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

“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老人家的這句名言,不僅是王書輝在考察工作準備會議上,要求考察組成員背誦的內容,而且也是王書輝自己,進行調研研究工作時所堅持的理念。

儘管復興會現階段的工作好像開始進入正軌了。可是,王書輝仍舊面臨着現實的困難,這個困難就是幹部素質不足的問題。到目前爲止,王書輝知道的,復興會中能夠對復興會的政治理念,進行基本認識的復興會會員,真的是屈指可數,絕對不超過兩位數。

王書輝在調研工作中實際上心裡一直擔心復興會的幹部素質問題。不過讓王書輝欣慰的是,這次調研工作剛剛開始,他就發現了劉懷六這個人才。雖然不知道他在實踐中做的怎麼樣,但是至少在理論水平上,劉懷六的表現已經讓王書輝不僅超級滿意,而且超級驚喜了。

抽着香菸,在院子裡散步的王書輝思考着復興會的問題。他感到,復興會的事情好像千頭萬緒,什麼工作開展起來都是困難重重的。

復興會這個王書輝比照現代中國的最優秀的組織建立的,先進的,科學的政治組織,它對組織成員個人的素質要求實際是很高的。但是,目前復興會絕大多數會員,不過是能達到按照命令執行命令,或者按照《工作手冊》的要求,執行工作手冊要求的水平。

而且在現實的工作實踐中,復興會的會員們,就是讓他們照本宣科,他們都經常性的錯誤百出。他們能做到按照上級的要求執行命令,這就已經是很難得的成果了。

上級部門能夠做到下達合理的命令,下級部門能夠做到按照上級要求,合格的執行命令,這就是現階段,王書輝在復興會裡努力推進的事情。因爲很多時候,無論復興會的哪個部門,無論是復興會裡的上級還是下級,在下達命令和執行命令的時候,大家都經常的掉鏈子。

經常下達錯誤的命令,在執行命令過程經常中出現花樣百出的差錯,這纔是目前復興會的常態。

實際上,王書輝本人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機械化的,上級發令,下級按照上級命令機械的執行工作要求的情況。這種情況在王書輝看來,這就是對革命組織危害性巨大的“本本主義”。可是從目前階段復興會會員的個人素養上看,這也就是王書輝能夠做到的最好情況了。

王書輝原本以爲,復興會以事實向村民們證明自己是和他們利益一致的組織,復興會的工作組打倒了原本欺壓村民的土豪劣紳,免除他們的高利貸,給他們分田地。那麼,村民們就應該相信復興會,支持工作組的工作。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的。村民們支持工作組,相信復興會的情況,在三十多個基地村中雖然佔大多數,可是還有不少基地村中,出現了趙家灘這樣的,被解放的村民和工作組之間發生對抗和衝突的現象。

王書輝不想相信這個結論,但是事實強迫他相信。離開了調查研究估量形勢,去指導工作,這種空洞的唯心的估量和指導工作,就要產生機會主義的錯誤,或者盲動主義的錯誤。

www✿ ttκá n✿ c ○

(上段是化用太祖黃金兔在《反對本本主義》中的這段話:“你不相信這個結論嗎?事實要強迫你信。你試試離開實際調查去估量政治形勢,去指導鬥爭工作,是不是空洞的唯心的呢?這種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導,是不是要產生機會主義錯誤,或者盲動主義錯誤呢?一定要弄出錯誤。”)

村民會不支持工作組的工作,這種情況王書輝是真沒有想到的。

在下午進行了田間地頭的隨機調查之後,晚上考察組成員聽取了趙家灘工作組組長鄧大光的工作彙報。

總的來說,王書輝覺得鄧大光的彙報和前不久他提交給農委會的報告,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工作組在打倒了馬鬆華駐在趙家灘的管家之後,召開了村民大會,廢除了村民們向馬鬆華家借的高利貸。又給想要種地的農戶,按照每人五畝的標準分配了土地。工作組的這些標準工作,得到了那些趙家灘原來的馬鬆華家的佃農的歡迎和擁護。

在冬季農閒時節,工作組通過現金僱傭的方式,組織村民在趙家灘進行了基本的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組帶領參加勞動的村民,使用蒸汽拖拉機等設備,對趙家灘村的土地進行了科學化的測量平整;使用水泥等建築材料,整修和新建了村中的水渠;使用傳統方法,修建了一條通往官道的公路,一條通往碼頭的公路,以及一條石質的碼頭棧道。

因爲蒸汽提水站的建設遭到村民的阻撓,趙家灘工作組依靠復興會總部的支持,在長江邊上科學選址,建立了一個鋼軸水車和配套的磨坊。

王書輝從鄧大光的工作彙報中發現,趙家灘工作組面臨複雜特殊的工作環境,表現出充分的靈活性來。比如在蒸汽機房建設,被趙鶴年挑唆糾集的村民反對,這個問題上,他們就使用了機械加工廠生產的鋼軸水車,使用水利機械來替代蒸汽動力。

最主要的是,鄧大光和文明等趙家灘工作組的成員們,一直沒有把趙家灘的村民視爲工作組的對手和敵人。即使那些在分地中沒有得到好處的漁民,在趙鶴年的挑唆下,屢屢和工作做對抗,工作組仍然堅持不懈的希望通過溫和的手段,來感召村民,教育村民。

王書輝在下午和趙家灘民兵隊主要成員的隨機會談中感到,鄧大光和文明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至少分到土地,從事農業種植工作的趙家灘村民,對復興會的態度完全是支持和擁護的。民兵隊的戰士們對於復興會,對於工作組,是百分之百的忠誠和擁護的。

在和民兵隊的戰士們的接觸中,戰士們得知了和他們聊天說話的人,就是復興會的大頭頭,是工作組工作人員口中的“師尊”王書輝的時候,戰士們表現的非常激動。他們對於工作組給他們提供的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學習機會,表現出一種質樸和真誠的感激之情,並把這種感情傾注到了王書輝身上。他們向王書輝踊躍的表達了,希望加入復興軍,“在王師尊手底下當兵”的意願。

這種情況,讓陪同王書輝和民兵隊座談的考察組軍事部門的成員心中,感到了安穩和踏實。

在第二天的考察裡,王書輝走進田間地頭,在荊州本地出身的復興會成員的翻譯幫助下,和正在爲春耕做準備的趙家灘村民進行交流。

王書輝不知道別人是怎麼和當地人打交道的。但是,在他看來,想要快速的和當地百姓融洽起來,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有參與進去和大家一起勞動這麼一個辦法。他認爲,只要大家在一起把活兒幹起來,雙方的距離就會很快的接近起來。

說實話,王書輝對於古代的農活兒並不怎麼了解。他小的時候也在家鄉附近的農村,自己同學的家裡參加過勞動。

黑龍江當時就已經實現了基本的農業機械化了。當時王書輝在四月末的時候,到同學家玩兒,剛好趕上同學家播種玉米種子。當時的農活兒就是,把已經按照比例配好的化肥,使用拖拉機驅動的機械,給土地上底肥。在這之後,再在拖拉機後面接上播種機,把玉米種子播種在土地裡。

第一次參加農業勞動的王書輝對玉米生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對當年一年的玉米種植工作進行了全面瞭解。

經過他的瞭解,他知道了。黑龍江的玉米種植,是在四月末給土地上底肥,把種子播進地裡之後,除了在固定時間裡給農田灌溉幾次之外,就是要在七月份左右,再次給玉米追一次肥。在這之後,除非是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問題,要給玉米打農藥之外,一般情況下,農藥都是不用打的。而且草也不會去除,因爲玉米長起來之後,玉米地裡是進不去人的。

王書輝就是因爲這個經歷,心裡建立起一種農活幹起來好像並不太累的觀點的。可是,根據他掌握的數據,即使是這樣看起來有點粗放的管理方式。黑龍江省的玉米種植在好的年頭,他家當地玉米的平均畝產,也可以達到一千五百斤左右。即使倒黴的出現了不嚴重病蟲害,當地玉米的平均畝產,也可以維持在千斤左右。

王書輝根據現代社會湖北地區的種植情況,在復興會下屬的三十多個基地村,半強制的推廣現代良種,主打四種作物。去年一年,凡是按照工作組的要求,在工作組的指導下,使用土農藥,土化肥,按照時令,科學合理的種植了現代良種的玉米、地瓜、土豆和南瓜的各村村民,無不在收貨時獲得了他們自己難以置信的豐收的。

和村民同時進行生產的復興會下屬農場的收成,比普通村民家裡的情況還要好很多。在跨越時空的情況下,這些現代農業科技的產物獲得了成功。玉米的平均畝產達到千斤,地瓜和土豆的畝產都達到兩千斤左右。而普通村民家,玉米畝產也達到八百斤上下,地瓜和土豆的畝產也都超過一千五百斤。

在這種情況下,新一年的春耕剛一開始,去年那些沒有按照工作組的要求種植新作物的村民們,都忙不迭的到工作組那裡去買新作物的種子。而那些去年已經獲得大豐收的村民,則非常有經驗的,把目光緊緊地盯在各基地村工作組的農科員身上。各種套近乎混交情的手段層出不窮。

今年四十二歲的趙二,原本是馬鬆華家在趙家灘的佃戶。他家在他小的時候,家境還是不錯的。他爸爸,他媽媽和他哥哥以及他自己,一家四口人種着二十畝地,是個家境相對殷實的自耕農家庭。

你如果問趙二,他是怎麼從一個有家有業的自耕農,變成了一個無兒無女,還欠着馬鬆華家十幾兩銀子高利貸的佃戶的。他是百分之百說不清楚的。

在他的印象裡,從坐龍庭的皇帝老子變成了萬曆天子之後,他的頭二十年人生是比較舒服的。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在他的後二十年裡,他的日子就過得越來越落魄,最終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還欠了一身債的佃戶了。具體這裡面是怎回事,有什麼原因,趙二自己是搞不清楚的。

不過趙二覺得自己去年開始轉了運了。一隊亮盔亮甲的外地口音的年輕後生,在去年打進趙家灘。先是把木老狗這個馬老爺的狗腿子管家給打倒了吊死,之後就當場把全村人借的高利貸給免除了。

不過這還不算什麼。這羣年輕的好漢,居然把馬家的地也給分了。每個想要種地的人都按人頭分到了五畝地。這讓種了一輩子別人家地的趙二樂壞了。

性情老實本分的趙二,是趙家灘村裡最聽工作組話的人。他覺得原本這地是人家的。人家不要錢把地分給你,還替你出錢交皇糧國稅,只不過每年要你三層的稅款,而且人家還不要銀子只要東西的。做人要講良心的。人家給了你這麼好的條件,人家想讓你種什麼話,你就老老實實的種什麼好了。

就這樣,趙二在他分到的五畝地裡,都按照工作組的要求種植了玉米。因爲是第一次種這個東西,趙二特別的上心。在種地的過程中,他基本天天都會到工作組的農科員那裡去問問題的。在種地的過程中,玉米種植的每一個程序,每一個手段,他都嚴格的按照農科員的要求執行。

去年收地的時候,看着滿坑滿谷,黃橙橙沉甸甸的五千多斤實在糧食,趙二差點當場樂暈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趙二心裡頭產生了一種工作組的人是自家恩人的想法。

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0章 起步(4)第37章 妖僧(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9章 日常(1)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9章 妖僧(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69章 在山東(4)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69章 在山東(4)第23章 起步(7)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10章 終結者7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69章 在山東(4)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68章 在山東(3)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84章 東改編3第40章 妖僧(4)第36章 理念(4)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章 穿越(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
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0章 起步(4)第37章 妖僧(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9章 日常(1)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9章 妖僧(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69章 在山東(4)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69章 在山東(4)第23章 起步(7)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10章 終結者7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69章 在山東(4)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68章 在山東(3)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84章 東改編3第40章 妖僧(4)第36章 理念(4)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章 穿越(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