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穀賤傷農

孫百里風塵僕僕地趕回福州,屁股還沒有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坐穩,杜周南就滿面春風地走了進來,說道:“百里,現在你是越來越會算計了,連老蔣都被擺了一道,真是不簡單!還是我慧眼識英才呀,早就看出來你有生意人的頭腦。”

孫百里笑嘻嘻地說道:“這可是黃光銳自己送上門來讓我敲的,不敲白不敲!誰叫他偏偏要到韶關去加油呢?”

杜周南調侃地說道:“百里,我發現你這個人越來越不厚道了!當時粵北、贛南全部在我們的控制下,他落到哪裡都跑不出你的手心。”然後嚴肅地問道:“我聽說你最後還是扣留了幾架飛機,是不是真的?”

孫百里回答道:“哪有這回事,我只是把黃光銳不要的幾架破飛機運回來而已。”

杜周南說道:“我想你也不會做這種沒頭腦的事,不值得爲區區幾架飛機得罪中央。福建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幾架飛機還是買得起嗎!”

孫百里連忙追問道:“杜先生,聽你話裡的意思,似乎財政狀況還不錯呀,是不是?”

杜周南回答:“我們欠德國『政府』的貸款已經在兩個月前全部還清了,鎢砂礦的收入就回到自己的手裡,僅僅這一塊,每個月就多出將近百萬元的收入,足夠應付你整編軍隊的開支!南京『政府』前後兩次又撥款兩百萬,再加上你從廣東搜刮回來的物資也價值不菲,財政自然就寬裕許多了。”

孫百里問道:“那你打算把這筆錢用到哪裡?”

杜周南回答:“還沒有想好,所以過來和你商量一下。現在,福建的經濟已經步入正軌,進入高速增長的時期,不需要過多的干預,故而『政府』的投資一定要放在比較長遠的項目上。《搜索哈十八看最快的免費小說》”

孫百里說道:“福建的經濟雖然不錯,但是在其他方面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次出兵兩廣,有三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黃光銳的機羣出現在韶關上空的時候,民衆異常恐慌,四散奔逃,但是有沒有防空洞藏身,只好往兵營跑。第二,中央軍大兵壓境的時候,廣西能夠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內動員十幾萬人的部隊參戰。第三,陳濟棠苦心經營廣東十餘年,卻敗亡的這麼快!雖然勾結島國,不得人心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他極爲信任的餘漢謀、黃光銳等人早就被蔣委員收買也是中央的原因。南京對地方勢力的滲透能力實在是太強了,不能不防啊!”

杜周南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把錢花在修建防空洞,建立動員體制和反滲透機關上面嗎?”

孫百里回答道:“是的,你認爲可以嗎?”

杜周南回答:“當然可以!福建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在山區,肯定有很多山洞,稍微加固、擴大就可以了,不會花很多錢。我們很早就仿照廣西建立了民團制度,利用已有的人員和組織就可以建立完善的動員體制了。我雖然對與情報工作不是很清楚,但是感覺也花不了多少錢的。所以這筆錢應該能夠實現你的計劃。”

孫百里看到自己在廣東就開始籌劃的幾件事可以順利實施,非常高興,立刻迫不及待地和杜周南商量具體的計劃。然而,幾天後的一件事情卻迫使他不得不暫時中止了這幾項計劃,把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這天上午,二十多名從全省各地趕來的農民、地主議政代表一起到省『政府』拜會孫百里,要求他處理一項緊急事件。孫百里在人羣中意外地發現了蔡大力,連忙問道:“蔡先生,你怎麼也來了?”

蔡大力愁眉苦臉地說道:“快要破產了,是來請『政府』幫忙的!”其他代表立刻七嘴八舌地說道:“是啊,『政府』要是不幫忙,我們真的活不下去了!”

孫百里不解地問道:“今年風調雨順,收成應該不錯的,怎麼會這樣呢?”

蔡大力苦笑着說:“壞就壞在風調雨順,收成不錯上面!”接着詳細解釋道:“今年長江以南的稻米產區普遍風調雨順,產量達幅度增加,而稻米的主要產區湖南和廣東的增加幅度更是特別大。可是誰也沒想到,糧食的價格卻大幅度下滑,湖南的米價居然跌到了五塊錢一石,如果按照這個價錢來算的話,連本錢都保不住!”

一個代表補充道:“這幾年,工業發展迅速,土地也就越來越集中,每戶農民至少都有幾十畝田,多的甚至有數千畝,這樣一來,損失也格外大!”

孫百里非常着急,連忙問道:“米價爲什麼跌得這麼厲害?”

蔡大力回答道:“還不都是被洋米壓的!洋鬼子把他們的糧食用輪船送到神州來,賣的比我們的便宜多了,米價自然就跌下去了!”

孫百里立刻意識到問題非常嚴重,而自己的經濟知識又極爲有限,一時之間難以解決,只好讓代表們先回去,等『政府』想出妥善的處理辦法。好不容易把代表們勸走後,他急忙把杜周南叫了過來。

杜周南弄清楚原委後,對孫百里解釋道:“米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幾個國家地廣人稀,每個農場的面積動輒幾十萬畝,又廣泛採用機器,所以生產成本很低。傾銷到神州來之後,自然對國內的農業造成致命的威脅。”

孫百里問道:“我們不進口糧食不就行了!”

杜周南說道:“根據國民『政府』與這些國家簽訂的條約,是不能限制進口的。”

孫百里說道:“難道就沒有辦法了?”

杜周南說道:“辦法倒是有,但是風險太大了!”

孫百里問道:“什麼辦法?先說出來聽聽。”

杜周南說道:“就是由『政府』出錢,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避免糧農破產。但是這樣不但要佔用大筆資金,而且只能暫時解決問題,如果以後年年如此怎麼辦?”

孫百里問道:“島國有沒有這種事,他們又是怎麼處理的?”

杜周南說道:“當然也有。島國『政府』在對進口糧食徵收高額關銳的同時,給國內的農民提供補貼,使進口糧食和其國內的農產品處在同一個價格水平上,所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孫百里說道:“我們控制不了海關,所以不可能採用島國的辦法,只好由『政府』出資購買了。如果明年還有這樣的情況,就禁止進口糧食,同時嚴禁其他地方的糧食流入福建,我們自給自足總可以了吧!”

杜周南說道:“你這樣做會惹出很多麻煩的,最好的辦法是引導農民逐步採用機械來代替人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政府』再適當給與補貼,使其具有和進口糧食競爭的實力。”

孫百里歎服地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可以先在『政府』開辦的農場裡面試點,然後再向全省推廣,『政府』同時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肯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杜周南說道:“購買糧食要一大筆錢的,這樣一來,你的幾個計劃必須後延幾個月了!”

孫百里說道:“晚點沒關係,現在不是還沒有打仗嗎!”

省『政府』的及時干預,使福建農民逃脫了破產的命運,而其他省份的農民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很多人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極大地挫傷了種糧的積極『性』,留下極大的隱患。(下載本書請進入或者搜索“書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十九路軍戰記 哈十八”查找本書最新更新!

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150章 武漢會戰(六)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86章 正面交鋒(上)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74章 計劃圍殲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91章 固守南京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161章 兵不厭詐(下)第188章 噩耗頻傳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233章 滬西魔王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6章 停戰協定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107章 浴血南京(二)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33章 正式收編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45章 鼓山會議(全)第72章 血肉磨坊(三)第296章 軍備計劃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19章 廈門攻防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93章 鏖兵吳福(二)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380章 滅國之計第340章 大國之魂第65章 七七事變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251章 經濟規律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79章 借道租界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40章 議政大會第77章 坐失良機
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150章 武漢會戰(六)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86章 正面交鋒(上)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74章 計劃圍殲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91章 固守南京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161章 兵不厭詐(下)第188章 噩耗頻傳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233章 滬西魔王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6章 停戰協定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107章 浴血南京(二)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33章 正式收編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45章 鼓山會議(全)第72章 血肉磨坊(三)第296章 軍備計劃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19章 廈門攻防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93章 鏖兵吳福(二)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380章 滅國之計第340章 大國之魂第65章 七七事變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251章 經濟規律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79章 借道租界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40章 議政大會第77章 坐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