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勢如破竹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玉’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稱爲“詩聖”的杜子美,安史之‘亂’時避禍於四川。當他聽聞唐軍收復了河北河南的消息以後,即興寫下了這首流傳甚廣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不過,要是他生活在宋代,此時恐怕就得準備寫《聞官軍收河東》。

從建武九年冬月開始,徐衛就着手準備東征。他命秦鳳、永興、兩興三司各自拿出存糧,又從四川徵調了一部分,雙從四川都轉運使趙開,陝西轉運使劉子羽手裡‘弄’出一筆錢,再加上宣撫處置司的儲備,解決了錢糧問題,都往同州發運。

因爲這回出動三司兵馬,所以他不得不親自帶隊。大軍出征之前,最緊要的,莫過於安排好家裡。他爲川陝最高長官,他一旦出行,按制度,就該宣撫判官主持宣撫處置司的日常事務。可万俟卨當家,他能放心麼?

於是,這次出征,他決定馬擴和張慶都留守。如此,一個參謀軍事,一個主管機宜,應該能在宣撫處置司裡牽制着万俟卨。其實,徐衛一直很想拉攏張浚。其實說起來,張浚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但此人勝在中正,不偏不倚。儘管作爲中央派員,而且是文臣,他對徐衛應該有些本能的東西。

但共事這麼久,徐衛發現,此人行事,但凡於大局有利的,他都能支持,而且還能變通。不會像万俟卨那樣,爲掣肘爲掣肘,爲反對而反對。也正是因爲如此,他跟徐衛一直若即若離,保持着適當的距離。

安排好內務以後,徐衛就派人前往河西,給遼軍主帥蕭斡裡剌打招呼,言西軍已經準備就緒,預計二月下旬發動進攻,讓遼軍相機而動。同時也提醒蕭斡裡剌,防着党項人一手。從宋遼‘逼’迫西夏割地到現在,這麼久的時間,‘女’真人沒有任何反應,這十分反常,一定要小心。

蕭斡裡剌收到消息後大喜過望,對於徐衛的忠告,他也聽進去了。遂決定,此番東征,由自己親自率領都部署耶律燕山,都監耶律鐵哥出征,留兵馬副都元帥蕭查剌阿不坐鎮河西,以防有變。並回復徐衛稱,如果西軍果於二月下旬發動進攻,那麼遼軍就將在三月上旬出發。以此,擾‘亂’金軍視聽,干擾其部署。

宋遼兩軍磨刀霍霍,準備着復仇雪恥。而此時,‘女’真人在幹什麼?

在西夏被迫割地求和,脫離大金國之後,‘女’真人渡過了他們立國以來最忐忑的一段時期。正是因爲大金無力救援党項,才導致了宋、遼、夏三方結盟。這對大金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再沒有眼力的人也不難察覺,接下來,宋遼雙方恐怕就要開始反攻了!

兀朮自然深明這一點,在決定不援党項之後,他就開始‘精’心佈置防務。他判斷,契丹人得了河西,那麼就不會再從漠北過來,最有可能的進兵路線,就是從橫山以北,借道夏境,從旁斜攻燕雲。而徐衛,則有兩個可能。第一,是出虎牢關,攻略中原,以期建立收復故都東京的大功;第二,則是渡過黃河,進兵河東,配合契丹人。這兩種情況的可能‘性’都比較大,但兀朮以自己對宋廷,對徐衛的瞭解,認爲徐虎兒最最可能的,怕還是進兵中原。因爲相較於河東這三晉之地,中原意義更重大一些。

於是,兀朮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原來佈置在西線,防備耶律大石的部隊調入燕雲,與常駐燕雲的金軍‘精’銳一道,分區駐防,重點則放在西三州。緊接着,他命令留守東京城的烏延蒲盧渾,加緊防備。

第三件事情,兀朮考慮到,雖然徐虎兒最有可能進兵中原,但也不能不防河東。於是,下令給河東安撫使韓常。

臘月初七,同州,蒲津渡。

自從前些年“禮送”金軍出境以後,西軍和金軍就隔着蒲津大浮橋對峙。這座大浮橋,是唐代興建。當時,爲了架設這座浮橋,唐王朝可謂傾舉國之力,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蒲津浮橋開建之前,計劃兩岸各用四頭,共計八頭鐵牛作爲固定地錨。光是這鐵牛,每頭就達八萬斤重!連同牽牛的鐵人,固然船隻的鐵柱,串聯船隻的鐵鏈,以及鐵山絞盤等物,修建蒲津浮橋所用的鐵,就佔當時全國生鐵產量的八成!

可以說,蒲津浮橋,就是唐代的“三峽工程”!

從浮橋建成,一直到現在,四百多年過去了。河東陝西的人民,靠着這座大浮橋往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它幾乎已經不算是一座建築物,而是與山川一般不朽。然而,世事無常……

傍晚時分,天‘色’已經暗下來,長長的浮橋靜悄悄地飛架在黃河之上。在河西岸的壁壘之上,西軍官兵們仍舊和往常一樣,來回巡弋,偶爾擡頭看向對岸,也是下意識的動作。因爲此處已經許久不聞金戈之聲了。

“哎,橋上是不同有人?”有巡邏的士卒突然停下了腳步。

“哪兒呢?沒看着。”同伴們也停了下來,帶隊的隊將聞聲眺望過去,但黑灑燈瞎火的哪有什麼人?不過,爲了謹慎起見,他們還是留在原地仔細看了好一陣,確認沒有異常情況之後,才繼續巡弋。

又過一陣,天‘色’越發暗了,這臘月間,天一黑就伸手不見五指。當剛纔那支巡邏隊伍完成巡防,打算換班時,那士兵又叫起來:“不對!橋上就是有人!”

“不是,兄弟,你夜光眼吶?先前你就說看到人,這會兒更暗了,你怎麼看的?”同伴譏笑道。

“我這眼睛晚上真能看見一些,橋上真有動靜!”士兵堅持道。

“行了!別‘亂’說!回去!”隊將喝了一聲,帶着弟兄下了關城。另外一支隊伍馬上上來接替巡邏。

這一隊下城以後,還沒來得及走遠,城上突然叫了起來:“橋上有人!橋上有人!”隨後,尖銳的號角聲大作!

那隊將駭了一跳!怎地?那廝還真能晚間視物?沒空多想,又帶着原班人馬衝上城去!一把拉過那士兵,喝道:“再看!”

士卒瞪大眼睛遠眺,厲聲道:“有人在橋上堆放東西!”

“怎麼回事?什麼情況?”值夜的軍官衝了上來,大聲問道。

“長官!橋上有動靜!”官兵們七嘴八舌地喊道。

“什麼動靜?什麼動靜?”軍官連聲問道。

“橋上有人堆放東西!都堆到二十幾丈外了!”那士兵大聲回答道。

“二十幾丈?二十幾丈外你都能看到?這,這天都黑了!”軍官有些不信。

隊將慌忙解釋:“統領官人,這廝真能晚間視物,方纔就是他首先發現了異常!”

那統領一聽,不再猶豫,斷然下令道:“部隊上城!點火!準備迎敵!”軍令一下,本已經準備休息的守卒們‘操’了器械就往關城上搶。可一直到所有人員就位,仍舊不見敵軍進攻。但是,無論官兵,誰也不敢大意,這座蒲津浮橋是聯通河東與陝西的要道,金軍一旦攻進來,可就進入關中平原了!

可左等右等,等得一些人睏意都上來了,卻還是不見有任何敵軍進攻的跡象。那統領狐疑起來,正考慮着是不是派一隊人馬上橋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立馬就出事了。首先,是那個夜間能視物的士兵發現從東岸騰起一片星星點點的火光。

緊接着,不少士卒開始喊“火!火!”當大橋上竄起一片火光時,所有人都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了!金軍在燒橋!他們要燒掉這座浮橋!

建武九年臘月初七,河中府金軍趁夜火燒蒲津浮橋。這是韓常承兀朮之命,下令河中府守軍乾的好事。大唐傾舉國之力建造,四百多年來溝通河東陝西,代表着力量與智慧的蒲津大浮橋就這麼被一把火給燒燬。‘女’真人肯定不知道,當初爲了修建這座浮橋,大唐動用了多少人力和財力,他們肯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爲了修成這座浮橋而貢獻了力量和智慧,他們更不會知道,這其實代表着人類對大自然的開拓進取。所以,一把大火,燒了個稀爛。

金軍企圖借燒燬浮橋,來阻擋西軍渡過黃河,進兵河東。消息被火速報給楊彥,楊大聞訊震驚,又立即報到興元。徐衛知情後,也深感意外,金軍幾時自認淪落到要靠燒橋來阻擋西軍的步伐了?

但老實說,蒲津浮橋一毀,確實給西軍造成了困難。這麼一搞,西軍想要渡過黃河,幾乎就只能靠坐船了。這還沒開打,金軍就先給了一個下馬威。有人問,金軍燒了浮橋,我們的作戰計劃是否要更改?徐衛牙一咬,不改,一切照舊!

爲了提前給東征作準備,也爲了報復‘女’真人燒燬蒲津大浮橋,徐衛派人秘密潛入河東地界。號令各路義軍,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前,在河東境內四處出擊,不求其他,但求給金軍制造麻煩!

河東的義軍當初大小數十支,其中兩支最著名。一支就是從前幫助徐衛參與平陽保衛戰的邵家兄弟;另一支,就是平陽城陷落之後,逃出去的沒角牛楊進部下拉攏人馬起事。這幾年,‘女’真人在河東圍剿得很兇,許多力量弱小的義軍,不是被殲滅,就是投降。其中邵家兄弟的殘部損失最大,已經許久聽不到消息,要麼是被滅了,要麼就是藏在深山裡了。而從虎兒軍殘部發展起來的這一支也在苦苦支撐,多次給徐衛發來消息“河東義師數十萬,皆打徐字旗號,願公早渡。”

現在,他們終於盼來了。因此,當徐衛的使者一到,傳達命令以後。義軍將士無不感‘激’涕零,遂於臘月到正月之間,多次發動攻勢。襲擊州縣,侵擾金軍。最初,金軍以爲這是‘亂’賊們在搶奪過年貨,沒太在意。但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們坐不住了。一位從燕京下派到河東來,擔任隆德府知府的金官,走在半道上,被義軍截殺,滿‘門’遇害。算起來,這位沒到任就歸西的知府,還算個遠房宗室。所以影響極壞!不等燕京下令,韓常就組織兵力狠命圍剿,發誓要將這夥‘亂’民殺盡!

河東開始動‘亂’,而與此同時,西軍已經在開始往同州集結。二月中旬,秦鳳經略安撫司,永興經略安撫司,兩興安撫司三路正軍,再加上番兵,弓箭手,總計六萬三千馬步軍集結於同州。

徐衛召開了隆重的誓師大會,河東籍的兩興安撫使王彥,在全軍面前慷慨陳詞,號召將士們無懼犧牲,打回河東老家去了!全軍上下,由是士氣高漲,恨不得長出一雙翅膀作鳥人,飛過黃河去!

隨後,徐衛經過慎重考慮,以永興經略安撫副使吳璘,率領一萬八千人出潼關,經陝州,入河南府,執行原定的計劃。而他自己,則指揮剩下的部隊,準備“強渡”黃河。

與事前預料的一般無二,金軍在河中府設下重兵,西軍幾次組織舟師從蒲津關和風陵渡兩處強渡,都被打了回來。從此以後,徐衛開始“消極”,時常隔兩三天才組織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而另一頭的吳璘,進展就順利得多了。他率領一萬八千兵馬,其中永興帥司的部隊有樑興司有數千人,他自己親掌的部隊四千多,以及徐衛調給的番兵和弓箭手數千。出潼關,經陝州,入河南府,一路通行無阻。

到了洛陽時,守將楊從義還特地趕至軍中慰問,以壯聲威。吳璘所部很快趕到北邙山下,經過仔細偵察,確認對岸沒有金軍駐守,遂選在河清縣和河陽縣之間渡河。楊從義給予了大力支持,數日之內,徵集數百艘大小船隻,使得吳璘所部一天就渡過黃河。

過了黃河以後,第一個目標,就是懷州。懷州地小,所駐的金軍也極爲有限。當吳璘部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懷州城下時,懷州知州早就嚇破了膽,沒怎麼費事就攻破城池。所謂兵貴神速,打的就是一個措手不及,拿下懷州以後,吳璘並不絲毫停留,馬上揮師北上,溯着沁水往上打。

三月上旬,兵臨澤州陽城縣,縣中有金軍千餘,見宋軍突至,緊閉城‘門’堅守。吳璘勸降不成,下令強攻。打了一日,城池不下,吳璘命部將樑興親自帶隊,限期破城。將士們齊心協力,攻破城池,投降金軍全部被殺。

拿下陽城縣以後,吳璘沒有馬上北擊,因爲隔着沁水,就是澤州州治所在的晉城縣。陽城縣丟失,澤州金軍必來相攻。他遂令部隊於沁水西岸紮營,果不其然,第三日,澤州州城裡的金軍就出現在沁水東岸。

吳璘本以爲要打一仗,誰知道,第四日清晨一看,對岸的金軍全沒影了。

“這卻是咄咄怪事,怎地一夜之間,跑了個乾淨?”沁水西岸,全身戎裝的吳璘捋須道。

“想是畏懼我軍,逃遁了。”樑興在旁答道。

吳璘搖了搖頭,不至於,金軍還沒有膿包到那個地步,肯定是發生了什麼變故!否則,不至於如此!

“罷了,既然敵軍自遁,傳令部隊收拾器械,準備北上!”吳璘朗聲道。說罷,剛轉過身,便聽士卒發喊,說是西岸有兵馬出現。

他猛然轉身看去,果見西岸一片人‘潮’涌來,其中還間雜着旌旗。等一陣,兩軍隔河對峙,吳璘部的將士們赫然發現,對方打的居然是徐字旗!當時,將士們還沒有在這個“徐”字上多想,直到對方派出人隔河喊話。

“對岸是哪家的部隊!”

堂堂之師,自然不用藏頭‘露’尾,馬上就有軍官喊道:“我們是陝西部隊!你等是何來路!想來送死?”

“可是徐招討的部隊?”對方大聲問道。

“徐招討?哈哈!爾等這是哪年的黃曆!如今我們大王早已晉封郡王,不作招討了!”軍官大笑。

那人立即打馬回去,不一陣,只聽東岸一片歡騰!那些士卒都歡聲雷動,場面熱鬧!這卻把西岸的西軍鬧了個一頭霧水,怎麼回事?吳璘見狀,猜測着這莫非是河東義軍?

果然,立馬就有人隔河相呼:“長官!我等是義師!原是平陽城楊進舊部!”

吳璘一聽,大喜過望,親自發聲呼道:“既是楊進舊部,便是我等袍澤兄弟,可速速過河來!”

對方應下,表示馬上過河會師。吳璘轉身往營區走去,扔下一句話:“小心戒備,恐防有詐!”樑興會意,密令部隊弓箭不得鬆弦。

不一陣,對方開始渡河。不過這支部隊雖然號稱義軍,但他們似乎看出來西軍有防備之意,所以過河之時尤其小心,不亮兵刃,不執弓箭,爲的就是不讓西軍多心。

他們這支部隊約有三四千人,還是用了好大一陣方纔全數渡完。幾個爲首的找到樑興,詢問統軍將領姓名,得知是吳璘以後,都笑道,原來是吳都統之弟。因爲吳玠生前,曾經擔任過徐衛的都統制,所以這些遺留河東的孤軍,仍舊以都統相稱。

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155章 設伏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34章 亂刀分屍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792章 攤牌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108章 賞賜第63章 來了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八百七十四章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八百八十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八百三十八章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52章 摸營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9章 密謀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82章 出逃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47章 屠殺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88章 復出?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68章 美女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606章 納妾記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778章 無限榮耀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250章 齊集定戎
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155章 設伏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34章 亂刀分屍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792章 攤牌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108章 賞賜第63章 來了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八百七十四章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八百八十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八百三十八章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52章 摸營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9章 密謀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82章 出逃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47章 屠殺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88章 復出?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68章 美女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606章 納妾記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778章 無限榮耀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250章 齊集定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