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在山東(1)

從理論上說,明朝地方衛所的管理權應該隸屬於明王朝的中央軍事機關五軍都督府。但是理論上就是理論上,現實是,早在明朝立國之初,在取得了整個中國的統治權力之後,朱元璋就已經開始很大程度的削減了五軍都督府的權力。

在明初的時候,地方衛所的人事權管理權等方方面面的權力就已經全部在皇帝的授意下被轉移到了文官的手中。在明王朝的行政體系內,具有地方衛所人事權的,是兵部。

因爲王書輝和復興黨帶來了歷史擾動。本應該在1627年年末就上吊自殺的魏忠賢,現在仍舊盤踞在明王朝的中央機構裡。

雖然崇禎皇帝在1628年清洗了明王朝的中央政府,更換了大量原本屬於魏忠賢麾下的閹黨大臣,開啓了明朝末年的第三次黨爭高氵朝。但是,因爲整個北方地區,特別是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已經在農民造反軍的肆虐下一片混亂的複雜情況下,作爲目前唯一能夠把持住大局的魏忠賢,仍舊在司禮監的位置上坐着。

在復興黨的參事會的三個主要參事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的精心經營下,在王書輝的幾個老謀神算的妻舅的努力維持下,在復興黨雄厚的經濟力量的支持下,枝江王府在明王朝中央政府裡的各種關係非常穩定。在崇禎皇帝上臺,魏忠賢失勢的大背景下,枝江王府和新皇帝崇禎保持了極好的關係。

枝江王府在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影響力,並沒有隨着大規模的人事變動而被削弱。反倒是因爲在很早以前,枝江王府就在王書輝的要求下就對信王府上下進行了大量的感情和經濟投資,使得枝江王府現在在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影響力增強了不少。

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同時也是因爲明王朝中央政府對於地方衛所的完全不重視,才使得復興黨虛構出來一個的人物,獲得了威海衛指揮使的職務。1628年七月,整個威海衛的所有土地和人員,全部都被複興黨掌握了起來。

在將整個威海衛的各級衛所軍官極其家眷全部清理乾淨之後,後世的煙臺到威海的廣大地區,都成了復興黨的地盤。

說起來,明朝的地方衛所,其實到了明朝中後期以後,說他是個軍事機構倒不如說他是個地方機構。反正在復興黨看來,威海衛似乎就是個普通的大明朝的縣城。那些所謂的軍戶,和那些普通縣城裡的老百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不過就像復興黨在湖北地區經歷到的事情一樣,復興黨發現威海衛這個地方衛所裡的軍戶們對於成爲復興黨農場裡的一個農場職工並沒有半點抗拒。實際上,明王朝的地方衛所確實承擔着地方屯田的任務。從這一點上講,在某種意義上,地方衛所裡的軍戶本來就是那種制度落後,待遇惡劣的農場裡的職工。

不管怎麼說,復興黨在威海和煙臺地區的農場建設是非常順利的就展開了起來。

1628年8月,王書輝和帶着上千專業人員和一大批工業設備,坐船來到了剛剛完成粗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復興黨魯東根據地。

看到碼頭區列隊等待王書輝下船的頗有規模的復興軍隊伍,王書輝有些不高興的皺了皺眉頭。

和基地政委握了手,在碼頭區和戰士們講了幾句話之後,王書輝在去往根據地黨委駐地的路上就語氣頗爲不善的對錢愛華說道:

“魯東根據地是我們開展終結者計劃的重要基礎。根據地剛剛建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你錢愛華怎麼還有時間在這裡搞這種沒用的迎來送往!”

錢愛華也是王書輝的頭一批學生之一,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老師的行事風格。其實他早就知道搞這一套必然的要挨批評,可是從士兵們的要求的角度,不讓大家看一看王老師來了,大家的心裡就會不穩當。

所以錢愛華非常實在的對王書輝說道:

“老師,大家到魯東根據地來,在這荒山野嶺條件艱苦的地方,工作不好做只是一方面,心理上的不安定纔是最主要的問題。讓大家看到老師都親自來了,大家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的。”

王書輝雖然對復興軍戰士的不成熟感到不滿意,但是他也能理解離家在外的戰士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好在來到魯東根據地的戰士都是專門挑選的那種單身的戰士,這樣一來,這種因爲想家而心情不定的情況也會好一些。

“這個問題在今年內還不太好解決。等明年紡織廠建設起來之後,大批的招募女工,就能給同志們解決婚姻問題。在本地成了家,心態就會穩定下來。”

在現代中國,山東省也是一個重要的棉花產區。不過在明朝末年,中國的主要棉花產區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棉花的品種和棉花種植的大量用水,在明朝末年限制着北方地區的棉花種植。

不過在復興黨這裡,這就不成爲問題了。燃燒秸稈的鍋駝機加上使用機械化手段挖掘出來的深井,再加上來自現代的優質種子就可以徹底的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棉花種植以外,王書輝還準備在山東地區大規模進行甜菜種植。從現代社會引進的那些可以在湖北地區種植的甘蔗,在復興黨的農場裡種植效果不太理想。所以王書輝準備在山東地區建立起製糖基地來。

從經濟的角度講,開闢魯東根據地的好處也是頗多的。首先一點就是,佔據了魯東地區,復興黨就可以利用當地的沿海優勢,發展鹽業。要知道隨着控制人口的增加,湖北應城鹽礦的開採量已經逐漸的跟不上覆興黨的人口增加了。復興黨掌握了山東東部沿海地區,就可以大力發展製鹽工業生產海鹽了。

白糖、棉布和食鹽,在目前階段裡,這都是些可以爲復興黨出口創匯的好東西。

不過沒有堅實的重工業基礎,生產這些好東西的設備就沒有。這樣一來,王書輝的到來就是勢在必行了。

在隨後的幾天裡,王書輝分別會見了濟州島基地、威海基地(原來的東煙墩基地)和第一艦隊的主要負責人。在分別聽取了他們的報告之後,王書輝向他們佈置了下一階段的任務。除了兩個軍事基地繼續開展建設工作,新成立的魯東根據地黨委要開展建設工作之外,第一艦隊要開始承擔起復興商社和東江鎮的貿易保護工作。

王書輝在和第一艦隊的全體官兵召開會議時明確的指出:“‘以我爲主’是我們復興黨對外工作的基本原則。不管是誰,不管是大明朝還是後金女真,不管是朝鮮人還是倭國人,不管是東江鎮還是登萊巡撫。我們在和這些勢力接觸的時候,必須要堅持這個‘以我爲主’的方針。”

“怎麼在具體的工作中落實這個“以我爲主‘的原則呢?簡單的說,就是要讓整個遼海地區的所有勢力都要明確的知道,和我們復興黨相處,必須要遵守我們復興黨的規矩。就比如說和東江鎮的商業貿易吧。東江鎮方面要是自以爲自己是個強大的勢力,東江鎮方面要是自我感覺良好,想用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破壞我們的交易,不遵守我們的商業原則。那麼我們復興黨就有義務教導他們我們復興黨的原則。”

“這就是我爲什麼要給咱們的軍艦上安裝大炮和機槍,爲什麼我要給咱們的海軍陸戰隊配備連發步槍和迫擊炮,而不是用鮮花和雕塑裝飾我們的士兵和軍艦的原因。對於所有野蠻的,落後的勢力和組織,我們復興黨人有責任有義務教給他們文明,促使他們進步。”

王書輝沒有想到,他的這次臨時的講話,在後來成了復興海軍的信條。用大炮消滅野蠻,用機槍促進文明,在後世裡成了復興海軍的真實寫照。

等到王書輝發現復興海軍成了一支帝國主義味道濃重的軍隊的時候,復興海軍的萬噸級鐵甲艦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文明,促進進步了。

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7章 開始(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8章 準備(4)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73章 審判(1)第22章 起步(6)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72章 在山東(7)第35章 理念(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5章 立足(3)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5章 理念(3)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74章 審判(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6章 理念(4)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5章 理念(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384章 東改編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4章 理念(2)第384章 東改編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83章 東改編2第133章 入學風波2
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7章 開始(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8章 準備(4)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73章 審判(1)第22章 起步(6)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72章 在山東(7)第35章 理念(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5章 立足(3)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5章 理念(3)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74章 審判(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6章 理念(4)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5章 理念(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384章 東改編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4章 理念(2)第384章 東改編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83章 東改編2第133章 入學風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