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

治理

容儀拍手笑道:“大善!不愧是我媳婦兒,真比世人都聰明!”

羅衣洋洋得意:“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誰?”上輩子她沒少聽說這種故事。特別是有一次,外公家種絞股藍,當年就賣了兩萬塊。90年代初的農村,兩萬是天文數字。村民都紅了眼,第二年幾乎所有人都佔山爲王種茶葉,結果自然是跌的慘不忍睹,外公家連本都沒撈回。氣的好幾天飯都吃不下,還被接到永州市住了幾天院。可見是氣得狠了。多年後,她媽想起這個事就罵!“炮打死的炮打鬼!別個種他們也種!哪有果好的便宜佔咯!看吧,各個都沒得賺!虧死他們活該!明明是我們想出來的,啊呸!”這段話幾乎每年都至少罵一回,羅衣簡直是記到骨子裡,永遠不會忘記我國農民跟風意識=?=|||。

但是任何時代,都是渠道爲王。比如本地的九雞,大規模養殖大約能做得到,但銷量呢?賣不出去又廢了糧食,農民能恨死當官的——這乃前前前任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也是楊昌明不待見縣令們搞政策的原因。可是糧食又不一樣,糧食越多越好,攢的好輪換着,萬一遇到荒年或者蝗災水災,都可以吃的!實在太多了,餵豬、養鴨子也好。鴨子只耗糧食,不用打理。早上放出門,晚上自己會回來,他們還不咬別人家的禾苗,只管早晚飯就得。要不是穀子不夠,簡直是人人家都喜歡的寵物。紅薯餵豬是絕殺。而且即便是鴨子,人家也就是養着自己吃,改善一下生活。只要容儀不去挑唆,他們自己就知道控制量了。順道說一句,穀子養出來的鴨子,味道真不是一般的好哇!野鴨子雖多,但肉也實在太硬了!咳,扯遠了。

說幹就幹,範先生也贊同,反正閒着也是閒着,若在農學上能著出本書來,便是沒有功名也會有前程。容儀想不到這麼遠,他只想着羅衣那句別白活一場。於是厚着臉皮問楊昌明討地。理由是,沒種過地,種點東西玩。

楊昌明四十多近五十的人了,又是楊氏本支。什麼樣的縣令沒見過?不過幾畝地,也不要良田,索性連租金都不要,算是報答了容儀用徭役補貼水磨坊的事了。至於理由?他不需要!立馬就把自己名下的田給劃到容儀名下。

範先生起身阻止:“楊老可別這樣,我們太爺就是沒見過這些,想着也學學稼牆艱難。這會兒田裡都起穗子了,過幾個月收了穀子再說。免得到我們不懂的人手裡糟蹋了,倒可惜。”

容儀趕忙點頭。

楊昌明樂了,唉,還真來了個好官?他也捨不得那幾畝稻子,心下大樂。

容儀趁機問:“南面山頭怎麼什麼都沒有?”

楊昌明道:“去年雷劈起了山火,好在救的及時,只燒了半面。可惜咯,山上好大的松木,產的好松香呢!”

容儀抽嘴角:“松香是什麼?”

楊昌明道:“這卻不知,就是有時候有人來收。”

範先生道:“造紙使的,也可以做香料。還有給二胡等樂器磨弦用。”

容儀表示知道,又道:“既然荒了,也一併給我吧。不瞞你說,我想使人種點玉米,要是種着好,我管飯如何?”

楊昌明愣了一下:“那請哪家的人呢?”

容儀道:“哪家肯幹請哪家!”

楊昌明馬上道:“那片山倒也沒多少,並不用多少人。我侄子楊進喜家爲救他爹賣了田與族裡,太爺給個慈悲,與他家幾兄弟種吧。”

容儀無可無不可:“行,只要肯幹不懶就行。”

楊昌明點點頭,反正侄子暫時沒田種。便替侄子應下。再說即便是這個侄子不種,一族裡大小,總也有人很努力田地又不夠的。有口飯吃多好,省一年的口糧呢。

如今正是種玉米的好時節!羅衣她爹在湖南當官,不過在長沙縣,比較悲劇的附郭省城,說他沒得罪人都不信!派驛站一路順水行舟到長沙縣,果然這裡已經在做推廣。自取了玉米番薯種子來,也順便送了一堆東西過去。便宜爹順便送了一大包穇子種,是他在新化當官時得的,產量頗高,就是味道十分之坑爹。

此時交通極不方便,即使是走的驛站,玉米種子到的時候也有些晚了。羅衣以此爲理由,仗着當地民風開放,成日見往地裡跑。玉米下秧子那天,後知後覺的羅衣彷彿感覺一道晴天霹靂打在頭上——你妹啊!難道我終於從宅鬥文跳到種田文了麼?推廣玉米,這不是典型的種田咩?老天你到底想碼什麼文,可以告訴我一聲咩?

容儀沒穿官服,而是是一身青灰色的短打。因爲白淨,站在人羣中反而十分顯眼。他也管不得這麼許多,只拿着昨晚與羅衣一起歸納的玉米種植手冊,一條一條念着指揮。這就是爲什麼羅衣要在場的緣故了。經過兩個月的磨合,羅衣的綏寧話學的不離十,她充當翻譯來着。

瓊英和蟲子也帶到山上來,多好的太陽啊!曬一曬不缺鈣!瓊英畢竟是小姑娘,再矜持也圈不住天性,帶着弟弟滿山坡的撒歡,乳母在後面追的十分辛苦。羅衣卻只喊道:“仔細腳下,別滾下山了。”

瓊英清脆的應着,一溜煙就不見了影子。直到中午,大夥兒坐下休息的時候,才見她和蟲子一人抱着兩個一串黑糊糊的東西,乳母還用大布塊做的臨時袋子提着一提來。

瓊英氣喘吁吁的跑到羅衣跟前:“娘!葡萄給你吃。”

蟲子也學姐姐:“娘!噗噗吃!”

羅衣大樂,捏了捏蟲子的臉:“小笨蛋,這麼大了還說不清楚話。”又對瓊英說:“哪來的?”

瓊英道:“我摘的!”

羅衣又問:“哪兒摘的?”

乳母算是逮着機會說話了:“太太,您也說說姑娘。這野果子見了就往嘴裡放,如何使得?有毒怎麼辦?”

羅衣笑道:“這不是葡萄麼?”又問瓊英:“別是別人家的吧?若是別人家的,可要給錢。”

瓊英只好比劃,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楊昌明的老婆便在旁邊道:“這是野葡萄,孺人只管吃。我們這裡滿山都是呢。就是個子小也不好看,其實很甜的。”

羅衣聞言嚐了一顆,大讚:“極好!”

乳母見狀,只能無奈搖頭。這一家上下都沒一個靠譜,做下人可真夠累的。

瓊英接口道:“放在井裡,涼涼的好吃。等爹爹忙完了可以吃。”

羅衣摸摸瓊英的頭:“真乖。那你就先帶着葡萄回家放井裡好不好?下午日頭大,你們也要歇一歇晌。”

瓊英有些不捨。

羅衣笑道:“山又不會跑,明兒再來。呆會我也回去了,你且回去替爹孃燒好水可好?”

瓊英點點頭:“好!”

看着瓊英遠去,楊昌明老婆笑道:“還是姑娘家貼心,我也想生一個,就老生不出來。”

羅衣笑笑,她不打算在這裡嫁女,就沒必要讓人知道瓊英庶出。何況,幼年的環境造就一個人的原始性格。此時沒有被人看不起過,長大了之後纔不會拘泥是不是庶出,從而有一種從容的氣魄。這也是庶女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遠不如嫡女的地方。都是嫡母養的,豈有教嫡女不教庶女的?不過是親戚和周圍人的眼色,早就了他們的敏感。要麼懦弱了,要麼太好強了。然後衆人形成此類觀念,又更加重到庶女身上,惡性循環。

女兒既然養了,就索性養好些。她漸漸有些理解黃氏了。即便是庶女,一樣也要出嫁妝,一樣也要說親。虐待要花那麼多錢,不虐待還是那麼多錢。除非能像姑太太一樣拼着名聲不要。她纔沒那麼傻,九十九步都走去去差那第一百步。庶女嫁的好過的好,人家只會說她心善。到時候自然有好人家的姑娘便宜她家小子。何況她以後還要生孩子呢,看看她二哥的媳婦兒她姐姐的男人就知道,把庶女養親了,有肉吃!何況從小養到這麼大,一隻狗都養熟了。更別提瓊英又不是她親媽那刁蠻性格,反而挺傻挺天真的,蠻討人喜歡。日後說親被人挑剔,就找個差點的讀書人家,沒準以後照樣鳳冠霞帔,一樣能跟蟲子抱團。嗯,回頭對家人下令,誰也不許在此地說瓊英是姨娘養的。一律含糊過去,反正容儀沒妾,不用帶人家就能想歪了。

據農書總結,玉米高產,因此所需的肥料極大。現在又沒有工業化肥,只有農家肥。農家肥裡豬糞最佳,但豬比較少。人糞不是頂好,只好勉強。糞便不是拿來就用的,需要發酵才行。不然淋下去,植物就掛了,俗稱燒死。因此即便是發酵過的,還必須3:1的比例加水,當然是水爲3了。施肥這個比較噁心的事,羅衣早就遠遠避開。反正肥料比,書上一清二楚,容儀都甩給主動要求的範先生去了。橫豎他們是當官,又不是當農民,沒必要親力親爲。只是攢肥料和漚肥過程還是需要把關。

才把玉米種下地,容儀還沒歇兩天。就有人報,舞陽爲爭水發生械鬥,死傷無數。羅衣一口水噴出來:“不是說這裡水資源豐富,不會爭水麼!!!!”

容儀趕緊換衣服:“誰知道,我先去看了再說。舞陽?舞陽姓劉的多是吧?這還得找姓劉的去!”

說着羅衣帶上人,騎上馬就飛奔而去。這就體現出武將的好處來,這地方,等坐船坐轎子趕到,那邊人都死差不多了。本來報過來時就有延遲反應,這會兒沒準已經塵埃落定。

容儀趕死趕活趕到舞陽,果然已經該打打該殺殺,該幹嘛幹嘛了。發揚官威,把大夥兒呵斥了一番。卻也做不了什麼事實。這邊缺水,只能按規矩輪流來。可是強勢的一定會欺負弱勢的,上游的一定會攔截下游的。因此年年掐,歲歲掐,沒辦法,生存問題。後世那麼高的糧食產量,爲了爭水還械鬥呢。容儀轉了一圈,發現毫無解決辦法。只好安撫了一下受傷羣衆,狼狽的打馬回家。

羅衣倒聽過後來的一個說法,就是挖一個大坑,蓄水。不過在山頂挖坑,絕對是真挖坑,一場暴雨泥石流滅了你Y的。平地挖坑麼,灌溉又是大問題。重點是你挖多大的坑?而且真的有效麼?後世的科普節目不靠譜的反倒居多=?=|||。唉,想解決缺水問題,任重道遠啊……

作者有話要說:容儀拍手笑道:“大善!不愧是我媳婦兒,真比世人都聰明!”

羅衣洋洋得意:“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誰?”上輩子她沒少聽說這種故事。特別是有一次,外公家種絞股藍,當年就賣了兩萬塊。90年代初的農村,兩萬是天文數字。村民都紅了眼,第二年幾乎所有人都佔山爲王種茶葉,結果自然是跌的慘不忍睹,外公家連本都沒撈回。氣的好幾天飯都吃不下,還被接到永州市住了幾天院。可見是氣得狠了。多年後,她媽想起這個事就罵!“炮打死的炮打鬼!別個種他們也種!哪有果好的便宜佔咯!看吧,各個都沒得賺!虧死他們活該!明明是我們想出來的,啊呸!”這段話幾乎每年都至少罵一回,羅衣簡直是記到骨子裡,永遠不會忘記我國農民跟風意識=?=|||。

但是任何時代,都是渠道爲王。比如本地的九雞,大規模養殖大約能做得到,但銷量呢?賣不出去又廢了糧食,農民能恨死當官的——這乃前前前任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也是楊昌明不待見縣令們搞政策的原因。可是糧食又不一樣,糧食越多越好,攢的好輪換着,萬一遇到荒年或者蝗災水災,都可以吃的!實在太多了,餵豬、養鴨子也好。鴨子只耗糧食,不用打理。早上放出門,晚上自己會回來,他們還不咬別人家的禾苗,只管早晚飯就得。要不是穀子不夠,簡直是人人家都喜歡的寵物。紅薯餵豬是絕殺。而且即便是鴨子,人家也就是養着自己吃,改善一下生活。只要容儀不去挑唆,他們自己就知道控制量了。順道說一句,穀子養出來的鴨子,味道真不是一般的好哇!野鴨子雖多,但肉也實在太硬了!咳,扯遠了。

說幹就幹,範先生也贊同,反正閒着也是閒着,若在農學上能著出本書來,便是沒有功名也會有前程。容儀想不到這麼遠,他只想着羅衣那句別白活一場。於是厚着臉皮問楊昌明討地。理由是,沒種過地,種點東西玩。

楊昌明四十多近五十的人了,又是楊氏本支。什麼樣的縣令沒見過?不過幾畝地,也不要良田,索性連租金都不要,算是報答了容儀用徭役補貼水磨坊的事了。至於理由?他不需要!立馬就把自己名下的田給劃到容儀名下。

範先生起身阻止:“楊老可別這樣,我們太爺就是沒見過這些,想着也學學稼牆艱難。這會兒田裡都起穗子了,過幾個月收了穀子再說。免得到我們不懂的人手裡糟蹋了,倒可惜。”

容儀趕忙點頭。

楊昌明樂了,唉,還真來了個好官?他也捨不得那幾畝稻子,心下大樂。

容儀趁機問:“南面山頭怎麼什麼都沒有?”

楊昌明道:“去年雷劈起了山火,好在救的及時,只燒了半面。可惜咯,山上好大的松木,產的好松香呢!”

容儀抽嘴角:“松香是什麼?”

楊昌明道:“這卻不知,就是有時候有人來收。”

範先生道:“造紙使的,也可以做香料。還有給二胡等樂器磨弦用。”

容儀表示知道,又道:“既然荒了,也一併給我吧。不瞞你說,我想使人種點玉米,要是種着好,我管飯如何?”

楊昌明愣了一下:“那請哪家的人呢?”

容儀道:“哪家肯幹請哪家!”

шшш _Tтkд n _CΟ

楊昌明馬上道:“那片山倒也沒多少,並不用多少人。我侄子楊進喜家爲救他爹賣了田與族裡,太爺給個慈悲,與他家幾兄弟種吧。”

容儀無可無不可:“行,只要肯幹不懶就行。”

楊昌明點點頭,反正侄子暫時沒田種。便替侄子應下。再說即便是這個侄子不種,一族裡大小,總也有人很努力田地又不夠的。有口飯吃多好,省一年的口糧呢。

如今正是種玉米的好時節!羅衣她爹在湖南當官,不過在長沙縣,比較悲劇的附郭省城,說他沒得罪人都不信!派驛站一路順水行舟到長沙縣,果然這裡已經在做推廣。自取了玉米番薯種子來,也順便送了一堆東西過去。便宜爹順便送了一大包穇子種,是他在新化當官時得的,產量頗高,就是味道十分之坑爹。

此時交通極不方便,即使是走的驛站,玉米種子到的時候也有些晚了。羅衣以此爲理由,仗着當地民風開放,成日見往地裡跑。玉米下秧子那天,後知後覺的羅衣彷彿感覺一道晴天霹靂打在頭上——你妹啊!難道我終於從宅鬥文跳到種田文了麼?推廣玉米,這不是典型的種田咩?老天你到底想碼什麼文,可以告訴我一聲咩?

容儀沒穿官服,而是是一身青灰色的短打。因爲白淨,站在人羣中反而十分顯眼。他也管不得這麼許多,只拿着昨晚與羅衣一起歸納的玉米種植手冊,一條一條念着指揮。這就是爲什麼羅衣要在場的緣故了。經過兩個月的磨合,羅衣的綏寧話學的不離十,她充當翻譯來着。

瓊英和蟲子也帶到山上來,多好的太陽啊!曬一曬不缺鈣!瓊英畢竟是小姑娘,再矜持也圈不住天性,帶着弟弟滿山坡的撒歡,乳母在後面追的十分辛苦。羅衣卻只喊道:“仔細腳下,別滾下山了。”

瓊英清脆的應着,一溜煙就不見了影子。直到中午,大夥兒坐下休息的時候,才見她和蟲子一人抱着兩個一串黑糊糊的東西,乳母還用大布塊做的臨時袋子提着一提來。

瓊英氣喘吁吁的跑到羅衣跟前:“娘!葡萄給你吃。”

蟲子也學姐姐:“娘!噗噗吃!”

羅衣大樂,捏了捏蟲子的臉:“小笨蛋,這麼大了還說不清楚話。”又對瓊英說:“哪來的?”

瓊英道:“我摘的!”

羅衣又問:“哪兒摘的?”

乳母算是逮着機會說話了:“太太,您也說說姑娘。這野果子見了就往嘴裡放,如何使得?有毒怎麼辦?”

羅衣笑道:“這不是葡萄麼?”又問瓊英:“別是別人家的吧?若是別人家的,可要給錢。”

瓊英只好比劃,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楊昌明的老婆便在旁邊道:“這是野葡萄,孺人只管吃。我們這裡滿山都是呢。就是個子小也不好看,其實很甜的。”

羅衣聞言嚐了一顆,大讚:“極好!”

乳母見狀,只能無奈搖頭。這一家上下都沒一個靠譜,做下人可真夠累的。

瓊英接口道:“放在井裡,涼涼的好吃。等爹爹忙完了可以吃。”

羅衣摸摸瓊英的頭:“真乖。那你就先帶着葡萄回家放井裡好不好?下午日頭大,你們也要歇一歇晌。”

瓊英有些不捨。

羅衣笑道:“山又不會跑,明兒再來。呆會我也回去了,你且回去替爹孃燒好水可好?”

瓊英點點頭:“好!”

看着瓊英遠去,楊昌明老婆笑道:“還是姑娘家貼心,我也想生一個,就老生不出來。”

羅衣笑笑,她不打算在這裡嫁女,就沒必要讓人知道瓊英庶出。何況,幼年的環境造就一個人的原始性格。此時沒有被人看不起過,長大了之後纔不會拘泥是不是庶出,從而有一種從容的氣魄。這也是庶女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遠不如嫡女的地方。都是嫡母養的,豈有教嫡女不教庶女的?不過是親戚和周圍人的眼色,早就了他們的敏感。要麼懦弱了,要麼太好強了。然後衆人形成此類觀念,又更加重到庶女身上,惡性循環。

女兒既然養了,就索性養好些。她漸漸有些理解黃氏了。即便是庶女,一樣也要出嫁妝,一樣也要說親。虐待要花那麼多錢,不虐待還是那麼多錢。除非能像姑太太一樣拼着名聲不要。她纔沒那麼傻,九十九步都走去去差那第一百步。庶女嫁的好過的好,人家只會說她心善。到時候自然有好人家的姑娘便宜她家小子。何況她以後還要生孩子呢,看看她二哥的媳婦兒她姐姐的男人就知道,把庶女養親了,有肉吃!何況從小養到這麼大,一隻狗都養熟了。更別提瓊英又不是她親媽那刁蠻性格,反而挺傻挺天真的,蠻討人喜歡。日後說親被人挑剔,就找個差點的讀書人家,沒準以後照樣鳳冠霞帔,一樣能跟蟲子抱團。嗯,回頭對家人下令,誰也不許在此地說瓊英是姨娘養的。一律含糊過去,反正容儀沒妾,不用帶人家就能想歪了。

據農書總結,玉米高產,因此所需的肥料極大。現在又沒有工業化肥,只有農家肥。農家肥裡豬糞最佳,但豬比較少。人糞不是頂好,只好勉強。糞便不是拿來就用的,需要發酵才行。不然淋下去,植物就掛了,俗稱燒死。因此即便是發酵過的,還必須3:1的比例加水,當然是水爲3了。施肥這個比較噁心的事,羅衣早就遠遠避開。反正肥料比,書上一清二楚,容儀都甩給主動要求的範先生去了。橫豎他們是當官,又不是當農民,沒必要親力親爲。只是攢肥料和漚肥過程還是需要把關。

才把玉米種下地,容儀還沒歇兩天。就有人報,舞陽爲爭水發生械鬥,死傷無數。羅衣一口水噴出來:“不是說這裡水資源豐富,不會爭水麼!!!!”

容儀趕緊換衣服:“誰知道,我先去看了再說。舞陽?舞陽姓劉的多是吧?這還得找姓劉的去!”

說着羅衣帶上人,騎上馬就飛奔而去。這就體現出武將的好處來,這地方,等坐船坐轎子趕到,那邊人都死差不多了。本來報過來時就有延遲反應,這會兒沒準已經塵埃落定。

容儀趕死趕活趕到舞陽,果然已經該打打該殺殺,該幹嘛幹嘛了。發揚官威,把大夥兒呵斥了一番。卻也做不了什麼事實。這邊缺水,只能按規矩輪流來。可是強勢的一定會欺負弱勢的,上游的一定會攔截下游的。因此年年掐,歲歲掐,沒辦法,生存問題。後世那麼高的糧食產量,爲了爭水還械鬥呢。容儀轉了一圈,發現毫無解決辦法。只好安撫了一下受傷羣衆,狼狽的打馬回家。

羅衣倒聽過後來的一個說法,就是挖一個大坑,蓄水。不過在山頂挖坑,絕對是真挖坑,一場暴雨泥石流滅了你Y的。平地挖坑麼,灌溉又是大問題。重點是你挖多大的坑?而且真的有效麼?後世的科普節目不靠譜的反倒居多=?=|||。唉,想解決缺水問題,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