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

幕府軍和中華忠勇軍的這場戰鬥,怎麼說呢?只能說整場戰鬥的觀賞性很強。

當然了,這個觀賞性很強,是針對在旁邊壓陣觀摩的復興軍海軍陸戰隊的那兩千名官兵而言的。

對於這場戰鬥的雙方,那五萬幕府軍和那一萬八千名中華忠勇軍來說,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而真正的戰爭對於戰爭雙方的士兵們來說,從來就沒有觀賞性這種東西存在的。

從這場戰鬥來說的話,雙方的實力差距是非常的明顯的。

幕府軍雖然有德川幕府從各地徵募而來的五萬多士兵,但是其中起主幹作用的高級武士也只有兩三千名。這些人可是正經八百的是目前這個時代裡,整個倭國最強大的戰鬥力。他們都是那種常年進行武藝修行的職業武士。

和那幾萬農民出身的足輕不同,這些武士們單拿出來的話,單純的比拼武藝,來自南九州農村的那些中華忠勇軍的戰士們,肯定都不是對手。

要知道,這些人雖然算得上是復興軍精挑細選出來的,但是在接受正式軍事訓練之前,一年多前的他們還是一幫子吃不飽飯,每天都拿着鋤頭往土地上使勁的封建時代的農民呢。

就是接受了一年多的軍事訓練,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也不過就是按照訓練的內容,聽懂基層軍官的中文口令,然後做出相應的戰術動作而已。

實際上,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復興黨的海軍摧枯拉朽的就把剛剛在海灘上的那幾千幕府軍輕鬆的“洗地掃清”了的話,這些第一次上戰場的人,腿肚子還都轉着筋呢。

而且雖然說人上一萬沒邊沒沿,但是自己這方只有一萬八千人,對方有五六萬人,這些基本的信息他們還都是知道的。一想到對方的人數比己方的要多,這些人心裡都是直哆嗦的。

當然了,復興軍對中華忠勇軍一年多的訓練不是沒有作用的。這一年多軍事訓練最大的作用就是,復興軍沒有用那種國內正常的軍事訓練方式,而是用一種“三賓的給”的辦法,使用學會了基礎中文的中華忠勇軍基層士官,採取最粗暴的體罰和餓飯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的訓練。

所以,這些人在一年多的軍事訓練中已經對基層軍官的口令產生了條件反射了。在嚴苛的訓練下,哪怕就是他們心裡再怎麼害怕,他們的身體也會對口令進行反應。化用後世的那句“口嫌體正直”來說的話,這些士兵是一種“心嫌體不正直”的情況。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在戰場上的舉動,完全是一種巴甫洛夫式的反應。

不過呢,中華忠勇軍的這些南九州出身的戰場初哥,之所以會對幕府軍感到恐懼,歸根結底是因爲他們的基礎文化水平還比較低,還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對面的幕府軍之間的巨大差異。

以中華忠勇軍的一個連長秦十四爲例,這個已經獲得了中華帝國正式國籍的中華忠勇軍中級軍官,因爲學習成績優異,掌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識。在接受中級軍官班的課程培訓的時候,秦十四同志就已經非常清楚的知道了,中華忠勇軍使用的武器是多麼的先進了。

正是因爲對自己的武器有着理性的認識,所以站在隊列前面指揮部隊前進的秦十四纔會雖然也是和大家一樣都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是內心卻非常的平靜。

中華忠勇軍用的武器在這個時代來說,是僅次於中華人民復興軍的世界第二先進的武器。

他們使用的是復興軍當年使用過的第二代武器,也就是復興二系類。

所謂復興二系列,指的是復興軍那批第二代的武器。也就是以夏塞波步槍爲藍本的,經過改進後的使用單發銅殼子彈的村田式步槍;手榴彈;以及格魯森57毫米的野炮。

不過和當年復興軍採用先進戰術不同,因爲考慮到這些中華忠勇軍戰士的接受能力的問題,整個中華忠勇軍採用的是最簡單的線式戰術。

不管中華忠勇軍的武器比中華帝國的正規國防力量中華人民復興軍的常規裝備要落後多少(復興軍現在使用的是連發的莫辛甘納步槍、馬克沁水冷機槍、火箭筒、從75毫米到150毫米口徑的,採用液體彈簧制退復進形式的各種先進火炮),但是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的對手,卻是隻裝備了少量被稱之爲鐵炮的各種輕重型火繩槍的,主要兵器和作戰思路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幕府軍。

不能不說,幕府軍就像一切封建時代的軍隊一樣,因爲武器的射程和殺傷力的問題,特別是因爲士兵的素質(主要是手持竹竿子的農民)和軍官對部隊的掌控能力的問題,他們採取了傳統意義上的密集陣列的陣型。

最外圍是作爲炮灰的拿着所謂竹槍的足輕(輕步兵),中間是拿着盾牌之類東西的衝陣士兵(重步兵),再之後是稀稀拉拉的幾百個拿着火繩槍的火槍兵。

在這些基本作用都是衝陣(炮灰)作用的士兵之後,纔是各種類型的個人武力非常不錯的武士們。他們有的騎着馬,有的沒有馬,不過都裝備了比較優質的各種武器和盔甲。

這些人才是幕府軍的主要力量。他們的人數也不多,只有兩三千人。

不過別看在戰場上這兩三千人顯得不顯眼。但是就目前整個倭國來說,也只有名義上統治着整個倭國的德川幕府才能蒐羅到這麼多的高級武士。要知道,在這兩三千人裡面,不少人都是德川家光廢了很大的力氣才延請到的大劍客(柳生門的門人弟子們)。

怎麼說呢,就目前整個倭國的軍事水平而言,倭國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不說別的,光是劍法之類的東西在江戶時代的倭國仍舊非常的流行,這就說明了江戶時代的倭國在戰術上仍舊處於古典冷兵器時代的水平上的。

從後世的倒幕戰爭來說,薩摩藩和長州藩這些最早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使用了排隊槍斃戰術和米涅式步槍的倒幕軍可以輕鬆的戰勝幕府軍,這就不能不說明,即使過去了兩百多年,整個倭國的軍事水平,不管是倒幕軍還是幕府軍,還都是相當的落後的。

所以說,如果就軍事水平的角度而言,裝備和使用了比兩百多年後的倒幕軍還要強大和先進的武器和戰術的中華忠勇軍,就沒有在對幕府軍的戰爭中失敗的道理。

和所有野蠻人對文明人的戰爭一樣,戰鬥是以野蠻人的衝鋒開始的。

在幕府軍衝鋒之前就已經快速的在預設陣地展開了陣型的中華忠勇軍,在幕府軍進入火炮射程之後,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炮擊。

中華忠勇軍是中華人民復興軍的學生,她很好的複製了復興軍“火力制勝”、“集中使用大炮”等基本思想。

所以,當一百多門格魯森57毫米野炮,鋪天蓋地的發射着填裝了烈性乍藥的炮彈的時候,整個場面是非常的好看的。

不過也就是三分鐘左右的功夫,經過了一次齊射之後,在五千米這個範圍內,整個戰場上就看不到幕府軍的影子了。而在五千米以外正在進攻中的幕府軍也好像被什麼嚇住了一樣,呆立在當場。

主要是因爲幕府軍的陣列過於密集的原因,這一次齊射對幕府軍造成的殺傷是非常的巨大的。一百多發炮彈,居然打死了進攻中的幕府軍將近三千人。

事實上,在這個戰場上,除了主要承擔軍事觀察任務的中華人民復興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們沒有什麼特殊的反應之外,無論是幕府軍還是中華忠勇軍,戰鬥的雙方,都被近現代火炮的巨大威力給嚇到了。

以至於在整個戰場上,居然出現了長達兩分鐘左右的靜場。

德川家光本人沒有出現在戰場上,他站在江戶城中的天守閣的最頂層,正在用過去荷蘭商人送給他的一個非常珍貴的單筒望遠鏡看着整個戰場。

說實話,早在中華帝國的鉅艦大炮犁平了幕府軍在岸邊的部隊的時候,德川家光就知道這場仗是沒個贏了。

作爲整個倭國的最高統治者,德川家光是個非常理想的人。理性的人面對無法對抗的力量的時候表現的同樣會非常的理性。

可是即使明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中華帝國的對手,但是德川家光也不願意就那麼乖乖的接受中華帝國給他的那個《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

他明確的知道,一旦德川幕府簽訂了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那麼他的爺爺德川家康建立的這個德川幕府,三代德川幕府在倭國辛辛苦苦的建立起來的這個絕對統治,就要直接的面臨倒臺的危險。

即使中華帝國真的對德川幕府手下留情,允許德川幕府的繼續存在,可是在割地賠款,天皇一族都被作爲罪人送到中華帝國手中的這種情況下,各地的那些原本就對德川幕府的統治暗懷不滿的大名們,就會立即發起對德川幕府的反對和進攻。

到了哪個時候,只剩下了一個本州島的倭國,立時就要迎接第二個戰國時代了。

封建統治者也是統治者。他們雖然是把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封建統治的基礎之上的,可是在某種程度上說,封建統治者本身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也是相關的。哪怕就是最反動最落後的封建統治者,也不會一點兒都不考慮國家利益。

所以說,在親眼目睹了中華帝國的鉅艦大炮的不可抗拒性之後,德川家光從爲了維護倭國的利益的角度出發,進行了一次絕望的掙扎。他希望他通過兩年多的時間聚攏出來的這五萬幕府軍,能夠在之後的戰鬥中給德川幕府掙上哪怕一丁點兒的體面,好讓他可以在之後的和中華帝國的交涉中爲倭國,也是爲了德川幕府自己掙得一點談判的底氣。

可是就在德川家光親眼目睹了幕府大軍在中華帝國的軍隊(他不知道那是一幫子倭國僞軍)的炮擊下是怎樣的絕望之後,他的腦筋立即就轉動了起來。

現在的德川家光已經不再考慮什麼倭國的國家利益了。他迅速的接受了現實,決定要爲德川幕府自己保留最大的力量,爲了以後肯定將要發生的第二次戰國時代做準備。

就在他命令手下立即發佈撤兵信號的同時,德川家光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以倭國的國家利益爲籌碼,盡一切可能在之後的和中華帝國的談判中換取中華帝國對德川幕府的支持。

現如今的德川家光想的已經不再是那份《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裡的那些苛刻條款了,而是德川幕府利用這些苛刻的條款,可以從中華帝國手中換取多少利益的問題。

德川家光絕對算是個合格的封建統治者。

他的想法非常的理性,非常的智慧。換任何一個人,只要這個人是德川幕府的一員的話,都不見得有德川家光做的這麼好,反應的這麼快。

可是德川家光想的再好,反應的再快,那也沒有戰場上的形勢變化的快。

倭國的武士們,不愧是未來小鬼子皇軍武士道思想的開創者們,他們在17世紀和他們的子孫後代一樣,是用實際行動來貫徹他們的精神的。

就在幾分鐘的大腦當機之後,那兩三千的武士沒有像幾萬農夫足輕那樣潰散逃跑,而是和他們相反,一邊發出歇斯底里的嚎叫聲,一邊不知死活的向着中華忠勇軍的陣地衝了過來。

同樣是驚訝於火炮的威力,中華忠勇軍的反應要快的多。

畢竟是己方的火炮給敵人帶來了殺傷。所以在基層軍官們的呵斥和叫喊下,中華忠勇軍的戰士們迅速的反應了過來。

倭國武士不愧是整個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中堅力量,倭國武士不愧是整個倭國軍事素質最高的一個階層。那幾千個倭國武士們在一些柳生名門出身的武士的帶領下,在進行絕望的衝鋒的過程中,還非常近具有戰術修養的排成了分散式的陣型。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使用了改良式的排隊槍斃戰術的中華忠勇軍戰士們,早就已經在他們衝入射程範圍之前,就排成了密集的陣列。

在那些經過了充分的學習的中華忠勇軍軍官的指揮下,當那兩三千名倭國武士全部進入到射程範圍之後,排成一個“中括號”陣型的中華忠勇軍士兵們,在軍官們的口令下,迅速的進行着排槍射擊。

僅僅三輪排槍,衝入那個“中括號”內的兩三千名武士,就都“壯烈”的貫徹了他們的武士精神。

當戰場重新陷入到一片沉靜的時候,同樣出身於武士的,現在已經是中華帝國公民的,中華忠勇軍中級軍官秦十四不禁感慨道:

“武士的生命,真如夏花般綻放啊!能夠死在中華帝國的天威之下,也是這些武士的幸運啊!”

第310章 終結者7第29章 日常(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章 穿越(2)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307章 終結者4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70章 在山東(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7章 起步(1)第38章 妖僧(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74章 在山東(9)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2章 起步(6)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9章 妖僧(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9章 日常(1)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0章 婚事(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章 穿越(4)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07章 終結者4
第310章 終結者7第29章 日常(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章 穿越(2)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307章 終結者4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70章 在山東(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7章 起步(1)第38章 妖僧(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74章 在山東(9)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2章 起步(6)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9章 妖僧(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9章 日常(1)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0章 婚事(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章 穿越(4)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07章 終結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