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兩相相爭

遼帝耶律大石去世的消息並沒有在杭州行在引權多大的震動。這裡頭是有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在大宋君臣們的心目中,遼國已經是一個久遠的記憶。他們記憶中的這個北朝遼國已經在二十年前被女真人攻滅了。

現在,雖然耶律大石重建的遼國又和大宋結成兄弟同盟,但那是徐衛一力促成的,他們印象並不深。就算是滅夏這件事,大宋君臣們也選擇性地把功勞都記在徐衛身上,不知道,或者不願意知道其實契丹人也出了大力,尤其是後一次伐夏。

所以,大石死訊傳來,杭州行在的君臣們只是按照禮節,對使節表示了哀悼。如果不是徐良一再提醒堅持,趙謹可能連應該派出宋使前往遼國致哀弔唁這件事情都忘了。

但〖中〗央的幾個宰執大臣卻深知此事幹系重大,又尤其是徐良。聯遼攻金,作爲他的施政綱領之一,因大石之死,而產生了變數。徐衛的上奏說得很清楚,大石一死,他的繼任者年紀太小,由其妻,太后蕭塔不煙攝政,會不會完全遵照大石的路線走下去,是個未知數。而且,從蕭太后一掌權就調蕭翰裡刺等引軍歸國來看,這事夠嗆。

綜上所述,徐良怎麼會不着急?

今天的中書省政事堂氣氛有些怪異,各曹佐官全都小心翼翼,連走路都輕手輕腳不敢造次。大家心裡都明白,最近首相次相搞得不太愉快,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趙鼎徐良,按說資歷上不是一個檔次的,前者可以說是後者的前輩。但自徐良入朝以來,兩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意見高度一致。比如都主張對金強硬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而且在太上皇復辟期間,兩人也是立場一樣,有同舟共濟之誼。

但是這一次,兩人產生了分歧。趙鼎要趁滅夏之後金國士氣大挫出兵北伐。而且拿出了具體的方案。針對金軍在中原和江淮地區兵力的變化,調荊湖和江西兩個宣撫司的部隊,以前城東京爲目標進軍,與此同時,淮西安撫司部隊攻淮東以爲牽制。其目的,在於收復黃河以南的國土,驅趕金軍到黃河以北。

他這個意見,得到了一部分大臣的贊同其中有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參知政事李若水,一個是參知政事朱倬。參知政事是副宰相,中書省有幾個?三個!三個裡面,有兩個支持支持首相,就算朝臣支持的不多,這分量也輕不了。所以徐良很頭疼。

徐良爲什麼頭疼?他不也是堅定的主戰派麼?沒錯,徐六是主戰派但他不是趙鼎這種激進的主戰派,他認爲趙鼎操之過急,距離上次折彥質北伐失敗纔多久?這又要開打?這不是請客吃飯,咱不說“後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方纔用之”,至少得慎重吧?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點不能拿下臺面來說的。趙謹登基趙鼎徐良都因爲有擁立之功而得到封賞,並列宰相。趙鼎勝在資歷老,名聲好:徐良勝在功勞大,支持者衆多,兩個人是難分伯仲。

這次是否出兵北伐,是皇帝趙謹登基以後第一個大政方針。所以首相次相都在這個事情上較勁,要爭取這第一次大政實施的主動權。

爲此兩人在皇帝面前起了爭執,絡偏趙謹是個少主他自己沒主意,所以兩人越吵趙兇把不少朝臣也牽扯進來。

在徐良的辦公堂裡,這位次相正發着牢騷。參知政事秦檜就坐在他面前,安靜地聽着。徐良一通狂噴,說主張立即北伐的人是貪功冒進,空談誤國,只圖一時痛快,完全沒有想到後果云云。

等說夠了,他才坐下來,仍舊顯得忿忿不平。見秦檜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突然想到,秦會之雖然坐在自己的辦公堂裡,可他這麼些天好像從來沒有就此事發表過任何意見。嗯到這裡,遂問道:“秦參政,此事你有何意見?”

秦檜一擡頭,話不多:“我自然是贊成徐相的意見,戰端豈可輕啓?縱使要打,也得知道部隊是否齊備,糧草是否就緒。”

徐良聽罷,很滿意,點頭道:“就是嘛,宰執大臣裡,論知兵,不是自誇,誰比得過我?他們只知道喊着鬧着北伐,哪曉得這裡頭有多少名堂?唉,剛日那脾氣實在太倔了。”

秦檜此時說了一句話:“恐悄不只是脾氣倔。”

徐良一愣,隨即道:“當然,宰相意見相左,各執己見,他當然要據理力爭,儘管,在我看來他也沒多少理。”

“不是。”秦檜搖搖頭。“相公難道沒看見麼?三個參知政事,兩個支持首相。”

徐良不說話了,神情陰沉地想了好一陣,才道:“政府之內,各抒己見,原是常事,沒什麼好擔心的。”秦檜聞此語,也不再多說。

此時,有內侍自禁中傳來詔命,言趙官家召首相次相到垂拱殿,有事相商。這倒是稀奇,趙官家除非朝會,或者宰相要求面君之外,是絕計不會主動召見宰相的,今天吹什麼風?

徐良當即離了辦公堂,在出中書大門時,正好碰上趙鼎。雖說兩人政見不同,但徐良還是首先施了一禮,並作出手勢,請趙鼎先走,畢竟是長者嘛。而趙鼎也沒有橫眉冷目,一拱手還了禮,這才前行。

兩人就這麼一個稍靠前,一個稍落後,同往垂拱殿。一路上,兩人沒有任何交談,只顧埋頭走路,到垂拱殿時,連那立在殿門口值事的內侍都覺得奇怪,從前兩位宰相向來是齊頭並進,並肩而行,今天怎麼不走一條路了?

趁着內侍入內通報的當口,兩人整理着衣冠。趙鼎可能是因爲不小心,把放在袖子裡的一個本子,一下子甩了出來,掉在地上“啪”地一聲。徐良微微側目一看,那是個奏本,他甚至*見了上頭的幾句話,立時眉頭緊鎖。

而趙鼎卻和沒事一般,將本子拾起來。內侍出來道:“官家召二位相公入內晉見。”!~!

第五百一十章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127章 攪局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1章 徐家老九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09章 威望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225章 下馬威第675章 徐郡王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12章 鬥神不死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八百八十一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488章 復出?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361章 交底第八百四十五章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636章 任得敬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45章 遇襲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55章 張叔夜第八百七十五章第97章 進京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81章 八牛弩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5章 後生可畏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69章 朱仙鎮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八百五十五章第148章 罷相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40章 三年後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一十二章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120章 爛招第70章 陰招第639章 上本子第41章 抱大腿第八百八十二章第1章 徐家老九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35章 煤老闆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48章 罷相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八百五十五章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97章 進京第146章 升官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438章 吃酒第76章 死戰
第五百一十章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127章 攪局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1章 徐家老九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09章 威望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225章 下馬威第675章 徐郡王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12章 鬥神不死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八百八十一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488章 復出?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361章 交底第八百四十五章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636章 任得敬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45章 遇襲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55章 張叔夜第八百七十五章第97章 進京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81章 八牛弩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5章 後生可畏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769章 朱仙鎮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八百五十五章第148章 罷相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40章 三年後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一十二章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120章 爛招第70章 陰招第639章 上本子第41章 抱大腿第八百八十二章第1章 徐家老九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35章 煤老闆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48章 罷相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八百五十五章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97章 進京第146章 升官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438章 吃酒第76章 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