雄偉拔天,氣吞山河,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未見不能知其氣勢也。

其城,周長六十里,城高過十丈,設城門八座,城樓高聳入雲,城內有坊一百零九,城門街道寬三十步,定鼎門大街寬八十步,人行其間,如米粒大小。

錢元瓘只知錢塘(杭州)城之雄偉,但錢塘與洛陽相比,真如螢火之於皓月之光。

天下神器,唯有德者居之。

走進洛陽城的錢元瓘,如同邁進大觀園的劉姥姥,精神巨震。

街面上寶馬雕車,行人無數,朱門大戶,如海市蜃樓,讓人差些不能相信,這竟然是人力能夠建造的城池。

直到見到李從璟,錢元瓘才方從震驚過回過神來,這時他意識到,錢鏵說錢塘地狹民寡,實肺腑之言也。

下馬整整衣襟,錢元瓘雙手置於身前,規規矩矩走向那名在不遠處等候,久負盛名於天下的大唐太子。

(本章完)

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九 破軍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有關李嗣源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四十 勢運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七 神仙山(6)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十五 接城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品書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
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九 破軍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有關李嗣源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四十 勢運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七 神仙山(6)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十五 接城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品書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