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育兒

玉米種的有點晚,產量一定會有影響。好在第一年是積累經驗,倒也沒什麼大礙。衆農民目前還在圍觀狀態,羅衣壓着大家,都不許宣傳玉米的好,免得到時候有逆反心理。在這裡呆了幾個月,她們家古怪的事做的多了。比如養了九雞在後院,還養了鴨子和鵝。最坑爹的是種了一溜棉花下面居然養雞!!——感謝CCAV的農業科普頻道,其實羅衣就是想試一下。沒想到雞還真的不吃棉花耶!雞糞可以肥棉花地。不遠處索性又種了些空心菜,她連雞都不用餵了。空心菜長的快,並且還招蟲子,小雞崽子們簡直葷素搭配,營養豐沛!唉,她果然徹底種田了!當然這些都不是親自動手,勉強還是算管理層。

羅衣把這些東西都養在縣衙後面的空地上,農民們愛看就看,如果要問起來,瓊英就嘰嘰喳喳的解釋。沒辦法,除了羅衣,瓊英的方言學的最快,其次是瓊英的丫頭。除了她們,誰也說不清楚。羅衣樂的讓瓊英練習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正好,比耳提面命效果好多了。

不過今年種棉花還是季節不對,棉花長的七倒八歪的,農婦們最開始只管看笑話。時間長了,發現官家人並不在意,又覺得人家這是當花種,也沒興趣圍觀。過一陣子視而不見。羅衣的展示計劃失敗。

扯遠了,關於玉米,羅衣不許他們做宣傳。老百姓也自動理解爲此縣令夫婦比較年輕,覺得好玩,反正閒着也是閒着,種點稀奇古怪的玩意打發時間。聽說他們從京城裡來的嘛,理解,絕對理解!這山溝裡非一般的無聊,趕集都沒什麼東西賣。可不把這兩口子憋着了?這不,又叫了木匠和油漆匠去家裡打奇怪東西了。

羅衣叫了木匠來家裡做疊層層和七巧板等兒童益智玩具。疊層層就是一塊圓木板,上面豎着跟圓木杆。大小遞減的各種顏色的圓圈,一個一個套到木杆上的玩意兒。蟲子快兩歲啦,時候該鍛鍊邏輯思維的時候啦。看着瓊英好奇的神色,羅衣稍稍有點尷尬。雖然立馬叫木匠再多做幾個,還可以順便送人。心理到底感嘆了一聲,不是自己生的,平常再怎麼自欺欺人,一到這個時候就展現出分別來——她從來沒給瓊英設計過任何玩具,連照搬後世的都沒有。若不是睡袋等物早先給錦繡他們做過,也不會想起來。什麼叫做隔了肚皮?她算是理解透徹了。以後還是要改一改,那啥,太明顯人家就當你僞善了,按照中國人的習性,你還不如真小人呢。不過這種事也沒必要解釋,世人重男輕女的多,偶爾偏心兒子,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隻日後注意就行。

馬上就要到中秋了,天氣逐漸轉涼。冷暖交替時節,感冒激增。羅衣圈住兩個孩子不許出門,這年頭,這地段,感冒了就是跟天掙命!恰好此時羅衣再次懷孕,更是重點保護。好容易熬過中秋,氣溫穩定下來,流感狀況減輕時大家才鬆了口氣。

可惜侯家還是死了一個孩子,大約是感冒轉肺炎,高燒了三天沒了。上山的那天,運着孩子的屍體的板車路過縣衙前的馬路,羅衣在後院都能聽到那個孩子的母親撕心裂肺的哭喊,一直綿延到很遠很遠的山頭。路人見狀紛紛落淚,羅衣心裡也不好受。後世夭折的極少,而這個時代,隔三差五各種死小孩。太難受了!

爲此,羅衣發了個帖子,把幾大家的宗婦全都請到家裡來,必須得給他們宣傳一下育兒知識了!即便是同時代的京城,也比這裡強!

縣令孺人有召喚,便是有事也要騰出空來,何況各宗婦都是有預留交際時間的。接到帖子的次日,紛紛帶了一大堆禮物拜訪——看孕婦麼。

羅衣端坐在主位上,受了衆人的禮。開門見山的道:“前日侯家一個小子沒了,他阿媽一路哭上山,我聽見很是難過。”

侯嬸子便道:“攪了孺人清淨,真是對不住。”說着這話心理有些惴惴的,沒驚着胎氣?

羅衣搖頭道:“不是爲這,我使人問了一下,年年總有這事,一春一秋更多。我們總得想個辦法。”

楊嬸子爲難的說:“這能有什麼辦法?只能家裡人注意了。”

羅衣拿出一張紙來:“這是京城裡常用的方子,我帶了來。我知道你們也有好些土藥。只是我這個是預防的,到了季節便喝上一喝,效果倒也有一些。再有,我知道這裡魚多,孩子病了千萬吃不得魚,也吃不得甜的,這些都生痰。還請諸位切記。”

楊嬸子最熟,便笑道:“哪來的甜食吃?不到過年,誰家捨得糖給孩子?”

羅衣也笑道:“誰纔給我拎了幾桶蜂蜜來?這不是甜的?再說滿山的野果子,我家兩個小崽子美的很,京裡都沒這麼多好東西。還有那九雞鳥類,你們這裡也多,可千萬別想着孩子病了替他們補一補。這些是好東西,但要等他們好了再吃。”

李家嬸子說:“這些我們都沒聽過,果然是讀過書有見識。什麼時候我家細伢子①也識文斷字就好。”

羅衣問:“多大了?”

“我家孫子三歲了,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昨天踩在門檻上,他阿爸在後面一吼,嚇的掉到外頭青石板上,頭青了好大一塊。”

劉嫂子也接話:“我家那個小兒子才調皮,這不是正打穀子麼?把他滿滿②家的草垛子拆了,氣的他滿娘追着罵了幾條街。”

羅衣大笑:“我見着那個草垛也想跳上去踩來着。”

楊嫂子也笑了:“這事我們小時候也幹過都不算什麼,現在的細伢子,總能興起你沒見過的花樣,那才頭痛。”

巴拉巴拉,一羣當媽當奶奶的聊起育兒經,話題果斷被歪。

場面熱火朝天,羅衣見狀不得不出來強行轉回話題:“我還有一個事和你們說呢!”

衆人望着羅衣。

羅衣道:“孩子傷風,總有一些是晚上蓋被子不老實,十個有九個要踢被子。”

說起這個話題,簡直是一把血淚史,楊嬸子道:“別提了,一晚上蓋被子都蓋的別想睡,再過兩年我也帶不了孫子睡了。”

衆人紛紛吐槽,帶孩子睡覺,關於踢被子,簡直是世紀難題。

羅衣抽抽嘴角,她理解,深刻理解。小時候經常被她媽說:“你不知道你小時候,一夜一夜沒得睡,就是把你蓋被子去了。”爲了踢被子這事,還被打過。= =||她也一把辛酸淚好。唉,話說真想再被她媽抽一次。

衆人倒了半天苦水,纔想起羅衣原本是有話說的,很不好意思的停下望着羅衣。

羅衣也不在意,女人聊天,就沒有不發散思維的時候。反正聊育兒經也蠻好玩的,都是當媽的麼,咳……

不過既然已經看着她了,她也不賣關子,叫楊桃把板凳拿出來,架上一塊板子。再把瓊英和蟲子的睡袋全部拿出來,春夏秋冬長長短短各種款式,一一擺放在板子上。逐件解說功能。

睡袋,原本在羅衣心裡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大概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而已。最開始給於氏和錦繡的孩子做,後來給瓊英做,都是模模糊糊照抄商場裡偶然瞟過一眼的款式。到了蟲子,便發現不適用了!

小孩子睡覺,手一定會伸出來,所以睡袋要有袖子。羅衣給添了袖子後,隨着蟲子長大,蟲子又不幹了。他的腳伸展不開!於是下襬又要放大,整個睡袋變成扇形。冬天小孩子討厭帶帽子,常常半夜把帽子拆了,一樣着涼。於是睡袋上又加了帽子。睡袋做大了,活動照樣不方便,做小了一下子用不得浪費。於是腋下又添了個伸縮帶。太大了,肚子容易着涼,肚子部分又要加厚。總之,他們家的睡袋經過她不斷改良,現在已經領先於時代鳥!最後出來的成品,羅衣還繡花,拼布,或者做動物款,總之怎麼Q怎麼來,至於大家會不會欣賞,這個已經不重要了。

此刻,把成品拿出來,稀奇古怪的圖案,倒先把大家嚇一跳。等到羅衣細細解說一番,諸位當媽的在這方面自然敏感,大讚:“孺人怎麼就這麼靈範呢!仙女下凡了?”

羅衣暗自吐槽,還真就是仙女下凡。表面卻還要謙虛:“胡亂想的,不值什麼。”

這種方便的東西,不需要努力推廣,思想開闊的一見就會學。思想僵化的,過幾年見別人嚐到甜頭也自然會跟上。眼前這幾位,看樣子是沒有問題了。不過也有些疑問,比如楊嬸子道:“冬天的怕是薄了。”

羅衣道:“北方睡炕,你們加厚便是。也不需要太厚,有了睡袋,上面再跟着父母蓋一穿被子也差不離了。”普通人家多數是爹媽或者爺爺奶奶帶着睡,孩子放中間,一牀大棉被三個人蓋上,小孩子踢不開。何況穿了睡袋攻擊力下降的厲害。

楊嬸子點點頭,又想起先前的話題:“不愧是文化人,讀了書就是好處多。我們也讓孩子讀讀書,孺人看成不成?”

羅衣笑道:“能讀書識字,當然好些。”

楊嬸子想了想:“那讓我的孫女跟您學繡花識字好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①:細伢子:方言小孩子的意思。

②:滿滿:叔叔或者比父親小的姑姑的意思。滿娘就是嬸嬸。

玉米種的有點晚,產量一定會有影響。好在第一年是積累經驗,倒也沒什麼大礙。衆農民目前還在圍觀狀態,羅衣壓着大家,都不許宣傳玉米的好,免得到時候有逆反心理。在這裡呆了幾個月,她們家古怪的事做的多了。比如養了九雞在後院,還養了鴨子和鵝。最坑爹的是種了一溜棉花下面居然養雞!!——感謝CCAV的農業科普頻道,其實羅衣就是想試一下。沒想到雞還真的不吃棉花耶!雞糞可以肥棉花地。不遠處索性又種了些空心菜,她連雞都不用餵了。空心菜長的快,並且還招蟲子,小雞崽子們簡直葷素搭配,營養豐沛!唉,她果然徹底種田了!當然這些都不是親自動手,勉強還是算管理層。

羅衣把這些東西都養在縣衙後面的空地上,農民們愛看就看,如果要問起來,瓊英就嘰嘰喳喳的解釋。沒辦法,除了羅衣,瓊英的方言學的最快,其次是瓊英的丫頭。除了她們,誰也說不清楚。羅衣樂的讓瓊英練習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正好,比耳提面命效果好多了。

不過今年種棉花還是季節不對,棉花長的七倒八歪的,農婦們最開始只管看笑話。時間長了,發現官家人並不在意,又覺得人家這是當花種,也沒興趣圍觀。過一陣子視而不見。羅衣的展示計劃失敗。

扯遠了,關於玉米,羅衣不許他們做宣傳。老百姓也自動理解爲此縣令夫婦比較年輕,覺得好玩,反正閒着也是閒着,種點稀奇古怪的玩意打發時間。聽說他們從京城裡來的嘛,理解,絕對理解!這山溝裡非一般的無聊,趕集都沒什麼東西賣。可不把這兩口子憋着了?這不,又叫了木匠和油漆匠去家裡打奇怪東西了。

羅衣叫了木匠來家裡做疊層層和七巧板等兒童益智玩具。疊層層就是一塊圓木板,上面豎着跟圓木杆。大小遞減的各種顏色的圓圈,一個一個套到木杆上的玩意兒。蟲子快兩歲啦,時候該鍛鍊邏輯思維的時候啦。看着瓊英好奇的神色,羅衣稍稍有點尷尬。雖然立馬叫木匠再多做幾個,還可以順便送人。心理到底感嘆了一聲,不是自己生的,平常再怎麼自欺欺人,一到這個時候就展現出分別來——她從來沒給瓊英設計過任何玩具,連照搬後世的都沒有。若不是睡袋等物早先給錦繡他們做過,也不會想起來。什麼叫做隔了肚皮?她算是理解透徹了。以後還是要改一改,那啥,太明顯人家就當你僞善了,按照中國人的習性,你還不如真小人呢。不過這種事也沒必要解釋,世人重男輕女的多,偶爾偏心兒子,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隻日後注意就行。

馬上就要到中秋了,天氣逐漸轉涼。冷暖交替時節,感冒激增。羅衣圈住兩個孩子不許出門,這年頭,這地段,感冒了就是跟天掙命!恰好此時羅衣再次懷孕,更是重點保護。好容易熬過中秋,氣溫穩定下來,流感狀況減輕時大家才鬆了口氣。

可惜侯家還是死了一個孩子,大約是感冒轉肺炎,高燒了三天沒了。上山的那天,運着孩子的屍體的板車路過縣衙前的馬路,羅衣在後院都能聽到那個孩子的母親撕心裂肺的哭喊,一直綿延到很遠很遠的山頭。路人見狀紛紛落淚,羅衣心裡也不好受。後世夭折的極少,而這個時代,隔三差五各種死小孩。太難受了!

爲此,羅衣發了個帖子,把幾大家的宗婦全都請到家裡來,必須得給他們宣傳一下育兒知識了!即便是同時代的京城,也比這裡強!

縣令孺人有召喚,便是有事也要騰出空來,何況各宗婦都是有預留交際時間的。接到帖子的次日,紛紛帶了一大堆禮物拜訪——看孕婦麼。

羅衣端坐在主位上,受了衆人的禮。開門見山的道:“前日侯家一個小子沒了,他阿媽一路哭上山,我聽見很是難過。”

侯嬸子便道:“攪了孺人清淨,真是對不住。”說着這話心理有些惴惴的,沒驚着胎氣?

羅衣搖頭道:“不是爲這,我使人問了一下,年年總有這事,一春一秋更多。我們總得想個辦法。”

楊嬸子爲難的說:“這能有什麼辦法?只能家裡人注意了。”

羅衣拿出一張紙來:“這是京城裡常用的方子,我帶了來。我知道你們也有好些土藥。只是我這個是預防的,到了季節便喝上一喝,效果倒也有一些。再有,我知道這裡魚多,孩子病了千萬吃不得魚,也吃不得甜的,這些都生痰。還請諸位切記。”

楊嬸子最熟,便笑道:“哪來的甜食吃?不到過年,誰家捨得糖給孩子?”

羅衣也笑道:“誰纔給我拎了幾桶蜂蜜來?這不是甜的?再說滿山的野果子,我家兩個小崽子美的很,京裡都沒這麼多好東西。還有那九雞鳥類,你們這裡也多,可千萬別想着孩子病了替他們補一補。這些是好東西,但要等他們好了再吃。”

李家嬸子說:“這些我們都沒聽過,果然是讀過書有見識。什麼時候我家細伢子①也識文斷字就好。”

羅衣問:“多大了?”

“我家孫子三歲了,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昨天踩在門檻上,他阿爸在後面一吼,嚇的掉到外頭青石板上,頭青了好大一塊。”

劉嫂子也接話:“我家那個小兒子才調皮,這不是正打穀子麼?把他滿滿②家的草垛子拆了,氣的他滿娘追着罵了幾條街。”

羅衣大笑:“我見着那個草垛也想跳上去踩來着。”

楊嫂子也笑了:“這事我們小時候也幹過都不算什麼,現在的細伢子,總能興起你沒見過的花樣,那才頭痛。”

巴拉巴拉,一羣當媽當奶奶的聊起育兒經,話題果斷被歪。

場面熱火朝天,羅衣見狀不得不出來強行轉回話題:“我還有一個事和你們說呢!”

衆人望着羅衣。

羅衣道:“孩子傷風,總有一些是晚上蓋被子不老實,十個有九個要踢被子。”

說起這個話題,簡直是一把血淚史,楊嬸子道:“別提了,一晚上蓋被子都蓋的別想睡,再過兩年我也帶不了孫子睡了。”

衆人紛紛吐槽,帶孩子睡覺,關於踢被子,簡直是世紀難題。

羅衣抽抽嘴角,她理解,深刻理解。小時候經常被她媽說:“你不知道你小時候,一夜一夜沒得睡,就是把你蓋被子去了。”爲了踢被子這事,還被打過。= =||她也一把辛酸淚好。唉,話說真想再被她媽抽一次。

衆人倒了半天苦水,纔想起羅衣原本是有話說的,很不好意思的停下望着羅衣。

羅衣也不在意,女人聊天,就沒有不發散思維的時候。反正聊育兒經也蠻好玩的,都是當媽的麼,咳……

不過既然已經看着她了,她也不賣關子,叫楊桃把板凳拿出來,架上一塊板子。再把瓊英和蟲子的睡袋全部拿出來,春夏秋冬長長短短各種款式,一一擺放在板子上。逐件解說功能。

睡袋,原本在羅衣心裡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大概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而已。最開始給於氏和錦繡的孩子做,後來給瓊英做,都是模模糊糊照抄商場裡偶然瞟過一眼的款式。到了蟲子,便發現不適用了!

小孩子睡覺,手一定會伸出來,所以睡袋要有袖子。羅衣給添了袖子後,隨着蟲子長大,蟲子又不幹了。他的腳伸展不開!於是下襬又要放大,整個睡袋變成扇形。冬天小孩子討厭帶帽子,常常半夜把帽子拆了,一樣着涼。於是睡袋上又加了帽子。睡袋做大了,活動照樣不方便,做小了一下子用不得浪費。於是腋下又添了個伸縮帶。太大了,肚子容易着涼,肚子部分又要加厚。總之,他們家的睡袋經過她不斷改良,現在已經領先於時代鳥!最後出來的成品,羅衣還繡花,拼布,或者做動物款,總之怎麼Q怎麼來,至於大家會不會欣賞,這個已經不重要了。

此刻,把成品拿出來,稀奇古怪的圖案,倒先把大家嚇一跳。等到羅衣細細解說一番,諸位當媽的在這方面自然敏感,大讚:“孺人怎麼就這麼靈範呢!仙女下凡了?”

羅衣暗自吐槽,還真就是仙女下凡。表面卻還要謙虛:“胡亂想的,不值什麼。”

這種方便的東西,不需要努力推廣,思想開闊的一見就會學。思想僵化的,過幾年見別人嚐到甜頭也自然會跟上。眼前這幾位,看樣子是沒有問題了。不過也有些疑問,比如楊嬸子道:“冬天的怕是薄了。”

羅衣道:“北方睡炕,你們加厚便是。也不需要太厚,有了睡袋,上面再跟着父母蓋一穿被子也差不離了。”普通人家多數是爹媽或者爺爺奶奶帶着睡,孩子放中間,一牀大棉被三個人蓋上,小孩子踢不開。何況穿了睡袋攻擊力下降的厲害。

楊嬸子點點頭,又想起先前的話題:“不愧是文化人,讀了書就是好處多。我們也讓孩子讀讀書,孺人看成不成?”

羅衣笑道:“能讀書識字,當然好些。”

楊嬸子想了想:“那讓我的孫女跟您學繡花識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