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總統殉國

日軍的空襲行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不但炸死了的最高統帥,還把剛剛獲得任命的五位部長炸死,在空襲中死亡的人數達到三百人之多,而其中大部分是軍政要員,幾乎使國民陷入無法正常運轉的境地,更爲嚴重的是,蔣介石的死在國民和中央軍內部引起強烈反映,其結果不亞於掀起一場八級地震!

與此同時,由於國民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把蔣介石被炸死的消息封鎖住,導致侵華日軍司令部很快就掌握了這一絕密情報,隨即向軍隊發起迅猛攻勢,妄圖趁着權力出現真空的時間,打個措手不及,徹底解決問題,爲即將開始的南進掃清障礙:第一,日軍增調兩個關東軍精銳師團臺灣,分別在基隆和高雄登陸,匯合當地守備部隊,向十九路軍臺灣軍團發起全線進攻;第二,增調兩個關東軍步兵師團和一個坦克師團華中戰場增援第11軍,其中一路從九江出發,向南昌方向攻擊前進,坦克師團在一個步兵師團的支援下,從馬當要塞向景德鎮方向突擊,準備從東面包抄南昌。第三,華北日軍集中了五個半師團的兵力,在十幾萬僞軍的配合下,對八路軍根據地和閻錫山的晉綏軍控制區發動規模空前的掃蕩;第四,日本海軍第三和第五艦隊出動包括五艘航空母艦在內的百餘艘艦艇,在嚴密封鎖沿海港口的同時,派出艦載機猛烈空襲國統區。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在總統不能視事或者身故的情況下,副總統將暫時行使總統權力,直到國民大會選出新的總統爲止,於是孫百里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站到了權力的頂峰,成爲代理總統。上任伊始,孫百里立即用最高級別和最快的速度把蔣介石下葬,任命一批官員,同時宣佈在重慶實行爲期一個月的軍事管制,用高壓手段恢復陪都的秩序。緊接着,他以最高統帥部的名義,命令第九戰區和第五、六戰區國軍全線出擊,從三個方向衝擊武漢日軍外圍陣地,迫使日軍放棄對南昌的攻擊,回師增援,以緩解第四戰區的壓力;命令第一戰區抽調精銳部隊,向黃河以北、太行山南麓的日軍發動猛攻,減輕華北部隊的壓力;命令餘漢謀的第12集團軍恢復對廣州的攻勢,同時從福建抽調兩個步兵師進行增援。

1941年8月底開始,中日雙方的兩百餘萬軍隊在綿延數千公里的戰線上展開了新一輪的較量,經過連續兩個月的鏖戰,日軍儘管在一些戰線取得進展,但是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日本東京統帥部擔心把用於南進的資源全部消耗掉,只好在11月初停止了大規模的攻勢,戰線終於恢復了平靜。此時,敵我雙方憚勢爲:華南方面,第12集團軍依靠猶太軍團的強大突擊能力,連續攻克惠陽、龍崗,前鋒直指寶安縣城,並恢復了與香港的陸路聯繫,第12集團軍主力經過持續不斷的攻擊,把防線向前推進了五十至一百公里,日軍則龜縮在以廣州爲中心的城市和交通線附近,依靠堅固的工事和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頑強抵抗,使對方的推進速度越來越慢,傷亡卻越來越大;華中方面,在三個戰區,百餘萬軍隊的強大壓力下,第11軍暫時放棄了染指南昌的企圖,集中兵力固守武漢,最後依靠坦克師團的強大戰鬥力收復被軍隊奪取的陣地,把防線恢復到原來憚勢;華北方面,由於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和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對孫百里

抱敵視態度,僅僅派出兩個步兵團來敷衍了事,對華北日軍沒有起到任何牽制作用,而晉綏軍和八路軍的後勤補給又遠遠不如其他戰場的國軍,無法遏制住日軍的瘋狂進攻,導致根據地大片淪於敵手。

前線的形勢穩定下來以後,孫百里以爲自己能夠鬆口氣,可以按部就班地着手按照憲法的相關條款改組,整頓軍隊,沒想到的是,財政部長宋子文卻明確告訴他:已經沒有錢可以用了,並直截了當地建議他再次發現戰爭公債,發動民衆獻金,來度過目前的財政危機。還沒等他從極度震驚中恢復過來,四川省主席張羣就把四川秋糧歉收的事情報告上來,使孫百里頓時感到焦頭爛額。

爲了解決燃眉之急,孫百里立即召集財政部長宋子文,行政院長杜周南,軍政部長陳誠(第六戰區司令由張發奎上將接任),四川省主席張羣共同商討鉑羅思柴爾德作爲高級經濟顧問也參加了會議。

宋子文扶了下白淨面皮上的金絲眼鏡,面無表情地把目前的財政狀況報告一番:“在過去的一年當中,的財政收入總共爲法幣36億元,財政支出爲42億元,財政赤字高達六億元之巨!其中軍費開支爲十八億元,佔了將近一半。”

緊接着,宋子文又說道:“目前的財政狀況已經到了無以爲繼的境地,如果不是有一億美元的貸款支撐的話,早就崩潰了!現在,美元貸款也所剩無幾,最好立即發行戰爭債券,募集資金,使能夠度過難關。”

杜周南在擔任行政院長的這兩個月時間內,目睹了陪都民衆艱難困苦的生活,非常不贊同宋子文這種繼續在瘦羊身上拔毛的做法,他說:“普通民衆已經在飢餓線上掙扎了,怎麼還能夠採取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呢?”

張羣作爲四川省主席,對民衆的艱難也是深有體會,連忙附和道:“是啊,是啊,我們四川省的財政赤字也高達兩億元,很多地方奠賦已經徵到1943年,民衆的油水早就被連年的戰爭給榨乾了,再抽出來的就是血了!”

宋子文輕蔑地笑了笑,說道:“發行公債不行,就讓中央銀行提供法幣的發行量,也能夠解決問題。”

孫百里看着他這種高高在上,妄顧民衆生死憚度,感到極度失望和憤懣,恨不得馬上就解除他的職務,然而,考慮到還要宋家和美國的關係,來美元貸款,只能儘量用平緩的語氣說道:“濫發貨幣,等於從民衆手中搶劫,絕對不可以!”

宋子文冷冷地看了孫百里一眼,彷彿在看一個怪物:“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請問孫大總統有何良部宋某願意洗耳恭聽!”

早就看他不順眼的杜周南立刻反脣相譏:“每個學過經濟的學生都知道消除財政赤字的唯一途徑是增收節支,但是卻只有具體的做法才能夠體現出真正的能力,也從側面反映出人的心地!”杜周南絲毫沒有理會宋子文已經變得鐵青的臉色,胸有成竹地說道:“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稅收和田賦,其中田賦受氣候的影響嚴重,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明顯的增加,所以要把重點放在增加工商業的稅收上面:首先,大力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同時加大對官辦企業的資金支持,促進工業發展,從而增加稅收。抗戰後國民爲了保證物資供應,用官營資本壟斷了很多行業,又大幅度壓低戰略物資的收購價格,致使很多民營企業倒閉或者出現經營困難,這種政策雖然在短時期內有非常明顯的效果,但是無法支撐曠日持久的戰爭;其次,採取各種必要手段,保證商品流通的順暢和競爭的公平性,來促進商業發展;最後,對金融和外匯進行更加嚴格的管制措施,使其能夠切實有效地幫助工業發展。”

“的開支主要是軍費和行政費用兩塊,其中軍費的大部分是用在武器彈藥上,目前,福建的軍工企業不但能夠生產全部的武器裝備,而且能夠生產用於武器生產的設備,如果把原本用於出口地種礦產轉運福建,同時用福建的設備增加西南腹地的軍工生產能力的話,我想至少可以減少10%的開支。至於行政費用這塊則可以通過優化結構,裁減冗餘人員來實現,這些舉措行政院已經在着手進行,幾個月後就能夠看到效果。”

宋子文對杜周南所說的這些措施都非常熟悉,當即反問道:“你的這些高明措施有個共同地點——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在目前的狀況下,我們從哪裡去弄這筆錢!”

杜周南隨即回答道:“第一,可以繼續向美國、英國借款;第二,可以向福建銀行借款。福建銀行現在的資本總額已經達到八千萬元,可以提供相當數量的貸款。”

宋子文嗤之以鼻:“英美兩國剛剛借給大筆款項,怎麼可能馬上再次借貸?以福建銀行的規模又能借出多少錢來?”

一直沒有出聲的羅思柴爾德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一次借款五千萬元還是可以的!另外,我們猶太商會願意捐贈兩千萬現款給!”

第112章 浴血南京(七)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60章 英傑獻計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第37章 福州印象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6章 停戰協定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第56章 兩廣事變(下)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103章 最後嘗試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13章 勇克堅城(下)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180章 棄城而去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386章 末日攻特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225章 轟炸航母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83章 兵敗如山第76章 全殲敵軍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一)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36章 肅清地方第74章 計劃圍殲第6章 停戰協定第166章 捨生忘死第188章 噩耗頻傳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67章 真正國民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89章 留德學生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8章 登陸漳州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24章 死戰黃河(中)第43章 勞動法規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303章 佈局西北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16章 孤注一擲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397章 日本投降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237章 語出驚人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57章 和平解決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87章 冒死一搏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124章 魂兮歸來
第112章 浴血南京(七)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60章 英傑獻計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271章 危機四伏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第37章 福州印象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385章 破門之戰(中)第6章 停戰協定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第56章 兩廣事變(下)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374章 神兵天降第103章 最後嘗試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13章 勇克堅城(下)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180章 棄城而去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386章 末日攻特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225章 轟炸航母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83章 兵敗如山第76章 全殲敵軍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一)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36章 肅清地方第74章 計劃圍殲第6章 停戰協定第166章 捨生忘死第188章 噩耗頻傳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67章 真正國民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89章 留德學生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8章 登陸漳州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24章 死戰黃河(中)第43章 勞動法規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303章 佈局西北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16章 孤注一擲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397章 日本投降第215章 知恥後勇(上)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237章 語出驚人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57章 和平解決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87章 冒死一搏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124章 魂兮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