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

“這汽船雖好,可是再好的汽船也出不得海的。”

衛六今年四十七歲,他原本是東南沿海的一家海商家的掌舵。因爲有一次他負責的船被海盜搶劫了,所以年歲見高的他被主家解僱了。回到餘姚老家的衛六剛好遇到餘姚大戶朱家招募商船船長。因爲他的一個遠方族兄在朱家宅門裡當差,所以他被推薦成了朱家商行的一個商船掌舵。

1623年的時候,朱家隨着江南地區的各大商家的風潮,也在復興黨的武昌造船廠訂購了一艘小型的全蒸汽動力的商船。衛六在武昌造船廠的培訓中心接受了三個月的蒸汽船操作培訓,成了這艘新船的船長。

雖然衛六年紀很大了(在這個年代確實如此),但是因爲他經驗豐富技術高超,而且這個操作了一輩子風帆動力帆船的半老頭子頭腦靈活接受新東西的速度很快,所以他被朱家商行所倚重。這個已經四十多歲的老海狗在大家羨慕的眼神裡跟朱家簽下了賣身契,成了一名光榮的朱氏家奴。

朱之瑜是個思想上強調實踐重要性的讀書人。他厭惡八股重視實用,對於一切科學技術都充滿了興趣,而且他本身對於工程建築方面也有很深的修養。涉及到具體的他所不瞭解的新領域,朱之瑜是具有強烈的不恥下問的精神的。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他就在甲板上向船長衛六請教起了蒸汽輪船和風帆輪船的優劣之處來。

勞動者有勞動者本身的驕傲。衛六在海上行了一輩子的船,日本、呂宋這些地方他都去過,所以他在航海方面的實踐經驗是非常豐富的。雖然因爲家裡人的叮囑,衛六一直在主家面前彎着腰保持着一種奴僕式的謙恭,可是說起他的老本行來,衛六的腰桿子就直了起來。

在談到蒸汽船的好處的時候,衛六給蒸汽船的評價相當的高。可是說起蒸汽船不方便的地方的時候,衛六也談到了在海上航行蒸汽船的一個重要的劣勢。

“三老爺別看咱們這船從南京過來又快又穩的,那是因爲船開過來的這段路程,從武昌到南京兩岸都有他們復興商社的煤水補給站。要是出了海,不說出海的時候咱們船上就得裝多少煤炭了,到了海外,回程的煤炭可沒地方裝去。”

朱之瑜作爲南方人,對於出海行商之類事情並不排斥。他想了想衛六的話對他說道:“那要是按照大掌舵的說法,是不是隻要煤炭供給跟上了,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呢?”

衛六搖了搖頭,對他說道:“三老爺把事情想簡單了。那蒸汽機看着確實挺結實的,都是上好的精鐵做的。可是這個東西得勤保養,勤維護。就是走長江水道,有時候還經常會出現半路上機器壞了的情況。在江裡還好點,機器壞了可以請人把船拖回去,要是在海上出了這樣的問題,那可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朱之瑜覺得衛六的話說的很有道理,可是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那樣的話,這汽船出海就不能是單艘單艘的出海了。每次出海,這種汽船必須成羣結隊才行。有的船專管運送煤炭,有的船專管維修機器,這樣一來,不就可以防備你說的那種狀況了嗎?”

衛六聽了朱之瑜的話微微的笑了笑。他對朱之瑜說道:“三老爺這麼想倒也沒什麼錯處,可是這出海是爲了賺錢的。出海的海船就那麼大,能裝的東西很有限。裝了煤炭裝了機器之後,剩下的地方裝貨就不夠用了。出一次海,頂着天大的風險。海商都是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的人物,他們想的是能裝多少就裝多少的貨。至於速度夠不夠快,在海上夠不夠靈活,這些事情他們都是不會考慮的。”

朱之瑜所在的餘姚朱家雖然也是個大地主大商人家庭,但是他本人對於商業貿易方面一點兒也不涉及。家裡當官的有大哥,經營家業的有二哥。而且他父親也在世呢。他本人讀了幾十年的書倒是一點兒也不接觸商業方面的問題。

這一次出來放鬆放鬆,朱之瑜腦袋裡連一丁點兒的他已經讀噁心了的四書五經也不想尋思。所以一聽衛六說起商業方面的問題,他連忙仔細的請教了起來。

“要說這湖廣啊,往年這個地方做的最多的生意就是糧食買賣。就是在福建那些地方,不少糧商也會到湖廣來進糧食。倒不是說,湖廣這地方的糧食便宜。主要是兩廣那邊的海主(海盜)們鬧得太厲害了。而且近幾年紅毛夷人在南海也是連殺帶搶的。所以福建那邊買糧食都是到湖廣來買。其實,兩廣和交趾的糧價比湖廣還要便宜呢!”

“哦,既然這樣,怎麼不走陸路從兩廣買糧呢?”

“三老爺有所不知。走陸路運糧食,除了僱人派車的運量沒有用船運大以外。這陸路其實走起來也挺麻煩的。海上有海盜不假,可是船要是快一點兒能跑就跑了。船要是慢一點運氣好的遇到個講規矩的海主,東西還能剩下三分之一。”

“可是這要是走陸路,土匪山賊之類的傢伙可是不講究規矩的。貨他們要拿走,大車騾馬他們要牽走,這些人的人命也是保不住的。而且啊,這走陸路,要打點的人可就多了。每到一地,都得往外掏錢。真要算起來啊,這兩廣的糧食可比從湖廣走海路運糧貴多了。”

朱之瑜不是個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他雖然還沒有在人情世故上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冷暖即文章”的練達境界,可是身處官僚家庭,他對於這世情方面的理解還是比較充分的。

點了點頭,朱之瑜又問衛六道:“既然這湖廣的糧食便宜,怎麼這幾年的糧價反倒比以往高了那麼多呢。幾年前的時候,糧食再貴稻穀也才四五兩銀子一石,現如今的糧價都已經十兩銀子一石還買不到了。難道這湖廣這幾年也遭了災了嗎?”

衛六聽了朱之瑜說這話,心裡面到了給朱之瑜點了幾次贊。這位朱三爺據說是家裡學問最好的。聽府裡的老管事說,這位朱三爺可是從小讀書到現在。原本聽他說話還以爲他是個啥也不懂的憨頭呢。沒想到,這樣的讀書人居然還關心糧價的高低。 時空之門1619

———————————————————————————————

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9章 妖僧(3)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10章 終結者7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69章 在山東(4)第5章 準備(1)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11章 終結者8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28章 開始(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2章 起步(6)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26章 開始(2)第11章 婚事(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11章 終結者8第75章 大豐收(1)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4章 理念(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0章 日常(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2章 穿越(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5章 準備(1)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69章 在山東(4)
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9章 妖僧(3)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10章 終結者7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69章 在山東(4)第5章 準備(1)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11章 終結者8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28章 開始(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2章 起步(6)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26章 開始(2)第11章 婚事(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11章 終結者8第75章 大豐收(1)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4章 理念(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0章 日常(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2章 穿越(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5章 準備(1)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69章 在山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