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豆粉紅糖糕

瓊珠如今成了唐姑姑,她回來當差,當的還是紀氏身邊的差,這消息先是打明洛嘴裡說出來的,等真個傳到後院裡,采薇便換下了柳芽兒,再不叫她跟着明沅到上房去請安了。

原來一院裡總有輪着她的時候,跟着明沅去上房是個好差事,誰不想着在主母跟前露臉兒,明沅這兒也不是專帶了一個,她先是輪了一回,接下來丫頭便知道她的規矩了,總是一對對的輪換。

紀氏見着柳芽兒年小乖巧還打賞過一回,可既瓊珠回來了,柳芽兒再去,總歸落人的眼。采薇還怕她多想,寬慰她兩句:“這是沒法子的事兒,你可別多心。”

柳芽兒點了頭:“我知道的。”說着又繡起花兒來,她的繡繃裡頭夾着絲帕子,繡得紫藤花,這是瓊玉最喜歡的花樣兒,下元節就要到了,她想把這個跟家裡折的那些個金銀元寶一併燒化了給姐姐帶去。

九紅跟她一個屋兒,倒是知道些的,橫豎她家也不在這兒,跟采薇兩個再沒了牽掛,索性便多做些個,餘下的丫頭有家人在的,總要預備些東西送回去過節。

采薇跟九紅兩個閒了也磕一回牙:“這會子可好,偏是她又回來了。”瓊珠當丫頭的時候眼睛裡便瞧不上幾個庶出姐兒,只有明潼跟官哥兒兩個,明沅還算是養在紀氏身邊的。

別個能行方便的事兒,到她這裡便不方便了,若不是後頭有個喜姑姑在,明沅這裡再不會省去那許多事兒,采薇說得一句,九紅便哼了一聲:“咱們姑娘如今再不一樣了,她出去過一回,哪裡還似原來。”

莊頭上再好,怎麼比得上府裡好,瓊珠是城到城郊去的,雖說唐家也是小莊頭了,可日子怎麼比得府裡錦衣玉食,紀氏穿不下的衣裳有她的,賞下首飾有她的,連着吃食也跟姑娘們吃的差不離了,到外頭可怎麼受得住那份兒苦日子。

瓊珠人瘦了一圈兒,原來那點水靈俱都褪了去,跟失了水的花兒,她是跟着秋收來送糧送雞鴨的,託人往裡頭遞了話,說要給太太請個安,她走的時候很是狼狽,往日風光半點不留,那些個原來巴結的她,在背後又豈會不嚼舌頭根子。

這不是瓊珠第一回跟車進城了,卻是紀氏頭一回應了要見她,她到得上房,還不曾見着紀氏,跪在毯子上頭一個沒忍住,眼淚跟斷線的珠子似的落下來。

上房裡頭幾個丫頭除了卷碧,沒一個伸出手去,卷碧把她扶起來,又給她打了水擦臉,見她瘦得不成模樣,問道:“家裡頭可好?”

能有什麼好,在太太屋子裡頭當差,跟嫁給莊頭的兒子,差的何止一點,若要說什麼好,那便是瓊珠家裡少不了米麪雞鴨,可這東西有銀子還能置辦不來?

瓊珠嚥了淚:“都好。”她甫一嫁人,就懷上了身子,生下來是個女兒,婆婆幫手帶着,原來只當是太太跟前得用的,後來見着紀氏這麼長時候也不曾問過一聲,知道里頭有情由,送東西的時候尋人打聽一回,回去對她便再沒個好顏色。

懷着胎的時候便辛苦,等生下來是個女兒,更沒個好字了,瓊珠在府裡何曾受過這般氣,只此時後悔,怎麼也都晚了。

卷碧問得這一句,便知道失言了,可話還能怎麼說,她這裡還存着瓊珠要給瓊玉家的金銀錁子,捏捏她的手:“姐姐見了太太留一留,我這兒有東西呢。”

紀氏見着瓊珠也是一怔,她最是潑辣能幹的,竟變作這付模樣,心裡嘆息一回,瓊珠卻已經跪下來扒了她的腿兒哭:“太太,太太救一救我,進來當奶媽子也好,作婆子也好,我再不回去了。”

紀氏微微一哂,這個丫頭,勝在能幹,可能幹的人也心大,把她來回打量,嘆道:“好好的嫁出去,怎麼不好好的過日子?”瓊珠還只掉眼淚,到底是跟在身邊殷勤侍候了好些年的,紀氏手上也確是沒有能用的人:“你且留下罷。”

瓊珠便這麼留了下來,她能回院子裡頭當差,她自家是高興了,唐家卻不樂意,瓊珠的婆婆還想着能再要一胎,趕緊生個孫子出來,再轉念一想,紀氏身邊哪一個不撈着油水,瓊珠既是得她喜歡的,保不準兒還能給自家謀個好差,便也不再阻撓,瓊珠回去理得東西,便回到了宅中。

她那間屋子一向空着,卷碧原想着就叫她住在原來的屋子,再配個小丫頭子侍候,可她卻怎麼也願住那個屋子,寧肯住的朝向差些。

瓊珠在瓊玉的事兒裡頭究竟擔得幾分干係,除了她自個兒誰也不知道,別個也只關心她回來了,自家有什麼變動,譬如喜姑姑,原來是她接手了安姑姑活兒,既然紀氏開了口,便一併都交給了瓊珠,她走的時候灰溜溜的,回來了倒很有幾分風光,沒過幾日,連着臉上的笑影兒都多了起來。

她在紀氏身邊這許多年,自來很得重用,她一來,紀氏便把料理下元節的事交給了她,總歸也不是大辦,要緊的事還落在喜姑姑手裡。

瓊珠只認院裡頭姐妹還是一樣,哪裡知道她嫁得人生了女,又是因着那一樁事走的,旁個總有議論,因着她回來,原來壓下去的事兒又翻出來說了。

下元節這一日按着舊俗是要齋三官的,天地水三官都要敬奉,拿秋收才收上來的新穀子碾成粉,調了菜餡兒蒸成小糰子,供到大門口,兩邊再掛上黃幡,若是信道的人家還要點燈,吃素祈福。

莊頭上這些個禮節更甚,在田頭擺開祭壇祭水神,要祈風祈雨,求着風調雨順,燒了草木灰蓋在田上,好好養養土地,到春耕時地也肥了,人也歇過氣了,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今歲秋收收成好,糧食不說,雞鴨百隻百隻的往府裡頭送,多的吃不下了,說要往外頭賣好折銀子,紀氏揮了手,許他們一家分一回沾些喜氣,也是借得節慶好好熱鬧一回,莊頭上殺得豬分肉,一家還分到一擔糧兩隻雞兩隻鴨子。

到得顏府裡頭倒沒這許多繁文縟節了,吃了節令的豆腐皮包子,豆泥骨朵兒,竈上還有煎的紅糖年糕,灃哥兒打早上就吃得一塊,今兒既是節慶也放一日假的,可他卻不肯歇,說先生正跟澄哥兒說三國志,他正聽的入迷,再不能落下。

明沅便叫采薇多預備一份送到書房去,除了澄哥兒,先生跟書僮都有,沾着紅糖豆粉,灃哥兒又吃了兩塊,這麼個吃法,可不敢再給他多吃了,怕夜裡吃宴積食,又叫柳芽兒九紅兩個帶他往園子裡走了一回。

院裡處處張燈結綵的,還搬了花來,滿地堆秀,說不大辦也依舊比往年不知熱鬧了多少,外頭拜大禹點天燈,裡頭便是玩樂居多了,扎得彩紙綵船,就往院後的池子裡頭放一回,油紙裡頭灌些燈油,捻了燈芯進去,點亮了一排排水燈下水。

幾個姑娘便坐在綠雲石舫裡頭,各處都扎得綵綢彩燈,這倒不是專爲了下元節預備的,而是國着官哥兒的生日,早些預備起來,也好叫院裡頭的丫頭們也一處鬆快鬆快。

紀氏是有意辦大些的,自出得嬌娘的事,院子裡頭死水一般的靜,她心頭壓得這口氣兒不順,很想做些熱鬧出來,把那些陰鬱趨散,索性由着丫頭們樂,自家也坐在舫上,還點幾個女兒:“你們也是一併去放放燈,走走病,祈個福。”

連幾個姨娘都一道出來了,明洛原就坐不住,聽見這話一笑:“還是太太疼我們。”連着大花燈都預備好了,走到大石邊,丫頭擦了火摺子點上燈,再把那紙燈兒往水裡頭拖,明洛最喜投壺遊戲,花燈輕巧巧下了水,裡頭的點的燈火星子都不曾動。

她得意的一拍巴掌,把明湘明沅的也拿了過去幫着放,明潼的也交給她,抱了官哥兒點給他看,官哥兒眨巴着眼睛看個不住,他掙扎着下地,跟灃哥兒一道拎了燈籠玩耍,這燈籠還是採茵現給他們纏的,拿細柳條兒把荷花燈紮在一起,再捆上竹條兒,就成了元宵節的花燈了。

一園子笑鬧聲,紀氏聽着人也精神了些,幾個姨娘在她跟前小心翼翼話都不敢多說一句,原來都是安姨娘張姨娘出挑的,如今換成了蘇姨娘,她抱了明漪,紀氏總有話同她說,便問一問明漪又學了什麼話,兩個人也能說上許久。

灃哥兒牽了明沅的手帶她往廊道上走,一路走一路說今兒先生又講了什麼書,他這個年紀對故事記得比書本要牢,先生正說三國志,今兒說到蜀書,他聽得一耳朵,只記住一句善小惡小的話來,鸚鵡學舌給明沅聽。

明沅一聽便笑了,這一段她也學過:“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灃哥兒也學着說得一回,邁得一步臺階,到得廊道上,忽的聽見一句,“你敢不敢堵咒發誓你半點兒不知?”

明沅一驚,略一張望,竟是瓊珠跟柳芽兒兩個,立在芭蕉叢後頭,若不是這管聲音,黑漆漆的她也瞧不分明。

柳芽兒是來祭姐姐的,正巧看見瓊珠竟也在點香,這纔有此一問,灃哥兒伸手點一點:“我今兒看見她化金包銀了,”早上大家一起燒過,他還記得金銀元寶叫什麼,明沅拉了他往後退,灃哥兒還說:“就在這兒,逛園子的時候看見的。”

小丫頭子也有祭化給園中草木鬼神的,這時節燒倒不算犯了忌諱,這麼一提,瓊玉可不就淹死在這池子裡,竟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

明沅牽了灃哥兒往遠處走,采薇正拿了花燈趕過來,丫頭們玩鬧在一處,誰也沒往花廊裡頭看,采薇拿眼兒往裡頭一掃,皺得眉頭:“這是作甚。”看得明沅一眼,嘴裡嚅嚅出聲:“柳芽兒認定了瓊珠是知道的,我看,總不至於罷。”

明沅目光落到水面上,池邊圍着一溜兒穿紅着綠的丫頭,水面上俱是赤橙黃綠的彩紙燈兒,燈火一閃一閃,照得水面都亮起來,連着池邊的石頭也映着光,看着暖洋洋的,整個水面都熱起來,哪裡想得到去歲這兒死過一個人呢?

明沅看着明湘伸手把燈推得遠些,明洛立在她身邊搓着手,夜風這樣涼,可一個個人卻都笑的面是紅暈,明沅看了一圈收回目光:“人都已經沒了,真還是假,追究了又能如何。”

采薇自來是個打破沙鍋的性子,可聽見明沅這一句也跟着默然了,可不是,人都已經走了,說破了天也是無用。

灃哥兒哪裡會乖乖站着,自家去尋了官哥兒,拖了他的手,得意洋洋的把先生上課說的三國顯擺給他聽,官哥兒只去半日,下半日正好是講書的時候,他聽的入了迷,灃哥兒那一句話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吱唔了半日,眼睛往明沅這裡一看,這纔想起來:“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他沒說到點上,明沅也只一笑,柳芽兒挎了籃子出來,身後卻沒跟前瓊珠,可不就是一念小惡,反倒害了三家人,柳芽兒還紅着眼眶,明沅也只作不見,到得宴散,作了唐姑姑的瓊珠也還沒影子。

到過了下元節,顏連章連着幾日臉色不好,他那個織造的缺兒叫人頂了去,紀氏知道消息心裡念得一聲佛,圍着太子轉的人且多的是,好處又怎麼回回都輪着他。

顏連章心裡卻憤悶不已,頂了這缺的,不是旁個竟是薛家人,宮裡傳出消息來,薛采女得着太子寵愛,這纔沒兩個月便已有孕在身,雖還不知男女,可憑着太子的寵愛跟肚裡的孩子,連着往上升,如今已經升了寶林位了。

一直到冬至過了將要臘八,司禮監製的九九消寒圖抹了三九,顏連章還不開顏,紀氏也不理會他,自家辦得年貨,正差了人往錫州給紀舜英送皮袍酒食等物去。

顏連章進得門來,看着這一堆堆的單子冊子踱步不止,他這個位子是好容易謀來的,再不能這麼不明不白讓人頂了去,不過是個女兒,難道他家沒有,倏地一轉身,問道:“你說明湘明洛哪一個合適?”

第120章 鮮櫻桃第161章 合歡酒第271章 碎金荷花酥第311章 七石米第116章 雞絲肉粥第51章 內造玫瑰餅第135章 九子蒲第132章 烏米粥第257章 狀元紅杏仁茶第185章 豆腐腦第26章 黨蔘烏雞湯第167章 菊花蟹鬥第335章 鴿子蛋第377章 苦丁茶〔捉)第198章 紅棗茶第56章 蜜薑絲第203章 合巹酒第290章 苦人蔘第238章 荷花酒花醬蒸糕(捉)第21章 香菇炒麪筋〔捉)第319章 兩熟煎鮮魚〔捉)第321章 鴨蛋黃〔修)第370章 甜湯第381章 金銀鴿蛋第90章 杏花胭脂鵝第387章 燕窩鴨子第206章 白朮湯杏仁茶第203章 合巹酒第75章 涼拌魚皮第345章 回門金豬第143章 三友茶第387章 燕窩鴨子第141章 水蜜桃第302章 水晶膾第312章 如意茶第330章 糖浸栗子(捉)第145章 荸薺水第177章 鹹水鴨第343章 竹籤蟹肉(補全)第142章 銀苗菜(捉)第301章 合和酥第356章 桂橘酒第362章 柳葉飛青第186章 羅漢素第156章 鶴年酒第294章 白粥第61章 麪條魚第333章 鴻門宴第360章 拌新芽第266章 白魚火腿蝦圓湯玫瑰滷(捉)第329章 四式湯圓第317章 糖白藕第123章 芙蓉豆腐第322章 實心果第346章 鰻面第257章 狀元紅第94章 蔥醬燒排骨第187章 當歸羊肉湯第276章 羅漢酥第175章 木樨香茶第178章 清蒸酒釀鴨子第51章 內造玫瑰餅第220章 蚌肉豆腐第68章 紅杞珍珠丸子第257章 狀元紅第265章 清明粿第142章 銀苗菜(捉)香蘭涼茶第159章 慶功酒第172章 野雞人蔘第252章 乳餅子第54章 茶油浸臘梅第101章 醬鵪鶉腿第85章 白雪松片糕第242章 清肝湯第113章 綠豆湯第145章 荸薺水第312章 如意茶第55章 野雞瓜齏第189章 冰糖川貝梨第410章 良鄉酒第341章 纓珞棗子第172章 野雞人蔘第222章 蟹腳面第90章 杏花胭脂鵝第297章 蜜豆糰子第313章 肉釀金錢第304章 梨肉好郎君第380章 石榴花餅第136章 春盤第339章 菘菜第148章 酸梅漿第50章 燒野雞第320章 金盞銀臺第339章 菘菜第247章 蟹釀金果
第120章 鮮櫻桃第161章 合歡酒第271章 碎金荷花酥第311章 七石米第116章 雞絲肉粥第51章 內造玫瑰餅第135章 九子蒲第132章 烏米粥第257章 狀元紅杏仁茶第185章 豆腐腦第26章 黨蔘烏雞湯第167章 菊花蟹鬥第335章 鴿子蛋第377章 苦丁茶〔捉)第198章 紅棗茶第56章 蜜薑絲第203章 合巹酒第290章 苦人蔘第238章 荷花酒花醬蒸糕(捉)第21章 香菇炒麪筋〔捉)第319章 兩熟煎鮮魚〔捉)第321章 鴨蛋黃〔修)第370章 甜湯第381章 金銀鴿蛋第90章 杏花胭脂鵝第387章 燕窩鴨子第206章 白朮湯杏仁茶第203章 合巹酒第75章 涼拌魚皮第345章 回門金豬第143章 三友茶第387章 燕窩鴨子第141章 水蜜桃第302章 水晶膾第312章 如意茶第330章 糖浸栗子(捉)第145章 荸薺水第177章 鹹水鴨第343章 竹籤蟹肉(補全)第142章 銀苗菜(捉)第301章 合和酥第356章 桂橘酒第362章 柳葉飛青第186章 羅漢素第156章 鶴年酒第294章 白粥第61章 麪條魚第333章 鴻門宴第360章 拌新芽第266章 白魚火腿蝦圓湯玫瑰滷(捉)第329章 四式湯圓第317章 糖白藕第123章 芙蓉豆腐第322章 實心果第346章 鰻面第257章 狀元紅第94章 蔥醬燒排骨第187章 當歸羊肉湯第276章 羅漢酥第175章 木樨香茶第178章 清蒸酒釀鴨子第51章 內造玫瑰餅第220章 蚌肉豆腐第68章 紅杞珍珠丸子第257章 狀元紅第265章 清明粿第142章 銀苗菜(捉)香蘭涼茶第159章 慶功酒第172章 野雞人蔘第252章 乳餅子第54章 茶油浸臘梅第101章 醬鵪鶉腿第85章 白雪松片糕第242章 清肝湯第113章 綠豆湯第145章 荸薺水第312章 如意茶第55章 野雞瓜齏第189章 冰糖川貝梨第410章 良鄉酒第341章 纓珞棗子第172章 野雞人蔘第222章 蟹腳面第90章 杏花胭脂鵝第297章 蜜豆糰子第313章 肉釀金錢第304章 梨肉好郎君第380章 石榴花餅第136章 春盤第339章 菘菜第148章 酸梅漿第50章 燒野雞第320章 金盞銀臺第339章 菘菜第247章 蟹釀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