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之面
考古調查發掘證明﹐自魏晉以降﹐規模宏大﹑雕刻‘精’致的畫像石墓已很少見了。貴族官僚的墓﹐一般都是磚室墓﹐有時設石‘門’。和漢墓相比﹐墓室的平面佈局簡化﹐ 面積減小。但是﹐在墓室的細部結構和設施方面卻有一些新的發展。例如﹕洛陽西晉墓中有角柱與斗拱,南京東晉墓中有直櫺窗。從漢末﹑魏晉開始﹐各地都流行在墓室中設棺‘牀’。在長江流域的晉墓中﹐有時還有燈龕和臺桌。這些結構和設施﹐都是用磚砌成﹐使得墓室更象現實生活中的居室。在黃河流域﹐磚室墓的墓道甚長﹐ 其接近墓室的部分是一段隧道。隨着年代的推移﹐隧道逐漸加長。到了北魏﹐有的墓在隧道的頂部開天井﹐直通地面。
北朝後期﹐有些大墓的隧道長達20米﹐天井有三﹑四個之多。這是出於對現實生活中的住宅的模仿。天井愈多﹐愈顯得‘門’多宅深﹐院落重重。魏晉之際﹐遼東﹑河西等邊遠地區的豪族大姓﹐沿襲漢代舊制﹐營建磚石結構的大墓﹐在墓壁和磚面上施彩畫﹐其題材多與漢墓壁畫相似。在中原一帶﹐卻很少有在墓內繪壁畫的﹔但到了北魏﹐壁畫又重新流行。長江流域的東晉和南朝﹐則流行用模印着畫像的磚來裝飾墓壁。
這一時期的隨葬器物﹐主要是陶瓷器如杯﹑盤﹑碗﹑壺﹑果盒等飲食器皿和薰爐﹑唾盂﹑虎子等生活用具。其形制往往因地區而有差異﹐有的器物僅見於南方而不見於北方。總的說來﹐瓷器的數量‘激’增﹐長江流域尤其如此。漢代流行的倉﹑竈﹑井﹑磨等陶製模型和家禽﹑家畜的陶製偶像繼續沿用﹐但往往形體不大﹐製作粗簡。
貴族官僚階級墓中的主要隨葬品﹐是各種陶俑。從兩晉以迄南北朝﹐時代愈晚﹐俑的種類和數量愈多。起初是少數男‘女’‘侍’者和武士﹐大約從五胡十六國時期開始﹐又大量增添騎兵、步卒﹑文吏﹑武弁以及吹鼓手之類﹐除家內奴婢外﹐大部分是墓主人出行時的儀仗隊﹐它們具有明顯的軍事‘性’質﹐反映了當時各地統治者擁有‘私’人的武裝部曲。大同北魏前期的司馬金龍墓和洛陽北魏後期的元乂墓中的儀仗俑﹐竟達數百件之多。北魏後期﹐在墓‘門’的兩側,還往往有一對形體特別高大的守‘門’衛士俑。在南方地區﹐除陶俑外還有瓷俑﹐但用俑隨葬的風氣不如北方盛。從漢末至魏晉﹐ 統治階級常乘牛車﹐長期因襲不改。
在兩晉南北朝時代﹐貴族官僚墓中多用陶製的牛車模型隨葬。上述由各種陶俑組成的儀仗行列﹐便是以牛車爲中心的。用陶製的 “鎮墓獸”隨葬﹐是從西晉開始的。西晉墓中的鎮墓獸往往只有一件﹐作四足直立狀。北魏墓中的鎮墓獸成雙﹐置於墓‘門’的兩側﹐作臥伏狀。到了北魏後期﹐墓中的兩件鎮墓獸﹐一爲獸面﹐一爲人面﹐都作蹲坐狀。長江流域的東晉﹑南朝墓﹐鎮墓獸多保持西晉時的形態﹐缺乏變化。(虹騰中文網http://www.hot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