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

朱由檢其實早就看過鎮守太監的報告了。早在三邊總督楊鶴、撫臣胡廷宴和延綏巡撫嶽和聲上報朝廷之前,陝西當地的鎮守太監早就已經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說的很清楚了。所謂陝西民變其實不全是民變,或者說根本就是兵變引發的民變。

鎮守太監在報告中明確的告訴朝廷,陝西、山西和河南等地目前越演越烈的民變,其實是全是地方督撫因爲過度掠奪和欺壓地方駐軍(軍戶)和邊鎮士兵導致的士兵逃亡後和山陝地區因爲士紳欺壓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災民結合之後的產物。

所以說,山陝地區現在愈演愈烈已經變成燎原之勢的流寇造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連年不斷的天災,另一方面倒是地方督撫官員和士紳地主們過度剋扣掠奪導致的*。

朱由檢這個人性情實際非常的奇怪。因爲沒有接受過正統的帝王教育,因爲常年的被儒生和儒家典籍的灌輸洗腦,這個人缺乏作爲皇帝的意識,反倒是有些像個食古不化沒有把書讀通的迂腐儒生。

所以說,朱由檢這個人不相信作爲皇帝家奴,最忠誠於皇帝的宦官們的話。他反倒是認爲文官們都是讀聖賢書出身,所以文官們纔是最可靠最正直的人。而那些宦官們因爲他們天生的邪惡和姦佞,所以他們說的所有的話都不可信。

但是朱由檢可以不相信鎮守太監的話,但是現如今已經不是地方鎮守太監說這樣的話了。陝西巡按御史吳煥已經上書朝廷把陝西當地的糟糕情況清楚的告訴了朝廷。

原來,早在幾年前,有“關中鴻儒”之稱的陝西三邊總督武之望和據說是岳飛後代的延綏巡撫嶽和聲就都己病入膏肓,無法履行職責了。

面對四處肆虐的兵變民變。陝西巡撫胡廷宴自欺欺人,每逢州縣報告“盜賊”之事,就不分青紅皁白訓斥一頓,認爲這些盜賊都是饑民,來年夏收有了糧食以後,自然就會解散,對民變隱瞞不報。

然而到了現在,陝西全境各地州縣,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寧、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地已經全部都有流賊活動。

胡廷宴和嶽和聲看到問題越來越嚴重,地方上已經完全無法控制事態了。可是他們卻仍舊不想向朝廷報告。雙方仍舊在推諉責任。胡廷宴抱怨嶽和聲轄區的邊兵作亂,嶽和聲則指責胡廷宴轄區的駐軍造反。

陝西巡按御史吳煥看到問題越發不可收拾,流寇已經有了向外省蔓延的趨勢,所以他纔在前不久向朝廷報告了真實情況。他在奏摺上說,盜賊初起時邊賊少土賊多,如今都是精銳的騎兵,動不動就是七八千人,兩位巡撫隱瞞不報,互相推諉,是導致形勢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

新皇帝朱由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搞明白,原來所謂的陝西民變根本就是打着民變旗號的兵變。所謂的土寇和邊賊,根本就是朝廷的地方駐軍和長城沿邊軍鎮士兵。他本來寄予厚望的督撫文官們真的是一羣只知道吃拿卡要虐待軍卒民衆的混賬東西。就是這麼一羣混賬東西,給朝廷惹來了這麼大的麻煩。

朱由檢發現,這羣文官還真的不如魏忠賢這些太監呢。要不是因爲事情鬧的太大了瞞不住了,這羣東西居然還想要繼續敷衍自己呢。

按照朱由檢原先的計劃,他是想要先把朝廷上層清洗一遍,把忠於魏忠賢的閹黨換下去之後,再開始收拾地方問題。可是現如今,因爲陝西全省大亂,山西、河南等地的饑民相應造反,流寇已經有了向外省蔓延的趨勢。湖廣巡按御史(復興黨炮製)也報告了有陝西、山西、河南的大量流民進入湖廣的狀況。

所以朱由檢現在還沒有辦法立即對朝廷上層進行劇烈的人事變動。他只能繼續依靠魏忠賢來穩定他還不怎麼熟悉的朝政。

然而魏忠賢現在已經完全的瞭解了新皇朱由檢對自己的態度了。他對於朝政已經完全的放手只等着被髮配南京。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檢想要向他討些主意也不怎麼現實。

其實皇帝和大臣的關係,和現代的具有濃郁的權力封建味道的官僚體系內的上下級關係是很相像的。

新領導不信任並且打壓老領導的親信。老領導的親信知道自己肯定是被新領導冷落的下場,所以就會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這個時候,如果新領導有着比較成熟的領導藝術,就會使用各種手段安撫老領導的親信,讓他幫忙穩定情況。只有當新領導掌握住了大局之後,老領導的親信纔會被徹底的清洗。

很明顯,朱由檢這個十七歲的年輕人並沒有掌握什麼高深的領導藝術。但是,幸運的是魏忠賢對於天啓皇帝的忠誠,仍舊是他可以利用的地方。

所以等到朱由檢對魏忠賢說出大行皇帝曾經對他說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時候,魏忠賢還是不由自主的感動了起來。

“大行皇帝曾經對老奴說過。這朝政的事情無非在‘錢’和‘兵’這兩件事上。可現在的問題是,朝廷如今是缺錢的狀況。”

“從神廟老爺時開始,朝廷在遼東每年花費的銀子至少就有百萬兩以上。東南土司作亂每年也要支出近八十萬兩上下。現如今,朝廷已經在遼東那邊開支超過七百萬兩,而東南土司動亂雖然已經平定,可是朝廷已經往西南那個窟窿裡填進去超過五百萬兩的銀子了。”

看到新皇面無人色,魏忠賢不由得想起了天啓皇帝當年對此的苦惱。他有些低沉的對朱由檢說道:“不用奴婢說,皇爺也知道現在內帑裡大行皇帝也只給皇爺留下了不到百萬兩的銀子。戶部那邊因爲地方上的士紳和朝官勾結聯繫,國稅也是越來越少。東林黨那幫子東南世家就是死也不肯讓朝廷徵收商稅。所以戶部那邊的銀子最多才五十萬兩左右。”

嘆了口氣,感慨了一下大明朝的家不好當,魏忠賢繼續說道:“皇爺想要平定陝西的民亂,剿滅地方上的流寇,無非也只能從哪‘錢’和‘兵’這兩處着手。有了錢就能買到糧食,有了糧食就能賑濟災民,這就能把流寇亂民的根子掐掉。”

“至於‘兵’的事情,其實歸根到底也是‘錢’的問題。陝西方面的奏報奴婢已經看過了。陝西地方不是沒有兵,地方的督撫們主要問題是他們向朝廷要餉的同時,還要剋扣官兵的銀子,這才讓本來是去剿匪的官兵自己潰散然後成了匪。其實只要朝廷把餉銀髮足了,再派遣幾個可靠的監軍下去,這樣地方督撫才能用心剿匪。”

“所以依奴婢看來,無論是楊鶴的“剿撫兼施、以撫爲主”,還是洪承疇的“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沒有錢都是行不通的。即使一時安靜了地方,只要饑民災民不斷,這種事情總會再鬧起來的。”?時空之門1619

———————————————————————————————

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76章 大豐收(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8章 起步(2)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7章 妖僧(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2章 日常(4)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0章 妖僧(4)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71章 在山東(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28章 開始(4)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83章 東改編2第372章 在山東(7)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8章 起步(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6章 立足(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08章 終結者5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8章 妖僧(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73章 審判(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39章 妖僧(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74章 在山東(9)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
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76章 大豐收(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8章 起步(2)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7章 妖僧(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2章 日常(4)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0章 妖僧(4)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71章 在山東(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28章 開始(4)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83章 東改編2第372章 在山東(7)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8章 起步(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6章 立足(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08章 終結者5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8章 妖僧(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73章 審判(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39章 妖僧(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74章 在山東(9)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