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聽接任遼撫人選,自是想着手這位新遼撫干涉建州的事,間接保護葉赫,阻止東哥外嫁喀爾喀。
距離奴爾哈赤“七大恨”起兵叛亂還有六年時間,這六年時間,黑臉老漢總體對明朝還是持忍耐順從態度的,這從尚伯芝那傢伙可以在建州作威作福便可以看出。
那麼,如果能說服新任遼撫插手建州和葉赫間的戰爭,良臣有九成把握可以讓東哥這個“老女”繼續當她的女真熟又貴,而不是在出嫁蒙古之後鬱鬱寡歡,病死他鄉。
說到底,東哥的死是因爲絕望。
只要還有希望,東哥就能撐住。
良臣這人是重情義的,不管怎麼說,東哥與他之間有着超越同志的友誼關係,再加上吳秀芝這事,良臣真不忍再失去東哥這位戰略合作伙伴了。
至於挖便宜老師楊鎬牆角這件事,良臣其實是早就想幹的。
蔣方印這人不錯,以舉人之身給楊鎬當了一輩子幕僚,處事圓滑,行政能力卓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材。
較真說的話,蔣方印這人吃虧就吃虧在他只是舉人,不是進士,否則斷不會混了一輩子只能給別人做幕僚。
像他這種人,只要有機會,一定能夠一鳴驚人的。
可惜,大明朝講學歷,如這等舉人出身的,就算再有才能,也多是泯然世間。開國兩百餘年來,以舉人之身名動天下的也就海瑞和王振二人也。
先前人蔣方印是替巡撫打工,良臣不好挖。如今楊鎬掛印歸鄉,蔣方印這個打工的沒有編制的幕僚自是沒了工作,良臣再不動手挖人還等什麼時候。
以他和楊鎬的“師生”之情,楊鎬也斷無不放人之理。況且,恩主和幕僚間乃是合作關係,並非主僕關係,蔣方印是自由人,想也不甘心再陪楊鎬沉淪十數年吧。
只要蔣方印肯來,良臣定籌以高位。
以他江南鎮守太監的身份,只要蔣方印不在意別人怎麼看他,三五年內,良臣保他一個四五品的官職是一點也不難的。
就現下而言,鎮守公公的大管事一職,也非蔣方印莫屬了。
陳默臨行前,良臣又囑咐他派員去瀋陽一趟,儘可能的把楊鎬安置在瀋陽中衛的飛虎軍弄出一部南下。如果需要打點什麼的,儘管花錢,不必計較。
左右已經花了上百萬兩出去,良臣也不差這點小錢。舟山歸來之後,將皇軍擴編爲師團編制已是他的當務之急,否則,無法應對即將進行的對東藩、琉球的遠征。
擴編軍隊最需要的無疑就是具有實戰經驗的人馬,飛虎軍是個很好的兵源補充。
……..
陳默走後,良臣在鄭鐸等人的陪伴下去了在建的鎮守衙門看了看,工程是六天前動工的,目前仍在打地基及運輸各種建築器材。
得益於去年進行的海事特區道路平整計劃,特區如今對外的主要道路基本實現磚(板)化,石子和沙子等建築所需材料更是儲存了若干。另外,還新建了三座窯廠,日產磚三萬餘塊,木料等或採伐,或購買,短期之內的供應是沒有問題的。
因爲對於水泥技術的不瞭解,良臣倒沒有一拍腦袋就讓工匠去實驗,只以現有的建築條件規劃特區的一切。
爲此,共投資撥付了九萬餘兩,加上“收買”吳淞水營上下的開銷,從山東礦監陳增那裡弄來的幾船錢財基本告罄。
現在開銷的錢主要來源於鎮江敲詐所得及揚州借款所得,年關時爲了發放軍民過年福利,支了三萬餘兩,現下餘款不計從舟山搶來的貨物款項,賬目上只有十四餘萬兩。
可以說日費鬥金。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特區已有商人入駐,並且第一批發往琉球的船隊已經啓航,如果能夠順利交易,扣除商人利潤所得,特區能夠進項四萬餘。
船隊是元宵節那天啓程的,大小海船十七艘,其中武裝護航的是一條三桅炮船加兩條福船,三條銅絞舫,官兵六百餘。
這也是特區方面第一次進行海貿,以往江南商人的貨船都是直接開往閩浙和當地的大海商交易,現在則是直接前往琉球,將閩浙海商這個中間商去除,這對於長江兩岸的商人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良臣沒有親自去送船隊,因爲是第一次,所以他想低調,不致引人注目。
沈一貫那邊的聯絡一直沒有斷,四明相公已經向皇帝上了密揭,提議由他魏良臣主持東南拓海,這一點已經由先前來吳淞宣旨的內侍委婉表達。
萬曆並沒有將東南拓海這樁大事擬成聖旨,更沒有宣諭內閣六部,甚至南都這邊的守備重臣都不知道。
對此,良臣表示理解。
相對於萬曆如此大的放權,秘而不宣纔是正確的。
閩浙方面,沈一貫的出面一定能夠壓制住那些既得利益者,況如果事情成功,對於那些既得利益者也是好處多多。
誰都想多賺,誰都不想別人分他的利潤,那麼把盤子做的更大一些,就符合各方各面的利益。
透過表象看本質,這一次由四明相公和江南鎮守太監發起的東南拓海行爲,實際上是拿大明朝的力量爲私人謀利。
只不過,這個私人裡有姓朱的而矣。
道理透了,大家都明白,事情就不會有大的變化。
浙江方面的軍事首腦還是兩個對日強硬派,便是士紳富戶人人反對,怕這兩個對日強硬派也會主動往魏公公這邊靠。
和沈一貫約定的第一步,即佔領東藩,隔絕南北海運,設關立卡收稅,時間定在五月。
行動由皇家海軍和浙江總兵所轄水營衛所負責,另外福建方面也將出動數十艘戰船配合。
和浙江、福建文武的協調聯絡這一塊,自是沈一貫的事。
良臣只要在五月的時候將皇家海軍拉到澎湖去就可。
而事實上,萬曆雖然對東南拓海之事秘而不宣,但外朝還是從皇帝設立江南鎮守太監這一事上看出一些苗頭。
首輔葉向高上書萬曆反對此事,萬曆留中不發。
三日後,葉向高獨自進宮,君臣於乾清宮外平臺對話。
幾天後,便有旨意快馬送到江南,命魏良臣放歸東林書院師生與太倉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