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笊籬媽媽
劉‘浪’聽到這兒也明白了,看着劉曼。複製本地址瀏覽%77%77%77%2e%73%68%75%68%61%68%61%2e%63%6f%6d劉曼說,我明白,不用你看我,給娃娃找媽媽的活兒就是我的了。任教授說,看來就得你來了。我們往下講。
以滿族墳頭‘插’佛託和媽媽口袋中的子孫繩爲依據,我們再來看看滿族有的姓氏的綾條祖先譜。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城郊鄉藍旗村的石氏,滿族,正藍旗人,他們的祖先譜即爲綾子條式的,稱之爲“發榮條子”,其他居地的石氏滿族亦皆如此。下營子鎮、上夾河鎮、北四平鄉的倪姓滿族,他們的祖先譜亦爲“發榮條子”。另據載:岫巖滿族供奉的祖先板(亦稱祖宗板、神板)上,既無文字,又無繪像,僅以各‘色’綾條代修之,置淨板上,板貼黃掛彩。這就是說,由於早期滿族還沒有接受到漢文化中的祖先譜,滿族立祖先譜寫在牛皮紙、牛皮、白布或黃綾子上。綾子條式的祖先譜其式爲∶用一塊藍布約一尺五長,寬約一尺五,自有至左由上釘布條,布條寬約兩指,長約衛柞,布條上寫祖先的名字。石氏的名字排法是,長居有,少居左。而倪氏的排法是長亦居有,但其寫有子孫名字的布條卻在其長的布條之後,釘在一起成爲一摞,一摞即爲一支人。這恐怕也是從子孫繩、佛託衍生而來的吧!
滿族接受漢文化的廁姑神崇祀後,逐漸演變爲“笊籬姑姑”(亦稱笊籬姑娘)神。但在寧安,據滿族老人講,以前曾供過“笊籬媽媽”,其神在大梁之上,笊籬姑姑毫無疑問是‘女’‘性’神,稱“笊籬媽媽”,難道這“媽媽”是“爸爸”——父親之意嗎?據有關文獻載,黑龍江、吉林各地的滿族先人無供奉佛託媽媽之舉,也不祭佛祖、關羽和觀音菩薩“三神”,佛託媽媽的產生是滿族先人南遷後的事。儘管如此,雖然不能完全肯定“佛託”與“感恩所設”有關,但完全可以說是南遷後的滿族確是希望民族振興,人丁興旺,由此,而結合崇柳,產生佛託‘女’神,不是很自然的嗎?
當然,有的學者認爲,有的滿族人家在祖先板的斜餘子上橫放一隻祖先使用過的“箭”,也受其子孫的祭拜,寓以箭‘射’柳之俗來否認佛託媽媽爲‘女’‘性’神,但這僅是有的滿族,並不普遍。有的還供祖先使用過的戰刀,恐怕這與生育無關了吧?
滿族的先人自肅慎時始,就是以漁獵爲生的民族,由於捕魚、獰獵和爭戰,男子的生命安全沒有基本保證,所以,對‘女’‘性’尤其尊重,故而,滿族神話中‘女’神尤其衆多。而‘女’‘性’又是繁衍後代之母體,早期滿族人尊重‘女’‘性’,創造的生育神自然也是‘女’‘性’。因此,滿族的始祖神是長白山的‘裸’浴的仙‘女’。至於“換鎖”祭時,不讓子‘女’近前,傳說佛託媽媽赤身**,而滿族清明墳上‘插’的“佛託”(又稱之爲“佛絛”)的苞米骨就象徵**的佛託媽媽。(虹騰中文網http://www.hot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