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勞煩通傳,就說宣撫處置司幹辦公事求見大王。”在徐衛的太原郡王府門前,一身着青袍,頂戴襆頭的官員正一邊抹着汗,一邊對門人說道。

那徐府門子聽他是宣撫處置司的,倒也不敢耽誤,對他道:“既是宣撫司的官人,先裡面請,我去通報大王。”語畢,便領着那幹辦公事進了府門,安排在偏廳坐下,自去後堂通報。

那幹辦公事原是徐衛從大名府夏津縣徐家莊帶出來的一個“老人”,姓曹名迅,隨徐衛轉戰各地多年,並無甚戰功,但其人打仗不行,卻粗通文墨,能寫會算,因此在徐衛軍中一直幹着後勤。徐衛念他是故舊,也有意提拔,如今作得宣撫處置司幹辦公事,雖只是七品,卻也是朝廷命官。今日本是旬休日,宣撫處置司的大人們都在休假,想是有什麼緊要之事,否則,這留守辦公的幹事也不會追到家裡來。

那曹幹事在偏廳上也坐不住,來回溜達,一陣之後,望見徐郡王自後堂轉出,忙迎了上去:“大王,出事了。”

徐衛雖居郡王高位,但對這些老人還是比較禮遇,並不着急,和氣道:“別急,坐下吃口茶再說,天塌不下來。”

那曹迅哪有心吃茶,從懷裡取出一物,匆忙遞到徐衛面前,口中說道:“卑職本在衙門值守,有鄜延緊急軍情送達。爲怕延誤軍機,卑職立即去了張參議府上。參議官人看罷,便命卑職立即送到大王府上來。”

徐衛聽到這裡,心知有變,忙打開來看。鄜延經略司報,上月,金東勝州一帶爆發民變,被金軍鎮壓,大量叛軍裹脅着流民從豐州西北方進入遼境。很快,金軍就在東勝州集結部隊,有壓境之勢。數日之前,遼軍也開始在距離東勝州不遠的義子河集結部隊,看樣子,這兩方怕是要動手。徐洪已經命令鄜延軍戒備,並向宣撫處置司稟報請示。

看罷,徐衛吩咐道:“去罷,我知道了。”

曹幹事拜辭而去,紫金虎看着那軍報,若有所思。金滅遼多年,處於女真人統治之下的契丹人,雖然小摩擦一直不斷,但暴亂卻是極其罕見的。這回,東勝州民變,恐怕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從遼軍的動靜來看,這事八成跟蕭朵魯不脫不了干係。其實也很好理解,蕭朵魯不奉遼廷之命,坐鎮夏境,就是爲東征復國作準備。

這場暴亂十有**就是他煽動的,沒看到麼,亂軍是“裹脅”着流民往夏境竄。如果沒有事先的安排,這些人逃命還來不及,哪有閒工夫裹脅老百姓?聯想到近期來,邊境上契丹人奚人的逃亡潮,便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蕭朵魯不是想在邊境不斷地給女真人制造麻煩,爭取人心,爲將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造勢。

而女真人現在集結邊境,大概是無法容忍了。完顏亮篡位以來,爲了將心力都用在安撫內部上,對外一直保持隱忍,甚至不惜放低身段,結好南方。可邊境上衝突不斷,他也無法坐視不管,估計是真想幹一仗,打擊遼人的氣焰。

既然他兩方要耍耍,西軍大可作壁上觀,只要不動到我邊境上來,任由你們打去!想到這裡,心中已有數了,只需命令鄜延軍保持戒備,靜觀其變即可。

命令傳到鄜延,徐洪果令鄜延軍按兵不動。有趣的是,金遼兩軍都陳兵邊境,卻遲遲打不起來。鄜延將士們正納悶呢,金軍使就派出了使者到麟州見麟府安撫使徐勇,話說得很軟。夏境的遼人不斷在邊境生事,煽動叛亂,大金國是忍無可忍,決心示以懲戒。因與宋境離得近,因此我們特意來知會貴軍一聲,此次作戰,只是針對遼軍,請西軍弟兄不要誤會。

徐勇因爲得了上頭的命令,不管這事,回覆說,這是你們的事,只要約束部屬,勿犯我境就是,金軍使者當即保證去了。沒兩天,遼軍使者又來,說的也差不離,徐勇還是那般回答。

在知道西軍不會干預以後,雙方拉開架勢真玩的。據麟府安撫司觀察,此次邊境軍事衝突,雙方動員的兵力都不多。金軍動用的應該是雲內州和東勝州的邊軍,而遼軍動用的,應該是蕭合達的部隊。金軍搶先發難,向義子河一帶遼軍集結地發動進攻,遼軍倒也有準備,接戰之後,遼軍卻是不敵,連營壘都棄了,倉皇撤退。金軍也不追趕,很快撤出境去。消息傳到興元府,徐衛倒覺得有些意外。

遼軍的戰力如何,旁人不知道,可他卻清楚。當初跟遼軍並肩作戰,共同滅夏,他見到了這支經歷亡國、奔逃、血戰西域而練就的百戰雄師。又不是猝然遇襲,況且還在境內作戰,爲何卻敗得這麼快?

很快,答案就出來了。

這日,徐衛正在興元軍營裡觀摩士卒操練新式火器,多年來,陝西都作院從未延緩過火器的研發和改良。這次他們要給太原王彙報的,便是一種名叫“長銃”的火器。

校場內,徐衛並宣撫司幾名官員都身着公服,陝西都作院一名伎術官手裡拿着一件器械,正詳細向長官們解釋它的用處。這東西,旁人看着陌生,可徐衛看到它,卻有幾分眼熟。爲何?

這器械既然叫“長銃”,顧名思義,就是比原來軍中所用的“三眼銃”“五眼銃”都要長。什麼地方長?銃管長。那銃管至少有二尺以上,比起三眼五眼銃來,鐵管要細許多,也就陝西普通人家用的細擀麪杖那麼粗。在銃管後端,加裝了一個木製的柄,卻是直把。這些東西都不稀奇,讓徐衛感興趣的是,那銃管後端,藥室上面,有一個奇特的裝置,不知是作什麼用的。

那都作院的官員解釋一陣,徐衛也不想聽了,直接吩咐道:“閒話休說,放一火來試試。”

那人領命,便取了藥丸來準備試射一火。恰在此時,只聽“得得”一陣馬蹄聲,從校場外竄進來一騎,直投這邊過來。走得近了才發現,正是宣撫處置司的準備差使吳拱。

“大王,蕭朵魯不派來了人,已經進了城。”吳拱在馬背上稟報道。

徐衛聽了,本想觀摩完火器試射再走,但突然想到近來遼金之間不太平,蕭朵魯不此時派人來,莫不是與這有關?想到這裡,也顧不得看火器了,留下其他幕僚在那裡,他自己和吳拱趕回了宣撫司。

進了衙門,人已經被安排在右廂等待接見,徐衛徑直前往,只見那廳上坐着一人,作契丹人打扮,聽見腳步聲,立馬起身相迎。徐衛看他一眼,也只四十多歲光景,面生。

在那裡陪同的一名宣撫處置司官員介紹道:“這位便是徐郡王。”

遼使聞言上前,執禮拜道:“在下沈直,見過徐郡王。”

聽他一口漢話,徐衛便知他定是昔年追隨耶律大石西去的漢人,不由地多看幾眼,口中道:“不必客氣,請坐。不知蕭總管派你來,所爲何事?”

那沈直坐下,又拱手道:“想必大王是知道,前些日子,我軍與金賊一戰?”

“略有所聞,怎麼?”徐衛問道。

“東勝州族人不堪欺壓,舉義起事,金賊殘酷鎮壓,無論是起事之人,還是尋常百姓,概不放過。舉義失敗的義軍和百姓經邊境前來投奔時,金軍又一路追趕。我邊境駐軍爲保護族人百姓,與之交戰,卻不幸戰敗。蕭總管震怒,爲防河西族人再遭殺戮,遂決定發兵前往救援。因此,特遣在下前來知會大王及西軍將帥。”沈直說道。

徐衛聽了,忽然想起日前的困惑來。以遼軍的戰力,不可能敗得那麼快,現在這遼使一來,倒讓他有些明白了。所謂戰敗,不過是蕭朵魯不使的障眼法而已,其目的,乃是派起遼軍的憤慨,並迷惑金軍,爲大規模報復作準備。

想明白這一點,他也就猜到了蕭朵魯不打的是什麼算盤。因此道:“救援?你們蕭總管也太見外了,我與他多年的交情,何必相瞞?你直說想取河清軍、金肅軍、東勝州這三處大河以西的地盤就行了,不用遮遮掩掩。”

被說破意圖,沈直倒是面不改色,從容道:“來時,蕭總管就吩咐我,這必定是瞞不過徐郡王法眼的,倒是在下小意了。實不相瞞大王,此番進軍,正是想取三處土地城池。”

徐衛聽了,也不見怪,略一思索,問道:“據說,這幾個地方,近來都不太平。契丹人接連起事,你們集結重兵去取,問題倒是不大。這也是你們和女真人的事,我管不着,但有一條。”

沈直面色一緊,忙問道:“請大王示下。”

“你們只管取了河清軍和東勝州去,金肅軍,我要了。”徐衛輕描淡寫。

沈直好像沒太明白對方的意思,疑惑道:“大王要了?大王的意思是說,西軍要取金肅軍?”

“我說過,這是你們和女真人的事,我管不着,我也不會動一兵一卒。”徐衛道。

這便叫沈直摸不着頭腦了:“西軍既然不出兵,那這金肅軍如何能到了大王手裡?”

徐衛笑了一聲,並不回答。旁邊吳拱見狀,解釋道:“貴軍若是攻下了河清軍和東勝州,如此一來,在大河以西,金肅軍與寧邊州也就孤立了。金軍定然是棄而不守。”

沈直這才明白太原王的用意,心中不禁來了氣。往興元府來的時候,蕭總管再三吩咐他,跟徐衛說話,一定要客氣。但此時,見對方如此無理,他也顧不得許多,直言道:“徐郡王,如果我沒有聽錯。大王的意思是,我軍將士浴血奮戰,擊走女真人,他們留下來的城池土地,西軍卻要撿現成?”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徐衛點頭道。

沈直聞言,霍然起身,堅決道:“天下豈有這般道理?大王但有手段,自己發兵去取,我們無話可說。若是想不出力,又要分一杯羹,恐怕不易!”

徐衛揮揮手,示意他坐下,勸道:“不必如此,稍安勿躁。你聽我說,那寧邊州,已經被我軍鐵蹄踐踏多次,荒廢不堪,金軍幾乎已經棄守。至於金肅軍,我不能讓它落在你們手裡,想必你也知道,金肅軍和寧邊州,一北一東,夾着我豐州地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沈直卻是不聽,昂然道:“不管如何,絕沒有這樣的道理。但凡我軍取下,徐郡王若要,除非……”語至此處,他將後頭的話吞了回去。

聽他有威脅之意,徐衛正色道:“除非怎樣?除非發兵去搶?哼,你也不必嚇唬我,實話與你說吧。這條件,你們倘若不答應,這仗,你就打不起來!”

沈直聽了,吃一驚:“大王難道是想相助女真?”

“我若想助女真,就不會問你要金肅軍。”徐衛笑道。

沈直坐在那裡一時無言,良久,方纔道:“此事我作不得主,需回去稟報蕭總管。”

徐衛點頭道:“這是自然,請你回去轉達蕭朵魯不,我祝他旗開得勝。”

“告辭!”沈直一拱手,氣呼呼地往外走去。徐衛輕笑一聲,蕭朵魯不怎麼派這麼一個二愣子來?

吳拱等遼使走後,對徐衛道:“大王,看這樣子,契丹人是急着要開戰了?”

“蕭朵魯不不斷在邊境上煽動叛亂,爲的就是這個。不過,估計倒也不是現在就想東征復國,不過是趁着完顏亮還沒坐穩大位,能搶一點是一點。”徐衛笑道。

吳拱聽了,質疑道:“但如此一來,必然激怒金人。完顏亮縱使想安定,也咽不下這口氣,往後,金軍恐怕也要報這一箭之仇。”

“這是當然,我對你說過,宋、金、遼三方如今之態勢,最好就是靜觀其變。誰先動手,誰就有可能先完蛋。我本以爲是完顏亮最先忍耐不住,嘿嘿,倒沒想到,蕭朵魯不性子還急躁些。”徐衛道。

“我們就真的作壁上觀麼?”吳拱問道。

“爲何不作?他們打他們的,打得兩敗俱傷纔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徐衛笑個不停。說到這裡,又不禁嘆了一聲“契丹人吶,勇則勇矣,只是亡國之痛,實在太過沉重。這人和國家差不多,一旦被仇恨矇蔽,行事便草率起來。聰明如蕭朵魯不,難道也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過也好,金遼交戰,雙方都得來巴結我朝,讓他們打去吧。”

“這事是否要向朝廷稟報?”吳拱問道。

“當然要報,得,我這就去寫本子。”徐衛拍拍大腿,站起身來,揹負着雙手,一搖一擺地往左廂去了。

蕭朵魯不之所以挑起事端,一來,就是徐衛所分析,復國之心太切;二來,也有個人考量。遼國取得夏境已經有一段時間,地方上早已平定,從去年到今年的不斷增兵,也使夏境內的遼軍達到相當規模。他走馬上任,自然想要燒幾把火給遼國朝廷看。再加上金國自身的動亂,也讓他認爲有機可趁。

徐衛爲什麼從頭到尾沒想過共同出兵,搞不好趁這機會,還真能把金國打得擡不起頭來。原因就在於,你就算把金國滅了,一轉身,馬上就得面對強大的遼國。這不但不符合大宋的利益,也不符合他自己的利益。

最好就是,金遼之間死磕,打得兩敗俱傷。當然,無論金遼,任何一方如果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那麼大宋必須出面干預。總之一個原則就是,讓金遼互相消耗,直到消耗得雙方都不行了,大宋再慢慢出手。

靖安二年,三月,杭州行在。

近日來,徐良一直謀劃着想奪取河北,只是苦於沒有一個由頭。就在此時,他堂弟就把這個藉口給他送來了。

中書三省都堂內,徐良捧着堂弟的本子越看越欣喜。好消息!金遼兩軍要幹起來了!他們在西線一打,我這正好揮師北上!取河北還不是易如反掌?

當下,請了朱倬和李若樸兩位副相前來商議,都認爲這是個機會!徐良聽了,也不去問折彥質,徑直帶了本子,會同兩位副相前往勤政堂,打算立即向皇帝提出北伐!

卻說另一位參知政事範同,見次相帶着兩位副相往禁中去了,心裡犯了嘀咕,便跑到折彥質的辦公堂裡把這事說了。麟王倒不爲所動,因爲無論如何,只要事關軍國大計,最後必然要到他這裡來的。

勤政堂裡,趙謹和沈擇兩人,正分工明確。皇帝只管坐在御座,聽沈擇給他念本,他再說出處理意見,由沈擇執筆批覆。遇上拿不定主意的,也問沈擇意見。當聽聞次相和兩位副相聯袂前來求見,慌忙讓沈擇退到一旁去。

三位宰執入內,行禮畢,皇帝問道:“徐卿,何事?”

徐良遞了太原王的本子上去,大聲道:“陛下,天賜良機!金遼兩軍,將於西陲開戰!”

聽說金遼兩國要開打,趙謹也感震驚,忙翻了本子看。閱畢,問道:“這金遼開戰,賢卿怎說天賜良機?”

徐良也不奇怪皇帝這麼問,回答道:“聖上,金遼一旦在西部開戰,金軍非但要與遼軍糾纏,更要防備西軍的介入,如此一來,其精銳主力必然被牽制。王師正可藉此機會,揮軍北上,奪取河北!”

皇帝聽了,心跳加速,揮手道:“別忙,你是說,撕毀和約,揮師北伐?”

“聖上,這和約不過是一紙文書罷了。再者,臣去年就提出,倘若時機成熟,不惜背約攻金,當時朝中已經取得共識。”徐良道。

趙謹素不喜征戰之事,現在聽說又要舉兵,心裡先忐忑起來,又見徐良如此熱情,更是有些忙亂,搖頭道:“此事要從長計議,急不得,急不得。”

徐良此時哪裡聽得這種話,往前一步道:“陛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從前,我朝與遼盟,爲的便是共同伐金。只可惜,最終仍是摒棄了盟約。好不容易此番有這機會,豈能錯過?陛下不用擔心,此役便無十分勝算,也有九分把握!東京留守司,淮南宣撫司,精兵三十萬,何愁不能奪回河北大地?”

趙謹讓他這麼一說,無法反駁,目光無意間落在徐衛的本子上,頓時有了主意,舉起那奏本道:“太原王在奏本中說,金遼交戰,必然都要來結好我朝,唯今之計,莫過於坐山觀虎鬥,坐收漁人之利。想太原王沙場宿將,他都這樣說,想必差不了。”

徐良一時語塞,只因謀奪河北一事,他還沒有來得及跟堂弟溝通,所以徐衛根本不知這事,也就難怪在奏本里這般說。

旁邊的李若樸見狀,上前道:“聖上,太原王遠在西北,坐鎮一隅,難免就顧全不了大局。這確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若能奪回河北,則大宋爲北夷所佔之領土,悉數迴歸。陛下一雪前恥,中興大宋的偉業便可大功告成!”

朱倬也出來發言,極力贊同徐良和李若樸的意見。趙謹從來沒想過要作一箇中興明主,只願天下太平,不生事就罷了。但見宰執大臣們都這麼說,也不禁暗想,朕雖不求開邊拓土,但若真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又何妨一試呢?若是真能收復全部失土,也是好事一件。

這樣一想,心裡便有些活動了,卻又拿不定主意,遂道:“既然諸卿都這麼說,那明日朝會,便讓大臣們討論這件事吧。”

徐良最怕聽到這句話,如今之局面,凡事只要拿到朝堂上去討論,必然給你整得稀爛!因此勸道:“陛下,事不宜遲,拖延不得。還請陛下朝綱獨斷,速作定奪!”

“徐卿,朕素知你忠君體國之心,但茲事體大,還是朝會商議爲宜。”趙謹輕聲勸道。

徐良不禁越加急了,如今朝堂上派系林立,各方出於私利考慮,必然顧不得公利,倘若明日朝上意見相左,如之奈何?不行,拼着觸怒皇帝,也要把這事定下來!一念至此,復往前一步,再拜道:“聖上!想宣和年間,宋金事變以來,國朝受辱已甚!誠爲大宋開國二百年未有之變!如今,聖上有機會一雪前恥,並造就祖宗未有之功業,難道聖上就不想……”

話剛說到這裡,忽聽一聲尖喝:“徐良!你膽敢目無君上!”

這毫無預兆的一聲喝,把堂內君臣都嚇了一跳!衆人尋聲望去,只見一個女人從皇帝背後的屏風轉出來,不是劉皇后是誰?

原來,範同見徐良等三人匆匆忙忙往禁中去,心下生疑,報告了折彥質,麟王又沒反應。他遂找人通知了中宮,劉鳳娘這才趕緊跑到勤政堂偷聽。

她突然現身,堂裡一片寂靜,皇帝早知皇后有竊聽的習慣,本不以爲意。但沒想到她今天居然現身了!一時也不免尷尬!儘管十分寵愛這個皇后,也能容忍她干預朝政,但那都是私下裡,見不得人的。現在劉皇后等於把事情挑明瞭,你讓皇帝的臉往哪放?

“官家已經言明,明日朝堂上百官商議,你如何咄咄逼人,脅迫官家?”劉鳳娘拉長着臉問道。

徐良聽到這話,也不免吃驚,慌忙伏拜下去:“臣一時情急,出言無狀,請聖上恕罪!”

趙謹皺了皺眉:“賢卿也是爲國爲朝計,朕不介意,平身。”

“謝聖上!”徐良又一拜,方纔起身。

劉鳳娘站在皇帝身旁,冷眼盯着徐六道:“聖上已有明示,你等還不退下?”

徐良此時回過神來,讓她這句話一激,往日種種涌上心頭,不禁頂回去道:“要摒退臣等,自有聖上發話。”

這話便是指責劉鳳娘越俎代庖,皇后聽了,頓時火起,怒道:“好你個徐良!你想着爲自己爭名,便要草率啓動戰端!甚至逼迫人主!被本宮喝止,竟敢頂撞!這就是你爲臣之禮麼!”

徐良估計也是氣急,顧不得許多,擡起頭來正色道:“祖宗家法,後宮不得干預朝政!聖上與臣等在此商議軍國大事,娘娘請回避!”

劉鳳娘大概作夢也不會想到,徐良居然讓她滾蛋!一時驚得瞪大眼睛,合不攏嘴!片刻之後,突然發作!指着徐良鼻子道:“官家,這侫臣目無國母,出言頂撞!已失大臣之禮,官家難道不管麼!”

徐良寸讓不讓:“臣爲朝廷次相,政府首腦,首要之務,便是輔佐人主,匡扶朝政!容不得朝綱半點敗壞!”

這話無疑是捅了馬蜂窩!劉皇后厲聲道:“你說什麼?你是說本宮敗壞朝綱?你,你……”

趙謹終究是感覺鬧得不像話,喝道:“都消停些!”

徐良一俯首,不再言語,倒是劉鳳娘不依不饒:“本宮乃後宮之主,這宮裡哪處去不得!本宮掛念聖上,來此問安又怎地?這勤政堂又不是前朝!”

徐良聽了,心中暗笑,前朝你還去得少麼?

趙謹不勝其煩,揮手道:“卿等暫且退下,此事明日朝會再議。”

徐良遂與兩位參知政事拜辭而去,他們一走,劉鳳娘便到皇帝身旁,扯着衣襟哭道:“官家!你看徐良今日言行,早已不把臣妾放在眼裡。他當着官家的面,就敢訓斥,足見其目無君上之野心!”

“唉,他是朝廷的宰相,你也太不分輕重了!這種地方,你也能露面?莫說是他,你簡直讓朕都下不來臺!這事,就此打住,不要再說了!”趙謹懊惱道。

見皇帝這態度,劉鳳娘收住了哭聲,拿出小女兒姿態,柔聲道:“臣妾是聽說官家早膳沒用多少,因此掛念着,便想來勤政堂問安。恰好碰到徐良逼迫官家,一時情急……”

皇帝又嘆一聲:“朕知道,又沒怪你。只是他到底是政府首腦,對宰相,莫說是你,便是朕,也要禮讓。祖宗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你萬不可再這般無狀。”

劉皇后卻不再爭辯,只拿出嬌媚的樣兒來,連聲稱是,消了皇帝心頭之氣。

卻說這一頭,徐良從勤政堂出來,朱倬和李若樸兩個都說他今日不該與皇后起爭執。縱使皇后不對,也不該當着陛下的面頂撞。徐良此時也消了氣,仔細一想,亦覺不妥,心中不禁有些追悔。但事情已經發生,奈何不得。

想到明日要在朝堂上討論,他就有些發怵。不一陣回到中書,他路過折彥質的辦公堂時停下了腳步,最後,也不知是怎麼想的,居然踏了進去。

時麟王正與範同議事,見他進來,兩人都有些愕然。範同見狀,行個禮,便自行退了出去,折彥質起身道:“這倒是怪了,想我自入中書,徐相從不踏進我門檻一步,今天是怎麼了?”

徐良面無表情,也不說話,就站在那裡,半天開不了口。折彥質一見,心下狐疑,便道:“徐相你這是……”

“女真人和契丹人要開戰了。”徐良道。

折彥質頭一側:“嗯?你如何得知?太原王報的?怎麼回事?”本來這中書裡的事,該由他和徐六共同處理,徐衛的本子也應該讓折彥質過了目,纔到皇帝跟前。只是兩位宰相互相爭鬥,把這些規矩都壞了。

徐良當即把事情說了一遍,折彥質聽罷,嘆道:“契丹人到底還是念念不忘復國啊。”

“他復不復國我不管,這是天賜良機,不容錯過。我打算,藉此機會,揮師北上,奪取河北,徹底解除金人的威脅。聖上打算明日朝會時,將此事提出來百官討論。所以,我先來向麟王討教,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徐良語氣生硬道。

折彥質卻沒有直接回答,他坐了回去,若有所思。徐相見他這模樣,趁機道:“這不是哪一家的私事,我只願麟王爲江山社稷計,促成此事,時不可失啊。”

折彥質仍舊不語,徐良見狀,又道:“進軍河北,少不得要倚重神武前軍,大王豈無意乎?”就是說,打河北,肯定是你折家軍當主力,到時拿下來,也少不了你折家的功勞。

“這確實是個機會。”好半晌,折彥質才表態道。

聽他如此說,徐六心中一喜,卻也不敢大意,試探着問道:“這麼說來,麟王是同意了?”

折彥質直視着他:“我同意也沒用。”

“什麼意思?”徐良變色道。

“這麼說吧,我是帶兵的人,我知道此時揮師北上有多少勝算。但是,即使我同意,朝中也會有不少人反對。”折彥質道。

“那不用管,只要你我都持此議,聖上必定會慎重考慮的。折相,這事關國家榮辱!馬虎不得!河北百姓南望王師多年,若錯過這個機會,又不知要等到幾時!”徐良懇切道。

折彥質看他一眼,笑道:“徐相爲此事謀劃已久,若得成功,相公足可稱中興賢相!”

徐六知道他言下之意,並不避諱道:“確實如此,所以,我想和折相聯手促成此事,青史上,共留佳名!我今日踏進你這裡,便是念着,無論你我政見是否相合,但我相信,功蓋一代的麟王,想必也是盼着洗雪國恥,一統江山的!”

他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折彥質也就不再冷言冷語,點頭道:“罷!明日朝會,我便與你聯名上奏,望能促成此事吧。”

徐良聞言大喜,面上卻不露分毫,只一拱手:“多謝。”

“不必。”折彥質也沒有多餘的。

徐六轉身身,便要朝外走去,到門檻時,忽又停住腳步,見外頭無人,回過頭來,輕聲問道:“仲古兄,聽說過驅虎吞狼麼?”

折彥質一愣,隨即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徐良笑笑,徑直去了。其實折仲古哪能不明白?對方的意思是說,皇帝扶持自己起來,就是針對他徐良的,驅自己這頭虎,吞徐良這頭狼。一旦這頭狼被吞了,沒有誰願意養頭虎放在自己身邊。所謂驅虎吞狼,就是這個意思。

但折彥質卻不這麼認爲,徐家的實力急劇膨脹。在朝中,徐良獨相,總攬朝政。在地方,徐家子弟手握西軍兵權,控制着川陝兩地,朝野一相響應,大有權傾朝野之勢,這擱在誰身上,也不會放心。扶起折家來對抗,才能達到平衡。這便是皇帝的主張。我既無心吞你徐良,皇帝也沒心要打我這頭虎,只要我們倆鬥着,趙官家便能高枕無憂。所以,我不會吞掉你,你也不能拱倒我,日子,就要這麼過。

除非哪一天,戰爭真的遠離了,我們這些大家纔有可能被削掉。但以如今天下的局勢看,這一天還沒有到來。而且退一萬步講,真到了那一天,可能,也削不掉了。折彥質這麼想着,輕笑一聲,繼續埋頭處理他的公務。

但他卻忘了一點,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旁人是不是這麼想,就不得而知了。

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45章 遇襲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七十八章第135章 苦果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四百三十六章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57章 饅頭第117章 好險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77章 韓世忠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八百七十八章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707章 兀朮第八百四十六章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八百六十章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四百零九章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125章 契丹人第108章 賞賜第792章 攤牌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80章 新君第464章 突火槍第45章 遇襲第89章 勸降第146章 升官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762章 淮西軍第639章 上本子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632章 插旗燕雲第366章 民變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八百七十七章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197章 傻了吧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826章 選秀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620章 留子爲質
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45章 遇襲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七十八章第135章 苦果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四百三十六章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57章 饅頭第117章 好險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77章 韓世忠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八百七十八章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707章 兀朮第八百四十六章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八百六十章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四百零九章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125章 契丹人第108章 賞賜第792章 攤牌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80章 新君第464章 突火槍第45章 遇襲第89章 勸降第146章 升官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762章 淮西軍第639章 上本子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632章 插旗燕雲第366章 民變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八百七十七章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197章 傻了吧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826章 選秀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620章 留子爲質