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

教學

侯嬸子是楊嬸子的孃家嫂子,悄悄踩了楊嬸子一腳,接口道:“我們也就想想,孺人懷着崽呢。”

這句話把李嬸子的話堵在嘴裡,想說又不好說。

羅衣見狀便道:“行啊,只怕教的不好耽誤了孩子們。”

侯嬸子有些猶豫,楊嬸子便道:“繡花費神,不如就教他們識幾個字吧。”

羅衣無所謂:“都行,你們苗家姑娘也都自幼會繡花,我不過指點一下配色。小妹子①們也不用學四書五經,不操心。我家大的要學習,小的要啓蒙,反正都是要教的。你們每天上午送來,中午來接就得。”

楊嬸子喜笑顏開,千恩萬謝的走了。他們在這裡,屬於千百年的地頭蛇,等閒沒有人敢招惹他們。可是也偶爾有幾個縣令刮地皮十分狠戾,能逼得人造反,他們也不想造反的,造反兩敗俱傷,可有時候實在是逼的沒辦法了。還有大部分刮地皮也刮的雖然不到造反的程度,卻也讓大家十分難受。她時常想,如果她家也有個官,是不是會好一點?所以才把楊晟雲送到外頭讀了幾年書,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本地是一個先生都沒有,連武岡街上那種算命的識字瞎子都沒有。她想拿着女兒試一下,如果羅衣肯教能教,就讓她教孫子,他們家多多孝敬就行了。千里做官爲的吃穿,這種銀子,她給的痛快!

幾個宗婦回頭一商量,第二日送到羅衣面前的就有十來個大小不等的小女孩,都是不識字的。兩位媽媽十分擔憂羅衣的肚子,反而是羅衣不在意。以前她班主任上課管事到快生的時候呢。教不用升學考試的小學生,能有什麼壓力?第一天就教她們各自寫了各自的名字,十來個小女孩高高興興的回家顯擺去了。

向媽媽很不滿:“太太這些年來越發好說話了。何必讓這些泥腿子蹬鼻子上臉?哪有拿朝廷敕命當教書先生的?”

羅衣道:“那你說,朝廷給我敕命,讓我做什麼呢?”

“呃……”

“弘揚教化,可不就從蒙童開始麼?朝廷既然發我們的俸祿,自然要受君所託,忠君之事。不過教教孩子們,我又沒損失,又能替老爺攢些名望報效朝廷,也積了德,何樂而不爲?”王陽明當時怎麼做的?她不知道能不能教書教到民衆變成她的腦殘粉,但他們要求學,她就教!忠孝仁義禮智信,都是從識字開始。不識字如何知道什麼是君子所爲?不知道君子所爲,談什麼洗腦嘛!厄,好吧,咱這裡叫做教化……

羅衣此話說的太冠冕堂皇,向媽媽又沒文化,反而被繞暈了。好在說的通俗,向媽媽還能記住拿去八卦。楊媽媽聽見,只悄悄跑到屋裡來,對羅衣豎起大拇指:“好太太,越來越像咱們二、老太太了。”

羅衣見楊媽媽提起已逝的嫡母,傷感道:“這麼多年竟也沒去掃過墓。不知道何年馬月才能回京呢。”

楊媽媽道:“老太太見您這樣,只有放心的。”

羅衣笑道:“我差母親還遠着呢。”

楊媽媽內心道,的確很遠。那位太太是心機與厚道並存,爲人有謀算卻又光明磊落。眼前這位主倒是真厚道。不過顧家分家早,也沒什麼婆媳妯娌,厚道點也沒什麼。厚道人有福氣啊。心胸寬闊,長命百歲!多好。不過如今比先前真是好多了,至少學會說冠冕堂皇的話了,這樣就是她死時能安心閉眼啦。跟了二十幾年的姑娘,比兒子還親吶!

九月有個小陽春,氣溫些許回升。今年穀子打的晚,此時正好是收穫的季節。農民們洋溢着笑臉,做着累的吐血的活兒。一旦進入農忙,縣衙就能閒的打蚊子——沒有人有功夫掐架,都在掙命似的收稻子,趕在晴天曬穀子。不然一旦進入秋雨季節,所有穀子全部會黴爛,這個損失誰也承擔不起。

天氣微寒,但男人們光着膀子在地裡幹活。羅衣就是再開放,在這個時代也不敢挑戰底線。連同瓊英以及丫頭們都圈在家裡不許出門。好在那些小女孩都是宗家的直系,家裡還犯不着要小女孩去幹農活,繼續上學,只言談間描述着外頭的景象。閒暇時間,女孩子們聚在一起,一遍一遍唱着關於農忙的苗歌。苗族十月爲年,快過年啦!大家心情都不錯。

瓊英也跟着學,成天混在一起,沒多久晦澀難懂的苗語說的極溜,羅衣膜拜了!小孩子的語言天賦可不是蓋的。

楊家的小姑娘最機靈,還知道把苗歌翻成漢話唱。唱完羅衣才發現,居然是愛情歌!!??好吧,少數民族沒有那麼拘泥,咱漢族不也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麼?只是這愛情歌……

回頭就把瓊英拎到房間裡,關門上小課堂:“在這裡跟着大家唱,學會了沒關係。等日後回到漢人的地方,外面一個字都不許露出去,知道嗎?”

瓊英被羅衣嚴肅的神情嚇到:“啊?知、知道了。娘,這是爲什麼呀?”

羅衣惆悵的說:“漢人對姑娘們尤爲嚴厲,讓他們知道你唱這些,日後說親都不好說。還連累顧家名聲,便是我不管,你大伯母作爲宗婦也是要插手的。”

“好可惜,很好聽呢。”

羅衣點點瓊英的額頭:“笨死,你不知道唱苗語?不過即便是這樣,也別唱給外人聽。小姑娘家家的,唱歌不正經。”

瓊英不理解:“爲什麼不正經?這裡的姑娘個個會唱。”

羅衣道:“京城好人家的姑娘誰唱歌了?最多彈彈琴。哎喲,這裡也沒有個好先生,我上哪給你找彈琴師傅去!”

瓊英笑道:“爹爹說你就會彈。明兒我們託人去長沙,要外公買琴教我!他們都會唱歌我不會,我要學會彈琴,笑他們不會!”

羅衣汗,還真是小學生的顯擺。問題是:“好多年沒摸,我忘了……”

“娘騙人!你說學會的東西不會忘的。”

“我什麼時候說過?”

“你跟爹說過,我聽到了。”

“……”羅衣無語凝噎,一臉血啊擦!絕對不能在有小孩的時候亂說話!!!!!

被磨不過的羅衣,只能使人去買琴。附近有個武岡縣,有書香門第也有才子佳人,自古比較繁華,隨便買了個不咋地滴練習琴回來,順便買了曲譜和教學書籍。

羅衣關上門猛在家自學了三天,才勉勉強強能教瓊英基本指法。容儀直笑的喘不過氣來,背地裡誇瓊英好樣的!總算替他這個當爹的出了口氣!恨的羅衣只想再甩針舞一回。

好不容易瓊英被當媽的老師開小竈會彈很簡單的曲子去顯擺,結果苗族姑娘直接殺了個絕殺樂器來。所謂“木葉傳情不用媒”,人家小姑娘家家的,摘片葉子,想要什麼曲子就有什麼曲子。你妹啊!不帶這麼打擊人的!瓊英被打擊的氣焰全消啊有木有,厄,是信心全消。好在羅衣連容儀那混蛋都教過來了,對瓊英這個一向比較乖的小丫頭還是耐心無限的。索性挑唆她去學吹木葉,原話是:“你要吹的比他們還好,才叫本事呢!你想啊,假如一個男人繡花比你強會怎樣?”一句話燃氣瓊英熊熊戰火,瘋狂練木葉去也。

容儀笑道:“合着你就是這麼忽悠人的!我說呢,我怎麼就被你弄的去讀書了呢。”

“呸,我哪有忽悠?你是大人,對你說的那可都是聖人言!”

容儀抽抽嘴角,得,跟老婆吵架純屬找抽。還是說正事吧:“收了稻子又要準備種油菜了。聽說油菜能肥田,可他們總不在田裡種,只在山頭種,這是爲何?”

羅衣想了想才說:“油菜喜光,這邊田裡光照不行吧。橫豎我們推廣玉米,到時候玉米地裡套種就行。說起來玉米快收了吧?”

“恩,長的還不錯。這個倒沒什麼,不過是糧食。你在旁邊種的那是什麼?好大的產量!”

“厄……穇子……”

“乖乖!穗子壓的杆子都彎了,也不用怎麼澆水,還不用打理,哪來這麼好的東西啊?”

“你怎麼知道不用澆水不用打理?”

“哎,你爹不是寫了張條兒麼?你忘了?我先前還不信,不過想着種着玩,不曾想還真能啊!”

羅衣聽到也高興起來:“真的?那豈不是大家不會餓肚子啦?”

容儀潑冷水:“還不知道味道怎樣呢。”

羅衣笑道:“我知道!”

容儀一臉不信,這種粗糧見都沒見過好伐。

羅衣一邊得瑟,一邊內心吐槽:最近總算特麼找到穿越的優勢鳥!穇子餈粑她吃過啊,知道怎麼做啊!據說這玩意粗的拉嗓子,跟糠有的一拼。不過加上南瓜和糯米粉,或者直接加上豬油在米飯上頭蒸熟,味道很不錯。咦!對呀,這東西保胎!

想到此處,羅衣興奮的道:“叫人弄乾淨,我做給你吃,保管好吃!”

容儀很懷疑。

羅衣道:“番薯也弄一些回來,冬天烤着吃。香!”

這個容儀倒吃過,想想也是哦。雜糧也有好吃的,趁着收玉米,便把穇子也收回來了。

穇子的產量放在那兒,收回來之後也有人討去吃過。直接煮食很難吃,但對於常年有餓肚子危險的農民來說,有吃就是福!而且穇子不佔水田,只要在山坡上開荒種地就成,一時間人人摩拳擦掌,準備明年種了穀子後,補種穇子,沒準青黃不接的那幾個月就能吃上乾飯了!這麼一想,衆人眼中都發了綠光,還差點爲搶種子打起來。容儀帶着幾位族長,好懸才壓了下去。

容儀和羅衣大大的鬆了口氣,夏天做了那麼多嘗試,總算成功踏出第一步了!

作者有話要說:①:小妹子:女孩子。未嫁女稱爲妹子,出嫁女稱爲姑娘。

侯嬸子是楊嬸子的孃家嫂子,悄悄踩了楊嬸子一腳,接口道:“我們也就想想,孺人懷着崽呢。”

這句話把李嬸子的話堵在嘴裡,想說又不好說。

羅衣見狀便道:“行啊,只怕教的不好耽誤了孩子們。”

侯嬸子有些猶豫,楊嬸子便道:“繡花費神,不如就教他們識幾個字吧。”

羅衣無所謂:“都行,你們苗家姑娘也都自幼會繡花,我不過指點一下配色。小妹子①們也不用學四書五經,不操心。我家大的要學習,小的要啓蒙,反正都是要教的。你們每天上午送來,中午來接就得。”

楊嬸子喜笑顏開,千恩萬謝的走了。他們在這裡,屬於千百年的地頭蛇,等閒沒有人敢招惹他們。可是也偶爾有幾個縣令刮地皮十分狠戾,能逼得人造反,他們也不想造反的,造反兩敗俱傷,可有時候實在是逼的沒辦法了。還有大部分刮地皮也刮的雖然不到造反的程度,卻也讓大家十分難受。她時常想,如果她家也有個官,是不是會好一點?所以才把楊晟雲送到外頭讀了幾年書,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本地是一個先生都沒有,連武岡街上那種算命的識字瞎子都沒有。她想拿着女兒試一下,如果羅衣肯教能教,就讓她教孫子,他們家多多孝敬就行了。千里做官爲的吃穿,這種銀子,她給的痛快!

幾個宗婦回頭一商量,第二日送到羅衣面前的就有十來個大小不等的小女孩,都是不識字的。兩位媽媽十分擔憂羅衣的肚子,反而是羅衣不在意。以前她班主任上課管事到快生的時候呢。教不用升學考試的小學生,能有什麼壓力?第一天就教她們各自寫了各自的名字,十來個小女孩高高興興的回家顯擺去了。

向媽媽很不滿:“太太這些年來越發好說話了。何必讓這些泥腿子蹬鼻子上臉?哪有拿朝廷敕命當教書先生的?”

羅衣道:“那你說,朝廷給我敕命,讓我做什麼呢?”

“呃……”

“弘揚教化,可不就從蒙童開始麼?朝廷既然發我們的俸祿,自然要受君所託,忠君之事。不過教教孩子們,我又沒損失,又能替老爺攢些名望報效朝廷,也積了德,何樂而不爲?”王陽明當時怎麼做的?她不知道能不能教書教到民衆變成她的腦殘粉,但他們要求學,她就教!忠孝仁義禮智信,都是從識字開始。不識字如何知道什麼是君子所爲?不知道君子所爲,談什麼洗腦嘛!厄,好吧,咱這裡叫做教化……

羅衣此話說的太冠冕堂皇,向媽媽又沒文化,反而被繞暈了。好在說的通俗,向媽媽還能記住拿去八卦。楊媽媽聽見,只悄悄跑到屋裡來,對羅衣豎起大拇指:“好太太,越來越像咱們二、老太太了。”

羅衣見楊媽媽提起已逝的嫡母,傷感道:“這麼多年竟也沒去掃過墓。不知道何年馬月才能回京呢。”

楊媽媽道:“老太太見您這樣,只有放心的。”

羅衣笑道:“我差母親還遠着呢。”

楊媽媽內心道,的確很遠。那位太太是心機與厚道並存,爲人有謀算卻又光明磊落。眼前這位主倒是真厚道。不過顧家分家早,也沒什麼婆媳妯娌,厚道點也沒什麼。厚道人有福氣啊。心胸寬闊,長命百歲!多好。不過如今比先前真是好多了,至少學會說冠冕堂皇的話了,這樣就是她死時能安心閉眼啦。跟了二十幾年的姑娘,比兒子還親吶!

九月有個小陽春,氣溫些許回升。今年穀子打的晚,此時正好是收穫的季節。農民們洋溢着笑臉,做着累的吐血的活兒。一旦進入農忙,縣衙就能閒的打蚊子——沒有人有功夫掐架,都在掙命似的收稻子,趕在晴天曬穀子。不然一旦進入秋雨季節,所有穀子全部會黴爛,這個損失誰也承擔不起。

天氣微寒,但男人們光着膀子在地裡幹活。羅衣就是再開放,在這個時代也不敢挑戰底線。連同瓊英以及丫頭們都圈在家裡不許出門。好在那些小女孩都是宗家的直系,家裡還犯不着要小女孩去幹農活,繼續上學,只言談間描述着外頭的景象。閒暇時間,女孩子們聚在一起,一遍一遍唱着關於農忙的苗歌。苗族十月爲年,快過年啦!大家心情都不錯。

瓊英也跟着學,成天混在一起,沒多久晦澀難懂的苗語說的極溜,羅衣膜拜了!小孩子的語言天賦可不是蓋的。

楊家的小姑娘最機靈,還知道把苗歌翻成漢話唱。唱完羅衣才發現,居然是愛情歌!!??好吧,少數民族沒有那麼拘泥,咱漢族不也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麼?只是這愛情歌……

回頭就把瓊英拎到房間裡,關門上小課堂:“在這裡跟着大家唱,學會了沒關係。等日後回到漢人的地方,外面一個字都不許露出去,知道嗎?”

瓊英被羅衣嚴肅的神情嚇到:“啊?知、知道了。娘,這是爲什麼呀?”

羅衣惆悵的說:“漢人對姑娘們尤爲嚴厲,讓他們知道你唱這些,日後說親都不好說。還連累顧家名聲,便是我不管,你大伯母作爲宗婦也是要插手的。”

“好可惜,很好聽呢。”

羅衣點點瓊英的額頭:“笨死,你不知道唱苗語?不過即便是這樣,也別唱給外人聽。小姑娘家家的,唱歌不正經。”

瓊英不理解:“爲什麼不正經?這裡的姑娘個個會唱。”

羅衣道:“京城好人家的姑娘誰唱歌了?最多彈彈琴。哎喲,這裡也沒有個好先生,我上哪給你找彈琴師傅去!”

瓊英笑道:“爹爹說你就會彈。明兒我們託人去長沙,要外公買琴教我!他們都會唱歌我不會,我要學會彈琴,笑他們不會!”

羅衣汗,還真是小學生的顯擺。問題是:“好多年沒摸,我忘了……”

“娘騙人!你說學會的東西不會忘的。”

“我什麼時候說過?”

“你跟爹說過,我聽到了。”

“……”羅衣無語凝噎,一臉血啊擦!絕對不能在有小孩的時候亂說話!!!!!

被磨不過的羅衣,只能使人去買琴。附近有個武岡縣,有書香門第也有才子佳人,自古比較繁華,隨便買了個不咋地滴練習琴回來,順便買了曲譜和教學書籍。

羅衣關上門猛在家自學了三天,才勉勉強強能教瓊英基本指法。容儀直笑的喘不過氣來,背地裡誇瓊英好樣的!總算替他這個當爹的出了口氣!恨的羅衣只想再甩針舞一回。

好不容易瓊英被當媽的老師開小竈會彈很簡單的曲子去顯擺,結果苗族姑娘直接殺了個絕殺樂器來。所謂“木葉傳情不用媒”,人家小姑娘家家的,摘片葉子,想要什麼曲子就有什麼曲子。你妹啊!不帶這麼打擊人的!瓊英被打擊的氣焰全消啊有木有,厄,是信心全消。好在羅衣連容儀那混蛋都教過來了,對瓊英這個一向比較乖的小丫頭還是耐心無限的。索性挑唆她去學吹木葉,原話是:“你要吹的比他們還好,才叫本事呢!你想啊,假如一個男人繡花比你強會怎樣?”一句話燃氣瓊英熊熊戰火,瘋狂練木葉去也。

容儀笑道:“合着你就是這麼忽悠人的!我說呢,我怎麼就被你弄的去讀書了呢。”

“呸,我哪有忽悠?你是大人,對你說的那可都是聖人言!”

容儀抽抽嘴角,得,跟老婆吵架純屬找抽。還是說正事吧:“收了稻子又要準備種油菜了。聽說油菜能肥田,可他們總不在田裡種,只在山頭種,這是爲何?”

羅衣想了想才說:“油菜喜光,這邊田裡光照不行吧。橫豎我們推廣玉米,到時候玉米地裡套種就行。說起來玉米快收了吧?”

“恩,長的還不錯。這個倒沒什麼,不過是糧食。你在旁邊種的那是什麼?好大的產量!”

“厄……穇子……”

“乖乖!穗子壓的杆子都彎了,也不用怎麼澆水,還不用打理,哪來這麼好的東西啊?”

“你怎麼知道不用澆水不用打理?”

“哎,你爹不是寫了張條兒麼?你忘了?我先前還不信,不過想着種着玩,不曾想還真能啊!”

羅衣聽到也高興起來:“真的?那豈不是大家不會餓肚子啦?”

容儀潑冷水:“還不知道味道怎樣呢。”

羅衣笑道:“我知道!”

容儀一臉不信,這種粗糧見都沒見過好伐。

羅衣一邊得瑟,一邊內心吐槽:最近總算特麼找到穿越的優勢鳥!穇子餈粑她吃過啊,知道怎麼做啊!據說這玩意粗的拉嗓子,跟糠有的一拼。不過加上南瓜和糯米粉,或者直接加上豬油在米飯上頭蒸熟,味道很不錯。咦!對呀,這東西保胎!

想到此處,羅衣興奮的道:“叫人弄乾淨,我做給你吃,保管好吃!”

容儀很懷疑。

羅衣道:“番薯也弄一些回來,冬天烤着吃。香!”

這個容儀倒吃過,想想也是哦。雜糧也有好吃的,趁着收玉米,便把穇子也收回來了。

穇子的產量放在那兒,收回來之後也有人討去吃過。直接煮食很難吃,但對於常年有餓肚子危險的農民來說,有吃就是福!而且穇子不佔水田,只要在山坡上開荒種地就成,一時間人人摩拳擦掌,準備明年種了穀子後,補種穇子,沒準青黃不接的那幾個月就能吃上乾飯了!這麼一想,衆人眼中都發了綠光,還差點爲搶種子打起來。容儀帶着幾位族長,好懸才壓了下去。

容儀和羅衣大大的鬆了口氣,夏天做了那麼多嘗試,總算成功踏出第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