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不撞南牆不回頭。”

中國人民就是這樣的智慧。漫長的歷史,廣闊的國土,數量繁多的一直居於世界首位的巨大人口,讓中國人民通過廣泛的實踐,積累出大量的經驗來。

對於客觀規律的摸索,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王書輝作爲一個受過去全面教育的現代人穿越者的優勢就在於,很多事情雖然他沒有實踐過,但是歷史已經爲提供了充分的成體系的經過了實踐檢驗的先進經驗。

無數的先賢們,爲王書輝這個現代人提供了清晰的明確的卓有成效的理論和知識。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王書輝纔會在穿越到明朝末年之後,對於一切土著人會認爲是不適合於這個時代的,超越性的政策和制度,貫徹的那樣堅定和堅決。

而也正是因爲王書輝的這種堅持和自信,一個工業化的近現代化的中國,在王書輝到達明朝末年二十年後,正在全面的建成。

同樣作爲領導者,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大將軍德川家光也不是一個泛泛之輩。雖然因爲血緣的關係,德川家光要比倭國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的起點都要高,但是他繼承倭國最高權力的過程也絕對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

偏心的父母,複雜的內外環境,別有用心的兄弟和圍繞在他的兄弟周圍的各種利益相關的統治階級內部的派系,一直都在威脅着德川家光的前途乃至生命安全。

可是通過堅持和奮鬥,通過和或明或暗的敵人們無數次的交鋒和奮戰,德川家光還是在倭國最高權力的繼承人爭奪戰中崛起了起來,獲得了最後的成功,最終成爲了德川幕府同時也是整個倭國的最高統治者。

正常來說,像他這樣的人肯定是那種能夠通過理性來判斷利益的得失的那種冷靜的人,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因爲封建制度和作爲封建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的倭國最高統治者的德川家光,是有着嚴重的,致命的,因爲知識屏障導致的侷限性的。

比如說,德川家光在瞭解到中華帝國對於倭國的各種惡意,特別是種種完全是針對幕府對倭國統治的穩定性問題作出的佈置之後,非常理性的認識到,如果不能把中華帝國拉到幕府的這一邊,如果一直讓中華帝國這樣肆無忌憚的通過支持各地大名和造反的亂黨的辦法動搖幕府對倭國的統治根基的話,德川幕府就永遠也別想真正的建立起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成體系的武家統治。

所以在這種認知下,德川家光甚至可以做出像曾經的太上天皇足利義滿大將軍一樣的,在名譽上的犧牲。他願意承擔起作爲中華帝國的藩屬的屈辱,以換取中華帝國的支持。

德川家光非常自信的認爲,只要中華帝國斷絕了和各地大名的武器貿易,只要中華帝國不再在糧食、武器和各種物資甚至是教官軍官方面繼續支持長崎地區的造反亂黨的話,僅僅憑藉着幕府自身的力量,幕府的大軍就可以輕鬆的剿滅造反者的叛亂,威懾各地不安分的大名,重新把倭國拉回到他設定的閉關鎖國的太平盛世中去。

甚至於在幕府的官員和大臣們的幫助下,德川家光還認爲有史以來就以自高自傲而著稱的中國,在幕府主動的臣服下,不僅不會繼續支持造反者,而且還會積極的支持德川幕府。

作爲一個比較合格的封建統治者,當被他寄予厚望的德川幕府重臣井伊直孝帶着《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簡稱二十一條)的文本垂頭喪氣的回到江戶的時候,德川家光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像幕府的大臣們那樣憤怒的唾罵和叫喊,而是在一陣錯愕之後,開始反思自己的判斷到底錯在了哪裡。

在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仔細了回顧了整個計劃的策劃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之後,德川家光突然發現,幕府制定的這個計劃最大的問題不是對於己方估計的錯誤,而是對中國的估計完全是建立在完全沒有時效性的,所有的資料都是間接性和歷史性的材料的基礎上的。

所以在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後,德川家光在第一時間裡,要求井伊直孝仔細的介紹他在中國遭遇的一切。

就這樣,作爲整個倭國統治集團的最高層,用了一天的時間聽到了一個有些魔幻和神奇的帶着很多驚悚味道的井伊直孝的中國故事。

德川家光聽到井伊直孝講到中國人的服飾和禮儀的變遷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雖然不是個學問家,但是德川家光的歷史知識也足夠告訴他,中國這個天下第一大國的禮儀制度和服飾,在幾千年的時間裡是不斷的改換的。所以他對此倒並不像幕府內的一些信奉朱子學的大臣那樣,認爲有什麼問題。

甚至於,因爲對於大宋王朝歷史的認知,德川家光還知道大宋王朝那個叫做王安石的宰相曾經公然提出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理論來,所以德川家光認爲,連這樣顛覆性的言論都能成爲中國法度改換的核心理論,那麼新的中華帝國改換自己的制度、禮儀和服飾,這些事情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對於那些信奉朱子學的大臣提出的,“尊法棄儒”的中華帝國會變成殘暴的秦朝的說法,德川家光還是專門留意了一下的。

等到德川家光和一衆幕府大臣聽到井伊直孝提到他在中國見到的那些無風無槳,靠燒火驅動的鉅艦;全都是鋼鐵製作的,靠燃燒煤塊就可以在鐵軌上快速奔跑的蒸汽機車火車;不用燃燒任何燃料,只需要一個繩子一拽就可以“點燃”的點燈;不需要吃草喝水就能夠運載大量的人在公路上飛奔的汽車;以及難以置信的,可以在天上帶着人和貨物在固定航線上飛行的“大飛船”(飛艇)之後,德川家光和一衆幕府大臣們就變得無法理解和目瞪口呆了。

要知道,對於農業社會的人來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的這個工業化的中國,確實是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神魔世界。

德川家光和幕府的這一衆武家人,雖然沒有京都的公卿和皇室那麼精通漢學,可是他們也都是受過較爲完善的文化教育的。

在這個時代的東亞所有國家裡,所謂的上層的完善教育其實就是漢學教育。所以德川家光和一衆幕府大臣們因爲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所以也知道相對於倭國來說,中國永遠都是一個非常先進非常發達的,比自己這個貧瘠的島國要先進和文明無數倍的國家。

可以想到,如果真的連普通的倭國海商都能作出像“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這種以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自居的詩句的話,那麼像德川家光和幕府大臣這種受到過專門教育的倭國高層統治者,就還是能夠理性的認識到倭國文化是傳承自中國,倭國的文明是和中國有着差距的現實的。

但是,這種認識是建立在一種對於中華和倭國的差距可以理解,能夠認知的基礎上的。

比如說,讓精通漢詩的倭國人去讀唐詩宋詞,即使他們作不出像唐詩宋詞那樣高水平的詩詞,他們肯定也能夠理解唐詩宋詞的美好。

比如說,讓倭國人修建唐式建築的話,雖然他們建設不出真正的像長安和洛陽那樣輝煌和偉大的城市來,但是搞一個山寨版的京都城,他們還是能夠做到的。

可是,井伊直孝說的那個由火車、汽車、輪船和飛艇構成的中國,就完全是德川家光和一衆幕府大臣們的理解能力之外的事情了。

事實上,如果井伊直孝本人沒有親眼見到這些東西的話,井伊直孝自己也不會相信自己說的這些話的。

到了這裡,不用井伊直孝進一步的說明和介紹,德川家光就已經認識到事情大條了。

作爲一個通過軍事手段掌控國家權力的軍事集團的首腦,特別是作爲倭國這個有着長期的軍政府傳統的政府首腦,德川家光深知,巨大的力量會帶來什麼樣的巨大野心。

幾十年前曾經統一倭國的德川家族的前輩,猴子太閣豐臣秀吉當年,不過是在掌握了可以在倭國稱王稱霸的實力,就滋生了建立包括中國、天竺和朝鮮在內的超級大帝國的癡心妄想,從而征伐朝鮮,最終導致了中國和倭國的正式外交關係全面斷絕幾十年的局面。

所以,如果中華帝國真的像井伊直孝形容的那樣,掌握了不可思議的,神魔般的力量的話,那麼那份看起來有點像精神不正常的人胡言亂語出來的,意味着倭國變成一個只有本州一島,政治、經濟和軍事全部都要被中華帝國掌控,有着濃重的亡國滅種的味道的《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就真的很有可能是中華帝國政府的正式態度了。

德川家光和德川幕府的大臣們對於中華帝國的強大武力並不是沒有一點兒的認知的。

就像井伊直孝報告的那樣,當年因爲幕府對薩摩藩入侵琉球王國的行爲進行了默許,所以中華帝國的艦隊曾經出現在江戶灣裡,將所有的當地船隻全部擊沉,擊毀了所有海灣內的防禦設施的讓德川幕府震動的情況,現在他們還記得非常的清楚。

只不過因爲當時的中華帝國仍舊像大明王朝一樣,對於倭國並不進行任何的官方交流,所以德川幕府的所有人都搞不清楚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又因爲本來江戶灣內的軍艦和商船就沒有多少,而且因爲閉關鎖國的政策在海軍方面沒有什麼建設和投入,更因爲那支突然出現的艦隊並沒有攻擊江戶城,所以德川家光和一衆幕府大臣們,居然就把這個事情當成了一個進一步推進閉關鎖國政策,清除國內的所有外國勢力的契機,而沒有對事件本身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現在得到了雖然讓人難以置信,但卻是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的德川幕府,不得不開始正視起這份《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了。

對於條約的內容,像割地賠款這種事情,作爲封建統治者,在某種程度上骨子裡和滿清政府一樣,認爲“保倭國不是保幕府”,幕府和倭國的利益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德川幕府的統治者們,並不覺得真的就那麼無法接受。

如果把判斷的標準建立在中華帝國真的像井伊直孝說的那樣猶如神魔的基礎上的話,除了割地的地盤有點太過巨大,除了賠款的數額有點多的離譜之外,德川家光甚至覺得,用大米代替白銀,再進一步降低數量,把割地的範圍縮小到已經被事實上被割走的蝦夷島和鹿兒島的話,這份條約裡有關割地賠款的內容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但是等到分析了條約裡的其他內容,如開放通商口岸,放開道路建設,交出海關管理權等等綁架幕府對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統治的內容,更主要的是要把天皇全族交給中華帝國的這些內容,才真正的讓德川家光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中華帝國對德川幕府的滿滿的惡意了。

這些內容,纔是真正讓德川家光以及一衆幕府大臣根本就不能接受,感受到無比憤怒的東西。

對於德川家光來說,天皇不天皇的根本就沒有什麼好顧慮的。天皇對於整個倭國的所有武家人來說,不過就是一個吉祥物,一個圈養在京都這個華麗的豬圈裡的家畜而已。

但是這個家畜必須是在幕府的圈養下的家畜,一旦這個家畜從幕府的手中到了別人的手中,這個家畜就很可能變成一個倭國所有的大名們反對幕府統治的理由。

中華帝國在條約中要求懲罰和處理天皇,這種公然的扇作爲至高無上的神族的嘴巴子的行徑,德川幕府和所有曾經的幕府一樣,都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換一種身份和目的的話,全倭國的大名們甚至還是樂於看到那個酸腐而又不自知的白癡破落戶的面子被踐踏的。

但是從維護自身的統治的角度來說,天皇這個家畜,對於幕府來說是一個法理和名義上的護身符。

封建統治者就是這樣的。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他們並不會覺得真的就不能去做。但是損害他們自身的利益的事情,他們是絕地會進行殊死的反抗的。

在充分分析了井伊直孝帶回來的《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明確認識到了這份條約對於幕府統治的巨大威脅之後,德川幕府決定:爲了天皇陛下的尊嚴和倭國的存亡,幕府必須站出來,領導倭國和中華侵略者一戰。

德川幕府的這套自說自話,不管那些仍舊在和中華帝國的外貿船隊熱熱鬧鬧的做着生意的地方大名們信不信,反正德川幕府的那幫大佬們自己是相信的。

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3章 起步(7)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3章 理念(1)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3章 理念(1)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1章 婚事(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9章 日常(1)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05章 終結者(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2章 起步(6)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1章 婚事(3)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3章 理念(1)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25章 開始(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4章 理念(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367章 在山東(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
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3章 起步(7)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3章 理念(1)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3章 理念(1)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1章 婚事(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9章 日常(1)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05章 終結者(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2章 起步(6)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1章 婚事(3)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3章 理念(1)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25章 開始(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4章 理念(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367章 在山東(2)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